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江苏省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674-4136
  • 国内刊号:32-1795/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56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6年3期文献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185例PTC患者的性别、年龄、PTC结节声像图特征以及手术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资料,回顾分析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 在患者年龄≤45岁,多灶,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大径>1 cm,接触被膜、伴微钙化、有血流分布这几个方面,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发生率高于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45岁、多灶、接触被膜、伴微钙化是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年龄、PTC结节的声像图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刘姣;张捷;韩浩;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在山丹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5名为对照组.两组行常规MRI和WB-DWI检查.比较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ADC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肿瘤部分缓解)组的ADC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SD(肿瘤稳定)组的ADC值也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R组ADC值变化率与SD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31,P=0.023).结论 WBDWI不仅能有效诊断淋巴瘤,还能对肿瘤的变化提供一个量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伯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碘125粒子植入术联合去甲斑蝥酸钠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 探讨碘125粒子植入术联合去甲斑蝥酸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枣庄市肿瘤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成两组,均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其中60例于术后加用去甲斑蝥酸钠静脉滴注14 d,作为治疗组;另60例患者术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1~60个月.术后30、60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各项生化、免疫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缓解率高,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甲胎蛋白(AFP)降低显著,肝功能明显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检测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125粒子植入术联合去甲斑蝥酸钠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柯怀;李向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MTHFR基因多态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标本中微卫星稳定性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限制酶内切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标本的MTHFR基因的多态性,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微卫星稳定与否,统计MTHFR多态性、微卫星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共14例(26.92%),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x2=0.051,P>0.05)、性别(x2=0.083,P>0.05)和肿瘤分期(x2=0.259,P>0.05)无相关性,而与肿瘤分化程度(x2=6.361,P<0.05)和远处转移与否(x2=4.798,P<0.05)相关.MTHFR CC型29例,CT +TT型23例,两组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有无远处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C677T多态与微卫星不稳定性呈正相关性.结论 MTHFR C677T多态与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有统计学相关性,但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井昶雯;曹海霞;王卓;马蓉;吴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D8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CD8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索CD88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88在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CD88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然后采用划痕及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CD8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比癌旁组织高,沉默CD88后,SGC7901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CD88在胃癌中表达增加,并可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可为胃癌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柯少迎;苏子剑;叶晓楠;翟军伟;张剑华;刘小瑜;王聪仁;潘群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对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为TME组60例及传统手术组66例.随访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M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1、3年复发率及1、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5年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ME手术能提高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及腹壁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腹壁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妇科诊治的5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HIFU消融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治疗后MRI增强扫描提示肌瘤的消融率超过50%.治疗3个月后患者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肌瘤平均体积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皮肤损伤并发症患者的辐照时间、治疗总能量消耗均显著多于无并发症者(P<0.05),但单位投射时间、肌瘤后缘至前腹壁的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FU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值得肯定;其治疗后常见并发症——腹壁损伤与辐照时间、治疗总能量呈正相关性.

    作者:江活永;廖新红;黄素梅;陈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近期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近期疗效,分析其成本-效果比.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在江阴中医院消化科及滨湖区中医院肿瘤科门诊的160例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莫沙必利5 mg、铝镁加混悬液2.5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疗程8周;治疗组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口服8周.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DQ量表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成本比较低.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于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在经济性方面,治疗组也更有优势.

    作者:徐威;向培;陈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脉络膜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脉络膜骨瘤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的表现,加深对该病的了解.方法 回顾5例脉络膜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眼底,B超、彩超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特征.结果 眼底检查可见肿瘤位于视神经乳头附近或黄斑区,大小不一,呈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色泽为黄白色或橙红色,边界清晰,边缘欠整齐,表面欠平整,可见瘤体内部散在色素沉着灶.B超检查:当声波接触到肿瘤时出现强反射,形成回声.CT检查见眼球后极部眼环上圆形、卵圆形、弧形或半环状光滑锐利的致密影.FFA显示早期肿瘤区呈稍弱荧光,部分于肿瘤内部可见血管丛荧光,随造影时间延长,逐渐呈强荧光.结论 对于脉络膜骨瘤的诊断结合眼底检查、FFA、B超或CT扫描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赵玥;姚进;蒋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比及原因分析

    目的 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探讨并发症常见原因,为临床减少、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实施的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70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47% (18/68)和41.43%(29/70),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 (4/68)和4.28%(3/70),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5.88%(4/68)和7.14%,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7%(1/68)和2.86%(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气肿发生率分别为7.35(5/38)和0,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94%(2/68)和12.86%(9/70),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4%(2/68)和14.29%(1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腹部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两组围手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术中出血、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发生率均无差异,但术后肠梗阻及切口感染发生率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

