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2
  • 全年订价:2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国家“双效”期刊
  • 特种医学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08年5期文献
  • 125I-血管抑素内化及杀伤ECV304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内化血管抑素(As)的能力及125I-AS杀伤ECV304细胞的效应.方法 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37~C条件下AS受体阳性细胞ECV304与125I-AS共同保温0.25,0.5,1,4,8,16,20和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的内化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不同剂量125I-AS、Na125I及AS对ECV304细胞作用24,48,72,96 h的杀伤作用.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条件下保温,125I-AS迅速与AS受体结合并使受体发生内化.0.5 h内,ECV304细胞受体内化率、膜结合率及细胞结合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5 h时受体内化率为(12.6±1.1)%,膜结合率为(19.1±2.2)%,细胞结合率为(31.7±1.6)%,受体内化率与膜结合率呈正相关(r=0.814,P<0.05).0.5 h后ECV304细胞受体内化率随时间延长继续增加,膜结合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至24 h时受体内化率达(28.0±3.0)%,膜结合率为(10.8±1.4)%,细胞结合率为(38.8±2.3)%,受体内化率与膜结合率呈负相关(r=-0.681,P<0.05).125I-As对ECV304细胞杀伤作用呈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关系,以370 kBq/ml 125I-AS作用96 h的杀伤作用大,细胞抑制率达(79.4±3.7)%,明显强于Na125I或AS(F=312.9013,P<0.01).结论 125I-AS可在AS受体介导下内化进入并杀伤ECV304细胞,呈剂量一效应、时间一效应关系.

    作者:张王峰;徐海峰;周润锁;袁梦晖;周飞华;张敬;赵华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25I粒子不同分布组织间植入对荷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总活度相同时,不同分布的组织间植入对荷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总活度33.30 MBq125I粒子,按照植入单枚活度及分布不同分为高活度组(33.30 MBq×1枚)、中活度组(16.65 MBq×2枚)、低活度组(11.10 MBq×3枚);对照组植入空源粒子.每组8只裸鼠模型.比较实验和对照组及125I粒子不同分布状态下对移植瘤体积的抑制率、组织病理学改变、局部皮肤反应、裸鼠体质量和存活率.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组存活率均为100%.125I粒子植入第30天裸鼠体质量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活度及对照组分别为(26.44±1.07)、(26.58±0.51)、(27.15±1.37)和(26.92±0.60)g,F=2.23,P>0.05].第30天各实验组125I粒子对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92.47%,97.15%和89.01%;平均体积各实验组[高、中、低活度组分别为(138.85±16.45)、(52.52±30.54)、(202.72±126.97)mm3]与对照组[(1843.99±447.63)m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92,3.376,3.269,P均<0.05),中活度组和低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5),高活度组分别和中活度组、低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00,1.007,P均>0.05).高活度组与中活度组组织病理学分级按直肠癌消退分级标准(RCRG)均为RCRG 1级;低活度组3只为RCRG 3级,4只为RCRG 2级,1只为RCRG 1级.中、低活度组均未出现放射性损伤,高活度组中4只裸鼠于125I粒子植入后9~12 d出现放射治疗肿瘤学组织(RTOG)1~2级放射性损伤.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单源活度的选择和分布方式可直接影响疗效和放射性损伤的程度.

    作者:王娟;王绍其;徐建彬;杨华;徐丽君;公维宏;靳妍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99F-FDG PET显像与其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分化及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特征.方法 将28例HCC患者34个病灶的18F-FDG PET显像结果与其病理类型及组织学Edmondson分级结果对照,18F-FDG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法测量病灶及周围正常肝组织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SUVmax-N),并计算其比值(SUVratio=SUVmax-T?/SUVmax-N),以SUVratio1.2为阳性判断标准,目测法判断病灶18F-FDG的浓聚形态.结果 34个HCC病灶中小梁型23个、假腺型4个、实体型3个,混合型4个.Edmondson分级:I级4个、Ⅱ级11个、Ⅲ级18个、Ⅳ级1个;99F-FDGPET显像假阴性病灶14个(14/34,41.2%),阳性病灶20个(20/34,58.8%).Edmondson I+Ⅱ级组病灶18F·FDG显像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级组[33.3%(5/15)和78.9%(15/19);X2=7.201,P=0.013],I+Ⅱ级组SUVmax-T、SUVratio也低于Ⅲ+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T:2.05±0.58和4.69±0.54,SUVratio:1.21±0.25和2.83±1.28,t值分别为-4.382和-5.394,P均<0.05),而2组间SUVmax-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4,P=0.660).18F-FDG显像阳性的加个病灶主要影像和病理特征:5个放射性近似均匀性浓聚,病灶内癌细胞分级及病理类型相对单一;10个呈边缘花环样浓聚,病灶中央见大面积出血、坏死区;5个呈现内部局灶性浓聚,病灶内癌细胞分级及病理类型复杂,密集生长的低分化癌组织周围混有排列松散的高分化组织.结论 HCC病灶18F-FDG浓聚程度与其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18F-FDG浓聚形态与其内部组织学分布有关.

