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江苏省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674-4136
  • 国内刊号:32-1795/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56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年02期文献
  • 术中腹腔灌注热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hyperthermia chemotherapy,IPHC)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新型热化疗仪术中灌注蒸馏水、奥沙利铂和5-Fu,监测75例(IPHC组)T3、T4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鼻咽部温度、循环生理及氧饱和度变化;并与同期施行的56例(对照组)T3、T4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比血常规、肝肾功能主要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PHC组患者术中鼻咽部温度升高,术后很快恢复,均在安全范围内;心率变化与鼻咽部温度变化基本同步,平均动脉压(MVP)下降,中心静脉压(CVP)先升高,再下降;术后血淋巴细胞计数、BUN值较对照组高(P<0.05),但BUN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伤口感染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行术中IPHC会对患者循环生理和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如加强监护,IPHC法安全可行.

    作者:张成刚;冯寿全;孙久运;李兆基;赵震宇;顾群浩;张胜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治(附94例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椎管内脊膜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79例,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脊膜瘤,术后随访2~10年,4例复发,均再行手术切除.统计随访结果显示89例恢复良好,2例效果一般,3例效果不佳.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根本方法.

    作者:刘超;周传利;柯增光;袁昌振;王德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并一期乳房重建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NAC) 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和美容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早期乳腺癌28例,12例接受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观察组),16例为不保留NAC的一期乳房重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再造乳房形态.结果 随访时间为36~48个月,28例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观察组乳头乳晕区皮肤无坏死,再造乳房无明显萎缩,质地柔软,乳头感觉存在.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行保留NAC改良根治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安全和可行的,重建后的乳房美容效果更满意.

    作者:黄湛;李敏;杨传盛;罗智辉;雷睿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国内外共有21篇文献纳入研究(结直肠癌组6 229例;对照组10 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在整个人群中与结直肠癌无明显的关联性(ORQQvs.RR=1.10,95%CI=0.90~1.35;ORQQ/RQvs.RR=1.02,95%CI=0.90~1.16;ORQQvs.RR/RQ=1.12,95%CI=0.95~1.33).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发现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无差异.结论 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间不存在明显的易感性.

    作者:孙静锋;张冬;闻鉴非;赵何伟;王黎媛;郑苏文;王太洪;张业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直肠癌远端黏膜Cox-2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直肠癌远端黏膜Cox-2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判断直肠癌手术的远端安全切除范围.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直肠癌远端2 cm及3 cm黏膜组织、肿瘤组织和20例手术切除的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直肠癌远端2 cm、3 cm黏膜组织与肿瘤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中,直肠癌远端2 cm、3 cm黏膜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也无明显差异(均P>0.05) 结论直肠癌远端2 cm、3 cm黏膜组织中Cox-2与Bcl-2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织无差异,提示直肠癌远端切除2 cm已经足够.

    作者:臧金林;李红梅;孟涛;孙笋;阎桂芸;周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肝癌患者个体化诊治的经验.结果 53例中手术切除35例,其中肿瘤位置较深而术中无法扪及18例,15例联合B超定位,3例术中体内标志联合CT/MRI定位.2例手术切除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微创治疗18例,其中射频消融术(RFA)13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3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例.手术切除组和微创治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71.3%;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3.3%、24.5%、37.1%和17.4%、31.8%、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乙肝病史,同时结合多种检查及密切随访综合判断.术中B超和体内标志联合CT/MRI能准确定位微小病灶.小肝癌的治疗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夏荣;俞武生;卢春丽;吴志明;卢焕全;尹永硕;黄兆伦;叶镇彭;王在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直肠类癌46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 cm的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类癌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作者:赵波;高枫;唐卫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Luminal A型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与绝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Luminal A型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绝经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该类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5例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水平(高表达(H)>50%;低表达(L)≤50%),比较ER、PR的不同表达分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的差异及ER、PR间的相关性.结果 绝经前Luminal A型乳腺癌ER-H/PR-H表达常见(63.8%);ER-H/PR-L表达在绝经后患者中常见(51.1%),在绝经前少见(17.0%).ER、PR的相关性在绝经前比绝经后更明显(P值:0.003 vs.0.047).结论 绝经前后的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存在ER、PR的不同表达的差异性分布,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引起差异的原因.

