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国际刊号:1004-5805
  • 国内刊号:32-1211/R
  • 影响因子:2.22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89评为省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 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56例,男466例,女490例,年龄17~97岁,BMI 12.9~38.0 kg/m2,ASA Ⅰ-Ⅳ级.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术前情况,包括性别、年龄、BMI、ASA分级、伴随疾病(高血压、胃肠道手术史、胃肠道疾病史等)、心功能NYHA分级、AST、ALT和血清白蛋白(ALB)等;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液体入量、输血量、出血量、尿量;术后情况,包括使用镇痛泵、阿片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住院时间、ICU住院、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感染等).计算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胃肠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发生胃肠道并发症患者比较,发生胃肠道并发症患者女性比例明显升高,年龄明显增大,高血压比例明显升高,术前AST、AL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全麻比例明显升高,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明显延长,术中液体入量、尿量明显增多(P<0.05);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57,95% CI1.421~2.978)、高血压(OR=1.509,95%CI 1.012~2.250)、全麻(OR=1.739,95%CI 1.200~2.521)、手术时间>1.5 h(OR=2.208,95%CI 1.474~3.308)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需要更多的临床关注;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压平稳、慎重选择全麻、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可以降低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聂磊;赵秉诚;刘卫锋;李偲;刘克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USG-PVB)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TLE的患者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52~72岁,BMI15.1~26.2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USG-PVB组(P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24例.两组全麻方法相同,P组于全麻诱导前行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记录术中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PACU药物用量;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苏醒时、出PACU时及术后1、2、3、5d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测试患者术前1d和术后7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7 d POCD发生率.结果 与G组比较,P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ACU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或P<0.05);苏醒时、出PACU时和术后1、2、5d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3d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术后7d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联合USG-PVB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躁动,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肖艺敏;李元海;高之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羟考酮用于血管减压手术术终镇痛衔接的半数有效剂量

    目的 通过序贯法测定羟考酮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终镇痛衔接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方法 选择2017年6-10月在全麻下行经乙状窦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 Ⅰ或Ⅱ级.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羟考酮,手术结束后连接相同配方的镇痛泵.根据序贯法设定浓度,当出现第7个交叉点时终止试验.术后30 min患者镇痛口述分级(verbal rating score,VRS)评分1分为阴性.结果 Dixon-Mood法计算羟考酮ED50为0.054 mg/kg(95%CI 0.053~0.056 mg/kg);Probit回归模型计算为0.054 mg/kg(95%CI 0.030~0.077 mg/kg).结论 羟考酮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终镇痛衔接的ED50为0.054 mg/kg.

    作者:范婷;王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前额叶及胼胝体膝部各项异性分数值预测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价值

    目的 探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及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对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限期腹腔镜下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1例,男50例,女31例,年龄≥65岁,ASAⅢ级,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两组:POCD组(n=21)和非POCD组(n=60).患者于术前1d及术后7d接受DTI检查及认知功能评估,获得FA及神经心理学结果,根据Z计分法判定是否发生POCD,并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前左、右PFC及CC膝部FA值诊断早期POCD的效能.结果 早期POCD发生率为21例(25.93%).POCD组术前、术后PFC及CC膝部FA值均明显低于非POCD组(P<0.05);术前左、右PFC及CC膝部FA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64、0.698,分别明显高于术后FA值曲线下面积0.691、0.694、0.663(P<0.05).结论 早期POCD患者术前PFC及CC膝部FA值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且诊断效能明显高于术后,术前FA值有助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早期POCD的预测与评估.

    作者:魏晓;田毅;李香营;陈梅珠;黄运伯;田国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两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对膈肌麻痹的影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右手或右前臂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体重50~80 kg,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肋锁组(C组)和喙突组(P组),每组30例.C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0.375%罗哌卡因30 ml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P组行超声引导下喙突旁0.375%罗哌卡因30 ml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包括Horner综合征、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气胸、呼吸困难、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采用M型超声分别对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阻滞前、阻滞后30 min的膈肌移动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C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两组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30 min深呼吸测量下C组膈肌部分麻痹率明显高于P组(43.3% vs 13.3%,P<0.05).平静呼吸下C组与P组膈肌麻痹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出现Homer's综合征、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气胸、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旁入路起效时间短,但更易引起膈肌麻痹.