    作者:苗战军;韩宗明;朱鸿波;张学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ICC术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江苏省肿瘤医院PICC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晕厥发生于PICC术后10 min内,持续时间均<1 min.经平卧、吸氧后迅速恢复意识,症状消失,无需药物治疗,亦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PICC术前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术中和术后的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茅静;施如春;陈传英;吴剑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诊治的82例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丁薇;鲍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进展

    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外科医生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处理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外科手术不断进步,术式逐渐趋向微创和美容.该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及其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弢;严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颈部Castleman病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Castleman病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易造成误诊,作者报道包头市肿瘤医院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3例Castleman病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并对其中1例术后复发并进展的局灶性Castleman病患者进行重点观察.

    作者:韩博;李尚慧;张仁浩;赵国栋;郝森;曹虹然;白雪峰;冯立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和一期乳房重建:适应证逐渐放宽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NSM),又称为全乳皮肤保留乳房切除术(total skin-sparing mastectomy,TSSM),用于预防或者治疗乳腺癌,近年来在西方国家日趋流行.因为其保留原位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 areola complex,NAC),免除二期重建,NAC形态颜色也更自然;并且由于保留乳头乳晕区的皮肤,更多的原位皮肤使得大部分的患者能够一期手术重建.如患者希望放置比原乳房更大的假体,或者如术中发现皮瓣血供欠佳,可扩张器逐步扩张皮瓣,二期进行假体置换,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唐蓉;Barbara L.Smith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和重建荟萃分析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切除及乳房即刻重建手术在中国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和乳房重建相关的文献,没有时间和语言限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16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11篇研究分析得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Ⅰ期重建术增加了术后并发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106),4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后增加了术后并发症(P =0.026).5篇研究分析显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Ⅰ期重建术并没有增加局部复发的概率(P=0.735),3篇研究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Ⅰ期重建术并没有增加远处转移的概率(P =0.905),3篇文献显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后增加了远处转移的概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23).7篇研究证实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Ⅰ期重建术加强了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P=0.000).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重建术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和远期转移的发生,却增强了术后满意度,可以作为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陈秀;李建;周思颖;唐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乳晕切口自体组织瓣Ⅰ期乳腺成形近期形态学观察

    目的 评价经乳晕切口自体组织瓣Ⅰ期乳腺成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行联合乳晕切口自体组织瓣Ⅰ期乳腺成形保乳手术46例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患者乳房的美容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体像评分表进行术后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组手术均采用乳晕切口,切除肿瘤后成功施行以自体组织瓣填充乳腺缺损的Ⅰ期乳腺成形术.术后随访6 ~114个月,平均3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肿大,无乳头乳晕、皮瓣的坏死,无明显的乳头偏斜及凹陷.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的总评分优良率为97.8%.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经乳晕切口联合自体组织瓣Ⅰ期乳腺成形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和治疗效果,术后生存质量优良.

    作者:潘红英;石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唾液酸和羟脯氨酸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唾液酸和羟脯氨酸的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BXTM试剂盒对宜兴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40名健康志愿者及100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唾液酸和羟脯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对比.结果 乳腺癌患者唾液酸和羟脯氨酸检测值均值及阳性率都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检测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85.0%,准确性为74.3%.治疗前后乳腺癌患者唾液酸和羟脯氨酸检测值均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唾液酸和羟脯氨酸适合作为乳腺癌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旭华;袁异玮;汤俊明;陈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男性乳腺癌与男性乳房发育症的鉴别及相关研究进展

    男性乳房病变可以呈现不同的形式,以男性乳腺癌和男性乳房发育症常见.近年来,二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乳腺癌与男性乳房发育症不是一类病,但是在临床上很容易引起混淆.男性乳房发育症,尤其是老年性男性乳房发育症,其发病年龄、病因及临床表现与男性乳腺癌相似,容易发生误诊,有必要对其进行鉴别.作者综述近年来男性乳腺癌和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贺科文;刘兆芸;于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侧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术双侧术中腋窝淋巴造影及前哨淋巴结活检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有乳腺癌家族史,钼靶检查发现左乳外上象限簇状钙化灶,行空心针活检,病理检查示重度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未见明确恶性组织.为防止取样误差,行钼靶定位,细针引导局部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左乳导管内原位癌(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伴微浸润,多个切缘DCIS阳性.与患者沟通可选择的手术方法,包括再次手术重取切缘,和乳房切除术.充分告知各选择的利弊,考虑多发阳性切缘及乳腺癌家族史,患者要求进行双乳切除治疗及预防乳腺癌,并要求乳房切除术后一期重建乳房.

    作者:唐蓉;Barbara L.Smith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