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影响因子:2.2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8年1期文献
  • 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在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在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选择合适的术后镇痛模式.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35~60岁,体重45~80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单纯静脉镇痛组(P组)、局部浸润+静脉镇痛组(R组)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静脉镇痛(TP组),每组30例.P组: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2μg/kg;R组:0.375%罗哌卡因20 ml局部浸润+右美托咪定2 μg/kg+舒芬太尼2 μg/kg;TP组:0.375%罗哌卡因20 ml椎旁阻滞+右美托咪定2 μg/kg+舒芬太尼2 μg/kg.记录三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术前、术后24、48 h深睡眠质量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hR组和T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术后12 h T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和P组(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TP组深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P组和R组(P<0.05);术后24 h内T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少于R组和P组,R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少于P组(P<0.05);三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组未发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三种术后镇痛方式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优于切口局部浸润联合自控静脉镇痛与单纯静脉镇痛.

    作者:徐进辉;沈海涛;尹世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预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其起效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其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手术全麻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8~6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预注生理盐水3 ml,C1组、C2组、C3组分别预注顺式阿曲库铵15、30、50 μg/kg,1 min后再分别静脉注射剩余剂量顺式阿曲库铵0.15、0.135、0.12、0.10 mg/kg,麻醉诱导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0 μg/kg、依托咪酯0.3mg/kg,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记录静脉注射剩余插管剂量后T4/T1=0的时间,记录呼吸困难、荨麻疹、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C3组起效时间为(114.2±14.1)s,明显短于C2组(136.3±28.1)s、C1组(164.6±26.9)s和C组(165.9±10.8)s(P<O.01).四组患者均未见呼吸困难、荨麻疹、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与顺式阿曲库铵15和30 μg/kg比较,顺式阿曲库铵50μg/kg预注能明显缩短肌松起效时间.

    作者:王喻平;周慧轩;钱燕宁;孙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2例,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51~79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帕瑞昔布0.3 mg/kg组(P1组,n=21)、帕瑞昔布0.6 mg/kg组(P2组,n=21)和对照组(C组,n=20).P1、P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即刻和术后12 h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0.3、0.6 mg/kg,C组静脉推注同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结束(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采集中心静脉血,采用EHSA法测定血清SP-A、TNF-α、IL-6和IL-8浓度.记录术后72 h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患者血清SP-A、TNF-α、IL-6、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3时P1和P2组血清SP-A、TNF-α、IL-6、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72 h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钠0.3 mg/kg可明显抑制血清SP-A浓度升高,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吕帅国;卢锡华;董铁立;李廷坤;汪蕾;孙亚林;王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次泵注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男性患者80例,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D1、D2、D3组分别采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3、0.5和0.8 μg/kg,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0 min.记录泵注前(T1)、泵注后5min(T2)、10 min(T3)、泵注结束后10 min(T4)时患者MAP、HR、SpO2和12导联ECG,计算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和QTc值.结果 T2~T4时D2、D3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T1时和C组(P<0.05).T2~T4时D2、D3组QTc值明显短于T1时和C组(P<0.05).四组P波时限、P-R间期和QRS时限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心脏传导系统,0.5及0.8μg/kg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缩短QT间期,但可能对基础心率偏慢患者宜选用不超过0.5 μg/kg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避免严重心动过缓.

    作者:朱姝;张家敏;陈志勇;朱美华;刘存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两种平面外穿刺技术的应用

