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中重度焦虑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 562 例,男 225 例,女 337 例,年龄1 8~85 岁,ASA Ⅰ~Ⅲ 级,术前 1 d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估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按照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焦虑组(SAI评分≤37 分,n=294)和中重度焦虑组(SAI评分>37 分,n=268).采集与术前焦虑的发生可能相关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既往手术史、是否存在疼痛、术前是否诊断肿瘤及是否有高血压等.结果 中重度术前焦虑的发生率为268 例(47.7%).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846,95% C I 1.298~2.624)、单身(OR=2.208,95%C I 1.218~4.004)是中重度术前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单身可能是中重度术前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潘鑫;昝望;熊苗苗;汪丹;刘金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在患儿食管扩张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门诊行胃镜辅助下食管扩张术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患儿 80例,男 5 1 例,女 2 9 例,年龄 6 个月至 3 岁,体重 5~1 2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单纯全麻组(A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表麻组(B组)、全麻联合利多卡因表麻组(C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复合利多卡因表麻组(D组),每组 20 例.入室前 10~15 min,B组和D组由麻醉医师指导家长予患儿1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0.3 ml/kg分次含服.麻醉诱导后,C 组和 D组在喉镜暴露下以 2 %利多卡因0.15~0.2 ml/kg经喉麻管在咽喉部黏膜表面喷雾.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 SpO2下降(SpO2<94%)、呛咳、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D 组术中SpO2下降、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B和C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 A组和 C 组(P<0.05 ).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可有效降低全麻下食管扩张术中患儿SpO2下降、呛咳、体动反应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李强;胡华琨;沈世晖;傅欢;肖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羟考酮、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 90 例,男49 例,女41 例,年龄<65 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 组)、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术中均采用同一种方式维持麻醉,术毕静脉连接镇痛泵.配方:O 组:羟考酮2 mg/kg+格拉司琼3 mg,添加生理盐水至 100 ml;SF组:舒芬太尼0.002 mg/kg+格拉司琼3 mg,添加生理盐水至100 ml;F组:芬太尼0.02 mg/kg+格拉司琼 3 mg,添加生理盐水至 100 ml.PCIA泵背景量为 2 ml/h,每次按压量为 2 ml,锁定时间为 15 min,泵注时间持续 24 h,术后随访 2 d.记录术毕时、术后 6、12、24、48 h 静脉血CD4+、CD8+及 NK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术后 6 、1 2 、24 h O 组 CD4+和 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 SF组和 F组(P<0.05);术后 6 h F组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 SF组(P<0.05 );术后 12、24、48 h O 组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SF组和F组(P<0.05).结论 三种镇痛药物均不同程度地引起免疫功能的降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当,但羟考酮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是结肠癌患者术后比较合适的镇痛药物.
作者:孙加晓;杨雅婷;谢文吉;谢文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7 年3 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50 例,年龄20~35 岁,体重54~89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将产妇分为三组,每组 50 例.舒芬太尼组(S 组):舒芬太尼2 μg/kg+托烷司琼1 0 mg;纳布啡组(N组):纳布啡2 mg/kg+托烷司琼1 0 mg;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组(SN组):舒芬太尼 1 μg/kg+纳布啡 1 mg/kg+托烷司琼 10 mg.记录术后 1、3、6、9、12、24 和3 6 h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 VAS评分及镇静 Ramsay评分;PCIA实际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静息时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组咳嗽时 VAS评分明显低于 S组和 N 组(P<0.05).SN 组 PCIA 实际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组、N组(P<0.05).N组和SN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王楠;董铁立;付红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泵注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肺转流停机经容量治疗后仍低血压的疗效及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心肺转流停机经容量治疗后低血压(MAP低于基础血压的 70%)的老年患者40 例,男 27 例,女 13 例,年龄>6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甲氧明组(M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 组),每组 20 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后开始静脉泵药, M 组 起 始 速 度 为 3 μg · kg-1· min-1, P 组 起 始 速 度 为 0.24 μg·kg-1·min-1,根据患者血压调整泵药速度,单次递增、递减速度均为起始的 1/3 ,使 MAP 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 20%.分别在泵药前、泵药后 3、5、10、15、30 min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冠脉窦收缩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SVTI)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DVTI),并计算冠脉窦血流量(CSBF).结果 P组 1 例患者因未能获得理想TEE切面而退出研究.与泵药前比较,泵药后不同时点 M组和P 组 SVTI、DVTI、CSBF明显升高(P<0.0 1 ).与 P 组比较,泵药后 5 、1 0、1 5 、30 min M组DVTI和CSBF明显升高(P<0.05 或P<0.01).M组术后发生心房颤动2 例,频发室性早搏 1 例;P组术后发生心动过缓 1 例,频发室性早搏 1 例.结论 静脉泵注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均可纠正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心肺转流后低血压状态,但甲氧明增加冠脉血流量更明显,可能对冠心病患者更有利.
