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2
  • 全年订价:2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国家“双效”期刊
  • 特种医学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09年6期文献
  •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肺癌的有效性.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LLC)实体瘤模型后,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单纯~(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疗组、单纯外放疗组(15 Gy)、~(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外放疗(~(125)I+外放疗8 Gy)组,每组6只小鼠.分组处理后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15 d后处死小鼠并测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行SNK法q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内放疗组、单纯外放疗组(15 Gy)及联合放疗组(~(125)I粒子+外放疗8 Gy)LLC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q=11.06,17.13,16.31,P均<0.05),单纯外放疗组与联合放疗组明显(抑瘤率分别为50.9%、48.4%),虽目前两者瘤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0,P>0.05),但联合放疗组抑瘤率高于单纯内放疗组(48.4%与28.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4组小鼠肿瘤MVD值分别为(23.33±4.84)、(17.50±3.67)、(11.83±2.14)、(12.67±3.39)个微血管/高倍视野(×200),单纯内放疗组的MVD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联合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92和3.25,P均<0.05),而联合放疗组与单纯外放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7,P>0.05).结论 放疗可通过降低肿瘤MVD值,减少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在达到相同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情况下,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照射可有效减少外照射剂量,使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减低.

    作者:张兴利;陈杰;史建平;吴传峰;周俊东;周华;黄敏;吴锦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hNIS基因介导碘摄取测量microRNA let-7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拟建立用放射性核素测量mieroRNA(即miRNA)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新方法 ,探讨miRNA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分别克隆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及可与let-7互补结合的ras 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即RU序列;以hNIS作为报告基因,将ras基因的3'-UTR与hNIS连接构建融合基因(hNIS-RU),使Hnis的表达受let-7的调控;同时克隆前体let-7(pri-let-7)及前体mir143(pri-mir143),转入细胞后加工形成成熟的let-7及mir143.将hNIS及hNIS-Ru分别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转染24 h后,于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7 kBq ~(125)I,1h后收集细胞并测量~(125)I计数;将hNIS-Ru分别与不同量的pri-let-7或pri-mir143共转染A549细胞,转染细胞24 h后分别测量其对Na~(125)I的摄取.结果 转染hNIS的A549细胞~(125)I摄取明显增高,是未转染A549细胞的12倍;转染hNIS-RU的A549细胞~(125)I的摄取减低,为转染hNIS A549细胞的70%,是未转染A549细胞的8倍;hNIS-Ru及pri-let-7共转染A549细胞的放射性计数进一步降低,为转染hNIS A549细胞的50%;转染hNIS-Ru不变,增加pri-let-7的转染量,~(125)I的摄取随pri-let-7的增加而降低;转染hNIS-Ru不变,共转染不同浓度的pri-mir143,A549细胞对~(125)I的摄取基本不变.结论 构建了hNIS-Ru融合基因,hNIS在细胞中的表达受let-7的调节,二者呈反比关系.初步建立了以hNIS为报告基因测量miRNA在细胞中表达的高灵敏度放射性核素新方法.

    作者:杨卫东;赵荣;秦伟伟;王涛;陈锐;汪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对荷Lewis瘤小鼠肿瘤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hTNT)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体内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C57BL近交系荷Lewis瘤小鼠模型64只,当肿瘤直径达6.0 mm时,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进行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实验(18只)及~(131)I-chTNT显像(6只),均分为单药组和外照射联合组(小鼠分配9只×2和3只×2),观察给药后1,3和5 d肿瘤组织及血液、对侧大腿肌肉、胃、肝、肾、心、肺的放射性,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肿瘤生长效应实验设4个组(每组10只):对照组、单药组、外照射组和联合组,观察指标为肿瘤生长延迟时间.采用SPSS 11.5软件,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 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实验中联合组肿瘤组织放射性在1[(11.95±1.33)%ID/g]和3 d[(9.38±1.25)%ID/g]均高于单药组[(7.86±0.94)和(6.57±0.71)%ID/g],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6,3.555,P均<0.05).2组中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118~1.445,P>0.05).~(131)I-chTNT显像结果 示外照射可增加荷瘤小鼠瘤内~(131)I-chTNT的滞留量,并延长其滞留时间;生长效应实验示:单药组、外照射组的绝对延迟时间分别为(3.3±1.75)和(6.0 4±2.02)d,联合组的绝对延迟时间为(9.5±1.93)d,标准化延迟时间为6.2 d,~(131)I-chTNT对放射治疗的增效因子为1.03.结论 外照射联合瘤内注射~(131)I-chTNT可增加瘤内~(131)I-chTNT的滞留量,并延长其滞留时间,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明;高献书;张春丽;王荣福;何新勇;王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显像阳性一例

    患者男,54岁,因左中上腹反复胀痛2年入院.体格检查:左中上腹明显隆起,可触及直径13 cm、质硬、压痛、表面欠光滑、不移动肿块,叩诊肿块呈实音,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其余各系统无异常.

    作者:赵小艳;陈再君;罗茂香;许先华;陈新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转移瘤影像学早期诊断现状及进展

    骨转移瘤是指恶性肿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内,并在骨内继续生长形成的子瘤,是骨肿瘤中的常见类型.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治疗效果的改善,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骨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杜晓庆;郁春景;万卫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脊柱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

    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病灶探测高度灵敏,能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骨SPECT以及SPECT/CT显像的应用,提高了对骨骼病变诊断的准确性~([1]).

