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胃黏膜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4例,年龄18~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电针干预+全麻组(B组),气管插管后经鼻腔或口腔置入胃张力计导管,置管成功后与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的胃黏膜监测模块相连接,术中气腹压力恒定在11~12 mm Hg.分别于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30 min(T2)、60min(T3)、气腹结束后30 min(T4)测定动脉血pH值(pHa)、PaO2和PaCO2,输入计算机计算出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和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g-ET CO2).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T4时pHi明显下降(P<0.01),PgCO2、Pg-aCO2和Pg-ET CO2明显升高(P<0.01或P<0.05);T2~T4时,A组患者pHi明显低于B组(P<0.05),PgCO2、Pg-ET CO2和Pg-aCO2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电针足三里可调节胃黏膜血流量,防止胃黏膜酸化,从而保护胃黏膜.
作者:陈文婷;傅国强;王兰;袁岚;沈卫东;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不同静脉给药方案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扁桃体切除术患儿240例,年龄3~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A组诱导时给予曲马多2mg/kg,手术结束时给予生理盐水;B组诱导时给予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给予曲马多2mg/kg;C组诱导时给予曲马多1 mg/kg,手术结束时给予生理盐水;D组诱导时给予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给予曲马多1 mg/kg;E组诱导时给予曲马多1 mg/kg,手术结束时给予曲马多1 mg/kg;F组诱导时与手术结束时均给予生理盐水.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清醒后10、20、30、40、50、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FLACC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清醒后10~50 min B组镇静躁动评分、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五组(P<0.05),而F组明显高于其他五组(P<0.05).清醒后10~40min B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五组(P<0.05).结论 曲马多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结束时以2 mg/kg静脉注射可以在手术后1h内提供较好的镇静与镇痛,不增加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不影响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
作者:蒋文旭;王俊林;黄洪强;张莉;陈玲玲;仲山;费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osight视频喉镜在Klippel-Feil综合征(KFS)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KFS患儿,年龄4~12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Tosight可视喉镜组(T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记录喉镜下喉部显露分级(Cormack-Lehane分级)、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组全部完成气管插管,M组完成6例气管插管.T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插管次数明显少于M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osight视频喉镜用于KFS患儿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声门暴露清晰,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优于Macintosh喉镜.
作者:刘国亮;吕红;霍良红;郑铁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小儿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5月.收集在小儿术前用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收集的患儿资料进行Meta分析评价.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包括721例患儿,其中右美托咪定组375例,咪达唑仑组346例.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术前镇静效果更好,分别体现在亲子分离时(OR=1.71,95%CI 1.07~2.74)及麻醉诱导时(OR=2.34,95%CI 1.44~3.80),而且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后镇痛补救(OR=0.45,95%CI 0.28~0.72)及寒颤的发生率(OR=0.22,95%CI 0.06~0.77)都较低.结论 相对于咪达唑仑,小儿右美托咪定术前用药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作者:张扬;周罗晶;高巨;方向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烧伤患儿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并探讨舒芬太尼适宜剂量.方法 拟于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躯干或四肢烧伤瘢痕整形术患儿60例,年龄3~1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A、B、C组.术毕前30 min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0.15μg/kg,术后接镇痛泵,其中A组舒芬太尼0.03 μg·kg-1·h-1,B组舒芬太尼0.04 μg·kg-1·h-1,C组舒芬太尼0.05 μg·kg-1·h-1;三组均复合曲马多0.3mg·kg-1 ·h-1.