作者:卜心怡;王亭亭;葛亚力;魏海燕;施韬;苏中宏;史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时镇静作用的相互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 75 例,男 36 例,女 39 例,年龄 18~65 岁,BMI 20~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 2 5 例:丙泊酚组(A 组)、右美托咪定组(B 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再根据不同药物剂量分为5 个亚组,相邻两组剂量等比为1.25,采用点斜法计算ED50及其 95%可信区间(CI ).结果 A 组丙泊酚诱导剂量 ED50为 1.25 mg/kg(95% CI 0.90~1.45 mg/kg),B组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剂量 ED50为 1.35 μg/kg(95%CI 0.95~1.50 μg/kg),C 组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诱导剂量 ED50分别为0.65 mg/kg(95%CI 0.50~0.90 mg/kg)和0.40 μg/kg(95% CI 0. 3 4~0. 6 5 μ g/k g ).等辐射分析法判定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之间在镇静效应上呈现协同作用.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协同作用.
作者:冯爱敏;卢锡华;李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喉上神经阻滞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 60 例,性别不限,年龄 18~65 岁, ASA Ⅰ或Ⅱ,随机分为三组,每组 20 例.A组:超声引导下 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B组:超声引导下 1 %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C 组:传统定位 2 %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记录入室时(T0)、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即刻(T1)、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即刻(T2)、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后 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 5 min(T5)的 HR、MAP、SpO2及血浆 NE浓度;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 2 h出现喉上神经阻滞并发症(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5时三组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但A、B组HR明显慢于C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T1~T5时 A、B组 NE浓度明显降低(P<0.05).A、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 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可减少支撑喉镜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不适.
作者:沈妍;张勇;赵倩;方兆晶;王晓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间苯三酚复合达克罗宁胶浆预防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 120 例,年龄18~60 岁,体重46~80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40 例:间苯三酚复合达克罗宁胶浆组(P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 组).P 组于全麻诱导行气管插管术后,经尿道口注入达克罗宁胶浆 5 ml,S组和 C 组于相同时点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并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之后行导尿术,导尿成功后夹闭导尿管,30 min 后打开.手术结束前15 min P组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m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 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5 ml.术后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导尿管.记录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后 5 min(T1)、15 min(T2)、30 min(T3)、1 h(T4)、和 2 h(T5)Riker 镇静-躁动评分;记录导尿管拔除时间,记录术后 2 h内 CRBD的发生情况及其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 C组比较,S组苏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明显延长,T1~T4时Riker镇静-躁动评分、CRBD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降低(P<0.05);P组T1~T5时 Riker镇静-躁动评分、CRBD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降低(P<0.05).与 S组比较,P组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缩短,T1~T4时 P 组 Riker 镇静-躁动评分明显升高,T5时 Riker镇静-躁动评分、CRBD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降低(P<0.05 ).三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和导尿管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尿道注入达克罗宁胶浆复合手术结束前 1 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可明显减少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 CRBD的发生,并减轻其严重程度,效果优于舒芬太尼.
