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影响因子:2.2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年9期文献
  • 甘露醇预处理对犬经颈内动脉输注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用甘露醉预处理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后,对经颈内动脉持续输注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8只健康杂种犬先后接受3次颈内动脉丙泊酚麻醉.第1次给予0.1 mg·kg-1·min-1的丙泊酚,到达预定麻醉深度并维持15 min.再使犬恢复清醒.在第2、3次麻醉前,以1 ml·kg-1·min-1的输注速率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和20%甘露醇2 min的预处理后再麻醉.听觉诱发电化指数(AAI)表尔麻醉深度.观察每次麻醉的丙泊酚用量、达到预定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hypnotic)的时间和脑脊液丙泊盼浓度以及恢复清醒时间.结果 甘露醇预处理后颈内动脉麻醉的丙泊酚用量少、达到AAIhypnotic的时间以及恢复清醒时间短,与其他两次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AAIhypnotic时的脑脊液丙泊酚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甘露醇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强经颈内动脉输注丙泊酚的麻醉效果.

    作者:劳宁;徐礼鲜;聂煌;张惠;范盈莹;熊利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科外用过氧化氢液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骨科外用过氧化氢液对家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杂种犬1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分别用10和20 ml的过氧化氢液一次性倒入伤口,上覆纱布.冲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和测量犬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应用IA-3001影像分析系统测定每个视野中脂肪微粒所占百分比.结果 A组仅表现为冲洗后HR减慢(P<0.05);B组冲洗后HR减慢、射血分数(EF)降低、每搏量(SV)减少(P(0.05),且2例发生了气体栓塞.B组肺组织可见明显的脂肪颗粒.结论 骨科外用过氧化氢液可使心率减慢,过量时致心功能损害,甚至发生气体栓塞或脂肪栓塞.

    作者:陈利民;吴明春;张燕辉;肖维民;宋晓阳;施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曲马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曲马多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背根神经节(DRG)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建立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不给药)和手术组(T5组,T10组、T20组,NS组),于术后第3天开始腹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曲马多(5、10、20 mg/kg)及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10、14天测定大鼠右后足热痛阈,术后第14天取大鼠DRG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ZX3.结果 术后大鼠右后足热痛阈明显缩短.P2X3在NS组表达高,NS、T5、T10组明显高于S组(P<0.05);T20组表达低,与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CCI大鼠的热痛觉过敏现象,达到镇痛效果,同时能使P2X3表达减少.

    作者:刘雪;鄢建勤;王世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鼠静脉注射异氟醚注射液的长期毒性研究

    目的 评价异氟醚注射液是否对大鼠符脏器、系统产生损害及损害程度和可逆程度.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3.0 ml/kg),溶媒对照组(30%脂肪乳3.0ml/kg),异氟醚注射液高剂量组(1.1 ml/kg),中剂量组(0.9 ml/kg)和低剂量组(0.7 ml/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以等容昼(3.0 ml/kg)、等速度(1.5 ml/kg·10 s)静脉给药一次,连续给予30 d.期间记录动物一般情况;在给药期结束(后一次给药后24 h)、恢复期结束(后一次给药后两周)两时点每组各选择一半动物采血进行血液学及生化学指标检测,处死后取所有脏器及给药部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前、给药期结束、恢复期结束三个时点各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结束高剂量组红细胞均数的95%可信区间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恢复期结束五组血清尿素浓度均数的95%可信区间均未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未发现大鼠器官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 长期静脉注射异氟醚注射液朱对大鼠各脏器和系统产生明显毒性损害.

    作者:杨宗斌;杨小霖;张文胜;马汉祥;刘爱杰;饶艳;杨经文;刘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对老年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不同剂量、不同持续输注时间对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均分为七组,按照丙泊酚两种剂量[小剂量组(S)30 mg·kg-1·h-1,大剂量组(L)50 mg·kg-1·h-1]、不同输注时间(2,4 h)和饲养天数(1,7 d)分为:S12组、S14组、L12组,S72组、S74组和L72组,另设一对照组(C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经尾静脉恒速输注不同剂量和持续输注时间的丙泊酚.分别在给药后1和7d,对大鼠行持续5 d的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大鼠每日寻找固定平台的时间(潜伏期)和有效搜索策略所占百分比.结果 水迷宫测试的第3天和第5天,S12组的潜伏期(49.8±14.0)s和L12组的潜伏期(49.0±9.1)s明显长于C组的潜伏期(21.7±7.2)s(P<0.05);L12组的游泳行程(530.6±157.4)cm明显长于C组的游泳行程(218.5±49.8)cm(P<0.05);S12组的正常认知策略(53.1±10.0)%和L12组的正常认知策略(56.3±10.3)%明显小于C组的正常认知策略(87.5±9.5)%(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注射后1d可致老年大鼠宅间认知能力下降,但对给药后7 d认知能力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秀芬;吴新民;刘毓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左心充盈不足但中心静脉压增高一例

    在临床上,中心静脉压(CVP)通常用于监测前负荷,指导容量治疗.血管张力及顺应性、右窜功能及顺应性、胸腔压力、三尖瓣功能失常都可以影响CVP,在上述因素稳定的情况下,CVP与心脏指数(CI)有紧密的正相关性,而当上述影响因素出现异常时,CVP就会出现异常,容易导致误诊误治.本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宇;史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膈肌损伤麻醉处理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各种并发症中认识较多的是胆道损伤、大出血、胃肠损伤等,我院遇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膈肌损伤,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莉莉;杨守衡;王世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罗哌卡因过敏样反应一例

    患者,女,50岁,ASA Ⅰ级.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选择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既往无药行过敏史.术前30 min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0.3 mg肌肉注射.患者入室后输注复方乳酸钠液.

    作者:王东梅;孙松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喉先天畸形致困难气道一例

    小儿先天性喉畸形是喉严重发育不良所致,是造成气道困难及其少见的原因之一.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莹;易斌;鲁开智;陶国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外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神经刺激器的临床应用,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这一技术不仅用于手术麻醉,而且应用于慢性疼痛及术后疼痛治疗.

    作者:吴昱;李进;毕好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椎管内病变致椎管麻醉后截瘫是独立因素吗

    椎管内病变致麻醉后截瘫主要指椎管内麻醉后突然或进行性出现截瘫,经MRI、CT或手术证实因为椎管内或椎体肿瘤、畸形和梗塞等造成.这类并发症通常成为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鉴定中医患争执的焦点.椎管内病变引起的截瘫与椎管内麻醉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 为此,我们复习了近二十多年椎管内麻醉后截瘫的文献,试图寻找椎管内麻醉后截瘫的共性、规律性或某些信息.

    作者:江学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臂丛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术中癔症发作一例

    患者,男,21岁,体重61 kg,因左手多发性骨折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及清创术后,拟行左手掌清创、左大腿取皮及左手外伤皮肤植皮术.本次手术为第4次手术.ASA Ⅰ级,否认药物过敏史,无服用安眠药史,无吸食毒品史,无精神病史.

    作者:周桥灵;刘洪珍;欧伟明;杨承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麻醉医师如何应对围术期高血压的挑战

    中国高血压患者已增至1.6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快速增加,老年高血压手术的比例也随之攀升.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风险管理成为麻醉医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血压患者推迟手术的血压阈值,高血压患者麻醉的对策及其进展,以及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转归等问题展开讨论[1].

    作者:邓硕曾;宋海波;刘进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