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影响因子:2.2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年11期文献
  • 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油酸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乌司他丁(Uti)干预组(A组),经尾静脉注射油酸,随后腹腔注射100kU/kg Uti;ALI组(B组),经尾静脉注射油酸0.2 ml/kg,随后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C组),经尾静脉注射0.2 ml/kg生理盐水,随后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注药后4 h测呼吸频率(RR)和发绀动物数.取右下肺组织比较病理改变以及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表达.取左全肺组织测定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 三组大鼠RR、发绀动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HE染色:A组、B组均有典型肺损伤改变,但A组肺组织改变较B组减轻,C组肺结构正常.肺组织HO-1表达:A、B、C组逐组减弱,染色分数A组较B、C组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通过降低ALI大鼠肺组织中过高的NO和iNOS含量并增加HO-1的表达而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金丽艳;徐军美;贺志飚;刘流;陈艳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丙泊酚对布比卡因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活性氧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布比卡因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活性氧(ROS)和过氧化氢酶(CAT)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的PC12细胞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2 mmol/L丙泊酚;布比卡因组(B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0.09 mmol/L布比卡因;丙泊酚加布比卡因组(PB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同时加入2 mmol/L丙泊酚和0.09 mmol/L布比卡因;每组6孔.培养6h和24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微量分析细胞活性,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细胞内CAT、ROS活性.结果 与C组相比,B组PC12细胞活性和细胞内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LDH活性和细胞内ROS活性显著增加(P<0.01);P组PC12细胞活性及其它指标无显著变化;与B组相比,PB组PC12细胞活性和细胞内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LDH活性和细胞内ROS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布比卡因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CAT活性、增加ROS活性有关;丙泊酚通过保护细胞内CAT活性和清除ROS而减轻布比卡因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

    作者:王强;陈绍洋;朱萧玲;徐礼鲜;张惠;熊利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Durant体位和中心静脉抽吸对猪空气静脉栓塞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Durant体位和中心静脉抽吸对猪空气静脉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12头猪行纯氧机械通气,平卧体位下经股静脉以1 ml/s的速度注入1 ml/kg空气;间隔50 min,再注入1 ml/kg空气,并立即把猪改为头低左侧卧位(Durant体位);再间隔50 min,平卧体位下再注入1 ml/kg空气,2 min后经中心静脉导管从右心房内抽吸,观察能否抽出气体.每次注气后连续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图像、血压、肺顺应性、PETCO2变化.结果 注射1 ml/kg空气后,PETCO2和肺顺应性在Durant体位时下降的程度比平卧位相应时点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两种体位时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urant体位时空气在心腔内的滞留时间显著长于平卧位,分别为(16士4)min与(12士3)min(P<0.05).平卧位下注射1 ml/kg空气后的2 min,仅从两头猪的中心静脉中抽出4 ml和6 ml气体,其它10头猪未抽出气体.结论 Durant体位对空气静脉栓塞有缓解作用,中心静脉抽吸治疗空气静脉栓塞效果欠佳.

    作者:王爱忠;周明;胡倩;张卫兴;江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丙泊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和肺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和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丙泊酚对其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动物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处理组(P组)和10%的脂肪乳对照组(T组).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一步证实组织DNA的改变,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检测肾、肺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C组肺组织和肾组织未见细胞凋亡现象,IR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和T组显著减少而多于C组(P<0.05),T组和IR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cl-2表达在IR组和T组均比C组明显下降(P<0.05),P组的表达比IR组和T组增高(P<0.05).Caspase-3在IR组和T组的表达显著高于P组和C组(P<0.05),P组和C组及IR组和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表达与凋亡细胞数呈正相关(r=0.9149,P<0.01);Caspase-3与Bcl-2的表达呈直线负相关(P<0.01).(3)C组肾、肺组织均无凋亡梯形条带的出现,而IR组、T组有凋亡典型的梯形条带,P组梯形条带不甚清楚.结论 肾、肺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参与了LIR后肾、肺损伤,丙泊酚的活性成分1,6-二异丙酚通过抑制Caspase-3表达同时上调Bcl-2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IR后肾和肺的损伤.

    作者:刘爱芬;马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颈部外伤致气管横断撕裂一例

    患者,男,25岁,体重80 kg,因颈部外伤,闭合性气管撕裂伤于2006年5月25日20时急诊入院.X线片示:双肺挫伤,右侧气肿,颈部、纵隔角内广泛气肿.

    作者:刘兆坤;朱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阿曲库铵过敏致心跳骤停一例

    患者,女,50岁,65 kg.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拟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既往无心肺疾病及药物过敏史,各项检查正常.

    作者:张双菊;江春秀;熊洪书;程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硬膜外腔神经纤维瘤病一例

    患者,男,61岁,体重61.5 kg,因右大腿纤维瘤术后复发,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大腿纤维瘤切除术.曾多次在局麻下行右大腿纤维瘤切除手术,既往30多年前有腰部外伤史.

    作者:杜艺;张可贤;夏振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硬膜外麻醉下心跳骤停75分钟复苏成功后致截瘫一例

    患者,男,67岁,因突发起立时晕倒致左股骨颈骨折,于2004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16年前患过脑梗死,3年前因脑外伤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作者:何利平;黄松甫;胡继军;黄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普鲁卡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患者,女,60岁,因膀胱结石入院行经尿道膀胱碎石术.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口服降压药可控制血压;间断胸闷、胸痛5年余,平素自服丹参、通心络等药;对沙星类抗生素过敏,青霉素皮试阳性.术前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王薇;李坚;吴新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椎管内镇痛与神经毒性

    经椎管内给药为临床急慢性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此疗法所用选择性受体激动或拮抗药、局麻药、辅佐剂等,存在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毒性损害的可能性.

    作者:徐世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围术期处理

    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国内外多首选椎管内麻醉,但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妇,因有引起硬膜外血肿之虑,如何选择麻醉则很矛盾[1].

    作者:韩传宝;周钦海;刘华;钱燕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麻醉和手术风险数字化评估方法解读

    术前对病人的评估是降低麻醉和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和常规.术前风险预测是根据病人生理状况、基础疾病、麻醉和手术对机体的影响,以数字量化评价风险水平的方法.

    作者:江学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险因素的术前评估

    准确的术前评估对预测手术风险和提高围术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评估系统备受麻醉和外科医师的关注.

    作者:雷迁;于钦军;陈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围术期影响气道张力的常见因素

    围术期呼吸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是维持气管平滑肌处于正常的舒缩功能状态,避免各种因素引起的气道张力过度增高,以保证肺的正常通气功能.

    作者:周钦海;朱美华;朱敏敏;陈新春;傅诚章;沈健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ICU真菌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感染是肝移植围术期的第一死亡原因,有文献报道肝移植术后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30%~40%之间[1].由于术中侵袭性操作,术后免疫抑制药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受体术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尤以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为主.

    作者:张萍;郑崇明;曹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困难气管插管常常困扰着麻醉医师,如何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困难气道方法是麻醉界一直探索的问题.

    作者:郁万友;吕洁;庆晓峰;陈庆;王琦;向飞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