作者:孙宗建;牛志强;单士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CACB)的两种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效果及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 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67 例,男 13 例,女 54 例,年龄 18~85岁,BMI 18~30 kg/m2,ASA 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恒速输注给药组(A组,n=34)和间断给药组(B组,n=33).术毕行超声引导下 CACB,负荷剂量 0.2%罗哌卡因 20 ml.两组均连接电子输注泵行术后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 240 ml.A组恒速输注 5 ml/h;B组自动给药每次 5 ml,间隔时间60 min.两组单次按压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输注48 h.记录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泵用药总量、地佐辛使用量、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屈曲角度和步行距离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置管处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 12、24 h 镇痛泵用药总量明显少于 A组(P<0.05),术后48 h地佐辛使用量明显少于 A组(P<0.05);B组术后 24、48 h 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 A组(P<0.05),术后48、72 h步行距离明显长于 A组(P<0.05).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 B组(P<0.05 );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B用于TKA术后镇痛,与恒速输注给药方式比较,间断给药的输注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同时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作者:陆凤娇;孙红莉;张双银;张凯;王迎斌;石翊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术中 5 cm H2O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 UPPP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40 例,男 25 例,女15 例,年龄<60 岁,BMI<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20 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并5 cm H2O PEEP;对照组采用单纯 IPPV.分别于入室吸纯氧 5 min(T0)、插管后(T1)、术毕拔管前(T2)、拔管后 20 min(T3)抽动脉血样 3 ml,采用 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细胞黏附分子(CAMs)的浓度.结果 两组不同时点血浆 ET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观察组血浆 NO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 T0时比较,T2、T3时观察组,T1~T3时对照组CAMs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 T2、T3时观察组血浆 CAMs 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5 cm H2O PEEP改善了全麻 OSAH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钟海燕;乌兰娜日;都义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 120 例,男 57 例,女 63 例,年龄 70~80 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每组40 例,术后分别使用芬太尼 2.0 mg、舒芬太尼 150 μg和羟考酮40 mg行PCIA.采用 VAS疼痛评分法评估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羟考酮使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 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判断是否发生POCD.结果 术后48 h内三组不同时点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考酮组术后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与术后 7 d MMSE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 1 ).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术后 7 d POCD分别有 15 例(37.5%)、13 例(32.5%)和 7 例(17.5%),羟考酮组 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比较,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降低POCD的发生率,减少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
作者:芮龙洁;许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及褪黑素协同防治大鼠谵妄的作用及右美托咪定及褪黑素对α7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AchR)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 SD大鼠 30 只,6~8 周龄,随机分为六组:对照组(C组)、东莨菪碱诱导谵妄模型组(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褪黑素组(M组)、α-银环蛇毒素(α-BGT)拮抗组(BM组)和右美托咪定+褪黑素组(DM组),每组 5 只.S组腹腔注射 0.5 %东莨菪碱 1.8 mg/kg建立谵妄大鼠模型;C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建模药物;D 组及 DM组于建模前1 5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40 μg/kg;BM组于建模前1 5 min腹腔注射α-BGT 1 μg/kg;M组、BM组及DM组建模后立即在对侧腹腔注射褪黑素 5 mg/kg.分别于造模前 1 5 min 及造模后 1 0 min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经内眦取血,采用 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α7nAchR 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周围格路程、旷场总路程明显延长,周围格速度、旷场总速度明显加快(P<0.05);与S组比较,D组、M组、DM组周围格路程、旷场总路程明显缩短,周围格速度、旷场总速度明显减慢(P<0.0 1 ).与D组比较,DM组周围格路程、旷场总路程明显缩短(P<0.05).与 C组比较,S组α7nAChR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 S 组比较,D 组α7nAChR 浓度明显升高(P<0.0 1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谵妄症状,可能是通过提高α7nAChR 表达.而褪黑素可能增强右美托咪定的谵妄防治效果.
作者:王殊;施乾坤;沈骁;穆心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 SD大鼠 32 只,体重 280~320 g,成功制备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 液平衡灌注 1 5 min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 8 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 液继续灌注 15 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2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 Thomas液保护,30 min时半量复灌Thomas液(4℃,10 ml/kg),60 min时再灌注K-H 液 30 min;0.5 MAC七氟醚组(Sev0.5 组):K-H 液为含饱和 0.5 MAC七氟醚液体,余同 IR 组;1.0 MAC 七氟醚组(Sev1.0 组):K-H 液为含饱和 1.0 MAC 七氟醚液体,余同 IR 组;2.0 MAC 七氟醚组(Sev2.0 组):K-H 液为含饱和2.0 MAC七氟醚液体,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 5 min(T0)、继续灌注 15 min(T1)、再灌注 15 min(T2)、再灌注 30 min(T3)的 HR 及左心室前壁外膜层、中层和内膜层心肌 MAP,计算MAP复极50%及90%的时程(MAPD50、MAPD90).并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与T0和T1时比较,T2、T3时IR组、Sev1.0 组、Sev2.0 组 HR明显减慢(P<0.05);与IR组比较,T2、T3时Sev0.5 组、Sev1.0 组HR明显增快,Sev2.0 组HR明显减慢(P<0.05).与IR组比较,T3时 Sev0.5 组 MAPD50,Sev0.5 组、Sev1.0 组、Sev2.0 组 MAPD90明显缩短(P<0.05).心脏复跳时 IR组有 6 例,Sev0.5 组有 1 例,Sev1.0 组有 2 例,Sev2.0 组有 1 例发生心律失常,与 IR组比较,Sev0.5 组、Sev1.0 组和 Sev2.0 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不同浓度七氟醚均可缩短缺血-再灌注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D90,且这一作用在 0.5~2.0 MAC 的七氟醚浓度范围内无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其减少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机制.
