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2
  • 全年订价:2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国家“双效”期刊
  • 特种医学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01年4期文献
  • 18 F-FDG PET显像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远处转移的比较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肿瘤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检出骨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对16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患者进行18F-FDG PET显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16例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显像皆阳性,其中14例患者有远处转移,转移病灶共62处,其中骨转移病灶20处;在全身骨显像中,11例有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其中2例为单一病灶,9例为多发病灶,共检出病灶57处,另5例骨显像正常。结论 18F-FDG PE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对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差;99Tcm-MDP显像阴性或单一病灶的可疑转移瘤患者有必要进行18F-FDG PET检查,以明确诊断其他远处转移灶。

    作者:吕中伟;朱承谟;管梁;郭万华;张立颖;冯国伟;李培勇;王辉;田伟家;江旭峰;濮鸣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89 Sr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89SrCl2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按体重静脉注射89Sr 1.48~2.22 MBq/kg。结果治疗后骨痛减轻或消失72例,总有效率为83.72%;治疗后骨显像有59.30%(51例)骨转移灶代谢减低,治疗前后ROI比值比较,P<0.05。治疗后有27.90%(24例)出现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反应,对心、肝、肾功能几乎没有影响。结论 89Sr对缓解乳腺癌骨转移瘤疼痛有较好疗效,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可重复用药。

    作者:刘枫;任志刚;刘淑华;刘致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荷人结肠癌裸鼠瘤内注射188Re-C50放射免疫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直接法188Re标记抗CEA单克隆抗体C50和荷人结肠癌裸鼠瘤内注射188Re-C50放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室温条件下,取4 mg维生素C还原C50,0.5 h后加入氯化亚锡0.2 mL和新鲜淋洗的188Re 370~740 MBq,混匀后反应2 h以完成整个标记过程。荷人结肠癌裸鼠瘤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188Re-C50,观察其治疗作用,并与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和188Re淋洗液组进行比较。结果标记单抗经放化纯检测,标记液中游离188Re和胶体188Re分别少于5%和10%。与对照组比较,瘤内注射14.06 MBq以上的标记单抗,其肿瘤生长体积或质量受到明显抑制,甚至体积缩小。结论直接法188Re标记C50取得预期结果;瘤内注射188Re-C50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惠兴;陈健;王永强;范我;张大乙;吾为一;邢春根;陈易人;吴锦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31 I标记人源抗HBs Fab瘤内注射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131I标记人源抗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Fab片段(抗HBs Fab)瘤内给药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合理性。方法荷瘤裸鼠分为5组,分别经瘤内注射131I-抗HBs Fab、131I-无关Fab、131I、PBS及腹腔注射131I-抗HBs Fab。5 d后每组各取2只作组织分布测定,其余观察3周,计算各组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瘤内注射131I-抗HBs Fab组放射性计数瘤/肝比值是腹腔注射组的9倍,3周后前者肿瘤生长抑制率高于后者,分别为62.3%和46.7%。结论采用瘤内注射131I标记人源抗HBs Fab导向治疗肝癌,具有低毒高效的治疗作用,临床实用价值大。

    作者:罗荣城;吴桂臣;韩焕兴;尤长宣;丁雪梅;李爱民;王传斌;张鸣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53 Sm-EDTMP显像测定骨摄取率在个体化治疗剂量计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EDTMP)全身显像法在个体化给药剂量计算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153Sm-EDTMP显像,计算骨摄取率,并与尿液收集法进行比较。结果显像法与尿液收集法所测得的骨摄取率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3)。根据显像法计算的骨摄取率,给药剂量为1.40~2.27 GBq(平均1.90 GBq),骨髓吸收剂量为1.37~1.43 Gy(平均1.40 Gy)。按标准体重计算,则应给予的剂量为1.75~2.41 GBq(平均2.18 GBq),骨髓吸收剂量为1.37~2.27 Gy(平均1.63 Gy)。两种方法给药剂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4.075, P=0.001),骨髓吸收剂量差异也有显著性(t=4.030, P=0.001)。结论骨转移癌患者治疗剂量按153Sm-EDTMP显像法测定的骨摄取率进行个体化给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还可避免发生骨髓毒性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林;梁正路;邓候富;李云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无衰减校正对18F-FDG PET全身肿瘤显像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衰减校正对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全身肿瘤显像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例正常体检者和52例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分别用68Ge旋转棒源进行分割法衰减校正和无衰减校正图像重建。对PET图像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经衰减校正图像的体内解剖结构比无衰减校正图像清晰,64例患者在经衰减校正图像上共检出126个病灶,在无衰减校正图像上亦均检出。有无衰减校正显像的病灶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L/B)差异无显著性(t=1.89,P>0.05),且两者明显相关(r=0.93)。结论无衰减校正18F-FDG PET肿瘤全身显像定性诊断价值与衰减校正显像近似,可计算L/B值,但病灶的解剖定位不如衰减校正显像。