    目的 在模拟教学培训的基础上,对超声引导下两种平面外穿刺技术,即“45°角进针”法和“动态扫描”法进行比较.方法 招募50名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轮转或进修的志愿者医师参加模拟培训和操作.记录“45°角进针”法和“动态扫描”法的穿刺时间、穿刺过程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的例数、穿刺成功时超声图像中可见针尖的例数.志愿者医师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穿刺难度、安全性以及完成穿刺的自信心进行评分、选择临床实际穿刺时会应用的方法并对参加培训的收获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穿刺时间及穿刺成功时可见针尖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45°角进针”法比较,“动态扫描”法穿刺过程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明显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所得穿刺难度评分及安全性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志愿者医师对利用两种方法完成穿刺的自信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名(40%)志愿者医师表示临床穿刺会选用“动态扫描”法、8名(16%)选用“45°角进针”法,22名(44%)选择“两种方法都会用”.所有志愿者均认为该培训令他们“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结论 与“45°角进针”法相比,“动态扫描”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难度更低,安全性更高.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可能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作者:崔旭蕾;王维嘉;王莹莹;阮侠;于春华;申乐;易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机器人妇科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机器人妇科手术术中患者需长时间处于头低位及CO2气腹下,可能增加脑水肿的风险,造成苏醒延迟和躁动.本研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能否改善机器人妇科手术苏醒和恢复质量,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筛选拟在全麻下行机器人妇科手术的患者,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T组)、无关穴位组(N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给予TEAS(足三里、三阴交、跗阳、昆仑)、髋部电刺激和无刺激.测定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血清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 roteinase,MMP)-9(MMP9)和S100β浓度.记录苏醒期、PACU内和术后24 h恢复指标.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毕时T组APQ4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毕时C组MMP9和S100β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18.3±6.7) min]和拔管时间[(19.4±6.6) min]明显短于C组[(21.9±7.3]min和(23.1±7.3) min] (P<0.05).T组PACU内高VAS评分明显低于C和N组(P<0.05).结论 TEAS可缩短机器人妇科手术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改善术后镇痛.脑水肿相关分子AQP4、MMP9和脑损伤相关分子S100β的改变可能参与其中.

    作者:杨玉峰;路志红;董海龙;陈敏;成丹丹;熊利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体温保护对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温保护对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5~76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升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升温组患者入室后给予体温保护,开启升温毯至42℃直至患者离开PACU,暴露皮肤均予以干净敷料覆盖,输注液体(包括复方乳酸钠、羟乙基淀粉及红细胞悬液)和腹腔冲洗液体均加热至40℃,呼吸过滤器安置于气管导管处.对照组患者未给予特殊保温加热措施.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1~23℃.采用红外线鼓膜耳温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麻醉诱导前(T2)、术中(T3)、关腹(T4)、拔管(T5)、离开PACU(T6)时患者的核心温度.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麻醉药物用量、总输液量和腹腔液体冲洗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记录术后寒战、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T2~T6时两组核心温度均明显降低,且升温组核心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升温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术后寒战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麻醉药物用量、总输液量、腹腔冲洗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方法联合体温保护措施,能明显降低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张庆梅;夏晓琼;尹学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CAS手术患者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ASA 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组(T组)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TEAS;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术前、术后30 min、术后1d的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30 min、术后1d高灌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体评估量表(GES)评分.结果 术后30 min A组和T组Vm明显慢于C组(P<0.05).术后30 min C组出现高灌注患者有7例(25.0%),明显高于A组的1例(3.7%)和T组的0例(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GES评分明显改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 针刺及TEAS复合局麻应用于CAS手术,可减少CAS患者术后脑血流一过性增加,降低术后30 min高灌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

    作者:赵春美;谢思宁;安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8~70岁,ASA 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视喉镜组和直接喉镜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声门显露(C-L)分级、插管时间、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反应阳性例数和术后24 h咽喉痛发生率;监测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2 min(T3)、3 min(T4) MAP、HR;记录口腔损伤出血情况以及气管壁及隆突损伤情况.结果 与可视喉镜组比较,直接喉镜组声门显露C-L分级和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插管反应阳性发生率和术后24 h咽喉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口腔损伤出血情况及气管壁及隆突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两组MAP明显低于T1时,且T2、T3时直接喉镜组MAP明显低于可视喉镜组(P<0.05).结论 与可视喉镜比较,对无预计困难气道的患者,直接喉镜更适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

