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肾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6例肾肿瘤患者(共6个肿瘤)行局麻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3例;肾上极1例,中极3例,下极2例;肿瘤直径平均2.9(1.4~4.8)cm,远离集合系统,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为T1aN0M0.术中常规行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8±21)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穿刺病理检查,6个肿瘤中,透明细胞癌4个,乳头状肾细胞癌1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个.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局麻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常小峰;连惠波;汪维;燕翔;张古田;郭宏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TEN及L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肾透明细胞癌、25例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1 cm)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PTEN及Livin的表达.并对两者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在正常肾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无表达,而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Livin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0.01);并且两个因子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395,P<0.01).结论 PTEN,L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两个因子联合检测可为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程涛;张建国;王晓辉;刘刚;王晓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方案与策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经12~74天的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放弃治疗.结论 胃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神经-精神因素、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经积极的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精神调节等保守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痊愈.
作者:叶振伟;王在国;林志强;俞武生;胡夏荣;郑惊雷;何润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腺瘤新WHO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发生率的关系以及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7月42例胸腺瘤合并MG行胸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胸腺瘤的新WHO分型标准及传统方法对胸腺瘤进行分类,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4例,前胸切口13例,后外侧切口5例,观察MG发生率及手术预后.结果 (1)WHO病理分型A型+AB型良性病例较多,B型恶性病例较多,体现出A型及AB型胸腺瘤良性的特点.(2)B3型较A型及AB型易合并MG.B3型胸腺瘤合并MG的手术危象发生率比A型+AB型组、B1+B2型组高,(3)全组死亡7例,其余均缓解或治愈.胸腺瘤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胸腺瘤新WHO病理分型对于区别良、恶性肿瘤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结合Masaoka病理分期对提示术后MG危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较大.
作者:祝会斌;方汉林;夏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乐陵市人民医院共收治需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66例,33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观察组),另33例经额下或翼点传统入路切除垂体瘤,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具有简便、微创、高效、住院时间短、准确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垂体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国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瘤体内给药对荷S180实体瘤小鼠体内抑瘤效果.方法选用成熟雄性昆明鼠皮下种植S180细胞,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脂质体组、紫杉醇注射液组、紫杉醇脂质体组.其中两组分别以紫杉醇含量为10 mg/kg 剂量瘤体内注射;其他两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空白脂质体瘤体内注射.共给药4次,给药间隔72 h.每次给药后测量瘤径,计算瘤体积、称重.在给药结束后观察,取血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称重.部分血样进行细胞分类检查,部分血样离心后取上清用于肝功能检测.结果紫杉醇注射液组的质量抑瘤率(36.42±5.89)%与紫杉醇脂质体组的质量抑瘤率(57.47±7.31)%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P<0.01).紫杉醇脂质体组质量抑瘤率高于紫杉醇注射液组(P<0.05).紫杉醇注射液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紫杉醇脂质体组(均P<0.05);紫杉醇脂质体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略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注射液组和紫杉醇脂质体组的ALT、AS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的抑瘤效果优于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瘤体内给药对外周血白细胞抑制作用小于紫杉醇注射液.
作者:陈凝;刘宝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佳的扫描时间窗及其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只VX2兔肝微小肝癌(micro-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HCC),用多层螺旋CT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观察肿瘤的CT增强特征,绘制肿瘤及邻近正常肝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肿瘤强化峰值时间及肿瘤佳显示时间区间.结果 9只肿瘤强化均始于动脉早期,其中3只肿瘤只在动脉早期显示;肿瘤强化峰值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15~20 s,肿瘤佳显示区间为注射对比剂后8~25 s.结论 鉴于肝癌肝动脉血供的特点,动脉早期扫描可以提高MHCC的定性诊断率.
作者:王冬梅;韩冰;周科峰;仇毓东;朱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 年12月收治的41例80岁以上腹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1例中急诊手术7例,择期手术34例.根治性手术25例,姑息性切除手术9例,仅行短路手术7例.术后10例行ICU监护治疗;3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呼吸道并发症27例,低蛋白血症24例,贫血15例,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11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例.38例顺利出院,3例死亡.结论对于腹部肿瘤患者,超高龄并非手术禁忌证.积极预防和改善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注意心肺功能的保护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和时机都是手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庄彪;王银平;蔡雷;崔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bladder cell carcinoma,TBCC)中CD105和TSP-1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TB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2例正常的膀胱黏膜组织中的CD105和TSP-1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各分期、分级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105阳性表达率为78.3%,TSP-1阳性表达率为43.3%.CD105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TSP-1在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晚期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结论 TBCC中CD105和TSP-1的表达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且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测定两者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膀胱肿瘤的发展情况.