    作者:张祥松;唐安戊;侯庆仪;许经胤;陈立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31 I-C50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卵巢癌

    目的探讨卵巢癌放免显像在卵巢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氯胺-T法制备131I-CEA McAb(C50),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于不同时间对患者进行显像。结果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105例卵巢癌患者中96例显像阳性,9例阴性(假阴性);23例良性病灶中22例获阴性显像结果,并经手术证实。96例阳性显像中87例放射免疫显像分期与手术分期完全相符。151处转移灶发现141处,阳性率93.4%,小检出病灶直径1 cm。结论卵巢癌放免显像对卵巢癌的早期发现、指导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立宽;李贞;霍振国;江森;贾士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核素显像诊断先天性大涎腺缺失一例

    患者男,28岁。出生后即发现眼干无泪,口干,进食需以汤水伴咽。既往史无特殊。常规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口腔专科检查:口腔粘膜干燥,两侧颊粘膜、舌下肉阜处未见涎腺导管开口,挤压无唾液流出。腮腺区凹陷。牙缺失(X线片未见牙胚)7颗,颌面龋14颗,牙颈部龋4颗,龋坏脱落1颗,锲形缺损4颗,过小牙2颗。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肝胆超声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46XY。下唇腺活组织病理检查:轻度慢性炎症。临床诊断:干燥综合征,先天性大涎腺缺失可能。

    作者:朱虹;秦丽萍;常林凤;冯宣;汪蔚南;杨震;赵俊;孟昭业;寿柏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心房憩室核素显像一例

    患儿,男,12岁。因发现心包腔内占位性病变1个月而入院。患儿平素体健,无明显活动后心悸,偶有憋气感。入院前1个月因感冒不适行X线检查,发现心包腔内有一占位性病变。体格检查:T 37.1 ℃,P 86次/min,R 20次/min,BP 105/67.5 mm?Hg(1 mm?Hg=0.133 kPa)。营养欠佳。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提示:左侧心包占位性病变。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侧壁之后心包腔囊肿,其包膜光滑完整,左室侧壁与该无回声区未见异常通道,房室腔大小及瓣膜启闭正常。彩色多谱勒于各瓣膜口未测及异常血流信号。患儿欲行手术治疗,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行核素心室显像及心肌断层显像。

    作者:陈明;刘纯;何津祥;刘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内照射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规而有效的方法。PTCA术后1~4个月内30%~50%的再狭窄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1]。冠脉内照射可使再狭窄率降低,所以倍受关注[2,3]。 一、内照射的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 PTCA术后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并刺激肌纤维出现异位增生。内照射使分裂期细胞内DNA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破坏,因而抑制了增生。这种抗增生作用与照射剂量、时间和细胞所处的分裂阶段有关[4]。

    作者:石洪成;陈绍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ATP负荷201Tl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ATP负荷201Tl心肌断层显像用于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静脉注入ATP 0.14 mg*kg-1*min-1共3 min,之后注射201Tl 148 MBq,10 min和3~4 h后分别作心肌断层显像。结果 ATP负荷201Tl心肌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8%,特异性为90%。ATP注入后引起的副作用轻微而短暂。结论 ATP负荷201Tl心肌断层显像用于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牛建英;王建民;张宝牛;王友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核素心肌SPECT显像与PET显像检测存活心肌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 SPECT显像检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对75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采用双探头SPECT仪配备超高能准直器,行DISA SPECT显像,同时行18F-FDG PET显像,用半定量法分析图像。结果 75例患者中,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有222个节段灌注减低,而DISA法FDG-SPECT显像有118个节段(53%)改善,FDG-PET显像有128个节段(58%)改善,即灌注/代谢不匹配,以存活心肌为主。DISA法FDG-SPECT有104个节段灌注/代谢匹配,FDG-PET显像有94个节段灌注/代谢匹配,为坏死心肌。FDG-SPECT与FDG-PET对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863,P>0.05)。222个心肌灌注减低节段的FDG-SPECT与FDG-PET的得分符合率为91%。结论 DISA法SPECT显像方法简便,费用较低,对检测存活心肌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月琴;史蓉芳;郭风;魏红星;吴清文;刘秀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搏动性双向Glenn术肺血流的评估

