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3591
  • 国内刊号:32-1578/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57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泌尿科学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1年9期文献
  • 睾丸炎症模型的研究进展

    男性不育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睾丸炎症反应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通常表现为精子数目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甚至丧失生育能力等.近年来因睾丸炎所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问题越来越凸显,鉴于此,对于睾丸炎症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对睾丸炎所致生精功能障碍问题和精子发生的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睾丸炎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睾丸炎症动物模型的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曹源;尹子霄;俞文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目前的研究表明针刺可显著升高少弱精子症患者的血清T水平,降低FSH、LH和E2水平,提高精子的生成能力;增加睾丸血流量,维持睾丸的局部低温环境;增加精液α-糖苷酶、果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浓度,提高精子的活力、浓度及抗氧化损伤能力,共同改善精液的质量和配偶受孕率.而关于针刺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质量不高,证据等级低,临床应用受限,对于其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针刺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阐述针刺治疗对生殖内分泌、睾丸动脉血流、精液质量及配偶受孕率的影响.

    作者:李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在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日益增高,尤其在40岁以上人群,且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预计2025年全球ED患者可达3亿人左右.目前,对ED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治疗也有了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鲜有在分子水平上针对ED病理学变化进行治疗及康复的措施.而低强度体外冲击波(LiSWT)作为一种新兴无创的微能量临床疾病治疗模式,不仅有望从根本上修复ED患者阴茎海绵体的病理学损伤,更是在目前诸多西医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情况下(如对口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无反应),为ED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旨在介绍ED诊疗的现状、LiSWT目前在国内外动物研究及临床实验中治疗ED的机制及进展,为罹患有ED的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作者:彭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性阴茎异常勃起(5例报告)

    目的:介绍选择性栓塞术治疗动脉性阴茎异常勃起的经验. 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了5例因会阴部创伤致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平均年龄35(25 ~37)岁,创伤后2~5d发病.所有的患者都经过体格检查、血气分析、阴茎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术前进行IIEF-5问卷调查.患者都经过3周保守治疗失败,接受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继续局部压迫及冰敷等保守治疗.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再次接受IIEF-5问卷调查. 结果:所有患者创伤前勃起功能正常[(IIEF-5 (24.60±0.55)分],1例患者术后立即疲软,4例患者需要3~17 d的保守治疗后治愈.没有患者再次接受动脉栓塞治疗.平均随访27.2(13 ~48)个月,没有患者复发.患者术后6、12个月IIEF评分正常[(24.00±1.00)、(24.20±0.82)分],与创伤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动脉性阴茎异常勃起的有效手段,而且不影响患者勃起功能.患者治疗后并不会立即无痛疲软,可延长术后保守治疗时间,不急于再次手术.

    作者:谢敏凯;郑大超;刘冲;姚海军;王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阴茎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35~66)岁,主要表现为阴茎肿物成菜花样,均伴有脓性分泌物,大直径2.5 ~8.7 em.巨大疣状癌侵犯至会阴1例(既往尖锐湿疣,阴茎肿物切除史),局限于阴茎头2例,侵犯至冠状沟4例(均有包皮过长史,1例合并阴茎头炎),侵犯至全阴茎11例(其中4例既往包皮、阴茎肿物,2例合并包茎史).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肿瘤位于阴茎头相对较小(<3.5 cm)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阴茎头部肿瘤较大(>3.5 cm)者、11例累及全阴茎、1例累及会阴者行阴茎肿瘤根治术.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18例均提示肿瘤细胞分化好,切缘呈阴性,上皮呈乳头状结构并过度角化伴增生,周围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符合阴茎疣状癌病理特征.术后随访1~8年,平均3.8年,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阴茎疣状癌病理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治疗方法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或阴茎肿瘤根治术,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陈国晓;李政含;张祥生;丁德刚;朱晓博;陈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斑块切除加自体睾丸鞘膜移植术治疗阴茎硬结症

