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ncer,MEC)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48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P53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分级、预后的关系.结果:48例病例中,男25例,女23例,平均43岁,多数首发症状为无痛性肿块,部分伴疼痛、面瘫及淋巴结转移,病程2周至8年不等,平均1年3个月.所有病例均行P53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分级为高、中、低分化三组,其阳性率分别为54.5% 、80%和100%.随访高、中、低分化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90%、60%;临床Ⅰ、Ⅱ期和临床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5.6%.结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手术方案应综合考虑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P53对判断腮腺MEC的分化程度、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郝汉霞;刘力嘉;夏雷;张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流动树脂衬垫对树脂充填Ⅱ类洞龈壁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0颗,在近远中面制备长方形Ⅱ类洞,分别用通用型树脂直接充填(A组),龈壁全层流动树脂衬垫后通用型树脂充填(B组),流动树脂部分衬垫轴壁、龈壁后通用型树脂充填(C组).所有试件经过温度循环、染色、近远中向连续切片,在30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龈壁染料渗漏情况.结果:C组的微渗漏明显小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研究表明,使用流动树脂作为衬垫层能明显降低Ⅱ类洞龈壁的微渗漏.
作者:徐海;陈丽灵;于金华;刘卫红;张光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预成直径为2.0 mm的螺纹纯钛种植体48颗,新西兰白兔12只,每只在双侧胫骨各钻2孔,实验组孔径4.5mm,对照组孔 径为2.0 mm,实验组同期植入复合材料+纯钛种植体,对照组只植人种植体,分别于术后4、8、12、16周随机处死三只动物,制作硬组织标本、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标本,观察移植材料及种植体-新骨界面变化情况,并分析每一时期两组Ca、P、S元素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复合材料植入后未见明显的异物反应.实验组种植体植入后未发生明显移位,16周时能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较好的骨结合.能谱分析显示,16周时两组Ca、P、S元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可以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并能促进种植体-骨界面形成较为完善的骨结合.
作者:丁凯;袁华;王瑞霞;吕晓迎;陈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2岁学生龋病流行状况,为开展学生龋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小学12岁学生进行龋病状况抽样调查750例.结果: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25.60%,龋均0.503;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高,其中(骀)面及颊/腭侧面,分别占第一恒磨牙龋的61.33%、36.40%;仅有46颗(1.53%)第一恒磨牙做过窝沟封闭;龋齿充填率仅为14.06%.结论:南京市城区小学12岁学生患龋水平略有下降,但充填率低,仍应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工作.
作者:王世超;沈家平;刘素君;周红艳;刘怡然;沈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应用光测力学实验研究正畸牵引过程中埋伏牙移动机制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方法(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ESPI)分析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周围组织在不司正畸牵引过程中的变形分布.结果:埋伏阻生牙受弹簧牵拉时其根部周围组织表现为应力集中,且受牵拉一侧的应力集中更为明显.结论:利用ESPI能够获取埋伏阻生尖牙受力后的周围组织应变分布,从而为正确诊断、定位和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戴美玲;吕燕;严斌;杨福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构建用于酵母表达的含hrCE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hrCEMP1基因,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hrCEMP1基因插入到中间载体pTeasy中,再进一步转插入载体pWX530中.重组的pWX530-hrCEMP1在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后,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质粒构建是否成功.结果: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插入基因序列为hrCEMP1 cDNA.结论:成功构建含hrCE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WX530-hrCEMP1,该载体可直接转入酵母表达,为大批量获得CEMP1蛋白并进行牙周组织重建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欧伟;刘玉;杨建良;孙卫斌;杨学斌;David Wood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测1~5型重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对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在小鼠龈下注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1~5型AAV,术后21 d收集标本,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测GFP标记的阳性细胞,计算各型病毒对牙周组织的转染效率.结果:AAV5和AAV2对牙周组织的转染效率较高,AAV3、AAV1和AAV4较低;AAV2对牙龈组织的趋向性高,而AAV3对牙周膜的趋向性高.结论:不同血清型的AAV对不同牙周组织的转染效率有显著差异.
作者:张阳;王林;顾宁;马俊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为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南京地区435名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口腔黏膜健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435名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中共查出189例(占43.45%)口腔黏膜病患者,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24.14%)高,其次为干燥综合征、口腔白色角化病和沟纹舌(均为6.90%).本调查中,男性患病率为55.56%,女性为38.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5);抽烟组的患病率高于非抽烟组(P<O.005),饮洒组与非饮酒组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义齿组的患病率高于非义齿组(P<0.005).结论: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予重视.
作者:钱棱;吴国英;李留炀;陆乐;蒋俊明;史也;李娜;张凯;祁海婧;刘璐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FOX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FOXM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FOXM1在33例腺样囊性癌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弱与病理分型相关,实体型的表达明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P<0.05);FOXM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发病年龄、性别等无关(P>0.05).结论:FOX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型有关.
作者:丁旭;李怀奇;张玮;陈盛;吴煜农;武和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以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索OLP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0例充血糜烂型,16例光滑型OLP病例和19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 -4)的表达.结果:充血糜烂型和光滑型OLP患者中T-bet mRNA、IFN-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充血糜烂型和光滑型OLP患者中GATA-3 mRNA、IL -4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在充血糜烂型及光滑型OLP患者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FN-γ和IL -4的表达在充血糜烂型及光滑型OLP患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失衡表达与OLP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OLP提供参考.
作者:许隽永;曾娟;刘夏斐;范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陈旧性树脂与新鲜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Z350纳米树脂样本40例,浸泡于37℃蒸馏水2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研磨后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表面未经处理;B组表面仅涂布粘结剂;C组表面仅37%磷酸酸蚀;D组表面37%磷酸酸蚀后涂粘结剂.上述表面处理后使用新鲜树脂完成样本制备.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微拉伸强度.结果:仅涂粘结剂组微拉伸强度大,对照组次之,仅酸蚀组小,酸蚀后涂粘结剂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表面使用粘结剂可明显提高陈旧性树脂与新鲜树脂间的粘结强度.
作者:方加祥;于金华;张光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半导体激光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应用于口腔的激光技术,它为牙科医生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半导体激光于牙体牙髓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陈幸;朱庆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牙周致病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能刺激多种细胞合成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在牙周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内毒素的长期刺激可能会使机体对后续刺激的反应性减弱,即产生耐受性.本文将就内毒素耐受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李慧;徐艳;孙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