作者:王贵龙;高鸿;王子君;易菁;李伟超;刘艳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mouse neuro-blastoma N2a cells,N2a)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探讨ER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在N2a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 H2O2建立 N2a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五组:对照组(C 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H2O2组(H 组)、H2O2+右美托咪定组(HD组)、H2O2+右美托咪定+ERK 抑制剂组(HDP组).H 组、HD组和HDP组给予200 μmol/L的H2O2,HD组在H2O2处理前30 min加入 100 ng/ml右美托咪定,HDP 组在 H2O2处理前 30 min 加入 100 ng/ml 右美托咪定和 20 μmol/LERK抑制剂PD98059,D组在相应时点加入 100 ng/ml 右美托咪定,C 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在 H2O2刺激1 h,检测细胞上清SOD活性,并分析ERK磷酸化水平;H2O2刺激4 h,观察细胞生存、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 C 组比较,H 组 N2a 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形态明显损伤, 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 H 组比较,HD 组的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细胞形态明显改善, SOD活性明显升高,ERK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P<0.05);与 HD组比较,HDP 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形态明显恶化,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C 组和 D 组细胞生存率、细胞形态、SOD活性及 ERK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减轻 H2O2所致的 N2a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 ERK信号通路和提高 SOD活性.
作者:赵文静;饶竹青;刘存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8 月龄雄性SD大鼠 1 60 只,随机为四组:对照组(Con组)、手术组(S组)、吡格列酮组(P组)及吡格列酮预处理手术组(PS组).手术模型完成时测定各组大鼠血糖值;手术结束 1 2 h后,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含量,采用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活性氧(ROS)及 IL-6 浓度;术后第 4 天开始应用 Morris 水迷宫方法评价各组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四组大鼠组间组内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Con 组比较,手术结束12 h后S组大鼠海马AGEs、IL-6 浓度明显增加,ROS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PS组大鼠海马AGEs、IL-6 浓度明显减少,ROS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S组大鼠术后第 8 天和第 1 0 天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测试时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P<0.0 1 );与 S组比较,PS组大鼠术后第 1 0 天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测试时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不是直接通过调节大鼠的血糖变化改善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 AGEs合成、降低 ROS及 IL-6 浓度有关.
作者:刘付宁;黄浩泉;刘玲;郭明炎;杨浩杰;曹铭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与脑右侧前额叶γ-氨基丁酸受体 1(GABAR1)和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2B(NMDAR2B)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雄性 SD老年大鼠模型 5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和实验组(T组,n=40).C组吸入室温空气,实验组按 3 %浓度吸入七氟醚持续时间不同分为T1 组(吸入 2 h)和T2 组(吸入4 h),C组全部,T1 和T2 组各取 10 只大鼠分别在麻醉后 1 天和 7 天进行 Morris 水迷宫实验,检测老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右侧前额叶GABAR1 和NMDAR2B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吸入七氟醚第 1 天 T1 和 T2 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穿越次数明显减少,GABAR1 的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上调,NMDAR2B 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下调(P<0.05).与C组比较,吸入七氟醚后第 7 天 T2 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穿越次数明显减少,T2 组 GABAR1 mRNA 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上调, NMDAR2B 的 mRNA 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下调,且 T2 组 GABAR1 蛋白含量明显高于, NMDAR2B蛋白含量明显低于T1 组(P<0.05)结论 长时持续吸入七氟醚相较于短时持续吸入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影响较大,且持续影响时间较长.这种影响与脑额叶中 GABAR1 和NMDAR2B的表达变化相关.