    目的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定性定量评估搏动性双向Glenn术肺血流情况。方法 11例肺血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接受搏动性双向Glenn术。术前经上肢静脉、术后分别由上下肢静脉注射显像剂,示踪剂在肺内达到平衡后,取前后位及后前位行肺灌注显像,每个体位采集5×105放射性计数。若肾脏显影,则勾划两肾感兴趣区,分别计算术前和术后两肺与双肾放射性计数。结果在搏动性双向Glenn术后两肺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异无显著性,两肺血基本对称。右向左分流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核素肺灌注显像能无创性定性定量评估搏动性双向Glenn术前后肺血流情况,并观察疗效。

    作者:阎军;萧明第;史蓉芳;罗新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99 Tcm-tetrofosmin与99Tcm-MIBI心肌显像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99Tcm-1,2-双[双-2-乙氧乙基膦]乙烷(tetrofosmin)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冠脉造影、病历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其中行99Tcm-tetrofosmin心肌灌注显像27例,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26例。运动负荷试验按Bruce方案进行。Tetrofosmin显像于给药后30 min行心肌断层显像,间隔24 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运动-静息一日法则在4 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MIBI显像于给药后1~2 h行心肌断层显像,48 h后作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结果 99Tcm-tetrofosmin心肌灌注显像,运动、静息显像以及运动-静息一日法心肌显像均获得了清晰的心肌断层图像,均未发现邻近器官有明显的放射性干扰。Tetrofosmin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MIBI的诊断灵敏度为94%,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etrofosmin的检测效率为85.2%,MIBI的检测效率为88.5%,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etrofosmin和MIBI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89.5%,诊断特异性分别为71%和75%。结论 99Tcm-tetrofosmin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适用于运动-静息一日法心肌显像。

    作者:赵葵;陈鹏;张芙荣;沈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关系探讨

    笔者利用核医学胆汁反流测定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研究了88例各种胃疾患中胃胆汁反流(BGR)与幽门螺杆菌(Hp)是否在胃内同时存在及Hp感染与BGR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17例,胃镜检查、BGR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均为阴性。患者组88例,其中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胃癌7例,胃癌术后10例,胆囊切除术后11例,经胃镜证实慢性胃炎40例,胃溃疡20例。

    作者:于建芳;朱瑞森;余永利;陈立波;金常青;丁慈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核素心肌灌注和心室显像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笔者回顾分析了62例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同时进行静息核素心肌灌注和心室显像的患者,观察两项检查相结合对DCM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按WHO/ISFC 1980年拟订的标准[1],临床诊断DCM患者共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22~72岁,平均55.2岁,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者13例,其中正常11例,轻度狭窄2例。

    作者:徐卫平;张伟;乔穗宪;张祥松;唐安戊;刘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服乙酰唑胺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早期诊断TIA的价值

    目的评价口服乙酰唑胺(ACZ)脑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脑负荷试验SPECT显像。并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观察口服ACZ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正常ACZ脑负荷试验后99Tcm-双半胱乙酯(ECD)在大脑两侧对应部位呈对称分布,脑血流普遍增加;TIA组ACZ脑负荷试验后,血pH值降低,PCO2增高。TIA患者ACZ脑负荷试验后总阳性率为93%。结论口服ACZ脑负荷试验方法简单可靠,对TIA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新通;郑芷萍;乔穗宪;唐安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SPM和ROI方法研究脑内99Tcm-ECD的稳定性

    目的用统计参数绘图(SPM)及感兴趣区(ROI)方法评价脑内双半胱乙酯(ECD)的稳定性。方法 13名正常志愿者,年龄(31.2±11.8)岁,静脉注射99Tcm-ECD后1 h,用三探头SPECT仪进行60 min、12次断层显像。通过SPM方法,比较早10 min与末10 min图像中99Tcm-ECD的分布情况。用ROI方法测定局部ECD 在60 min内的清除率和了解灰白质比值的变化。结果 SPM法显示局部99Tcm-ECD分布,包括大脑皮层、基底节和丘脑无明显变化; ROI法显示局部ECD清除率在60 min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60 min内灰白质比值的变化趋于0。结论在正常脑内局部ECD的分布是稳定的。

    作者:李培勇;郭万华;陈刚;朱承谟;David MozleyDavid Mozley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β-NTA及其增强液的制备

    目的以自制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所需增强液取代昂贵的进口试剂。方法合成增强液中主要化合物β-萘甲酰三氟丙酮,并用其配制增强液。结果自制增强液的性能达到进口试剂水平。结论合成路线目标产物纯度达到要求,可用于配制国产增强液。

    作者:胡名扬;梁高林;虞燕华;黄飚;金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 H-花生四烯酸参入大肠杆菌膜检测细胞内外磷脂酶A2活性