    作者:张丽媛;丛旭晖;孙铭阳;张加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每搏量变异度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肿瘤患者术中、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导的液体治疗组(C组,n=30)和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30).记录麻醉诱导前(T0)、肿瘤摘除即刻(T1)、术毕(T2)和术后6 h(T3)时动、静脉血pH、BE、HCO3-、Lac.抽取T0、T3时静脉血测定脂多糖(LPS)、降钙素原(PCT)的浓度.记录术中所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总液量、出血量、腹腔冲洗液量、多巴胺使用率等.记录患者术后PACU时间、术后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结果 T2、T3时G组动脉血BE明显高于C组,T2时动脉血Lac、T3时动/静脉血Lac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G组LPS、PCT明显低于C组(P<0.05);G组胶体液输注量明显多于,晶体液输注量和总液量明显少于C组(P<0.05);G组术后PACU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对于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更有利于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丁妮;张冬梅;高玉华;徐向钊;郎淑慧;王海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目的 测定全麻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伤口镇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在超声和神经刺激器辅助下在C6水平以罗哌卡因5 ml行臂丛神经阻滞,其浓度由上下序贯法确定,起始浓度0.5%,间隔浓度比值1.2.研究终点为:7个上下周期,或者罗哌卡因浓度≤0.1%或≥1%,并持续7例.按照Dixon-Massey EC50序贯法计算公式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CI.统计术后患者的膈神经阻滞率,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术前、拔管后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EC50为0.21%(95%CI 0.18%~0.25%).膈神经阻滞率为9例(40.9%).拔管后FVC、FEV1/FVC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拔管后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复合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的EC50为0.21%,其95%CI为(0.18%~0.25%).

    作者:田雪;孟园园;安海燕;冯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氯胺酮下调神经连接蛋白-1在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6~8周龄,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每组15只.采用幽闭+足底电击法(IFS)建立PTSD模型.建模30 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2.5 mg/kg,连续注射14 d.在建模后第14天,每组取12只大鼠开始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和水迷宫实验;另外3只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GN-1)含量.结果 条件性恐惧实验中,PN组僵直反应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CN组和PK组(P<0.01).水迷宫实验中,训练第2、3、4、5天PN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CN组(P<0.05);训练第2、4、5天PK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PN组(P<0.05).PN组海马内NLGN-1含量明显高于CN组和PK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恐惧记忆增强及海马相关的空间学习障碍,可能与海马中NLGN-1含量明显增加有关,氯胺酮可能通过降低海马中NLGN-1表达而减弱PTSD大鼠的恐惧记忆及提高海马相关的空间学习能力.

    作者:罗丹;廖燕凌;邱丽丽;纪木火;杨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7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7 (TRPM7)在七氟醚预处理缓解缺血缺氧性损伤(OGD)后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出生ld的SD大鼠,提取海马神经元,将其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OGD组、七氟醚预处理+OGD组(SD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缓激肽(TRPM7特异性激动剂)+OGD(B组).缺糖缺氧1.5h后复糖复氧,再正常培养24 h以制备OGD模型.C组海马神经元仅做正常培养;Sev组海马神经元行2%七氟醚预处理1h;OGD组海马神经元仅制备OGD模型;SD组海马神经元行2%七氟醚预处理lh,24 h后制备OGD模型;B组神经元于七氟醚预处理前15 min在培养基中加入缓激肽(TRPM7特异性激动剂,终浓度200 μmol/L),之后行2%七氟醚预处理lh,24 h后制备OGD模型.正常培养24 h后,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相对存活指数,TUNEL凋亡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TRPM7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RPM7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神经元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结果 OGD组海马神经元TRPM7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IL-lβ、TNF-a mRNA表达水平及上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5),而相对存活指数明显降低于C组(P<0.05).SD组海马神经元TRPM7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及上清蛋白含量明显低于OGD组(P<0.05),而相对存活指数明显高于OGD组(P<0.05).B组海马神经元TRPM7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及上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D组(P<0.05),而相对存活指数明显低于SD组(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通过缓解神经元TRPM7过度表达,减轻缺血缺氧性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

    作者:王广治;伍晓莹;朱国松;陈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丰富环境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小鼠痛阈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丰富环境(EE)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小鼠痛阈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CCI+标准环境(SE)组(CS组)、CCI+ EE组(CE组)、CCI+ EE+替莫唑胺(TMZ,抑制神经细胞再生的药物)组(CET组),CCI+EE+脂多糖(LPS)组(CEL组),于术后分别行机械刺激阈值(PWT)、热刺激潜伏期(PWL)、强迫游泳检测,计算糖水偏好,同时行海马Brdu、ki67、DCX阳性细胞及TNF-α、IL-1β检测.结果 与Sham组比较,CS组术后3、7、14、28、35和42 d时PWT明显降低,PWL明显缩短,术后35 d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术后45 d糖水偏好明显降低(P<0.05);与CE组比较,CS、CEL组术后35 d和42 d PWT明显降低,PWL明显缩短,(P<0.05);CS、CET和CEL组术后35 d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术后45 d糖水偏好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术后42 d,CS组Brdu、ki67、DCX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NF-α、IL-1β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CE组相比,术后42 d,CS和CEL组Brdu、ki67、DCX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NF-α、IL-1β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 EE可改善CCI小鼠痛阈、抑郁样行为及神经再生障碍;抑制神经再生可阻断EE对CCI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但不影响其痛阈;增强中枢炎症反应可减弱EE对CCI小鼠痛阈及抑郁样行为的改善.