    作者:刘德军;冯彦林;余丰文;石海燕;贺小红;袁建伟;温广华;黄克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99Tcm标记反义肽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其荷瘤裸鼠体内分布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反义肽核酸(PNA)探针的新方法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方法 合成12mer且5'端含有四肽G-(D)-A-G-G的c-myc mRNA反义、无义PNA片段,利用G-(D)-A-G-G形成的N4结构为螯合基团进行99Tcm标记,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法(HPLC)测定其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并行人结肠癌荷瘤裸鼠体内分布[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显像研究.采用SAS 6.2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反义、无义PNA片段合成物的纯度>95%.99Tcm标记c-myc mRNA反义、无义PNA的标记率>95%,标记物室温放置18 h测定其标记率仍可达95%以上.c-myc mRNA反义、无义PNA片段4~8℃下放置3个月标记率仍>95%.HPLC测定标记物呈单峰.99Tcm标记c-myc mRNA反义PNA主要分布在荷瘤鼠肾、脾、肿瘤、肠道、肝组织中,99Tcm标记c-myc mRNA无义PNA在荷瘤鼠血液、脾、肾、肝及肺组织中分布较多;注射后4 h两者在荷瘤鼠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0.12)%ID/g和(0.14±0.02)%ID/g;t=14.75,P<0.01].99Tcm标记c-mycmRNA反义PNA在小鼠体内肿瘤/肌肉、肿瘤/肺的摄取比值较高,肿瘤显像明显.结论 用99Tcm标记c-myc mRNA反义、无义PNA的方法简单,标记率高,标记物稳定,前者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肿瘤显像剂.

    作者:赵新明;张召奇;王建方;张敬勉;王颖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8F-FDG PET/CT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黑色素瘤诊断、临床分期及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黑色素瘤患者61例,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诊断.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40/44)、88.2%(15/17)和90.2%(55/61).其中12例治疗前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10/12).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切除、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9例患者中,5例残余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检出3例;4例远处转移灶患者全被检出,提高了临床分期,改变了治疗方案.首先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并且手术切除后,寻找原发灶的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2例,4例其他转移灶全被检出.黑色素瘤患者根治术后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33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9/19)、85.7%(12/14)和93.9%(31/33).与同期临床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更多,33例患者中,16例(48.5%)病灶提高临床分期;7例(21.2%)排除可疑病灶,降低临床分期;10例(30.3%)检出病灶与临床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残余病灶、复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临床分期的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理东丽;李洪生;王全师;王巧愚;吴湖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31I-17-AAG对荷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的抗癌效应

    目的 观察131I标记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KAG)对荷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癌效应.方法 过氧化氢法制备131I-17AAG.建立荷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BALB/c裸鼠模型,28只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n=4),瘤内和尾静脉注药各3组,剂量依次为5.5 MBq×2(间隔8 d)、11.0 MSq和5.5 MBq及空白对照组.另设Na131I瘤内给药对照组.8组分别于注药后2,6,24 h及2,3,7,10,16 d各取2只鼠行γ显像.观察肿瘤生长情况,16 d后处死全部小鼠,计算抑瘤率,并做光学显微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PECT显像证实131I-17-AAG靶向定位好,能较长时间聚集在瘤体内;各治疗组存在不同程度抑瘤效应,以瘤内间隔给药(5.5 MBq×2)组疗效好,抑瘤率高达(86.77±4.57)%,尾静脉给药5.5 MBq×2组和11.0 MBq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7,P>0.05),余各组间抑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16~24.34,P均<0.05);形态学显示抑瘤效应越好,瘤组织破坏越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内及尾静脉注药组热休克蛋白90(HSP90)a阳性率[分别为(26.01±3.71)%、(61.57±5.98)%]均较空白对照组[(84.13±5.71)%]下降(t值分别为20.91和6.68,P均<0.05).结论 131I-17-AAG能有效抑制裸鼠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以瘤内注药及间隔给药抑癌效应佳.