    作者:龚建平;姚宇锋;秦建伟;唐金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治疗的1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CT扫描显示总有效率为81.25%,术后3个月CT扫描显示总有效率为68.75%,术后6个月CT扫描显示总有效率仍为68.75%.术后2例(16.67%)出现恶心呕吐,2例(16.67%)出现轻度咳嗽,1例(8.33%)出现痰中带血,1例(8.33%)出现疼痛,3例(25.00%)出现发热,1例(8.33%)出现胸腔积液,1例(8.33%)出现皮下气肿,1例(8.33%)合并肺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肺癌疗效显著,副反应小,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曾繁开;谢艳群;杨莉瑕;徐稳深;王智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1例儿童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61.9%),次全切除4例(19.1%),大部分切除4例(19.1%).术后尿崩症16例(76.1%),其中2例为长期性尿崩;7例(33.3%)出现下丘脑损伤症状;意识障碍10例(47.6%);垂体功能低下15例(71.4%);癫痫2例(9.5%).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2.5个月,3例(14.2%)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儿童颅咽管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前影像学的详细检查,合适手术入路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及时防治有助于患儿预后的改善.

    作者:胡成旺;董尔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应用的体会

    目的 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保留耳大神经、顺向面神经区域解剖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等方法对腮腺浅叶肿瘤的术式进行改良,分析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双侧颌面部基本对称,手术瘢痕不明显,患者对外观满意.术后2例发生暂时性面瘫,1例发生腮腺漏,未发生Frey综合征、血肿及腮腺囊肿.术后随访6 ~2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腮腺功能性手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等同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张建中;蒋群;黄海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42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经验

    目的 总结胸腔镜食管癌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2例食管癌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胸腔镜手术的胸部平均手术时间为3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 mL,术后第1天胸腔平均引流量为14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天,随访12~3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在穿刺孔种植和胸腔内广泛播散.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安全、有效,为食管癌外科治疗的较佳选择.

    作者:杨金云;张晓雨;平洪;杨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目的 评价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Ⅰ、Ⅱ、Ⅲ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盐城市妇幼保健院行Auchincloss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彻底清扫腋窝Ⅲ组淋巴结.18例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清扫淋巴结经病理检出平均为13.6枚.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7例(15.9%),患肢淋巴水肿1例(2.3%),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无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发生.随访6个月~6年,无局部癌肿复发和转移,也无死亡病例.结论 Auchincloss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根治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并可保持胸廓外形和肢体功能.

    作者:周东军;周经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应用

    检验危急值是指当某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即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1].此时,若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佳抢救机会,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11年1月起实施临床危急值登记制度以来,减少了医护患的矛盾,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汪吕慧;刘建红;徐仕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地威胁广大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作者研读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致病病毒的检测方法、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进展做出综述,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王楠;马蓉;吴建中;高晓平;陆益彬;赵丽君;薛璟;佘金雄;何明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肿瘤中CCR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在对肿瘤免疫的研究中发现,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CCR5不仅表达于肿瘤组织中,在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上也有表达,参与肿瘤免疫、免疫逃避等行为,影响肿瘤的预后及进展.CCR5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者就国内外有关CCR5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曾晓珊;庄建良;苏子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一例肠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7岁,因腹痛腹胀,纳差2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睑结膜苍白,腹软,全腹散在压痛,以下腹为重,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血常规:WBC 48.6×109/L,HGB 82g/L,PLT 431×109/L;凝血项:PT 15.3 s, FIB 9.30 g/L;肝功能:GGT 210 IU/L, ALP 230 IU/L,LDH 690 IU/L,ALB 28 g / L,TP 50 g/L;肿物标志物:CEA 5.04 ng/mL,FERR 695.4 ng/mL,CA125 54.13 U/mL.入院后经内科抗炎及抑酸治疗2天,疼痛无缓解.转外科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胆汁样渗液约1 000 mL,含少量食物残渣,腹腔布满脓苔,以小肠为重.探查各肠段:Trize韧带下50 cm处小肠有一直径为0.3 cm穿孔,其下方20 cm有一直径为2 cm增生肿物,距回盲部30 cm、50 cm分别触及直径1 cm、2 cm肿物,形成小肠套叠,回肠多处增生结节,肠壁增厚.将Trize韧带下方40 cm至80 cm病变段小肠切除,行端端吻合,距回盲部20 cm至90 cm小肠切除,行端端吻合.术中诊断:小肠克罗恩病并穿孔,泛发型腹膜炎.术后安返病房.次日凌晨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考虑为急性肺栓塞.终病理诊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张瑞麟;罗金石;唐志强;赵卓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热点与争论

