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603
  • 国内刊号:32-1813/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2010
  • 周期:季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64
  • 全年订价:1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口腔科学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2011年2期文献
  • 空气喷磨处理氟斑牙牙釉质对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目的:检测空气喷磨处理对氟斑牙牙釉质与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影响.方法:根据Dean氏分类标准,选择15颗完整无龋坏的氟斑牙患者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单纯酸蚀)、B(单纯喷磨)、C(喷磨加酸蚀)三组进行釉质表面处理后粘接树脂,采用微拉伸粘接强度实验测定三组试件的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A、B、C三组牙釉质粘接树脂后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23.48±5.71) MPa、(16.55±3.52) MPa、(29.24±4.61) MPa,各组微拉伸粘接强度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空气喷磨加酸蚀预处理氟斑牙牙釉质可以提高氟斑牙牙面与复合树脂的粘接力.

    作者:章雯;彭辉;周毅;王来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姜黄素和乳香酸对人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中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COX-2和5-LOX的作用

    目的:观察姜黄素和乳香酸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中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COX)-2和5-脂氧化物酶(lipoxygenase,LOX)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和乳香酸及二者联合处理KB细胞24、48、72 h,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时,细胞形态的变化及贴壁生长的情况,MTT方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对KB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COX-2、5-LOX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姜黄素和乳香酸能一定程度上抑制KB细胞的贴壁生长.MTT结果显示,姜黄素和乳香酸均能抑制KB细胞增殖,呈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姜黄素和乳香酸均能促进KB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作用.RT-PCR及Western-blotting结果提示,姜黄素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限速酶COX-2和5-LOX的表达,乳香酸可以抑制5-LOX表达,且成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时对COX-2和5-LOX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5-LOX通路的抑制,联合应用较任何一种药物单独应用作用显著增强.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的增殖,促进凋亡,并能抑制炎症代谢通路中COX-2和5-LOX的表达,乳香酸能抑制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的增殖,促进凋亡,且能抑制5-LOX表达,提示天然植物药姜黄素和乳香酸可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中COX-2、5-LOX的表达而发挥一定的口腔癌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吴丽琼;孙正;张辛燕;张敏;宿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GC-1α-shRNA慢病毒载体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构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评价其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分化的影响.方法:根据shRNA设计原则,设计合成用于体内干扰PGC-1α编码序列的shRNA,重组入慢病毒载体PLKO.1.将构建正确的PLKO.1/PGC-1α-shRNA感染DSP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GC-1α的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DPSC分化的影响.结果: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体外试验表明,DPSC转染了PGC-1α-shRNA后PGC-1α表达水平降低,干扰效率达81%,而且细胞钙化结节增多,牙本质涎磷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PGC-1α-shRNA成功在体外抑制了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影响牙髓干细胞的分化.

    作者:王子露;曹灵;郑阳玉;杨迷芳;王舒舒;于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OFCD牙根过度发育机制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眼面心牙综合症(oculo-facio-cardio-dental syndrome,OFCD)患者牙根过度发育的机制.方法:分别取OFCD患者和正常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通过MTT法检测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法检测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和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表达量.结果:OFCD患者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的增殖活性、ALP活性、DSP和Runx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正常人来源的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结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的增殖及成牙成骨能力增强可能是导致OFCD患者牙根过度发育的原因.

    作者:王赛楠;曹灵;于金华;张光东;汤春波;周国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鼠正畸牙移动中HIF-1α的表达

