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603
  • 国内刊号:32-1813/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2010
  • 周期:季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64
  • 全年订价:1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口腔科学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2013年4期文献
  • 减数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疗效的极坐标方法分析

    目的:采用单纯正畸方法掩饰性矫治成人骨性前牙反牙合,以头影测量极坐标方法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正畸门诊成人前牙反牙合患者1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8岁,男女各半),常规拔除上下颌双侧四个双尖牙,治疗前后正中牙合位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以Bolton(Bo)点为极点,与鼻根点(N)连线Bo-N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分别测量颌面部A、B、Gn、U1、L1、Sn、UL、LL、Bs、Pos等软硬组织标志点的极角和极径共20个测量项目。测量数据经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解除前牙反牙合关系,侧貌明显改善。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前后样本Bo-L1平均减小6.54 m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o-LL平均减小3.51 mm,Bo-U1平均增大2.17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掩饰性拔牙矫治可以达到解除前牙反牙合并改善颜面侧貌的治疗目标,头影测量极坐标分析方法能够整体评估患者颅面侧貌软硬组织的变化。

    作者:王世兴;赵俊杰;张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红、白美学评价 CAD/CAM 个性化基台与全瓷冠在前牙区的应用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制作( CAD/CAM )个性化基台及全瓷冠的临床应用,应用红色美学( pink esthetic score,PES)及白色美学(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价其在前牙区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运用CAD/CAM个性化基台与全瓷冠修复前牙区种植病例共51例73件,戴用后按红色美学及白色美学评分标准评价其美学修复效果。结果:51例患者共73件CAD/CAM个性化基台及全瓷冠3个月后复查结果:PES 10分占9.59%,8~9分占71.23%,6~7分占17.81%,5分及以下占1.37%;WES 10分占39.73%,8~9分占60.27%,6~7分占0%,5分及以下占0%。6个月后复查结果:PES 10分占8.22%,8~9分占69.86%,6~7分占17.81%,5分及以下占4.11%;WES 10分占36.99%,8~9分占61.64%,6~7分占1.37%,5分及以下占0%。一年后复查结果:PES 10分占5.48%,8~9分占68.49%,6~7分占20.55%,5分及以下占5.48%;WES 10分占31.51%,8~9分占64.38%,6~7分占4.11%,5分及以下占0%。经过1~3年的随访,1例基台在扭矩控制时发生崩瓷,在观察期内1例螺丝松动。所有病例牙龈均较健康,牙龈未见明显退缩,无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结论:PES及WES评分标准客观、全面,计分方式可比性佳。 CAD/CAM个性化基台及全瓷冠生物相容性佳,化学性能稳定,在种植美学前牙区适用范围更广,但仍需进一步跟踪观察其长期应用效果。

    作者:张晓真;周国兴;戴文雍;赵毅;邱憬;王洁;汤春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 CBCT的下颌前牙区颌骨形态学研究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研究测量下颌前牙区的颌骨形态和宽度,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间50名成年受试者的CBCT检查结果,利用CBCT图像对下颌前牙区颌骨外形、唇舌侧宽度、近远中距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下颌前牙区颌骨形态唇侧均为凹形,凹点位于下颌骨上中份,舌侧外形多样化,凸形比例高。2.下颌骨前牙区颌骨唇舌侧宽度在下颌骨中1/2和下颌骨下缘较宽,在牙槽嵴顶和根尖区较窄。3.左右尖牙、侧切牙、中切牙于牙槽嵴顶的近远中距离是4.46~6.94 mm,尖牙长,侧切牙次之,中切牙小。结论:下颌前牙缺失后,尤其是下颌侧切牙或中切牙个别缺失,如行种植修复近远中距离可能不足,易损伤邻牙;植入种植体等手术时应当注意下前牙区颌骨外形,避免因倒凹导致唇舌侧穿通;CBCT可作为下颌前牙区种植手术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孔娜娜;苗芬;袁华;孙超;陈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喷砂结合化学处理对软衬材料粘结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喷砂结合化学处理对硅橡胶软衬材料与基托树脂间粘结强度及基托树脂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48块30 mm ×10 mm ×7.5 mm热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块,每2个树脂块配成一个试件,24个试件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试件,即:(1)喷砂组:喷嘴与试件轻接触,采用250μm的氧化铝,在0.62 MPa压力下喷砂30 s;(2)喷砂+丙酮组:粘结面喷砂处理同前,喷砂后的粘结面浸泡在丙酮溶液中30 s;(3)喷砂+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组(后简称单体):粘结面喷砂处理同上,喷砂后的树脂块粘结面浸泡在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中180 s;(4)对照组:表面不处理。每个试件的两树脂块间衬以3 mm厚的软衬材料,冷热循环5000次后,置于万能测试机上,以5 mm/min的加载速度测试其拉伸粘结强度。另制备24块65 mm ×10 mm ×3.3 mm长方体树脂块,分组及表面处理同前,涂布软衬材料粘结剂后测试挠曲强度。结果:喷砂组、喷砂+丙酮组、喷砂+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及对照组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分别为(1.31±0.45)MPa、(1.75±0.34)MPa、(1.96±0.50)MPa及(0.90±0.17)MPa。喷砂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丙酮组及喷砂+单体组的拉伸粘结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喷砂+丙酮组与喷砂+单体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四组间挠曲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喷砂结合化学处理树脂表面能增强硅橡胶软衬材料与基托树脂间的粘结强度,且对基托树脂挠曲强度没有影响。