    目的:探讨斑块切除+自体睾丸鞘膜移植术治疗阴茎硬结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经药物保守治疗12个月以上无效、处于稳定期6个月以上、阴茎弯曲>60.、不能完成性交的阴茎硬结症患者,行阴茎硬结切除+自体睾丸鞘膜移植修补缺损. 结果:10例患者术后随访期6~ 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均能正常勃起,无手术侧睾丸萎缩、扭转或坏死.患者对阴茎外形满意,未觉阴茎有明显缩短. 结论:斑块切除+自体睾丸鞘膜移植术是治疗阴茎硬结症造成的阴茎勃起畸形的一种安全、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志刚;臧光辉;郝林;赵岩;周荣升;韩从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在高精子DNA碎片指数不育夫妇行ICSI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对高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不育夫妇的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精子DFI≥15%行ICSI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行PGS-ICSI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PGS组,未行PGS检测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ICSI组;另选取DFI< 15%行ICSI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低DFI-ICSI组.比较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比较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差异. 结果: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相比,正常受精率[(65.38 ±24.62)% vs(73.00±17.00)%]、优质胚胎率[(62.41 ±25.97)% vs (73.00±22.10%)]、囊胚形成率[(62.55 ±25.21)% vs(64.30±18.60)%]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胚胎种植率[31.25% vs 52.50%]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相比,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69.76±15.82)% vs (65.38±24.62)%]、优质胚胎率[(64.42±30.75)% vs (62.41±25.97)%]、囊胚形成率[(67.53±19.24)% vs (62.55±25.21)%]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60.97% vs 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于精子DFI≥15%的不育患者,行单纯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胚胎种植率;而行PGS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胚胎种植率.

    作者:杨斯桀;李婷;刘雯;李世骏;谢楠;张琛;高选;刘晓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左卡尼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临床疗效评估: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联合辅酶Q10(CoQ10)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iOAT)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62例iOAT患者按照Excel软件随机数字排序分为4组,LC组:62例,口服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0 ml/次,2次/d;CoQ10组:63例,口服CoQ10片剂,20 mg/次,3次/d;联合用药组:63例,按照上述剂量联合服用LC和CoQ10;对照组组:74例,服用不含抗氧化作用的安慰剂(维生素B1).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精子浓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DNA碎片百分率、顶体反应发生率及妊娠结局. 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活动率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及自身治疗前(P<0.05);精子DNA碎片百分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自身治疗前(P<0.05);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 vs 6.8%,P<0.008).各组间的精子顶体发生率及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LC联合CoQ10可显著提高iOAT患者的精子质量,并能改善iOAT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程晋宝;朱杰;倪丰;姜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对于不同PSA含量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不同PSA含量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86例患者按照不同PSA值分为3组:PSA 4 ~ 10 μg/L组,>10 ~ 20 μg/L组和>20 μg/L组,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记录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后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与不同PSA含量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相比较,统计分析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的差异. 结果:全组超声造影共计186例,其中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 18例(63.4%),良性病变68例(36.6%).各组之间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均在95%以上.在PSA 4~ 10 μg/L及> 10 ~ 20 μg/L两组中,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癌检出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超声造影对于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低PSA值患者,可以成为临床价值较高的诊断技术之一.