分别在术后即刻(T1)、6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采用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观察镇痛效果,记录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PCA按压次数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T2~T5时B组和C组面部表情评分、FLACC评分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面部表情评分、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C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0.04μg`kg-1·h-1复合曲马多0.3 mg·kg-1 ·h-1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罗国占;陈明湖;曾伟;莫优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口服氨酚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TAPB组和PCEA组.手术结束后,TAPB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0.6 ml/g,并口服氨酚曲马多片,每次一片(每片含盐酸曲马多37.5 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每8h一次;PCEA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加1 μg/ml舒芬太尼实施持续硬膜外镇痛,背景剂量8 ml/h,每次按压3 ml,锁定时间15 min,每小时高限量15 ml.记录术后2、6、12、24和48 h的VAS评分,及患者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PCEA组比较,TAPB组术后6h和12 h咳嗽时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产妇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运动阻滞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B复合口服氨酚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
作者:石念军;马晓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经Frova插管导入器(简称Frova)行手控喷射通气和传统间断气管插管通气在内窥镜吸割器切除患儿声门下乳头状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需行内窥镜吸割器切除声门下乳头状瘤的患儿,年龄4~12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在声门下乳头状瘤切除时段内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插管通气;F组在相同时段内采用Frova(8.0Fr/35cm)行手控喷射通气.手术结束两组均插入合适的气管导管控制通气直至苏醒.记录手术结束即刻患儿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指标,记录外科医师对术野和操作便利的满意度评分、声门下乳头状瘤切除的持续时间、总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手术结束即刻Ⅰ组的PErCO2明显高于F组(P<0.01),SpO2明显低于F组(P<0.01);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F组(P<0.01);外科医师对视野和操作便利的满意度F组优于Ⅰ组(P<0.05);两组患儿无明显气道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Frova进行手控喷射通气在内窥镜吸割器切除4~12岁小儿声门下乳头状瘤时不但能保障氧供、防止CO2蓄积,而且能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是一种良好的通气管理方式.
作者:范庆;沈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HC可视喉镜在新生儿唇裂手术气管插管时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唇裂修补手术患儿52例,男32例,女20例,出生1~28 d,体重2.6~4.8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普通喉镜组(A组)和HC可视喉镜组(B组).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4 μg/kg、罗库溴铵快速麻醉诱导,吸入1%~3%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和PETCO2.记录患儿声门暴露情况、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声门暴露率、一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插管时及拔管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HC可视喉镜可以安全地应用于新生儿唇裂手术的气管插管,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作者:王俊林;黄洪强;施晓华;费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加强型喉罩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住院患儿60例,年龄4~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5 min(T0)、插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时(T1)、置开口器时(T2)、手术开始时(T3)及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4)的HR、MAP、SpO2;记录T1~T4时的VT、PET CO2及T1~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记录喉罩或气管插管首次插入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呛咳、喉痉挛、反流误吸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与T组比较,T1、T2、T4时L组HR明显减慢,T1时L组MAP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0时比较,T1、T2、T4时T组HR明显增快(P<0.05);而两组SpQ、VT、PETCC2、Rpe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比较,L组术后呛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两组喉罩或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喉痉挛及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型喉罩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可保持气道通畅,获得良好的通气效果,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因此其用于该类手术中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超;胡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人工流产术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噪声为30~40 dB)、B组(噪声为50~60 dB)和C组(噪声为70~80 dB),每组40例.