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603
  • 国内刊号:32-1813/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2010
  • 周期:季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64
  • 全年订价:1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口腔科学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   2016年1期文献
  • 不同年龄段小鼠下颌前导后髁突骨骼改建差异的研究

    目的::观测小鼠间歇性下颌前导后髁状突的形态学变化,比较不同年龄段的组织改建差异,为下颌前导的矫治时机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周龄和8周龄BABL/c雌鼠上建立间歇性下颌前导模型,于下颌前导后的14 d和28 d取颞下颌关节标本行Trap染色、Godener三色染色、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Micro-CT)技术来研究髁突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变化和骨骼形态学变化。结果:28 d时4周龄组相对于28 d时8周龄组,骨体积分数( BV/TV)和骨小梁厚度( TB. Th)减小,骨小梁间距(TB. Sp)增大(P<0.05)。骨小梁数量(TB. N)无明显差异(P>0.05)。14 d时4周龄组相对于14 d时8周龄组以及14 d时4周龄组相对于28 d时4周龄组,每视野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升高(P<0.05)。结论:小鼠导下颌向前与髁突骨骼改建有密切联系,不同年龄段差异显著。

    作者:王龙凤;王冬玥;郭舒瑜;倪洁丽;马俊青;李琥;邵胜;林汤毅;李媛;侯伟;刘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lC-3氯通道参与TGF-β通路调控PTH的促成骨分化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初步探究电压门控氯通道3(ClC-3)在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分别用特异性siRNA调节成骨细胞MC3T3-E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ClC-3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ClC-3、TGF-β1及碱性磷酸酶(ALP)、骨唾液蛋白(BSP)、骨钙素(OC)、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等成骨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LC-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PTH间断刺激下,成骨细胞中仅干扰TGF-β1基因表达后,ClC-3氯通道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强;仅干扰ClC-3氯通道基因后,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同样在PTH间断刺激下,在分别干扰ClC-3氯通道基因和TGF-β1基因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然而共同干扰两者之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lC-3氯通道通过TGF-β通路参与介导了PTH在成骨细胞中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作者:张瑞;王欢;刘竹影;沈鹏;丁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正畸不锈钢弓丝表面纳米二氧化硅涂层的研制

    目的::研制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正畸不锈钢弓丝,并对弓丝涂层结构表面性能以及基本物理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不锈钢正畸弓丝表面沉积生成纳米二氧化硅膜,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观察分析改性弓丝表面及截面的形貌特性,并比较两种弓丝的摩擦性能。结果:研制生产出纳米二氧化硅涂层弓丝,弓丝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厚度约50 nm。二氧化硅尺寸均一,分布均匀,表面光洁度高,涂层弓丝摩擦性能明显优于不锈钢弓丝。结论:弓丝表面纳米二氧化硅镀膜对弓丝尺寸几乎无影响,具有良好表面性状及光化学活性,且降低了托槽—弓丝间的摩擦力,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需要。

    作者:陈晓星;李华;张昊;马俊青;李琥;王震东;严斌;李青奕;韶青华;谷妍;王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藤黄酸衍生物-5诱导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藤黄酸(GA)的衍生物5(C5),体外诱导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不同时间段分别用不同剂量C5作用于HNSCC细胞系CAL27、HN13和HN30,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ogit法测定抑制50%的细胞生长所需的浓度(IC50)值。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5明显抑制CAL27、HN13和HN30细胞的生长,且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 IC50值比GA对照组明显降低。应用5.0μmol/L高浓度的C5,处理CAL27细胞系组24 h、48 h和72 h,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52.19%、65.24%和84.53%。 C5引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Bcl-2表达减少和Bax表达增加。结论:C5可以体外通过上调Bax蛋白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腾宇;潘劲松;王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毒素耐受对THP-1细胞分泌ENA-78和EGF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耐受对THP-1细胞分泌上皮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影响。方法:采用1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 P. gingivalis) LPS或大肠杆菌( E. coli) LPS分别刺激THP-1细胞24 h,洗脱后,再次刺激24 h,诱导细胞产生耐受。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ENA-78和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 gingivalis LPS单次刺激后,ENA-78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E. coli LPS单次刺激后,ENA-78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两种LPS重复刺激后,ENA-78水平均较单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但两种LPS单次/重复刺激后,EGF分泌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内毒素耐受能抑制THP-1细胞分泌ENA-78,进而可能对中性粒细胞趋化产生影响。

    作者:祝祥清;周侨;陈杨;徐艳;孙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种方法在南京地区儿童牙龄评估中的准确性