    作者:钱玉莹;黄娟娟;丰浩荣;安小凤;王祥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产后抑郁发生情况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5~35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1 ·h-1至术毕,接镇痛泵(舒芬太尼0.02μg/kg+右美托咪定0.08 μg/kg+阿扎司琼2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5ml);S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 μg·kg-1·h-1至术毕,接镇痛泵(舒芬太尼0.02 μg/kg+阿扎司琼2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5ml).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价疼痛、镇静程度,并记录术毕(T0)至术后各时间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分别记录产妇术后1周和6周的EPDS评分.检测产后1周和6周的血清BDNF浓度.结果 T2,T4和T5时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T0-T4各时间段D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产后1周和6周D组EPDS评分明显低于,BD-NF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明显增加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作用,减轻产后抑郁的程度,EPDS与剖宫产术后抑郁病情正相关,BDNF似可作为预测术后产后抑郁发生及临床疗效评定生物指标.

    作者:钱怡玲;许波;高宏;王桂龙;王志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口服碳水化合物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口服碳水化合物对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90例,年龄24~39岁,BMI 21~39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碳水化合物组(CHO组,n=46)和对照组(C组,n=44).在接受分娩镇痛后,CHO组饮用术能,C组饮用无渣液体,第三产程后两组均停止饮用液体.记录两组饮用时长、液体总量,计算两组液体供能;记录产程时长、分娩方式、PCEA镇痛泵按压次数、药物总量和产程中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分娩镇痛后即刻以及第三产程结束即刻饥饿、口渴、疲劳程度NRS评分.结果 CHO组饮用液体总量少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5±28.8) ml vs(142.4±53.3)ml,P=0.15],CHO组液体供能明显多于C组[(312.2±69.5)kJ/h vs (153.9±96.7)kJ/h,P<0.01].两组液体饮用时长、产程时长、分娩方式、镇痛泵药物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O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0.6(0~11.6)次vs 2(0~8.6)次,P=0.03].CHO组产程中呕吐的比例明显低于C组[3例(6.5%) vs 10例(22.7%),P=0.03].第三产程后即刻CHO组饥饿NRS评分[2(0~9)分vs 6(0~10)分,P<0.01]、疲劳程度[3(2~8)分vs 4(1~7)分,P=0.04]明显低于C组.两组口渴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碳水化合物作为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的能量补充饮品可以降低产妇的饥饿疲劳程度,可降低产程中呕吐发生率,增加产妇的分娩舒适度.

    作者:丁婷;崔凡;曲元;王东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控制性降压时不同通气策略对沙滩椅体位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通气策略在控制性降压下对沙滩椅体位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择期行肩关节手术患者58例,男17例,女41例,年龄45~64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FiO20.4和PErCO2 30~35 mmHg;B组:FiO2 1.0和PETCO2 30~35 mmHg;C组:FiO2 0.4和PET CO2 40~45mmHg;D组:FiO2 1.0和PETCO2 40~45 mmHg.采用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NIRS)监测患者rSO2.当患者取沙滩椅体位后,调整RR使PET CO2维持所需水平,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性降压(MAP 60~70 mmHg),记录麻醉诱导后(T1)、改为沙滩椅体位后5 min(T2)、通气策略调控后5 min(T3)、30min(T4)、60 min(T5)及改平卧位后5min(T6)时的MAP和rSO2.结果 与T1时比较,T2时四组MAP和rSO2明显降低(P<0.05);与T5时比较,T6时四组MAP及rSO2明显升高(P<0.05).T3-T5时,B组、C组rSO2明显高于A组,D组rSO2明显高于B、C组(P<0.05),B、C组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滩椅位患者术中采用低吸入氧浓度并维持较高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在血压调控下可维持患者有效脑氧供需良好的脑灌注,适用于肩关节镜手术.

