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是临床广为应用的化疗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在应用伊立替康(商品名:艾力)治疗晚期大肠癌中,出现1例血小板急剧减少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荣;杨光;任既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肿瘤的发生不仅与外界多种致癌因素有关,还与机体自身免疫应答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B7-H4为新近发现的免疫共刺激调节蛋白B7家族新成员,多种恶性肿瘤过表达。 B7-H4作为免疫反应的第二信号,调节免疫活性,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针对免疫共刺激分子B7-H4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胡晓君;唐丽萍;代魏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约占肺癌的80%~85%。晚期NSCLC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既往主要应用化疗,但疗效差。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的应用为NSCLC的治疗提出了新的突破。盐酸埃克替尼作为一种国产的EGFR-TKI,其临床前期研究及其临床研究均显示其较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为晚期NSCLC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王雷;于佩瑶;刘基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靶点。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 A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及预后转归相关,可能成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目前,AR在乳腺癌领域的研究陆续展开,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就AR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现状作初步探讨。
作者:吴晶晶(综述);陈曦(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例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诊断过程,提高对M/NKPAL的认识。方法对1例M/NKPAL采用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应用细胞遗传学和PCR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T细胞受体、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骨髓原始细胞为90??4%,绝大部分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类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偶见Auer小体。免疫表型为CD34、HLA-DR、CD33、CD7、CD56、CD38阳性和cyCD3弱表达,而cyMPO、CD3、CD4等阴性。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未检测到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和白血病相关的融合基因。结论M/NKPAL临床少见,诊断复杂,仅依据形态学难以诊断,应注意与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T/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和母细胞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相鉴别。
作者:王建宁;包红雨;孟庆奇;宋敏;张柳波;候艳秋;蒋苏豫;傅行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46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具体为:培美曲塞500mg/m2静滴,d1;顺铂25mg/m2静滴,d1~d3;21天为1周期。根据RECIST 1?0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计算有效率( RR)和疾病控制率( DCR),同时采用NCI CTC 3?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随访无进展生存期( PFS)和总生存期( OS)。结果46例均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2例,进展24例,RR为21?7%,DCR为47?8%。随访3~20个月,中位PFS和OS分别为3?5个月和8?4个月。全组化疗后的KPS评分为(77?6±4?3)分,高于化疗前的(65?7±5?0)分(P<0?05),但化疗前后止痛药使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3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不良反应,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极低,仅1例4级白细胞减少;2例1级肝功能异常;患者均无肾功能异常、发热、皮疹及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焦安娜;金建华;陆文斌;邓建忠;张华;刘允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肿瘤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创办的肿瘤学专业高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和CSCO团体会员期刊,已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还被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 Chemical Abstracts,C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 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及波兰《哥白尼索引》( Index Copernius, IC)收录。
作者:《临床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临床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概述多种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止痛治疗、放疗以及手术等,都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作者:[1]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