    作者:孙晋;刘璐;朱晓莉;陈道桢;高文;姜新宇;黄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8-FDG PET/CT在肝癌治疗后AFP升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测肝癌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后血清AFP升高患者123例,皆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所有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随访而确诊.随访时间均>6个月.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X2检验.结果 12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111例.18F-FDG PET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78例,其灵敏度为70.3%(78/111);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97例,灵敏度提高至87.4%(97/111,χ2=9.744,P=0.002).18F.FDG PET/CT诊断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87.0%(107/123)、98.0%(97/99)和41.7%(10/24).9例高分化肝细胞癌患者均确诊为肿瘤复发和(或)转移,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其肿瘤复发和(或)转移5例,灵敏度(5/9)明显低于总体灵敏度(87.4%;χ2=6.616,P=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测原发性肝癌治疗后AFP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高分化肝细胞癌可能出现假阴性.

    作者:李洪生;吴湖炳;王全师;王巧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左心室功能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是在采集心肌断层图像时,利用心电图R波触发采集,根据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分别重建投影数据,得到整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心肌断层图像.

    作者:杜艳;杨敏福;何作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笔者于2001年10月-2006年8月应用131Ⅰ治疗Graves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闫瑞红;杨天正;周振虎;崔晓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对61例结直肠癌术后、临床可疑或已明确诊断复发和(或)转移患者的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悦;高硕;李亚军;李大成;蔡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靶/肌肉比值对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

    本研究对比分析符合线路SPECT靶/周围组织比值[1]和靶/肌肉比值对病灶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彤;朱家瑞;许根祥;王新强;高春华;王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静息/负荷82Rb PE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的价值

    目的 探讨门控和定量分析技术在82Rb PE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静息/腺苷负荷82Rb PE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原始数据按常规处理成断层图像,再应用定量分析软件Emory Cardiac Toolbox(ECTb)进行定量分析.由3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分别对图像质量(优、良、一般、差、无法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可信程度(同意、基本同意、不确定、基本不同意、不同意)、左心室功能的其他指标对诊断的价值(很有帮助、有帮助、不确定、基本无帮助、无帮助)进行评价.将观察指标分为肯定组和否定组,分别计算其百分率和90%可信区间.结果 192组分析结果中,图像质量优良者共计160组,占83.3%(160/192),其95%可信区间为78.1%~88.6%;图像质量为一般和差的共计32组,占16.7%(32/192),其95%可信区间为11.4%~21.9%.对LVEF的结果表示同意和基本同意者共计164组,占85.4%(164/192),其95%可信区间为80.4%~90.4%;认为不确定和基本不同意或不同意者共计28组,占14.6%(28/192),其95%可信区间为9.6%~19.6%.应用定量分析软件获得的除LVEF以外左心室功能的其他指标,认为很有帮助和有帮助者共计102组,占53.1%(102/192),其95%可信区间为46.1%~60.2%;不确定和基本无帮助或无帮助者90组,占46.9%(90/192),其95%可信区间为39.8%~53.9%.结论 门控和定量分析技术有助于PET图像阅片者作出更正确的诊断.

    作者:石洪成;顾宇参;刘文官;朱玮珉;冯玉生;Raghuveer K.Halkar;Cesar A.Santana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产99Tcm-双半胱氨酸注射液多中心临床试验

    目的 在扩大临床应用基础上,考察国产99Tcm-双半胱氨酸(EC)注射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国8个省、市的14家医院参加了该次临床多中心试验.分析11批次药盒的328例99Tcm-EC肾动态显像结果,并进行药物质量控制指标、图像质量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 11批药盒标记后放化纯均>90%.各项药物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要求.显像质量达到临床要求,肾影显示较好,图像清晰,显像成功率达100%.试验过程中各研究中心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99Tcm-EC药盒用作肾动态功能显像剂质量优良、使用安全.