    作者:刘茹;谢泽敏;王星明;沈锦春;杨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γ-氨基丁酸预先给药对机械通气所致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γ-氨基丁酸(GABA)预先给药对机械通气所致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以0.2×106/ml接种培养板中,每孔2.5 m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孔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性牵张组(P组)和GABA预先给药组(G组).C组常规培养;P组给予20%应变率的机械牵张6h,牵张频率0.3 Hz,载入波形为正弦波;G组机械牵张前30 min时给予50 μmol/L GABA.采用甲基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计算LDH释放率;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重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RhoA激酶1(ROCK1)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P组和G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释放率明显升高,ROCK1的相对含量明显上调,GABAA受体的相对含量明显下调(P<0.05).与P组比较,G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LDH释放率明显降低,ROCK1的相对含量明显下调,GABAA受体的相对含量明显上调(P<0.05).G组Factin重构程度轻于P组,而重于C组.结论 GABA预先给药可减轻机械通气性牵张致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GABAA受体的激活有关.

    作者:罗科;高巨;方向志;黄天丰;张扬;郭唯真;葛亚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尼可地尔对单肺通气中塌陷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

    目的 尼可地尔对单肺通气中塌陷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a(HT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清洁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sham组(S组,双肺通气+开胸)、阴性对照组(C组,单肺通气+开胸+生理盐水)、尼可地尔组(N组,单肺通气+开胸+尼可地尔)、拮抗剂组(J组,单肺通气+开胸+尼可地尔+格列苯脲),每组6只.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切开置入自制双腔气管导管实施机械通气.S组仅麻醉手术,不单肺通气,其他三组均有单双肺通气,并在手术开始前输注干预药物.N组在单肺通气前由静脉输入尼可地尔100 μg· kg-1·h-1,输注1h.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J组在实施单肺通气前由静脉输入格列苯脲75 μg·kg-1·h-1及尼可地尔100 μg·kg-1·h-1,输注1h.取非通气肺保存处理,测湿/干重比(W/D)和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非通气肺组织HIF-1α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非通气肺组织HIF-1α mRNA表达量.结果 C组和J组非通气侧肺W/D明显高于,SOD活性明显低于S组和N组(P<0.05).C组、N组和J组HIF-1α蛋白和HIF-1α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S组,且N组明显高于C组和J组(P<0.05).结论 尼可地尔在家兔单肺通气时对非通气侧肺有保护作用,减少氧化应激,并且作用于mito KATP,通过上调HIF-1α发挥作用.

    作者:王春光;曹苏;柏文;陈俊杰;卞小翠;嵇富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再通后对丙泊酚麻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8周龄,体重20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普通黄疸组(Ⅰ组)和可逆性黄疸组(R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21 d通过尾静脉采集大鼠血液标本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分别在胆总管结扎前和结扎后7、21 d测定大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 术后3、7、14、21dⅠ组血清TBL和TBA浓度,R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3、7、14dR组血清TBL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14、21dR组大鼠血清TBL和TBA浓度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7dⅠ组和R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对丙泊酚的麻醉敏感性增加,胆管再通后增加的麻醉敏感性会逐渐恢复.