    作者:闫婷婷;柴小青;魏昕;王迪;马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异丙肾上腺素在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术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PMC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0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23)插管后5 min泵注0.9%异丙肾上腺素0.6μg·kg-1·h-1使HR增快至80次/分后开始手术穿刺;对照组(n=22)在HR慢于6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 mg静注.记录患者麻醉前(T0)、插管后5min(T1)、穿刺开始时(T2)、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时(T3)、解除球囊压迫后5 min时(L)的SBP、DBP和HR.计算两组患者SBP、DBP、HR在T2、T3时差值的绝对值,分别记为△SBP、△DBP、△HR.记录术中窦性停搏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T0、T1时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研究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有2例窦性停博.研究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4.8%) vs 14(63.4%),P<0.05].结论 PMC术中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泵注,与使用阿托品比较,患者BP变化幅度更小,HR增快的幅度更大,为球囊压迫时的HR骤降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范围.

    作者:李静;汪小海;陈建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产后泌乳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单胎足月妊娠产妇79例,年龄22~36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0.1%罗哌卡因组(R组,n=26)、0.1%罗哌卡复合2μg/ml芬太尼组(RF组,n=27)和0.1%罗哌卡复合2μg/ml右美托咪定组(RD组,n=26).记录分娩镇痛前(T0)、注射负荷量后10min(T1)、30min(T2)及宫口开全时(T3)的VAS疼痛评分,并记录注射负荷量后30 min的Bromage分级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分娩镇痛前、胎儿娩出时、娩出后2h抽取产妇静脉血离心分离并测定催乳素(PRL)浓度,记录泌乳始动时间.结果 与R组比较,T1-T3时RF和RD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F组比较,R组和RD组的嗜睡、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RF和RD组胎儿娩生后2h时血清PRL浓度明显升高,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P<0.05).三组产妇Bromage分级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2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产妇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促进催乳素分泌,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提前.

    作者:杨淑萍;钱夏丽;朱伟;蒋秀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甲状腺腺瘤次全切术后持续输注情况下,患者拔管时心血管的稳定性和术后苏醒质量.方法 选择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男24例,女96例,年龄25~64岁,BMI 19.0~28.0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60例.术毕转运至PACU后,D组给予4μg/ml右美托咪定0.5 μg·kg-1 ·h-1,泵注时间≥20 min,持续输注至甲状腺快速切片病理结果为阴性,停药等待患者苏醒后拔管;P组给予丙泊酚2.5 mg·kg-1 ·h-1,同样等待结果为阴性后停药.记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前和拔管后自主呼吸状态下PaCO2;评价苏醒时躁动程度(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拔管时躁动、呛咳、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两组睁眼时间和拔管前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拔管后PaCO2明显高于P组(P<0.05),但处于正常范围,未观察到CO2蓄积的情况.与P组比较,D组苏醒时R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拔管时躁动和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比较,能使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带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预防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间躁动,且未观察到CO2蓄积,拔管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张晓怡;王珊娟;俞卫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肥胖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实时食管压监测下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肺通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时食管压监测指导下设定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通气参数对肥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40~65岁,BMI>30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组、PEEP5组和PEEP10组,设置VT 8 ml/kg,分别在肺复张后给予个体化PEEP(采用实时食管压监测通过计算呼气末跨肺压=0 cmH2O和吸气末跨肺压=25 cmH2O确定佳PEEP)、PEEP 5 cmH2O和10 cmH2O.观察气腹建立前(T0)、气腹建立后10 min(T1)、气腹后头低40.5°足高位20 min(T2)和气腹结束(T3)时的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T1-T3时P组Ppeak、SBP明显低于,PaO2/FiO2明显高于PEEP5组和PEEP10组(P<0.05);T2时P组Pplat、Raw明显低于PEEP5组(P<0.05);T2、T3时P组Cst明显高于PEEP5组(P<0.05);T1、T2时P组DBP明显低于PEEP5组和PEEP10组(P<0.05).结论 实时食管压监测应用于PEEP通气的肥胖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