    据国际癌症协会统计,世界各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态势,我国的沿海地区也升高明显.除与检测方法灵敏度提高有关外,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如缺碘与高碘似乎都与甲状腺癌有关.文献报道美国2002年甲状腺癌发病率达8.7/10万,较30年前高2.49倍,2005年有25 690例新发病例[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1987年男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仅为1.0/10万,女性为3.75/10万,至2005年,男性甲状腺癌发病率达4.2/10万,女性达13.9/10万.因此,甲状腺癌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但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大家对于甲状腺的治疗特别是外科手术方案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cancer,DTC)在外科治疗上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笔者就这些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鲁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的若干问题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1].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患者就诊率的增加,甲状腺癌成为发病率增高快的实体癌.尽管甲状腺癌发病率急剧升高,但随着早期诊治率的提高、治疗手段的改进使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在近三十年内没有同步上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针对甲状腺癌的诊疗手段应是利用小的侵袭性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在较长的生存期内拥有正常的生活和较高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甲状旁腺的功能评价

    目的 评价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甲状旁腺的分泌功能.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肿瘤手术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41例,术中将已无法保留的甲状旁腺切成碎块,以注射器移植入非正力手侧肱桡肌内,分别于手术结束当天、术后第3天、1周及1个月检测双侧肘部头静脉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共检出甲状旁腺51枚,术后测量移植侧及非移植侧肘部头静脉血清PTH均值分别为:手术当天检测38例,移植侧34.02 pg/mL,非移植侧25.02 pg/mL;术后3天检测39例,移植侧27.57 pg/mL,非移植侧24.99 pg/mL;术后1周检测40例,移植侧37.23 pg/mL,非移植侧26.59 pg/mL;术后1个月检测34例,移植侧87.21 pg/mL,非移植侧30.04 pg/mL.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保存甲状旁腺功能的可靠方法,移植的甲状旁腺可以成活,在术后1个月内即可恢复分泌功能.

    作者:宋韫韬;张乃嵩;徐国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667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67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0~59岁为甲状腺癌高发年龄段,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乳头状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8%,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8%,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而侧颈淋巴结转移者占5%,单侧肿瘤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存在甲状腺腺外侵犯的病例中,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占75%,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同时存在转移占59%.在髓样癌病例中55%出现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转移.微小癌常合并淋巴细胞甲状腺炎、腺瘤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 对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能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认识,有助于对甲状腺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姚瑶;张园;夏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18F-FDG PE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失分化后复发及转移灶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诊断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阳性而131I-诊断剂量全身显像(131I-diagnostic whole-body scanning,131I-d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失分化后复发和转移灶的影响.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后,将60例欲行18F-FDG PET/CT检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TG阳性而131I-dWBS阴性)随机分为低TSH组(30例)和高TSH组(30例).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的标准,得出其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比较TSH水平高低对18F-FDG PET/CT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TG水平与放射性浓聚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间的关系.结果 高TSH水平及低TSH水平下18F-FDG PET/CT诊断DTC复发和转移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7%和80.0%(P<0.05);患者TG水平与SUV呈正相关.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TG阳性而131I-dWBS阴性DTC患者复发和转移灶的诊断,在高TSH水平下较低TSH水平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此可能与TSH刺激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相关.

    作者:鹿存涛;曹苏生;王伟;李向农;鹿存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对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生长抑素治疗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局部加压、负压引流、低脂饮食控制治疗的11例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10例患者在治疗2~3天后漏液明显减少,引流量少于10mL拔除引流管.1例效果仍不佳者予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局部加压、负压引流、低脂饮食治疗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效果明显,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再手术率.

    作者:刘方舟;虞同华;赵卫平;张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科手段初治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要点问题

    分化型甲状腺癌经合理治疗后通常预后较好,初次治疗尤其重要,外科途径在初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因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进展缓慢、病期长、预后好等特点,故难以组织大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且目前我国在甲状腺癌诊治方面尚无统一规范化指南,各地区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故在外科手段初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方面争议颇多.该文就目前存在的要点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帮助.

    作者:孙荣昊;樊晋川;李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