    作者:陈绍亮;陈雪芬;李蓓蕾;虞燕华;罗世能;陈志明;刘兴党;朱汇庆;李方;龙旺清;马庆杰;朱兆荣;张云;唐安戊;李东江;韩燕;吉志明;陈雪红;王正江;陈建辉;常金利;刘增礼;杨仪;万卫星;尤徐阳;梁昌华;李新辉;胡平;吴翼伟;桑士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1C-胆碱模块合成11C-乙酸盐的研究

    目的 采用11C-胆碱模块合成11C-乙酸盐(AC),并研究其在荷瘤鼠体内分布和临床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改造过的11C-胆碱模块合成11C-AC:11CO3与1.5 moL/L溴化甲基镁在loop环内反应,2 ml 1 mmol/L乙酸酸化,粗产品经纯化、洗脱、盐酸酸化,再通入氮气除去未反应的11CO2,以柠檬酸钠中和.荷肺腺癌小鼠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处死,取血液、心、肝、脾、肺、肾、肌肉及肿瘤,测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中分化肝癌患者分别行18F-脱氧葡萄糖(FDG)和11C-AC显像.结果 11C-AC的放化产率为(60.5±8.7)%(衰减校正,n=10),放化纯>98%.从11CO2到11C-AC的合成时间为10 min.荷肺腺癌鼠的肿瘤/肌肉放射性摄取比值在30 min时为1.76.肝癌患者18F-FDG显像为阴性,而11C-AC为阳性.结论 采用11C-胆碱模块合成11C-AC经济、方便,稳定性高,合成放化产率高、放化纯高;能满足临床显像需要.

    作者:张锦明;田嘉禾;陈燕;姚树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Wilson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变化的18F-FDG PET研究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即Wilson病,WD)患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变化特征.方法 对13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WD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脑18F-脱氧葡萄糖(FDG)PET静态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半定量分析和统计参数图(SPM)分析方法判断FDG PET显像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W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 WD患者FDGPET脑静态显像示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放射性摄取较对照组对称性减低,前者比后者更明显;大脑皮质、丘脑、小脑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对称.WD患者豆状核和尾状核与大脑皮质放射性比值(0.95±0.05和1.02±0.06)明显低于对照组(1.26±0.05和1.17±0.05,t=15和8,P均<0.05),WD组豆状核与尾状核的放射性比值(0.93±0.06)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6,t=9,P<0.05),丘脑和小脑与大脑皮质放射性比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D组:0.99±0.06和0.98±0.06,对照组:1.00±0.05和0.99±0.05;t=0.7和0.8,P均>0.05).结论 WD患者FDG PET脑静态显像特征为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放射性摄取对称性减低,豆状核放射性摄取减低程度比尾状核更明显,FDG PET脑静态显像对鉴别诊断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的WD患者有价值.