作者:王晓辉;李志军;程涛;程远合;张建国;梁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miRNA34a和miRNA200c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药株中的不同表达,探讨miRNA在乳腺癌MDR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 MCF-7为亲本细胞,采用阿霉素(adriamycin,Adr)及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低浓度持续加量诱导法建立多药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及MCF-7Doc.应用real-time RT-PCR法对miRNA检测并比较其在MCF-7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及MCF-7 Doc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miRNA200c的表达在MCF-7Adr及MCF-7Doc细胞中较MCF-7细胞中显著降低(均P<0.01);miRNA34a的表达在MCF-7Adr细胞中较MCF-7细胞中显著降低(P<0.01),在MCF-7Doc中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iRNA在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和其亲本细胞中有表达差异,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发生.
作者:韦达;赵建华;唐金海;李秀娟;陈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正常胃组织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的GST-π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4%、43.3%、51.1%、69.6%,除上皮内瘤变组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外(P<0.05),其他癌旁组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π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P<0.05).结论 GST-π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ST-π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璐璐;谭欣;薛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骨膜素(periostin,PN)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水平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Envision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病变中PN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中PN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增高(均P<0.05),并随着肿瘤临床分期(TNM分期)的进展而表达增高.结论 P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乳腺癌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张光远;张亚男;李俊生;汤文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MPCC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1年收治的975例结直肠患者中的多原发性结直肠癌6例(0.62%)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MPCC均为2006年5月前治疗的病例,其中同时多原发癌5例,异时多原发癌1例.癌灶部位以右半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居多.术前行纤维结肠镜和(或)钡灌肠检查发现2例,术中发现3例,术后3个月内复查结肠镜发现1例.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规范化的根治性手术2例,术后随访5年均存活,另4例行非根治性手术,术后5年仅生存1例.结论应提高对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认识,术前行全程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多原发结直肠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强调结直肠单癌的术后随访,定期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同时、异时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断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赵建军;云利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瘤体减容后肝脏巨大血管瘤的手术切除经验,探讨其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1年7月行肝脏巨大血管瘤肝叶切除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成功实施了肝脏不规则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无1例发生胆漏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肝门阻断+瘤体减容后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倪鹏;陆保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2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正常食管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HSP70和P27.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癌旁组织、食管鳞癌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6.67%(5/30)、46.67%(14/30)、86.15%(56/65),正常食管上皮、癌旁组织及食管鳞癌中P27的表达率分别是96.67%(29/30)、53.33%(16/30)、41.54%(27/65).在食管鳞癌中,HSP70和P2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41,P=0.000).结论在食管癌中,P27可能随着 HSP70表达的上调而下降,其表达率与多个临床病理指标相关.
作者:贺洪亮;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在女性乳腺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及纤维瘤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女性乳腺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25.0%,而在纤维瘤旁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乳腺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 TNM 分期有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Survivin 蛋白的过表达对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昌亮;郑春辉;王在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重建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吻合口瘘发生后要积极处理,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应把握好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指征,根据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而定.改进吻合技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文章对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庞彬;苏雪娟;丁旭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胃癌的发生涉及到复杂的基因改变.胃动蛋白基因家族是胃组织特异性的胃癌抑制基因,且与三叶草因子家族、HP感染导致胃癌过程存在相关性.作者对国内外关于该家族基因的相关系统研究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作者:时林森;汪灏;王峰;管文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膀胱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我国,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在美国,每年约有600 000的新发病例,居男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和女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十位.
作者:吕强;殷长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 前言随着影像技术和外科手术设备的进步,研究者逐渐把兴趣转向微创治疗.在过去数十年中,冷冻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肾脏和前列腺恶性肿瘤治疗方面.
作者:郭宏骞;常小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食管巨大错构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食管巨大错构瘤病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经颈胸联合切口切除肿瘤,手术顺利,经过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15天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胃肠道和呼吸道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鼻饲和引流管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钱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肿瘤患者伴皮损,或以皮损就诊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肿瘤,后者往往导致误诊误治.我院于2006年5月收治Castleman's瘤初期伴随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临床表现特殊,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文利;黄驰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