    作者:高浩;宋金超;张马忠;鲍杨;张金旻;俞卫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膀胱副神经节瘤切除致术中严重高血压一例

    患者,男,59岁,75kg,因“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和尿痛”,2d前收入泌尿外科.术前血液检查,包括血清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心脏扩大,ECG示左心室肥厚.超声提示隆起性病变位于膀胱的左壁大小约36 mm×24 mm.腹部CT显示肿瘤大小约52 mm×35 mm,伸人膀胱内腔,但没有证据表明肿瘤侵犯到邻近器官.膀胱镜检查,肿瘤位于膀胱壁的右上方.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头痛病史,自诉平时每天2次口服尼卡地平40mg,入院时BP 120/80 mm Hg.人院诊断为膀胱肿瘤,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作者:李慧;张文文;金昌莲;刘环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硬膜外穿刺二例

    例1患者,女,80岁,身高165 cm,体重56 kg,BMI 21kg/m2,拟行“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既往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体格检查脊柱无明显异常,告知患者风险后同意接受椎管内麻醉,常规三导联ECG、无创血压、SpO2监护,开放静脉通路后辅以咪达唑仑1 mg镇静,面罩吸氧,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后,住院医师采用传统体表定位法行正中入路L3~4棘突间隙穿刺2次未成功,由上级麻醉医师接手,尝试对同一间隙及L2~3棘突间隙进行正中入路及旁人路穿刺后均未成功,决定行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

    作者:费昱达;崔旭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麻醉管理一例

    患者,女,30岁,G3P1,剖宫产后再孕,末次月经:201603-20,预产期:2016-12-25.既往史:患者2014年因“初产头浮”行剖宫产术.患者孕13+4周于我院产科就诊,B超提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可能性大,建议终止妊娠.患者及家属要求继续妊娠.孕28+1周因“先兆流产”于我院急诊就诊,予硫酸镁治疗后,并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作者:吴林格尔;张娇;何凯;张秀华;申乐;黄宇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不完全气管膜性闭锁紧急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穿刺置管一例

    患者,男,39岁,2015年5月14日以“声嘶、间断性呼吸困难1月,加重并憋气、呼吸急促2h”为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因脑外伤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行气管插管,带管5d,22d后康复出院.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声音嘶哑、间断性咳嗽,咯白色清痰,轻微呼吸困难及喘鸣,一周前在当地医院诊治,声嘶及呼吸困难无明显缓解.

    作者:光文辉;白延仓;刘德生;王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肠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具有镇静、抗焦虑、交感阻滞、镇痛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及ICU的镇静与镇痛[1].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发挥器官保护的作用[2].肠道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转运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护部位[3].近来一些研究也关注到右美托咪定对肠道的保护作用,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杨静;吴友平;屠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ELLP综合征的诊疗进展及围术期麻醉管理

    HELLP(hemolysis eevated liver enzymes low platelets)综合征是由Weinstein[1]在1982年首次提出,取其主要临床特征中的溶血(hemolysis)、肝酶升高(eevated liver emzymes)和血小板减少(low platelet)的英文第一个字母命名.HELLP综合征可以是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的严重并发症,也可以在无血压升高或无蛋白尿的情况下发生,还可在子痫前期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发生,临床上多以剖官产的方式终止妊娠[2,3].本文对HELLP综合征的诊疗进展及围术期麻醉管理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韩传宝;黄河;蒋秀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困难气道管理策略-目前的问题和将来的方向

    目前临床气道管理的问题保障气道通畅失败可造成致命性后果.1990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1975~1984年期间麻醉相关结案诉讼分析表明,与呼吸系统有关的不良结果是所有损伤事件中大的一类,而且气道管理相关的患者死亡或永久性脑损伤发生率(85%)明显高于心血管管理相关的罹患率(30%)[1].此后人们进行了几项重大努力,以减少气道管理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薛富善;刘亚洋;李慧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年感言

    时光飞逝,转瞬间一年过去了.回顾2017年,我们有收获,有自豪,有喜悦: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辛勤努力下,圆满保质地完成了期刊的正常出版.出刊“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专辑”、“麻醉与围术期脏器保护专辑”和“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的围手术期应用专辑”3期专刊,刊登了“多学科疼痛管理组织构建的专家共识”、“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肾上腺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和“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刊登的述评、专家论坛集中讨论临床热点问题,正确指导麻醉医师的临床安全规范用药.

    作者:徐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的设计与解读

    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已经成为临床医师的必会技能.但具备从众多文献中提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终帮助指导临床决策的能力却是区分有科研思维的优秀临床医师与普通临床医师的重要特质.而这一能力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文献对同一问题的研究结论不一致甚至相悖,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获得真实的信息,需要学会对临床研究文章进行解读.

    作者:雷翀;申洁;熊利泽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