    目的:探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 -1α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HIF-1α表达发生改变.HIF-1α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迅速上调,实验组于5 d、对照组于1 d时表达水平达到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HIF-1α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HIF-1α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作者:陈彬;李琥;穆超;侯伟;陈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黄芩苷对人牙周膜细胞功能活性调节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苷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矿化成骨等功能活性的影响,研究黄芩对人牙周膜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联合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hPDLCs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芩苷(10、1.0、0.1、0.01 mg/L)对hPDLCs增殖、矿化成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 mRNA表达等方面的影响.结果:0.1 mg/L的黄芩苷对于增加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作用强;适宜浓度的黄芩苷可以降低RANKL/OPG mRNA比值.结论:黄芩苷能促进hPDLCs的增殖和成骨作用,该作用可能与RANKL/OPG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李昂;赵俊杰;郭宁;石建峰;饶国洲;魏虹;苟建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白色念珠菌人工诱导耐药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利用氟康唑人工诱导构建白色念珠菌耐药模型.方法:采用梯度浓度递增法体外氟康唑诱导白色念珠菌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以及药敏纸片扩散法两种方法对构建形成的耐药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氟康唑人工诱导白色念珠菌耐药株构建形成,经微量稀释法鉴定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64 μg/ml.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及药敏纸片扩散法判定结果符合率达95%,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梯度浓度递增法体外诱导白色念珠菌耐药模型可行,且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与药敏纸片扩散法对耐药株的鉴定结果一致性较好.

    作者:虞丽华;马鸣;陈晓君;徐双波;魏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窝沟处理及酸蚀方式封闭剂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的窝沟表面处理方法及应用酸蚀剂、自酸蚀粘接剂对釉质-封闭剂界面密合性的影响.方法:18颗新鲜离体恒磨牙,随机分为6组,每组3颗.杯状刷组:低速杯状刷清洁并酸蚀;1/4球钻组:高速1/4球钻行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nameloplasty sealant technique,EST)并酸蚀;金刚砂车针组:高速极细金刚砂车针行EST并酸蚀;超声组:超声清洁并酸蚀;杯状刷+自酸蚀组:低速杯状刷清洁并涂布自酸蚀粘接剂;EST+自酸蚀组:高速1/4球钻行窝沟釉质成形术并涂布自酸蚀粘接剂.即刻行窝沟封闭后,应用扫描电镜对封闭剂-釉质界面的密合性进行观察.结果:在4种窝沟表面处理方法中,低速杯状刷和超声不能完全清除窝沟底部的菌斑、碎屑,降低了封闭剂与釉质界面的密合性;1/4球钻行EST与金刚砂车针相比,封闭剂与釉质界面密合性更好.应用自酸蚀粘接剂后,封闭效果低于传统的磷酸酸蚀技术,封闭剂与釉质界面有明显的缝隙,密合性降低,影响封闭剂的防龋效果.结论:应用高速1/4球钻行EST,酸蚀后再进行窝沟封闭,封闭剂与釉质界面密合性好,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刘茜;周红艳;曹灵;金燕;梅予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活髓保存材料的现状和展望

    活髓保存是通过间接盖髓或直接盖髓保存牙髓的活力,刺激剩余牙髓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有良好的盖髓材料隔绝感染组织,促进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本文对临床使用的活髓保存材料,具有应用前景的材料研究动向进行了综述.

    作者:金燕;刘茜;周红艳;梅予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分子仿生诱导釉质微结构再生的研究进展

    牙体仿生材料的研究是当前口腔生物材料研究的前沿.成熟的牙釉质是一种无细胞的高矿化组织,采用非细胞生物的技术方法,诱导釉质微结构的再生成为牙体仿生材料研究的切入点.本文综述了釉质微结构仿生的特点和分子原理,重点介绍了几种釉质仿生有机分子模板的设计和构建,以及目前釉质仿生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作者:祝小鹏;刘巍;李全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富血小板血浆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因其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在临床口腔创伤及缺损的修复中逐渐被重视及应用,并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鉴于PRP与PRF的制作较简便,且不易出现疾病传染及免疫排斥的不良反应,两者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牙周炎是目前造成牙周骨缺损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们为了探寻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将PRP与PRF用于牙周治疗中,本文即将近年来有关PRP与PRF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钱文慧;徐艳;孙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ITX2在牙齿早期发育中的作用

    PITX2作为转录因子,在生物的早期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个器官的发生发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心脏、血管、脑、肌肉、骨骼、眼睛等.而Pitx2对牙齿的影响则是通过Axenfeld-Rieger综合征发现的.本文就Pitx2与牙齿早期发育的某些相关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陆琼琼;李谨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