    作者:黄洁;方育;乔飞;王栋;谭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内质网应激在高糖培养加重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在高糖培养加重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按照接种密度每毫升105个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细胞分为四组:正常糖对照组(NC组)、正常糖缺氧-复氧组(NH组)、高糖对照组(HC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H组).待细胞贴壁后,将DMEM/F12培养基更换为高糖培养基,孵育48 h,造高糖孵育模型.在缺氧小室中缺氧3h后,再转入正常氧孵育箱中复氧2h,造缺氧-复氧损伤模型.NC组未作处理;NH组行缺氧-复氧处理;HC组行高糖孵育处理;HH组先行高糖孵育48 h后,再作缺氧-复氧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GRP78、CHOP蛋白含量.结果 与NC组和HC组比较,NH组和HH组细胞活力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升高,GRP78、CHOP蛋白含量明显增多(P<0.01);与NH组比较,HH组细胞活力明显减弱,凋亡率明显升高,GRP78、CHOP蛋白含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高糖培养加重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78蛋白含量增多和促凋亡转录因子CHOP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林慕雅;陈立建;凌军;耿兴强;谢秀秀;都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海马RhoA-ROCK2通路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海马RhoA-ROCK2通路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异氟醚麻醉十腹腔探查术建立POCD模型.18月龄雄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十生理盐水组(CS组)、对照十法舒地尔(Rho激酶抑制剂)组(CF组)、异氟醚麻醉十腹腔探查术十生理盐水组(SS组)及异氟醚麻醉十腹腔探查术十法舒地尔组(SF组).水迷宫训练开始前2h至行为学结束前2h,每天腹腔注射法舒地尔25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3d.手术前5d起行水迷宫训练,术后第1、3、7天分别行水迷宫定位航行测试,第7天定位航行测试后4h行空间探索测试.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1h,取小鼠海马及全脑组织,检测海马ROCK2、Rho-GDⅠα、p-cofilin、cofilin、F-actin、G-actin蛋白含量、RhoA活性及CA1区神经元树突棘数目.结果 水迷宫训练阶段,四组游泳速度及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S和CF组比较,术后第1、3、7天SS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术后第7天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原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海马内RhoA活性及ROCK2蛋白含量明显增加,Rho-GDⅠα蛋白含量、p-cofilin/coflin、F-actin/G-actin及CA1区神经元树突棘数目明显减少(P<0.05);与SS组比较,术后第1、3、7天SF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术后第7天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原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增加,海马内RhoA活性及ROCK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Rho-GDIα蛋白含量、p-cofilin/coflin、F-actin/G-actin及CA1区神经元树突棘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年小鼠海马内RhoA-ROCK2通路活性增加;法舒地尔可改善术后老年小鼠空间记忆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2通路,增强actin动力学和突触重塑有关.

    作者:滕培兰;贾敏;李斌;杨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LIRI)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2~3月龄,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游离左侧肺门,不予其他处理;IR组:采用左肺原位缺血45 min,再灌注180min建立大鼠左肺IR模型;L、M、H组:通过调节RR,使PET CO2分别达到46~55 mmHg(L组)、56~65 mmHg(M组)、66~75 mmHg(H组),预处理5 min,然后同IR组处理建立大鼠左肺IR模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 180 min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IL-10浓度;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标本,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TP)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D)、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TNF-α蛋白阳性细胞面积.结果 与S组比较,IR、L、M、H组血清IL-8浓度、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W/D、MDA含量,以及TNF-α蛋白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L、M、H组血清IL-8浓度、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W/D、MDA含量,以及TNF-α蛋白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H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IR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 通过改变呼吸模式造成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LIRI后氧自由基爆发和促炎细胞因子生成,降低早期炎症反应水平,减少炎性渗出,对减轻LIRI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在PETCO2 46~75 mmHg内,随着PETCO2升高,作用越强.

    作者:曲良超;闫小强;蒋章颉;宋志平;赵为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局部炎症反应

    目的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七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只分离一侧颈动脉;MCAO组(M组):阻断一侧颈内动脉血流,缺血90min;D10组: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D50组: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D100组: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 μg/kg;DY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前10 min给予育亨宾5 mg/kg;Y组:MCAO前40 min腹腔注射育亨宾5mg/kg.MCAO后24 h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脑损伤程度.采用TUNEL染色法评估大脑皮层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蛋白含量,并计算pAMPK/AMPK值;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缺血-再灌注后第1、2、5天评估运动功能.结果 与S组比较,M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升高,梗死面积、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M组比较.D10、D50和D100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梗死面积、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AMPK/AMPK值、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D50和D100组上述指标改变较D10组更为明显(P<0.05).与D50组比较,DY和Y组和YpAMPK/AMPK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MCAO后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通过激活AMPK减轻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功能,并且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较低剂量的效应更为明显.采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育亨宾可阻断右美托咪定的这些效应.