    作者:丁绿娟;张莹;张怀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LGA 微囊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对成骨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囊支架,对其进行表征,并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微囊,以激光粒度仪分析其粒径分布,筛选出合适的粒径大小,通过二氯甲烷蒸汽熏蒸使微囊结合,再经过烧结终形成三维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囊及微囊支架形态。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到该支架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粘附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并与无支架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制备的PLGA微囊支架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具有三维连通的多孔结构,且孔隙结构均匀。细胞可在支架表面粘附生长。微囊支架上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的PLGA微囊支架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和内部连通性,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在骨修复中有应用前景。

    作者:刘珏;夏阳;李娜;章非敏;陈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实验性大鼠根尖周炎骨质破坏与 RANKL/OPG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OPG)在大鼠根尖周炎发展各阶段表达的变化与根尖周病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一侧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对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对照组;术后1、3、7、14、21 d处死动物,拍摄颌骨X线片,计算根尖周骨破坏面积;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尖周组织中RANKL、OPG的表达。结果:根尖周骨破坏面积自术后3 d开始显著增大,21 d达到峰值,呈时间依赖关系;RANKL的表达量在3 d组明显增高,7 d组表达量到达峰值,14 d组开始下降;OPG的表达量在1 d组即出现有显著性上升,3 d组表达趋于平缓,21 d组达峰值。 RANKL、OPG的变化与根尖周病变发展的变化趋势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RANKL/OPG系统在根尖周炎炎症性骨质破坏机制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王珏;吴叶;曹灵;袁俊;梅予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组腺病毒载体 Ad5-hOPG-EGFP介导 hOPG基因在犬牙周韧带细胞中的表达检测

    目的:观察人骨保护素(human osteoprotegerin,hOPG)在犬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中的表达情况,为后期的牙周组织再生实验制备高表达目的基因hOPG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构建携带hOPG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hOPG-EGFP,并将其转染Beagle犬PDLCs,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RT-PCR、ELISA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Ad5-hOPG-EGFP成功转染犬PDLCs,转染72 h后转染效率达到80%以上,转染的细胞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表明,hOPG在犬PDLCs中得到了有效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OPG基因可以在PDLCs中有效表达。

    作者:唐焜琪;林敏魁;李艳芬;闫福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低浓度钙离子对抗橙汁牙釉质酸蚀作用初探

    目的:探讨添加低浓度钙离子对橙汁酸蚀牙釉质的影响。方法:45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无添加组、钙离子加强组,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15颗,分别浸泡于橙汁、加钙橙汁(0.4 g/L乳酸钙)和去离子水中25 h,每5 h换液;使用电子酸度计测定每组液体pH,使用激光荧光诊断仪对釉质脱矿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无添加组和钙离子加强组离体牙实验后荧光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钙离子加强组离体牙实验后荧光值显著低于无添加组(P<0.05)。结论:添加钙离子可显著对抗橙汁对牙釉质的酸蚀作用。

    作者:蔡晨星;朱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英文文摘

    组织工程疗法的成功依赖于支架材料引导祖细胞分化的能力。本研究中,我们应用一种新型仿生支架材料,即细胞外基质包裹的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 HA-ECM ),探讨HA-ECM对PDLCs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并用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对PDLCs接种的HA-ECM进行体内评价。采用流式细胞表型分析PDLCs的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将PDLCs接种于HA-ECM或HA支架材料,采用成骨诱导液培养,在不同时间点,采用MTT、碱性磷酸酶( ALP)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来评估诱导效果。12周时,组织形态分析结果显示PDLCs接种的支架材料中有新骨形成。接种在HA-ECM支架上的PDLCs表现出更高的ALP活性,并表达更多的骨相关基因。体内实验表明,接种PDLCs的HA-ECM显著提高了颅顶骨修复能力,14 d时,新骨形成量达到大值。研究结果表明,PDLCs接种的HA-ECM复合体可作为颅颌面骨再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腔生物医学》2013年第4卷关键词索引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X-2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

    环氧合酶-2在肿瘤中高表达,包括肠癌、胃癌、肺癌及涎腺肿瘤。现有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在肿瘤的生长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促进肿瘤生长及侵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环氧合酶-2的结构特点、与涎腺常见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及肿瘤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孟令旭;尹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腔正畸弓丝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为了改善正畸弓丝的各项性能以满足临床医师的需求,国内外学者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来实现弓丝的表面改性,以期降低正畸弓丝的摩擦系数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赋予弓丝表面良好的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美学性能。本文对口腔正畸弓丝表面改性工艺的发展过程以及近年来弓丝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昊;王林;马俊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安氏Ⅲ类牙弓与基骨弓形态特征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唇颊舌向的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牙弓与基骨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良好的牙弓形态是建立稳定、良好、紧密的咬合关系所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基骨弓形态对面型的丰满度及协调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的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基骨弓形态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针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基骨弓形态特征的研究作一综述,精确地量化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目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诊断及矫治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付蓉;夏万利;陈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文文摘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牙周病患者和全身健康者各30例;使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用ELISA法测定龈沟液中MMP-3含量;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VarintⅡ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 )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组和牙周病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显著高于牙周病组( P<0.01),其龈沟液的量与牙周病组没有显著差异。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与HbA1c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龈沟液中MMP-3含量受牙周炎症影响并受全身因素调控。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投稿须知

    《口腔生物医学》是我国口腔医学界的一本专业基础期刊,2010年创刊,暂定为季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医科大学主办。本刊将跟踪生物医学前沿与发展趋势,介绍国内外口腔生物医学的新研究进展,刊登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成果。为从事口腔医学专业的科研、教学、临床人员以及研究生和导师们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希望得到各方支持并欢迎投稿。

    作者:《口腔生物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