    作者:陆殿元;沈理;蔡建荣;陈玉华;许莉;刘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男性精液特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藏族和移居高原汉族生育与不育人群精液参数特征,分析高原环境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 方法:从不育门诊收集男性不育人群1 563例,其中世居藏族698例,移居汉族865例;生育人群为西藏阜康妇产儿童医院员工,共56例,其中世居藏族33例,移居汉族23例.行精液常规分析、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外周血生殖激素测定,分别比较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不育人群生育力特征和生育人群主要精液参数和生殖激素水平. 结果:在两组不育人群中,世居藏族较移居汉族人群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精液粘稠度异常发病率显著增高(分别为5.87% vs 2.89%、3.15% vs 1.73%,P<0.05;43.12% vs 25.89%,P<0.01),而精液参数正常者和少精子症、严重弱精子症、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百分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81.08% vs 87.39%、5.44% vs 3.93%、4.44% vs 4.04%、4.58% vs 6.59%,P均>0.05).在已育人群中,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在年龄[(32.42±4.82)岁 vs (34.57 ±6.01)岁]、精子浓度[(143.69±85.74)×106/ml vs (155.11±82.56)×106/ml]、直线运动速度(VSL) [(25.74±3.94) μm/s vs (27.24±3.46) μm/s]、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8.22±4.35)% vs (7.28±2.46)%]、精子DNA碎片指数(DFI)[(25.49±7.88)%vs (24.52±11.86)%]、TT[(17.97±2.98) nmol/L vs (15.72±6.38) nmol/L]、FSH[(5.51 ±1.62) IU/L vs (4.17 ±2.08) IU/L]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移居汉族男性精子活动率明显高于世居藏族男性[(79.75 ±14.67)% vs (66.58 ±17.21)%,P<0.05],而曲线运动速度(VCL) [(60.97 ±2.71) μm/s vs (71.14 ±82.13) μm/s,P<0.05)]、LH[(4.28±1.20) IU/Lvs (5.84±1.15) IU/L,P<0.05]均较世居藏族低. 结论:移居高原汉族人群在习服高原低氧环境过程中,其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等发生适应性改变,且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等发病率低于世居藏族.

    作者:顾本宏;刘锋;李君;朱子珏;泥永陶;李朋;陈愍;多吉卓玛;薛云婧;陈慧兴;欧珠罗布;李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无症状生殖道感染不育男性精液白细胞亚群与精子DNA损伤的关系

    目的:探讨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不育男性精液中白细胞亚群与精子DNA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不育男性111例,精液常规分析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精液中CD45+白细胞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CD14抗原+、活化巨噬细胞HLA-DR+细胞浓度;TUNEL法检测精子DNA碎片及8-羟化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分析精液白细胞亚群与精子DNA损伤及常规精液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精液CD45+细胞浓度与CD14+、HLA-DR+细胞浓度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而不同亚群白细胞浓度与精液传统参数、碎片率、8-OHdG+细胞比例均无明显相关性.8-OHdG+精子百分率与精子碎片百分率呈正相关(r=0.48,P<0.01),而与精子浓度呈负相关(r=-0.44,P<0.01).在调整年龄、禁欲时间和吸烟的基础上,精子浓度和精子碎片率(β=-0.25,P=0.008;β =0.23,P=0.05)与8-OHdG+精子百分率的变化独立相关. 结论: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不育男性精子DNA损伤与精液质量下降相关,而与不同白细胞亚群无相关性.

    作者:刘旭晨;陈广社;贺晓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非高温环境下中国维和部队军人改良包皮环切术22例分析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非洲维和任务,高温、干旱、高湿、缺水等特殊环境下,维和官兵卫生保健问题逐渐突出[1].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任务区地处西非撒哈拉沙漠边缘,气候炎热干旱,维和部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会阴部多汗潮湿,且洗澡用水不足,容易导致包皮阴茎头炎症的反复发作,影响维和军人执行任务.包皮环切术是国内常见的阴茎手术,该手术利于保持阴茎头的卫生,降低包皮阴茎头炎的发生率[2].中国第4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为中国维和部队官兵行包皮环切手术22例,总结获得了一些西非高温环境下包皮环切手术的经验.

