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探讨脊髓NO通路是否参与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隙移植镇痛机理.方法 SD大鼠分为四组,每组5只,即对照组(C组),正常大鼠;CCI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APA组,CCI模型后1周,蛛网膜下隙移植500~600个APA空囊;APA-BCCs组,CCI模型后1周蛛网膜下隙移植5×10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后1周的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阈值,感觉异常以Von Frey细丝触诱发痛阈值(g)表示,痛觉过敏阈值用CO2激光刺激痛阈值(ms)表示.动物处死后取脊髓冰冻切片,按照标准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脊髓中Nnos的表达变化.结果 CCI组、APA组脊髓中Nnos活性较C组明显升高(P<0.01),但CCI组和APA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PA-BCCs组结扎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P<0.01),同时脊髓中Nnos活性较CCI组和APA组明显降低(P<0.01),与C组基本相同(P>0.05).结论 CCI大鼠脊髓Nnos表达增加,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隙移植缓解CCI大鼠的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同时降低CCI大鼠脊髓Nnos表达,提示脊髓NO通路参与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隙移植的镇痛作用.
作者:徐龙河;薛毅珑;罗芸;郭水龙;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触摸刺激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以研究吗啡(2mg/kg)腹腔注射后对非伤害性刺激后脊髓后角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痛觉调控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吗啡组,分别于术前2d、术后4、7、14d给予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测试.大鼠处死前3h给于非伤害性触摸刺激,处死后取脊髓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表达.结果 CCI组和吗啡组大鼠坐骨神经结扎4d后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痛觉过敏,以术后14d为甚,触摸刺激导致的脊髓c-fos的表达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分布于脊髓背角表层Ⅰ~Ⅱ层的中间内侧部,Ⅴ~Ⅹ层也有一定程度增多.2mg/kg腹腔注射不能有效的阻断慢性缩神经损伤大鼠痛觉过敏.吗啡组与CCI组相比c-fos的表达无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2mg/kg吗啡腹腔注射不能有效抑制非伤害性刺激诱发痛觉过敏以及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可能与吗啡用药途径和用量过小有关,也可能与脊髓背角二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有关.
作者:万丽;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福尔马林(F组)和新斯的明福尔马林组(NeF组).F组给予5%福尔马林100μl,足底注射,NeF组在同F组处理前鞘内给予新斯的明(Neo).在福尔马林处理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并检测大鼠脊髓Fos的表达.结果 NeF组的缩腿舔爪时间、脊髓的Fos表达显著短于或弱于F组.结论新斯的明能抑制大鼠脊髓背角Fos的释放,可能是其产生抗伤害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林雪梅;王泉云;朱琳;刘斌;黄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57岁,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入院.1月前患者右侧胸壁沿T3~T5肋间神经走行皮肤出现疱疹,经治疗后皮损治愈,但该处皮肤出现剧烈针刺样疼痛,VAS评分为10分.
作者:李崎;刘慧;杨邦祥;万学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由多药耐药(MDR)基因编码的跨膜蛋白,它作为一种依赖ATP能量的大分子药物或毒物的溢出泵,可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或异物排出细胞外.近年来,人们对P-gp与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军;胡毅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总结我院胸膜外间隙置管行经肋间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情况,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奋发;冯瑞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