作者:杨晓楠;李鹏涛;赵梦;张辉;张晓丽;王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高糖环境下心肌细胞缺氧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原代 H9C2 心肌细胞,构建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这些心肌行实验分组:正常培养组(NC 组)、高糖培养组(HG组)、高糖缺氧-复氧组(GR组),在高糖缺氧-复氧环境下,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分别为 12.5 μmol/L(P12.5 组)、25 μmol/L(P25 组)、50 μmol/L(P50 组)以及 100 μmol/L(P100 组)的丙泊酚以及终浓度为 100 μmol/L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D100 组).检测各组的细胞活力、肌酸激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及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 NC 和 HG 组比较,其余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MDA浓度、CK-MB和 cTnI 相对浓度明显升高,T-SOD、线粒体活性和 ATP 相对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 GR组比较,P12.5 组、P25 组、P50 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LDH、MDA 浓度、CK-MB和 cTnI相对浓度明显降低,T-SOD、线粒体活性和 ATP 相对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 P25 组比较,P50 组、P100 组以及D100 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MDA 浓度、CK-MB 和 cTnI 相对浓度明显升高,T-SOD、线粒体活性和 ATP相对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丙泊酚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的损伤从而减轻高糖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杨昌明;刘荣莉;向龙泉;强华贵;王婵;王伶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男,43 岁,65 kg,ASA Ⅰ级,因体检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增高半年,拟在全麻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前常规检查无异常,既往无手术史及过敏史.麻醉诱导给予右美托咪定40 ug静滴,丙泊酚120 mg、芬太尼0.15 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0 mg、氟比洛芬酯50 mg、地塞米松5 mg 静推,置入喉罩后行机械通气.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头孢噻乙胺唑2 g 静滴,手术过程60 min,术中补晶体1 100 ml,未导尿,无明显失血,患者维持BP 90~120/50~75 mmHg,HR 50~75 次/分.手术结束时给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 mg 拮抗肌松,患者苏醒拔管后进入PACU.入PACU 监测BP 70/40 mmHg,HR 70 次/分,SpO2100%,麻黄碱6 mg 静推2 次,SBP 仍低于80 mmHg,之后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BP 升至100/60 mmHg.
作者:赵珍珍;陈芳;周懿;蓝升;凡丽华;刘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全麻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麻醉方式之一.气管插管是全麻的一项常规操作技术,可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等.同时,气管插管是一项相对侵袭性的操作,可引起气管黏膜损伤?咽喉水肿?声带麻痹?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声嘶和咳嗽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POST 是由于全麻气管插管操作过程中咽喉部及气管黏膜损伤引起的伤害感受性疼痛[1].有报道,术后咽喉痛和声嘶的发生率高达6.9%~90.0%[2].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变化大,是由于麻醉医师的技能?麻醉设备?患者以及手术方式的不同引起.现将国内外全麻手术气管插管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包丽;曲鸣宇;肖昭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是典型的G 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中枢和外周均有分布,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在外周的效应,包括对心血管、心肌自律性和传导功能的影响,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去甲肾上腺素调节突触强度和神经元网络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并参与学习、记忆等重要脑功能过程[1].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异常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促进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2]、阿尔兹海默症(Αlzheimer disease,ΑD)[3]和Down 综合征(Down syndrome,DS)[4]等.本文主要就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学习记忆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宗曼曼;纪木火;杨建军;周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共病(comorbidity)是指同一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慢性疾病,往往预示疾病转归差,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高[1].慢性疼痛患者通常伴随抑郁相关症状,抑郁症患者往往也表现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2].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共病状态使得临床上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十分棘手.深入探索慢性疼痛与抑郁共病的机制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显得相当迫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慢性疼痛与抑郁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GDNF 在慢性疼痛与抑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代佳佳;宋宗斌;郭曲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成人全麻且无合并症患者的相关麻醉前评估指南进行内容分析,为构建我国麻醉前评估临床实践内容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指南数据库及协会网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指南;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纳入指南进行文献内容分析.结果 共纳入 5 份临床实践指南,均为国外发表.析出既往史和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3 个主题共39 项内容.我国暂无针对无合并症全麻患者的指南.指南中推荐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是应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进行.结论 我国可依据国外指南推荐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加强临床实践规范,并构建适合本国成人全麻无合并症患者临床实践方案.
作者:赵雪娇;胡嘉乐;Beverly G.Gay;阮洪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