    作者:王洪一;孟浩;付志强;赵连前;陶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结合Bianchi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

    隐睾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先天畸形,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方法,由于隐睾位置的不同,手术方法也不同.目前对于高位隐睾选用腹腔镜手术已成共识,而对于腹股沟型隐睾,手术方法不一,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Bianchi手术均有报道.腹股沟、阴囊双切口的开放式手术,是腹股沟型隐睾的经典术式.由于睾丸位置对手术的影响,腹腔镜及Bianchi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仍然存在争议.作者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腹腔镜与Bianchi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1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友波;陈建勋;管肖浩;姚瑶;杜智军;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宁泌泰胶囊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的短期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中成药宁泌泰胶囊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筛选门诊BPH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每日1次,每次2 mg;试验组口服宁泌泰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4 d,分别于治疗前(门诊当日)、治疗7d和治疗14 d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大尿流率(Qmax),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结果:宁泌泰胶囊和特拉唑嗪都能改善BPH患者IPSS总分、储尿期和排尿期IPSS,提高Qmax、增加排尿量并减少残余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宁泌泰胶囊和特拉唑嗪主要差异在于服用宁泌泰胶囊的患者尿不尽感缓解更明显(IPSS问题1),服用特拉唑嗪的患者尿线变细问题缓解更明显(IPSS问题5).特拉唑嗪减少残余尿量优于宁泌泰胶囊,而宁泌泰胶囊对QoL的改善作用略优于特拉唑嗪,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结论:宁泌泰胶囊缓解BPH症状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较好.宁泌泰胶囊和特拉唑嗪对尿路刺激和尿路梗阻症状的缓解各有侧重.

    作者:邓哲宪;计玲晓;张奕荣;李澄棣;蔡健;江海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还少胶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少、弱、畸精子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还少胶囊及其联合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少、弱、畸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精子参数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将确诊的186例脾肾虚损型男性不育患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2例.治疗组给予还少胶囊治疗,每日3次,每次3粒;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每日3次,每次1支(10 ml);联合用药组给予还少胶囊联合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用法同上.3组均用药12周,随访3次,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检测两组精液质量(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精子畸形率. 结果:180例患者完成了临床研究,治疗12周后,联合用药组精液量提高42.77%,精子浓度提高142.37%,精子活动率增加28.61%,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增加24.39%,精子畸形率下降6.27%,与用药前相比都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在提高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上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畸形率与用药前相比都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精液量和精子浓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还少胶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少、弱、畸形精子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鹤云;李健;赵云;张宏景;毕晓方;王春晖;杨洋;熊杰;史云强;钟一鸣;张春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罗氏易位伴少弱精子症来源的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建立罗氏易位伴少弱精子症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ESC),利用体外诱导ESC向生殖细胞分化作为模型,评估辅助生殖技术子代的潜在风险. 方法:利用罗氏易位伴少弱精子症患者夫妇捐赠的胚胎,通过分离囊胚内细胞团,培养、传代、扩增,建立ESC CCRM16,其核型为46,XY,+14,rob(13;14) (q10;q10);添加2 mol/L维甲酸体外诱导分化,分析其向生殖细胞分化过程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与遗传背景完全正常的ESCCCRM23相比较. 结果:CCRM16表达OCT4,TRA-1-81,NANOG及SSEA4多能性标记基因,体外能形成拟胚体(EB),体内、体外都能向3个胚层分化.添加维甲酸可直接诱导ESC向生殖细胞分化.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基因DAZL和减数分裂标记基因SCP3的表达水平在CCRM16中较正常夫妇捐赠胚胎建立的ESC CCRM23明显减少.结论;核型为46,XY,+14,rob(13;14)(q10;q10) CCRM16具有ESC典型特征,但其向早期精子分化的过程异常.体外诱导CCRM16向精子分化作为研究模型,可应用于评估少弱精子症患者辅助生殖出生子代的健康风险.