    作者:张祥松;宋明;庄甲军;李立;蒋田仔;李洵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高灵敏度、宽范围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生物素-链亲和素(BSA)系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并用于临床.方法 使用2株匹配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利用制备的铕标记链亲和素(SA-Eu3+)作为示踪物并与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特异结合,建立双位点多层夹心法BSA-TRFIA并进行质量控制,考核其灵敏度、特异性、测量范围及方法稳定性等.检测32例血清样品中Sicam-1含量,并与ELISA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测定31名健康对照者和22例肺部疾病患者血样中的Sicam-1含量.结果 该法测定slCAM-1的灵敏度为1.32μ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24%和6.83%,平均回收率为99.87%,线性范围为(2.5~1933)μg/L.该方法测定值与ELISA所测结果高度相关(R2=0.939).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IL-2和IL-6等无交叉反应.溶血、脂血和高胆红素等血清标本对该方法基本无干扰.31名健康对照者测定结果为(365.74±45.03)μg/L.22例肺部疾病患者血样结果示,在炎症和肺损伤的情况下,可见Sicam-1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该Sicam-1 BSA-TRFIA法灵敏度高,可测范围广,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肖华龙;黄飚;张晓峰;虞竞峰;陆国础;朱岚;强新晨;祝炳方;郁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微量平板放射结合检测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 建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的微量平板放射结合检测(RBA)法并评价其I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35S-GAD65抗原与血清在96孔平板中保温24 h,而后转入已包被蛋白A的Millipore平板中,平板经洗涤后进行放射性计数,GAD-Ab结果以WHO标准单位(U/ml)表示.检测224名健康人、162例1型糖尿病(T1DM)和210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GAD-Ab浓度,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并分别选择经典放射配体(RLA)法检测GAD-Ab指数呈梯度排列的T1DM患者和健康人共119名,比较RBA法和RLA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和相关性.对32名健康人、35例T1DM患者、24例T2DM患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手指血,探索该方法检测手指血GAD-Ab浓度的可行性,同时也与RLA法比较.分别采用直线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优化的检测条件包括采用2μl血清与3×104计数·min-1的标记抗原缓慢振荡保温24 h,采用4℃ PBS缓冲液洗涤沉淀物10次,采用Optiphase Supermix型闪烁液测量放射性计数.(2)该法检测GAD-Ab批内CV为3.8%~10.2%,批间CV 5.6%~11.9%;GAD-Ab浓度在40.3~664 U/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3.6 U/ml;该方法灵敏度78%,特异性98%,与经典RLA法结果判定一致率97.5%,Kappa值0.95,两者检测值呈显著正相关(r=0.915,P<0.001).(3)GAD-Ab在TIDM和T2DM患者阳性率分别为46.9%(76/162)和5.2%(11/210),明显高于健康人的0.89%(X2值为123.5和10.1,P<0.001和<0.01).(4)该方法检测手指血GAD-Ab与经典RLA法检测静脉血结果判定一致率96.7%,Kappa值0.905,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46,P<0.001).结论 建立的微量平板RBA法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好,能适用于末梢血GAD-Ab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干;金河来;王霞;李卉;张松;周智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腰椎SPECT显像对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腰椎SPECT显像对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共35例下腰痛患者被纳入该研究,根据腰椎SPECT显像结果分为腰椎关节突关节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行关节突关节注射治疗,阴性组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记录治疗前腰痛情况和显像阳性组随访治疗后1,3及6个月的腰痛情况,并比较分析,阴性组记录相关治疗和治疗后6个月的腰痛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2组患者治疗前相应参数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成组比较t检验,显像阳性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比例尺(VA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腰椎SPECT显像检出关节突关节病变15例,随访行关节突关节注射治疗的14例患者(另1例因治疗后在外院又行手术治疗,排除在外),治疗后1,3和6个月疼痛缓解人数比例分别为12/14(85.7%),11/14(78.6%)和7/14(50.0%).治疗后1,3和6个月疼痛评分[VAS分别为(31.33±7.69),(38.21±10.67),(44.64±12.63)mm]与治疗前[VAS为(69.67±5.8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5,8.36,5.54,P均<0.01).显像阴性20例,其中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17例,随访6个月14例(70.0%)患者治疗有效.结论 腰椎SPECT显像有助于检出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筛选适合行关节突关节治疗的患者,以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佳佳;梁裕;李彪;朱承谟;陈刚;王超;田伟家;瞿毓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占位病变18F-FDG PET/CT显像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行版·2008)

    一、目的制定本原则的目的在于对规范肺占位病变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临床应用提出基本的建议性指导,以利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我国PET/CT临床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飞行时间PET原理概述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PET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成熟于80年代.其优势是通过降低图像重建过程中的噪声放大(noise propagation)效应提高PET图像信噪比(S/N)[1].其基本原理如下.

    作者:张海敏;彭伟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PET/CT检查中18F-FDG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

    目的 研究在PET/CT检查中18F脱氧葡萄糖(FDG)所致的辐射剂量,使辐射防护更优化.方法 单纯随机法选取30名受检者,记录注射18F-FDG的活度;用451P-DE-DI型电离室巡测仪测量受检者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在职业人员的不同部位佩戴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测其累积剂量当量,对有关数据分别进行曲线拟合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30名受检者注射18F-FDG活度为(432.9±51.8)MBq,有效剂量为(8.23±0.99)mSv;剂量当量率与距离和时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4和-0.988,数据拟合后分别为乘幂曲线和指数曲线;职业人员不同部位TLD所测年累积剂量当量均小于相应的年剂量限值.结论 PET/CT检查中(432.9±51.8)MBq18F-FDG对受检者造成的剂量当量负担较小,但医师在申请检查时应综合考虑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注射18F-FDG后的受检者为活动的辐射源,应从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方面对他们的活动稍加约束,减少对其他人员的照射;从医疗照射优化的角度还可较大程度降低注射18F-FDG的活度.

    作者:赵海敏;朱建国;杨国仁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