    目的建立一种用同一底物检测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 )和胞浆型磷脂酶A2 (cPLA2)的放射化学方法。方法用3H-花生四烯酸参入大肠杆菌膜,在一定条件下被待测PLA2水解,以水解率的大小表示酶活性的高低。结果测定cPLA2 和sPLA2反应体系中适pH值分别是7.8和8.0,适钙离子浓度是5和13 mmol/L;cPLA2批内CV 5.2%,批间CV 10.9%,sPLA2则分别是4.9%和7.8%;倍比稀释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sPLA2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内毒素(LPS)诱导前后白血病K562细胞内和培养液中PLA2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的检测法可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

    作者:邱耕;涂植光;唐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31 I治疗Graves病甲亢后早发甲低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131I 治疗Graves病甲亢的早期疗效及其早发甲低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131I治疗的342例Graves病甲亢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甲低分为第1组(甲低组)与第2组(无甲低组);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甲状腺质量、6 h的吸131I率与24 h的吸131I率比值、计划给予每克甲状腺组织的摄取剂量、131I剂量、治疗前T4或T3水平、是否接受过内科药物治疗等参数与甲低的关系。结果治疗后1年,有21.2%(73/342例)患者发生甲低,有70.9%(242/342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的131I剂量间差异无显著性(t=1.045,P>0.05),但每克组织给予的摄取剂量间差异有显著性(t=2.696,P<0.05)。结论早发甲低与甲状腺质量及给予的每克组织实际摄取131I剂量有关;只要131I治疗前停用内科药物治疗适当时间,131I疗效不受影响。

    作者:田蓉;匡安仁;秦卫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有关的骨代谢指标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8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37例骨量减少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甲状旁腺素中段(PTH-M)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含量和骨密度检测,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者IL-1β和PTH-M水平不同程度高于不同年龄对照组,而 IGF-Ⅱ和25-OH-D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尤以骨质疏松组降低明显(P<0.01)。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加重,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等骨代谢指标紊乱是造成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南萍;杨道理;赵玉堂;彭立义;刘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疑有PE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38.2±13.9)岁。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核素V/Q显像和肺动脉造影。11例患者在行肺灌注显像时,选择双侧足背静脉注射肺灌注显像剂,同时完成双下肢静脉显像。结果 30例患者中22例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为PE;但肺动脉造影证实22例中20例为PE。8例患者的V/Q显像为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稀疏或缺损,提示不是PE,与肺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核素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20/20例),特异性为80.0%(8/10例),准确性为93.3%(28/30例)。X线胸片和核素下肢静脉显像有助于PE的正确诊断。结论多数PE患者通过核素肺V/Q显像结合X线胸片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少数肺V/Q显像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患者需行肺动脉造影。

    作者:王金城;米宏志;王;张维君;吕飚;杨浩;丁健;路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99 Tcm-MAA肺显像对深静脉血栓患者无症状肺栓塞的应用

    目的用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肺灌注显像研究肾病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无症状肺栓塞发病情况。方法 75例肾病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而无任何肺部疾病临床症状的患者,均经临床和超声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同时进行99Tcm-MAA下肢静脉和肺灌注显像,其中45例并行99Tcm-DTPA肺通气显像。结果①75例患者中有83%(62例)发生下肢窝静脉以下血栓;②99Tcm-MAA肺灌注显像示61%(46例)患者发生肺栓塞(28例为单侧肺栓塞,18例为双侧肺栓塞);③45例患者99Tcm-DTPA 肺通气显像未见异常。结论大部分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伴有无症状性肺栓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显像应作为常规检查。

    作者:王辉;田伟家;张文;江旭峰;濮鸣芳;仇季高;朱承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99 Tcm-BPHA的肾排泄机制研究及肾功能显像

    目的探讨99Tcm-二胺乙基丙二胺六乙酸(BPHA)的肾排泄机制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丙磺舒抑制实验确定99Tcm-BPHA的肾排泄机制;用γ射线测量装置测量一定时间内99Tcm-BPHA在动物体内的残存率;用γ相机对家兔和正常人进行肾动态显像;同时进行99Tcm-BPHA和99 Tcm-DTPA的对比研究。结果 99Tcm-BPHA和99Tcm-DTPA生物学性能相似,为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24 h后99Tcm-BPHA体内残留极少。对家兔和人的显像表明,肾显影清晰,排泄迅速。结论自行研制的99Tcm-BPHA为一种可满足临床要求的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可望替代99Tcm-DTPA。