    作者:汪诗羽;陈爱琴;宁松;蒋春艳;蔡令波;杨晓玉;孙雪萍;杨洋;马翔;刘嘉茵;覃莲菊;崔毓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苯甲酸雌二醇诱导不育小鼠睾丸中生精细胞增殖紊乱的研究

    目的:探讨外源性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B)对诱导雄性不育小鼠中生精细胞增殖紊乱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肌肉注射150μl玉米油,EB处理组注射浓度分别为5、10 mg/kg的EB,隔天1次,持续4周.实验结束后取睾丸称其质量并计算睾丸指数;睾丸、附睾尾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附睾尾制备精子悬液进行精子计数;免疫组化检测睾丸PCNA表达;qRT-PCR分析睾丸细胞周期蛋白A1、细胞周期蛋白B1、VASA、p53的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53及磷酸化p53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B处理组小鼠睾丸指数显著下降[(0.56±0.09)% vs (0.43±0.08)%、(0.38±0.10)%,P<0.05],精子悬液镜下观察未见精子,HE染色附睾管内未见精子;生精小管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及支持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B处理组生精小管中细胞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0.05).qRT-PCR结果表明EB处理组PCNA、细胞周期蛋白A1、细胞周期蛋白B1、VASA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p53表达随EB剂量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B处理组p53及磷酸化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10 mg/kg组显著高于5 mg/kg组(P<0.05). 结论:EB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下调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抑制生精细胞的增殖,是导致雄性不育小鼠睾丸中生精细胞增殖紊乱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瑞;郑然;杨丽娜;雷小灿;陈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干细胞微囊对大鼠Leydig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揭示干细胞微囊改善Leydig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 方法:实验组采用单侧睾丸切除的SD大鼠5例建立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干细胞微囊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单侧睾丸切除的SD大鼠5例经尾静脉注射等量PBS.再灌注2h后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TUNEL和caspase 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eydig细胞凋亡,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eydig细胞增殖. 结果:实验组大鼠睾丸间质血管中中性粒细胞黏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TUNEL及caspase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eydig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Ki6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Leydig细胞增殖数量多于对照组. 结论:干细胞微囊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在急性期的黏附,通过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来源改善Leydig细胞的急性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钟量;琚官群;刘国华;孙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创新,引领期刊建设走向新时代

    自1995年6月创刊以来,《中华男科学杂志》走过了属于自己的22载芳华,见证了中国男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男科学界专家、学者、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奋斗轨迹.1 回望:《中华男科学杂志》的辉煌历程

    作者:商学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平滑肌收缩机制及其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与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失衡相关.ED发生过程中,除舒张功能减弱外,另一重要原因为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上调.其中,收缩相关性信号通路、胞膜离子通道、平滑肌细胞表型都参与了平滑肌细胞收缩的调节,其功能变化可引起多种平滑肌细胞相关疾病.收缩相关性信号通路Raf/MEK/ERK1/2与RhoA/Rock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抑制RhoA蛋白表达或降低Rock2磷酸化水平都可能成为ED的治疗途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s)、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功能失调是高血压、糖尿病E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病理因素上调CaV1.2、TRPC1及TRPC4表达可使平滑肌收缩功能加强,进而导致ED的发生;阴茎海绵体表型转化也与ED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近年平滑肌收缩机制与ED关系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抑制素B与精索静脉曲张关系的研究进展

    抑制素B主要由睾丸支持细胞合成的可特异性地抑制垂体FSH合成与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与生精功能密切相关.精索静脉曲张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迂曲、扩张,可以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是导致男性不育常见的病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清抑制素B水平与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呈负相关,检测血清抑制素B水平能评估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生精功能的损害程度,并可预测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的疗效,在精索静脉曲张疾病的诊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燊;张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在阴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阴茎疾病是泌尿男科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阴茎虽是小器官,一旦发生问题却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因此,对阴茎疾病的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阴茎组织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具有无创、安全经济、简便易行和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在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阴茎异常勃起、阴茎海绵体损伤、阴茎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结节等疾病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超声造影(CEUS)等新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超声成像技术的不足,拓展了超声在阴茎疾病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阴茎疾病的效能.本文就超声诊断在阴茎勃起功能异常、阴茎海绵体损伤、阴茎结节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SWE、CEUS等新技术应用于阴茎疾病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苏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