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根据患者意识情况可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待其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噪声干预前5 min(T0)、麻醉诱导前1 min(T1)、手术开始后1、3、5、10 min(T2、T3、T4、T5)以及术后患者清醒时(T6)的MAP、HR、SpO2和BIS值.观察并记录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同时记录术中追加丙泊酚的剂量;观察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梦境感受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B、C组MAP和BIS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T2时三组MAP和BIS均明显降低(P<0.01),HR明显减慢(P<0.05);T3、T4时三组BIS仍明显降低(P<0.01),但T4时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T5、L时B、C组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比较,A、B组麻醉效果明显提高(P<0.05),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和术中追加剂量明显减少(P<0.05).与A组比较,B、C组苏醒时间与离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梦境难受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手术室噪声不仅影响丙泊酚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作者:汪芳俊;胡建华;涂发平;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髋关节手术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L组)或骶管阻滞(C组).两组均使用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首次使用PCA的时间和PCA总量.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拔除导尿管的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L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明显晚于C组,PCA总量明显低于C组,拔除导尿管的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两组在术中芬太尼的用量,术后CHEOPS疼痛评分,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较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镇痛时间更久,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晖;张宇;杨永刚;严海;王爱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新生儿60例,ASA Ⅱ或Ⅲ级,男37例,女23例,出生1~28 d.随机均分为PHC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完成后先双肺通气(TLV),左侧膈疝取右侧卧位,右侧膈疝取左侧卧位,手术开始,待手术侧人工气胸(压力为6mm Hg)建立后,由术者在镜下手术操作同时用钝性胸腔镜器械(如钝头分离钳等)适当推移压迫术侧肺,使之萎陷,以实施对侧单肺通气(OLV),便于术野暴露.P组OLV初设VT 6 ml/kg、RR 30~40次/分、I∶E1∶1.5~2、PEEP 4~5 cm H2O、FiO2 100%、新鲜气流量2 L/min、Pmax 30 cm H2O,术中根据气道压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RR、PEEP,维持PaCO2<80 mm Hg.C组OLV初设VT10 ml/kg,其它呼吸参数同P组,调整RR、PEEP,维持PaCO2 35~45 mm Hg.分别于TLV 30 min(T0)、OLV 30 min(T1)、OLV 60 min(T2)、OLV 90 min(T3)、恢复TLV 15 min(T4)动脉采血并即行血气分析,术后继续相同模式机械通气,术后2h记录有无气胸发生,记录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T1~T3时P组患儿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C组,PaCO2明显高于C组(P<0.05).T1~T4时两组患儿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气胸发生率(13.3%)明显低于C组(36.7%)(P<0.05).两组患儿术毕至撤离呼吸机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HC (PaCO2<80 mm Hg)通气用于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可明显降低气胸发生率,且对术中PaO2、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华琨;李强;彭夕华;黄芳;肖煜;许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用于婴儿骨科手术的药效学和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麻骨科手术患儿,年龄1~12月.研究分为两部分:(1)量效关系测定:40例婴儿随机分为L1、L2、L3、L4组,建立罗库溴铵量效关系曲线,计算ED50和ED95.(2)肌松时效观察:其余40例随机给予1倍ED95 (L5组)、1.5倍ED95 (L6组)、2倍ED95 (L7组)、3倍ED95 (L8组)罗库溴铵,记录插管条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恢复指数.结果 婴儿罗库溴铵ED50为175.14 μg/kg,95%可信区间(CI)69.96~533.62μg/kg; ED95为232.31 μg/kg,95%CI 90.42~728.62 μg/kg.随着罗库溴铵剂量的增大,L6组、L7组、L8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L5组(P<0.05或P<0.01),肌颤搐恢复时间明显长于L5组(P<0.05);L7组和L8组恢复指数明显慢于L5组和L6组(P<0.05或P<0.01).结论 1.5倍ED95即350 μg/kg罗库溴铵即能够提供婴儿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适用于手术时间短而又需要全麻插管的手术.
