目的:观察豚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急性肺损伤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只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Ⅰ组,n=8)为无迷走神经切断纯氧通气观察2小时,迷走神经切断组(Ⅱ组,n=8)为迷走神经切断纯氧通气PaO2<20kPa后观察2小时期间血气分析、肺顺应性、血管外肺水及组织学变化.结果:迷走神经切断后75.1±18.9分钟可出现明显的PaO2下降、PaCO2升高、CL降低(P<0.01),MAP和HR基本稳定,随肺损伤进展出现BP渐降(P>0.05)、HR渐缓(P<0.05);血管外肺水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1).结论:豚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可产生通透性肺水肿,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
作者:王志萍;胡国昌;陈为;汪曙蕖;曾因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药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将经原代培养成活4天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9组,每组6孔,对照组为C组,其余8组分别为小剂量与大剂量硫喷妥钠组(TL,1×10-5mol/L与TH,1×10-4mol/L);小剂量与大剂量氯胺酮组(KL,1×10-5mol/L与KH,1×10-4mol/L);小剂量与大剂量γ-羟基丁酸钠组(HL,3×10-3mol/L与HH,3×10-2mol/L);小剂量与大剂量异丙酚组(PL,3×10-5mol/L与PH,3×10-4mol/L).各组均于实验开始后8小时评定心肌细胞搏动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细胞酶及电解质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L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加快(P<0.05),TL、KH及PH组搏动频率明显减慢(P<0.05和P<0.01),TH组可见心肌细胞呈部分搏动或无搏动.细胞形态学亦有相应变化.LDH、AST与CK释放量增加(P<0.05和P<0.01),ALP活性下降.而HL、HH、KL及PL组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各组间电解质变化未见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的硫喷妥钠以及高浓度的氯胺酮、异丙酚均有直接的心肌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硫喷妥钠尤为明显.而γ-羟基丁酸钠及低浓度的氯胺酮、异丙酚几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事实上,低浓度的氯胺酮表现出正性变时性和变力性作用.
作者:张铁铮;王凤学;陈伟;王承利;罗军;王世贤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尼卡地平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害及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培养4~5天原代SD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单纯缺氧/复氧以及低剂量和高剂量(终浓度分别为30ng/ml和270ng/ml)的尼卡地平预防用药20分钟后缺氧/复氧四组.实验结束测定培养液乳酸脱氢氧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细胞内Ca2+含量.结果: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以及培养液中LDH和CK活性显著升高.高剂量尼卡地平能明显减轻这种升高,而低浓度尼卡地平则无明显影响.结论:高浓度尼卡地平减轻缺氧/复氧心肌细胞Ca2+超载,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彭章龙;杭燕南;孙大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自Michaels1975[1]年首次论述了透皮药物运输的可能性以来,目前临床上已有近10种药物贴膜,包括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和东莨菪碱等,其大的优点在于简单、有效、无创而且无需特殊设备,病人易于接受.透皮药物吸收受到多种生化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如透皮药物的特点,皮肤对药物的通透性,用药的部位、面积和持续时间,皮肤的代谢活性以及用药部位的药物蓄积等.
作者:于颖群;徐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从1999年4月至9月共应用国产抑肽酶[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厂,批号甘卫药准字(96)1111-19号]600例,其中发生严重循环抑制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晓秋;王心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男,58岁,因患脑垂体瘤入院.一般情况尚可,术前生化检查、心电图均正常,血压18.3/11.8kPa,未用术前药.麻醉诱导:静注哌替啶50mg、氟哌啶2.5mg、琥珀胆碱2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N2O1L/min,氧气1L/min,复合吸入1.5%~2%七氟醚.术中根据需要追加维库溴铵.
作者:王恒林;王卓强;孙树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硬膜外麻醉下常有寒战发生,影响手术的进行.其原因与寒冷、紧张以及药物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将200例患者分为四组,每组50例.Ⅰ组对照,Ⅱ组以电热毯保温,Ⅲ组静注氟芬合剂1/2量,Ⅳ组为Ⅱ组与Ⅲ组两法相加.结果:寒战发生率,Ⅰ组100%,Ⅱ、Ⅲ组分别为8%和26%,Ⅳ组为零.可见由多因素造成的硬膜外麻醉术中寒战以电热毯保温和氟芬合剂1/2量静注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效果确切.但应注意防止术中烫伤和触电,需保持电热毯干燥,用油布等将患者与电热毯隔开,控制电热毯在适宜温度.此外,需注意氟芬合剂使用对呼吸和血压的影响.
作者:曾昭技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中,控制性降压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1996年7月~1998年6月间,实施PDA结扎术时遇降压困难12例,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游离动脉导管时开始实施控制性降压,在加深麻醉(如加大安氟醚、异氟醚吸入浓度及单次静注异丙酚、芬太尼、氟哌啶等)的基础上,分次静脉注射ATP、压宁定等降压药物,仍无效时改用硝普钠0.5μg.kg-1.min-1,并逐渐增至5μg.kg-1.min-1.因在结扎前仍不能将收缩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且伴有心动过速(成人HR≥100次/分,小儿HR≥120次/分),乃加用艾司洛尔,首次静注0.5mg/kg,HR若回升追加1/2~2/3首量.
作者:江岩;李淑虹;殷积慧;刘国锋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妇科手术100例,分为恩丹西酮组(以下简称恩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于切皮前与术毕前恩组静注恩丹西酮共8mg,对照组则注生理盐水4ml.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5、10分钟记录MAP、HR、RR和SpO2,并观察与记录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次数.结果:恩组恶心发生率18%,无1例呕吐;对照组分别为52%和40%,明显高于恩组(P<0.05).两组间MAP、HR、RR和SpO2无明显改变.作者认为恩丹西酮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翼飞;于长泉;曾宪阳;张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硬膜外腔填充治疗腰麻后头痛30例,现报告如下.30例病人中男9例,女21例.年龄大58岁,小16岁,头痛时间短3天,长20天.治疗均于T12~L1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缺口向头,先注入1%利多卡因5ml,2分钟后抽取低分子右旋糖酐40ml,缓慢注入硬膜外腔,拔出穿刺针后局部用无菌敷料固定.术毕嘱病人坐起,头痛症状立刻消失.
作者:何天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因硬膜外麻醉时穿破硬脊膜,术后出现严重头痛,经临床输液、对症等治疗无效的20例病人在原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导管保留1天).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林格氏液30~35ml,平卧60分钟后嘱患者慢慢坐起,观察头痛是否缓解.
作者:黄松甫;罗碧玲;黎胜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皮瓣手术后疼痛可能影响皮瓣的血运状况和皮瓣成活率,我们对300例病人实施不同镇痛法进行了观察比较.
作者:丁明;宁吉顺;姚树汉;王丙琼;刘金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应用计算机对麻醉手术病人进行档案管理及科室工作管理,不仅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而且可以高效利用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科的管理水平.我科于1998年初开始进行该系统软件的设计,目前已达到实用阶段,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琛;谢红;吴锦书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