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 国际刊号:1009-0460
  • 国内刊号:32-1577/R
  • 影响因子:1.58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67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18年喜获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 即第八版) 之肿瘤类核心期刊
  • 肿瘤学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我科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 PVP)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取得突出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宁蓉;秦叔逵;陈映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复发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蒽环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物,出现蒽环类药物耐药后,需要选择合适的二线化疗方案.现将我科自2004年5月~2005年3月应用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组成的GP方案治疗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赵恩锋;孟祥玲;张菁华;张芳;张文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53 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研究

    p53基因突变是与人类肿瘤有关的常见的基因异常,p53蛋白是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产物.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5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病理标本进行p53蛋白表达检测,探讨p53蛋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及临床的相关性.

    作者:郑垂志;王蔚;刘华;梁茱;邢雪花;陈俊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的脱氧胞苷类似物.其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二磷酸及三磷酸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插入DNA,导致DNA合成中断.由于其良好的膜穿透性,与脱氧胞苷激活酶更强的亲和力以及细胞内更长的滞留时间,显示较好的抗癌活性.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友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博来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有报道,胸腔导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间断抽液治疗,博来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已屡有报道,但其疗效报告不一.影响疗效的原因,除了病例的选择标准不一外,可能与胸腔内给药的方法有密切的关联.为寻求非小细胞肺癌大量癌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胸腔内导管引流术后联合博来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艳平;刘羽翔;曹承启;何耀红;陈瑾;叶寰;李宁;吕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硫酸镁与葡萄糖酸钙联用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草酸铂(Oxaliplatin,L-OHP)是第三代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以DNA为靶作用部位,铂原子与DNA链形成铰链,阻断其复制与转录,目前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胃癌、结直肠癌[1],剂量限制性毒性为神经毒性.我科自2003年7月~2004年10月联用硫酸镁与葡萄糖酸钙防治草酸铂的神经毒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焕莲;张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女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约25%卵巢受累,但原发于卵巢的恶性淋巴瘤少见,有关诊疗经验较少.现将本科收治的2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方蓉;陈映霞;秦叔逵;钱军;王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保乳术后乳房部分缺损的修复

    保乳手术的目的是在取得同根治手术相同的生存率和较好的局部控制率之外能获得佳的乳房形态,减少心理创伤,提高生活质量,而诸多因素如与病人相关的、与肿瘤相关的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因素将可能影响保乳术后乳房形态[1-4],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乳房形态存在严重畸形,需要手术来修复.

    作者:穆兰花;栾杰;李魏;王盛;郑一华;刘晨;穆大力;王凌宇;牛兆河;尤建军;张保宁;宣立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生物制剂和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恶性胸水临床观察

    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合并恶性胸水单纯胸腔内化疗难以控制肺癌病灶的发展,偰利宇等[1、2]曾报道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联合肌注生物制剂治疗肺癌和肺癌合并癌性胸水取得较好疗效.我们自2000年8月~2003年2月应用胸腔内化疗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生物制剂和化疗药物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水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述天;偰利宇;罗罡;赵卫;庞瑞麟;胡正琴;李红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EBO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粗略估计,世界上80%左右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放射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鼻咽癌规范化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1].放射性皮炎是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常见的放射反应,它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被迫停止放射治疗.我们使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放射性皮炎,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新华;张宜生;张华;黄泽春;张忠山;阳秀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鼻咽癌放疗后诱发头颈部多处继发肿瘤1例

    鼻咽癌放疗后诱发头颈部第二肿瘤,国内作者已有报道[1,2],但诱发头颈部多处恶性肿瘤未见报道.本例罕见,报告如下:

    作者:原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睾丸类癌1例

    1病案摘要患者男,23岁.因右侧睾丸肿大3年余,于2005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睾丸肿大,如鸽蛋,无下坠感及疼痛,无发热及排尿异常.体检:右侧睾丸大小约5.0cm×5.0cm×3.5cm,质硬,无明显压痛,睾丸、附睾界限清楚,透光试验阴性,腹股沟处未触及包块.B超检查示:右侧睾丸占位,右侧精索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AFP、CEA、HCG无异常.临床诊断:疑似睾丸肿瘤.入院后行右侧睾丸切除术.术中见肿大睾丸直径约5cm,颜色正常,质硬,予以完整摘除右侧睾丸.术后病理:右侧睾丸切除标本大小5.5cm×5.0cm×3.4cm,切面见一灰白色肿块,大小4.0cm×3.6cm×2.8cm,与周围组织边界清,镜下所见如图1,免疫组化(S-P法):CKPa(+++)、NSE(+++)、PLAP(+)、AFP(+-)、HCG(-)、Vimentin(-).病理诊断:睾丸类癌.

    作者:黄霆;陆晓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楼莲胶囊口服治疗左侧支气管腺样囊性癌部分缓解1例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52岁,因阵发咳嗽、咯血近1年,活动后气促1月余于2004年1月6日初就诊.查体: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无其他阳性体征发现.胸部CT扫描提示:左下肺中央型肺癌并左下肺外基底段不张(见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肺外基底段支气管开口处见黄白色新生物生长,管腔完全堵塞,周围粘膜可见明显炎性改变;镜下取两块组织送检,病理组织学报告为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由于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放疗和化疗,在门诊服用楼莲胶囊,每次6粒,温水送服,每日3次,6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自觉病情未继续加重,精神和饮食有所改善,至4疗程后阵咳、咯血好转,活动后气促缓解,此后继续服用该药至今.2004年10月15日门诊查体: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增强;CT扫描示:左下肺病灶明显缩小,左下肺后基底段复张,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见图2).按WHO疗效判定标准[1]达到部分缓解.患者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

    作者:朱川;李湘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VEGF及其受体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持续性生长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有效和特异的因子就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不仅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而且还能促进微静脉和小静脉的通透性增加,所以VEGF表达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与其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江波;赵金奇;张灿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选择肿瘤基因治疗策略的原则及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是极其复杂的,通常是由于某些原癌基因的异常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生和凋亡失调的结果.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内以纠正过度活化或补偿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即为肿瘤的基因治疗.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基因置换:就是用正常的基因原位替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DNA完全恢复正常状态.这种治疗方法为理想,但目前由于技术原因尚难直接用于临床,多半是用于动物胚胎实验研究.(2)基因修复:是指将缺陷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纠正,而正常序列予以保留.这种基因治疗方式后也能使缺陷基因得到完全恢复,操作上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上述两种基因治疗策略若用于人都有伦理学问题.(3)基因修饰:又称基因增补,或基因补充,即将目的基因导入缺陷细胞或其它细胞,使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修饰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某些功能得以恢复或加强.在这种治疗方法中,缺陷基因仍然存在于细胞内,目前基因治疗大多采用这种方式.(4)基因失活:即利用核酶等反义技术及其RNAi技术能特异地封闭、阻断和干扰原癌基因异常表达,抑制一些有害基因表达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免疫调节:将抗体、抗原或细胞因子等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改变患者免疫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6)其它: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或化疗的敏感性,采用给予前体药物的方法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根据不同肿瘤发病机制的不同,应采取上述后3种不同的治疗策略,归纳起来又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基因治疗策略.

    作者:郁心;杨吉成;缪竞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及问题

    如果有人告诉你当代晚期结肠癌的治疗水平已经比5年前提高了4~5倍,外行人可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是,在生物高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作者:储大同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