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神经母细胞瘤( Esthesioneuroblastoma,ENB)是一种原发于鼻腔嗅觉黏膜的外胚层神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相对罕见,占鼻腔恶性肿瘤的3%~6%,具有局部浸润特性,可浸润至眼眶、鼻咽、鼻窦、颅底及颅内,在疾病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可发生远处转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病高峰在45~56岁年龄段[1]。仅有7%~2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10~24岁之间,发生于70岁以上者罕见。我院近收治1例81岁高龄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张喜凤;张艳玲;王艳;梁宪斌;张维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对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深化了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上。 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 Braf)是MAPK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Braf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及目前治疗困难和展望,以期为该类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韦青;王晰程;沈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群体性侵袭是肿瘤细胞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其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群体性迁移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运动模式。与此相似,近年来研究显示癌细胞以群体方式侵袭转移在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群体性侵袭参与癌细胞播散和转移的机制正逐渐被揭示。对肿瘤群体性侵袭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干预途径。
作者:薛同春;叶胜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CTC)评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提高对肝癌CTC临床应用的认识。方法本科室基于BIOMARKERBOX平台,利用独特差减富集技术—肿瘤标示物免疫荧光染色—肿瘤细胞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整合技术平台( SET?iFISH)分离2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后将肿瘤标示物免疫荧光染色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整合为同步进行的检测技术鉴别出CTC,并结合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肝癌CTC经SET?iFISH标记为CK-/DAPI+/FISH(CEP8单体)+/CD45-。本科室采用连续3天分离患者外周血(7?5 ml),病例1外周血中检测到CTC 2个,病例2外周血中未见CTC,病例2目前已无瘤生存13个月。结论联合外周血CTC评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无创的液体评估手段,为肝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龙建云;訾晓渊;李静;黄亮;曹杰;严以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预处理中实施分次全身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探讨其作为移植前预处理方案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明基医院行全身放疗技术( TBI)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5例。 TBI采用分割放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使用EclipseTM治疗系统制定放疗计划,其中临床靶区CTV为全身骨骼、主要淋巴链、睾丸及脾脏。计划靶区PTV定义为CTV外扩3 mm。放射剂量为:单次剂量2 Gy,每天2次,每次间隔6~8 h,连续3天,总剂量12 Gy。结果1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0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其中13例患者移植后第9~32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移植后第12~37天的血小板计数≥20×109/L,并且PCR检测提示染色体核型转为供体型,表明移植成功。除1例出现3级放射性肠炎外,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能够耐受的口腔黏膜损伤及轻度腹泻。结论分次全身调强适形放疗在HSCT预处理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王凯;崔懋彦;罗迪;李东;周宏平;何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