    作者:张春丽;王荣福;付占立;刘国正;刘飞;李贵群;缪增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99 Tcm-MAA输卵管显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 输卵管显像在判断输卵管通畅及输卵管蠕动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0例怀疑输卵管梗阻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经宫颈至宫腔注入99Tcm-MAA 37 MBq(1 mL),分别于90、180 min进行盆腔前位平面显像,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将梗阻分为3组,第1组为输卵管完全梗阻;第2组输卵管不完全梗阻;第3组输卵管通畅。第1组患者显像后做输卵管通液试验。结果第1组有79例患者,第2组108例,第3组33例。第1组中有6例输卵管通液试验显示通畅,提示其输卵管蠕动功能不良。结论输卵管核素显像对输卵管梗阻的分类、其蠕动功能的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

    作者:谭海波;陈盛祖;张荣银;尚清秀;邢海芳;赵昊;李蔚然;耿向群;李泰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99 Tcm-植酸钠显像在猪辅助性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99Tcm-植酸钠显像在猪辅助性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供肝右叶移植于受体右肝下,建立猪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动脉血供相同,部分缩窄宿主门静脉控制门脉血流量。根据缩窄程度不同分A(缩窄1/3)、B(缩窄1/2)、C(无缩窄)3组。术后通过99Tcm-植酸钠显像检测两肝血流量,判断肝功能,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相对照,观察两肝存活情况在99Tcm-植酸钠显像中的表现。结果 99Tcm-植酸钠显像提示A组两肝血流均衡、充足,B组移植肝及C组宿主肝血流充足,B组宿主肝及C组移植肝血流量明显降低;组织学检查见肝血流充足者无萎缩,血流量低者肝萎缩。结论 99Tcm-植酸钠显像能准确反映辅助性肝移植后两肝存活情况及功能状况。

    作者:林建华;李晓平;李朝龙;贺旭;林智琪;朱玮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8 F-FDG和13N-NH3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FDG)和13N-NH3*H2O的质量控制并建立其规范。方法采用PET trace回旋加速器-18FDG及13NH3合成系统,制备18F-FDG和13N-NH3*H2O注射液,研究其质量控制内容与方法,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结果建立了可行的生产18F-FDG和13N-NH3*H2O工艺流程和规范,其校正的终产品放化产率分别约为35%和54%,化学纯度均大于98%,放射化学纯度均大于95%,无菌无热原实验阴性,其他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药典要求。结论应对常规生产过程实行控制,监测主要质控指标。

    作者:唐刚华;王明芳;唐小兰;高晓;吴湖炳;李志;黄祖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测定18F-FDG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目的快速测定18F-脱氧葡萄糖(FDG)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应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经抑制/增强实验表明,18F-FDG(Lot.No.000113)未稀释、2、5、10倍稀释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浓度内毒素,其回收率分别为176%,131%,131%,150%;18F-FDG(Lot.No.991128、991208)经10倍稀释,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浓度内毒素,其回收率分别为80.2%和98.2%。结果标准内毒素使用5.00、0.500、0.050 0 EU/mL,将18F-FDG进行10倍稀释,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浓度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无干扰作用,可用于有效的日常检查。结论所用方法可高效率地测定18F-FDG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作者:唐安戊;劳海燕;何山震;陈立光;刘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SPECT图像采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笔者在Elscint公司SPX-6型SPECT系统上,开发配置了1套SPECT图像采集与信息管理系统,以适应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的应用和发展,现报道如下。 SPECT图像采集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平台为Win98。本系统在不改动SPECT系统的前提下,利用SPECT的video视频输出信号,监视、捕捉其原始灰度图像,对图像进行伪彩处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直接将患者的文档资料和图像资料保存在资料库,然后转存和备份到光盘,或由打印机打印输出格式化的中文报告和彩色图像,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系统配置为研制的SPECT图像采集卡、SPECT图像采集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1套;PentiumⅡ400工控机1套,配备彩色监视器、光盘刻录机、只读光盘驱动器、彩色喷墨打印机。

    作者:游金辉;陈稀;吴成秀;李素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鼠脑内3H-MK-801结合位点受体放射自显影

    目的研究大鼠脑内(第29层面)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3H-MK-801为配基的受体放射自显影体外结合实验。结果 3H-MK-801结合位点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广泛而不均匀,海马区密度高(CA1>DGmb>DGlb>CA3),其他依次为杏仁核、大脑皮层、纹状体尾状核、丘脑核团和下丘脑腹内侧区。结论 3H-MK-801结合位点的分布密度可反映NMDA受体的分布情况。

    作者:温绍君;张忱;王卫梅;张男;文杰;房芳;王金城;王佐广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