作者:姬乐婷;姜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碳酸利多卡因盆腔冲洗联合创口浸润与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F组:手术结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L组:手术结束用0.35%碳酸利多卡因100ml冲洗盆腔,并用0.87%碳酸利多卡因10 ml对腹部创口局部浸润;FL组:联合应用F组和L组的方法.在PACU病房中分别采用舒芬太尼5μg和曲马多100mg补充镇痛,必要时可重复注射.记录术后1、4、8、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和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口周麻木、眩晕和耳鸣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24 h FL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F组和L组(P<0.05),术后1hL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F组和L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使用了舒芬太尼,F组有1例使用了曲马多,FL组术后无患者需要补充镇痛.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碳酸利多卡因盆腔冲洗和创口局部浸润联合静脉氟比洛芬酯较单独应用明显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且没有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聂玉艳;罗青妍;黄绍强;董苏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行TENS联合硬膜外镇痛,TENS选择合谷、三阴交两穴.记录产妇镇痛前即刻、镇痛后1、2h和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血清β内啡肽浓度,以及产程、活跃期每小时局麻药用量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后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硬膜外组和联合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活跃期与硬膜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每小时局麻药用量较硬膜外组明显减少(P<0.05).硬膜外组第二产程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镇痛后1h和2h联合组肛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TENS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缩短第二产程,提高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肖欢;汪建胜;孔建强;李瑜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人肝癌细胞SMMC 7721增殖、凋亡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 7721至对数期,接种到96孔板或6孔板中,随机均分为11组:1个空白对照组(N组)、5个芬太尼组(F1、F2、F3、F4、F5组)和5个瑞芬太尼组(R1、R2、R3、R4、R5组).F1、F2、F3、F4、F5组对应的芬太尼终浓度为0.5、5、50、500、1 000 ng/ml,R1、R2、R3、R4、R5组对应的瑞芬太尼终浓度为0.5、5、50、500、1 000 ng/ml,每组设6个平行副孔,N组加入等剂量的培养基.每组均孵育24、48和72 h,用CCK 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孵育24 h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分布;孵育48 h时应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与N组比较,当药物浓度≥5 ng/ml时随着浓度的增高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的细胞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G0/G1期比例逐渐增加,S期比例逐渐减少,细胞迁移能力逐渐降低(P<0.05).结论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降低该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刘震;阮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线粒体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性脑病小鼠认知功能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N组,n=10)、假手术+SS31组(SS组,n=10)、盲肠结扎穿孔(CLP)+生理盐水组(CN组,n=20)和CLP+ SS-31组(CS组,n=20).术毕每天腹腔注射5mg/kg SS-31(SS、CS组)或等容生理盐水(SN、CN组),连续6d.术后第7、8天,行条件性恐惧实验;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及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提取线粒体检测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Ⅱ、Ⅲ、Ⅳ酶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结果 与CN组比较,SN、SS和CS组24 h场景实验僵直时间明显增加(P<0.05),ROS水平明显降低,ATP、MMP及复合物Ⅰ和Ⅲ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SN和SS组ROS水平明显降低,ATP、MMP及复合物Ⅰ和Ⅲ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线粒体抗氧化肽SS-31可改善脓毒性脑病小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作者:吴晶;张明强;贾敏;杨娇娇;纪木火;杨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B螺旋结构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n=10)、AMI组(C组,n=20)、rhEPO组(G组,n=30)和pHBP组(E组,n=30).建模后注射rhEPO、pHBP,24 h后通过TCC染色测量MI面积.术后3、24h,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 与C组比较,E、G组MI面积明显减小(P<0.05).与A组比较,E、G组STA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E组和G组LVEDV和LVESV明显升高,EF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E组和G组LVEDV和LVESV明显降低,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pHBP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作者:曹建;王媛媛;熊云飞;胡衍辉;徐国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术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144只,18~20月龄,体重450~500 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n=48),骨折复位模型组(M组,n=48)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48).D组于骨折复位手术开始前2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3.0 μg/kg,之后以3.0 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术前1d、术后1、3、7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各时点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BDNF和ChAT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M组术后1、3d和D组术后1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延长,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术后1、3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而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1d比较,M组术后7d和D组术后3、7d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而海马BDNF和ChAT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BDNF及ChAT的释放有关.