    目的::研究Demirjian、Willems、Haavikko三种方法评估南京地区儿童自然年龄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南京市儿童全口曲面断层片450张(男性263张,女性187张),按照三种牙龄分期方法对左下颌7颗恒牙进行判读,查表得出牙龄,将所得牙龄与自然年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评估南京地区儿童牙龄时Demirjian法平均高估0.50岁(男0.48岁、女0.53岁);Willems法平均高估0.02岁(男0.09岁、女-0.07岁);Haavikko法平均低估0.85岁(男0.87岁、女0.82岁);Haavikko第一磨牙法平均低估0.42岁(男性0.45岁、女性0.36岁);Haavikko中切牙法平均低估0.65岁(男0.66岁,女0.61岁)。结论:Willems法在评估南京地区儿童年龄时为准确,其次为Demirjian法,Haavikko法准确性较差;应用Haavikko法单个牙齿进行牙龄评估时,第一磨牙、中切牙为准确,并且其准确性高于原始Haavikko法。

    作者:孟姗;孙超;李玲;朱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维打印根型支架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目的::为使用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制备在位点保存中使用的个性化的根型支架建立数字化模型,并确认其与拔出的牙根和拔牙后牙槽窝的吻合性。方法:以微创法拔出大鼠左下颌切牙,利用Micro-CT扫描牙根和拔牙前后的下颌骨,利用3D-DOCTOR软件重建,“孔洞充填”工具计算牙根体积、牙槽窝体积,浮力法估测牙根体积,并比较几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构建了拔牙前后大鼠下颌骨和左下切牙的三维模型;牙根实际体积与数字化模型的体积相近(P>0.05),牙根实际体积小于牙槽窝体积(P<0.05),牙根模型体积也小于牙槽窝体积(P<0.05),拔牙前牙槽窝体积稍小于拔牙后牙槽窝体积(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与真实组织吻合的数字牙根模型,为进一步三维打印支架的制备奠定基础。

    作者:徐阳;周怡;刘俊;余炎棠;夏阳;章非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噬在hAMSCs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初探

    目的::通过构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D共培养体系,探讨自噬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提取hAMSCs和hUVECs。通过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及多向分化实验鉴定hAMSCs和hUVECs。通过3D成管实验观察0、3、6、12、24、48、72 h hAMSCs-hUVECs(共培养)组及hUVECs(单培养)组中hUVECs出芽的长度及面积,检测各时间点中反应自噬水平的蛋白ATG5、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hAMSCs中间充质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呈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及血管细胞相关的表面分子标志呈阴性表达;hUVECs中CD34呈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发现,hUVECs细胞膜上表达CD31,胞浆中表达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向分化实验证实hA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3D成管实验中共培养组在12 h以后出芽的长度及面积均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ATG5表达水平在3、6 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Beclin-1表达水平在0、3、6 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LC3Ⅱ表达水平在0、3、6、12 h高于单培养组。结论:本研究发现hAMSCs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并证明其促进作用与共培养体系建立早期的胞内自噬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作者:梁易;江飞;沈铭;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叉头框蛋白O转录因子调节骨平衡

    叉头框蛋白O( 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头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谭学莲;黄定明;张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中基因甲基化研究现况

    约90%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临床上都出现过癌前病变即口腔上皮异常增生(OED)。 OED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在不同肿瘤的癌前病变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发生相关基因出现启动子甲基化。为了明确口腔癌前病变的甲基化的研究现状,本文针对口腔上皮异常增生中的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进行概述与分析。

    作者:孙雅楠;佘文婷;张佳莉;陈新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离体牙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阐述离体牙低温保存的研究背景、原理及冷冻保护液的作用机制,介绍低温保存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初步讨论低温保存对牙体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离体牙低温保存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代晓娟;梅予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与人牙周膜干细胞有着不同之处,分离、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存在磨牙小、牙周膜组织来源少以及拔牙困难等难点。然而,在基础研究中,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应用广泛,分离、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用以探讨牙周炎致病机制,明确机体内环境改变是否通过影响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导致牙周组织破坏严重与修复困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建立后,可以尝试从干细胞水平为治疗牙周病与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因此,综述分离、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可行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努;李萌;赵盼;刘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腔黏膜干细胞特性的研究进展

    口腔黏膜干细胞包括上皮层和固有层的干细胞。通过对入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本文从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多向分化、免疫调节能力和再生能力及其在口腔黏膜病中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口腔黏膜干细胞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干细胞来源,这将有助于细胞组织工程、组织再生及相关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智慧;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