    作者:张燕;田婕;何振洲;王震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鞘内注射曲古菌素A对树胶脂毒素诱导的大鼠神经痛的影响

    目的 评价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在树胶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模拟PHN)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溶媒对照组(C组)、神经痛模型组(RTX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治疗组(DMSO组)和TSA治疗组(TSA组).C组单次腹腔注射RTX溶剂1 ml,RTX组建立病理性神经痛模型,建模方式为每只大鼠在异氟醚(2%O2)麻醉下接受单次腹腔注射RTX 210μg/kg;DMSO组建立病理性神经痛模型,在建模前60 min和建模后每天鞘内注射TSA溶媒5%DMSO 10μl,持续至建模后7天;TSA组建立病理性神经痛模型,在建模前60 min和建模后每天鞘内注射等容量溶于DMSO的TSA 0.5μg/kg,持续到建模后7天.于建模前60 min和建模后第1、3、5和7天采用一系列校准的von Frey毛针测定四组大鼠机械痛阈值(MWT),于第7天行为学测定结束后检测脊髓IL-1β、TNF-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分子mRNA表达量.结果 与C组比较,建模后第3、5和7天RTX、DMSO和TSA组MWT明显降低(P<0.05).与RTX和DMSO组比较,建模后第3、5和7天TSA组MWT明显升高(P<0.05).RTX和DMSO组不同时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RTX、DMSO和TSA组IL1-β mRNA,TNF-α mRNA和GFAP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RTX和DMSO组比较,TSA组IL-1β mRNA、TNF-α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RTX和DMSO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鞘内注射TSA通过减缓脊髓炎性反应缓解RTX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

    作者:陈文佳;孟晓文;王丽娜;孙灿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ETCO2监测发现心胸外科严重手术并发症二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先进技术和监护设备越来越多地在麻醉工作中使用,使麻醉医师在麻醉管理时不再仅凭经验,而是能时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做到有的放矢[1].本文通过PErCO2监测发现心胸外科严重手术并发症2例,警示同行要时刻关注患者基本生命参数的变化,基本的监测同样能发现问题,保障患者围术期的生命安全.

    作者:史静;邹小华;蒋柯;谭立;钟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围术期过敏反应通常为一种起病急、发展快甚至危及生命的全身或系统性的严重过敏反应[1],死亡率高达3%~9%[2].围术期过敏反应已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围术期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高危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朱揽月;纪木火;夏江燕;杨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腰方肌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躯干神经阻滞技术,早由Blanco[1]于2007年提出,适用于腹部、髋部及下肢手术的围术期镇痛.研究表明,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比较,QLB能同时阻断体表躯体痛与内脏痛,镇痛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2-3,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QLB围术期镇痛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纯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是心肌细胞上编码Na+通道的基因产生突变的遗传性疾病,胸导联V1~V3 ST段抬高,T波倒置,而心脏结构正常.患者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或猝死,心脏电生理表现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早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等[1]于1992年报道.围术期BS患者的麻醉风险极大,一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极易猝死.BS心电图表现特殊,预后凶险,又是心律失常患者非心脏手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BS以及BS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作一综述.

    作者:朱轶;王慧;伍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视频喉镜在患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患儿困难气道管理目前仍然是麻醉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处理不当后果常极其严重,气道管理的并发症是导致患儿围术期不良事件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一项包括1 018例困难气道患儿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气管插管失败率为2%,20%的患儿出现1种或多种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和心脏停搏,而且直接喉镜尝试>2次的患儿插管失败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

    作者:刘亚洋;薛富善;李慧娴;杨桂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RAS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专家共识(2018):前列腺癌根治手术部分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010年,ERAS研究小组在瑞典成立ERAS学会(http://www.erassociety.org),通过不断的研究教育,制定佳围术期实践流程的模型,聚焦并巩固围术期优流程的建立.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包括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出院后的完整治疗过程.目前ERAS已在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多个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泌尿外科领域,ERAS康复策略已经开始用于如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3]、膀胱根治性切除术[4-5]等手术的围术期管理.我国已有多家中心开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ERAS的临床应用及研究[6-7],但不同中心应用ERAS的具体措施仍有差异.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