作者:戚志超;王根保;吴论;刘志群;朱小兵;夏莹;王本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28岁,孕33+4周,间断下腹疼痛1d,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疾病史,无先兆子痫和癫痫病史,无失语病史,7年前曾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体温36.6℃,体重83 kg,心肺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作者:曾羡秋;刘环秋;韩伟;李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儿,女,2岁,8.7 kg,因“颈部皮疹、声音欠响亮1月余,咳嗽、气促7d”入院.约1月前家长发现患儿颈部可见红斑,绕颈一周.同期患儿声音开始欠响亮,无明显声嘶,无呼吸困难.逐渐食欲变差,仅喝牛奶.13 d后患儿开始出现咳嗽,干咳无痰,伴气促,烦躁,口服”头孢克洛”病情无好转.18d后患儿气促明显,烦躁不安,经雾化平喘,抗感染等治疗2d无好转,遂以”重症肺炎”收入我院.查体:RR35次/分,SpO2 96%,神清,体型消瘦,颈部可见一圈红色瘢痕.胸廓正常,三凹征明显,吸气相延长,双肺可闻及粗湿啰音.辅助检查:动脉血气pH 7.31,PCO2 58 mm Hg,PO2100 mm Hg(FiO2 24%).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
作者:朱诗利;王江平;张溪英;杜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儿,男,13岁,80 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h余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局部无肌卫,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2.3×109/L,中性粒细胞62.8%;腹部B超提示右下腹管状低回声,轻度脂肪肝;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122次/分;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作者:史天伍;何文胜;杨春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例1,患儿,女,出生1个月,体重4 kg,因“哭闹3d,咳嗽、气喘伴水样便1d”入院.查体:意识清楚,精神状态差,呼吸浅促,面色及口唇发绀,咽部充血;鼻扇阳性,吸气性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喘鸣音.HR 17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肝肋下4 cm,剑下2 cm.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末梢凉.血常规:WBC 6.45×109/L,中性粒细胞52%,淋巴细胞42%,Hb 124 g/L.静脉血气:pH 7.15,PCO2 58.9 mm Hg,PO2 33.7 mm Hg,BE-8.1 mmol/L.
作者:郑铁华;黄瑶;訾婷婷;刘国亮;张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儿,女,6岁,19 kg,因车祸造成全身多发性外伤,入院诊断:右侧额骨粉碎性骨折,右侧额叶挫裂伤,右侧额部及枕部头皮血肿,右侧气胸伴纵隔积气,双侧肺挫伤,双侧锁骨骨折.住院治疗已1月余,前期在全麻下行清创缝合术、颅骨修补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右胸腔穿刺引流术等.目前患儿可以做轻度的自由活动,自主呼吸时SpO2为93%,视诊右侧胸壁明显塌陷.术前CT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支气管不通畅,有支气管断裂可能”.心脏超声提示房间隔缺损4 mm,其余检查基本正常.目前诊断为:多发外伤术后,右支气管断裂.拟在单肺通气全身麻醉下行剖胸探查及右支气管重建术(或右肺切除术).麻醉前除常规准备外特别准备一根支气管堵塞管,及4.0、4.5、5.0、5.5、6.0号气管导管各2根.
作者:赵龙德;王俊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麻醉学本科教学需要兼顾理论知识教学、临床技能培训以及临床思维培养三个方面[1].其中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是麻醉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临床教学采用真实的患者进行示教培训,但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教学的配合程度日益下降,能满足临床技能训练的患者资源相对不足[2~4].模拟教学则是在规范的技术路线和参数的控制下模仿真实医疗情景进行教学.1996年Abrahamson首先将SIM1模拟系统应用于麻醉住院医师培训[5].此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模拟技术和模拟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教学、技能评估和科学研究中[6~8].本研究比较传统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本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探讨麻醉学临床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由英国伦敦皇家医院的医师Archie Brain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并首先使用的一种声门上通气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经口将喉罩置入咽喉部,充气后,喉罩在喉部周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空间,既可保持气道开放,便于施行正压通气,又保留自主呼吸,是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之间的一种通气工具.30多年来,喉罩因其操作简单及维持通气方便等优点在受到越来越多麻醉医师的认可和推崇.在小儿麻醉领域,喉罩也单纯地从作为困难气道的一项急救措施转变为小儿全身麻醉中常用的一种气道管理工具.本文对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顾志清;金泉英;陈莲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视可尼喉镜(shikani optical stylet,SOS)作为一种可视的气管插管用具,不仅能应用于普通的气管插管,还能应用于困难气道的插管,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由于视可尼的镜杆长度根据聚乙烯导管的长度制作,有时在应用加强气管导管时,视可尼镜杆的长度不够,无法用导管固定器固定气管导管,应用起来很不方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阿曲库铵上的橡皮帽改造成了一种气管导管固定器,协助视可尼喉镜进行气管插管.
作者:张江超;郭向阳;王军;续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