    作者:张一秋;顾宇参;刘文官;修雁;李蓓蕾;朱玮珉;陈曙光;石洪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伴肌病6例分析

    临床上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1年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即早发甲减.这类患者除具有甲减典型症状外,少数可出现严重的肌病症状,与特发性的多发性肌炎相似,称为甲减性多发性肌炎样综合征;少数表现为部分或全身肌肉肥大,称为霍夫曼(Hoffmann)综合征,罕见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作者:陈琰;张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近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估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MPI)在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冠心病患者PCI前及后3 d内各行1次腺苷SMP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MPI)于PCI前SMPI的次日进行.心肌显像按17节段5分制进行评分.PCI后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者不知晓患者的检查结果 ),在此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因性死亡为严重心脏事件(HCE),PCI 3个月后再次接受PCI或搭桥手术为非严重心脏事件(SCE).率的比较行,检验,频数比较行秩和检验.结果 PCI前血管供血区域的可逆性节段,PCI后示90.9%(40/44)灌注有改善,不可逆缺损节段亦有41.3%(25/58)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善.PCI后1年内出现1例HCE,5例SCE,预后与PCI前后受损节段灌注改善情况无关(χ~2=3.17,P>0.05).结论 PCI后近期腺苷SMPI是评估PCI后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 ,其中可逆性缺损改善与否是评估PCI疗效的可靠指征;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黎波;周前;范中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15例、亚急性期9例和恢复期7例3组.对照组5例患儿系怀疑川崎病而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后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疾病者.所有病例均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部分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31例川崎病患儿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数分别为6/15例、4/9例和3/7例.其中8例显像阳性者治疗后6~12个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结果 显示:缺血明显改善3例,恢复正常4例,1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结论 ~(99)Tc~m-MIBl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福祥;王耀明;陈风;过晶;万卫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2)P-磷酸铬-聚L-乳酸粒子植入实验鼠体内降解特性及代谢

    目的 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植入实验鼠体内的降解特性及代谢.方法 KM小鼠72只,采用开腹或经皮穿刺法将~(32)P-CP-PLLA粒子分别植入小鼠肝、腹腔及腿部肌肉,粒子植入前活度为20.44~25.14 kBq,30 d内不同时间处死,取出粒子,取血及主要脏器测~(32)P放射性计数率,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剂量率(%ID/g),用扫描电镜动态观察粒子形态变化.SD大鼠5只,肝内植入粒子后代谢笼饲养,每24小时测量粪便及尿液放射性,计算~(32)P30 d排泄率.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M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32)P-CP-PLLA 粒子植入后无一发生粒子移位,释出的~(32)PP在重要脏器和组织中放射性分布略高于本底水平.30 d内组织脏器计数率之和呈现阶段性变化:肝组1~5 d各脏器摄取总值极少,6~10 d略增多,11~20 d又趋减少,21~25 d摄取再次增多,达到峰值(622±11)计数/min,26-30 d略有下降;肌肉组变化与肝组相似,唯峰时提前(15 d),且峰值相对较低,为(403±14)计数/min;腹腔组重要脏器摄取呈持续低水平,无明显阶段性变化.粪便和尿液放射性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6天和第19天,排泄率分别为(0.82±0.20)%和(0.50±0.23)%,30 d总排泄率分别为4.08%和1.33%.结论 ~(32)P-CP-PLLA粒子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恶性肿瘤植入剂,在体内无脏器迁移,粒子呈现阶段性缓慢降解,降解物不具胶体特性,较少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显示出良好的体内稳定性、靶向定位性和安全性.

    作者:兰兴昊;邵国强;刘璐;王自正;黄培林;杨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炎症显像剂~(99)Tc~m-lomefloxacin的制备及其炎症小鼠模型体内生物学分布

    目的 建立~(99)Tc~m标记洛美沙星(lomefloxacin)的方法 ,评价~(99)Tc~m-lomefloxacin体外结合能力和炎症小鼠模型体内生物学分布特征.方法 制备~(99)Tc~m-lomefloxacin并用薄层层析法(TLC)进行鉴定.在标记过程中,研究SnCl_2·2H_2O、lomefloxacin、pH、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标记结果 的影响.测定标记化合物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和体外细菌特异性结合能力.制备小鼠炎症模型30只,用抽签法分为6组,经尾静脉注入~(99)TC~m-lomefloxacin,分别于0.5,1,2,4,6 h各处死1组小鼠,取出重要脏器组织测量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炎症肌肉与正常肌肉放射性比值(T/NT),观察其体内分布特征;另一组行放射自显影,观察显像效果.采用Concise Statistics 10.3软件,组间差异比较行方差分析.结果 ~(99)TC~m-lomefloxacin的标记率和放化纯为97.5%,室温放置6 h内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99)TC~m-lomefloxacin为脂溶性物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结合呈现良好的时间和浓度梯度变化.~(99)TC~m-lomefloxacin在炎症模型小鼠体内主要分布于炎症组织及肾、肝、脾中,炎症肌肉与对侧正常肌肉的放射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P<0.05),T/NT比值峰值为4.07±1.05,给药后2 h的显像质量佳.结论 ~(99)TC~m-lomefloxacin标记简单、标记率和放化纯高、稳定性好、体外结合分析和体内生物学分布具有比较理想的炎症显像剂特性.

    作者:刘剑峰;韩建奎;张超;侯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SPECT显像对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脑缺血疗效判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高压氧(HBO)治疗脑外伤继发脑缺血患者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将65例脑外伤继发脑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在横断面图像上采用局部镜像比值(Ra)法判断脑缺血病灶,Ra≤0.9视为异常.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灌注减低区Ra值进行比较.数据间的比较行t检验.结果 HBO治疗组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减低区Ra值分别为0.58±0.11和0.82±0.12(t=7.327,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rCBF减低区R且值分别为0.61±0.13和0.73±0.12(t=2.153,P=0.038);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缺血灶rCBF增加值分别为0.24±0.08和0.12±0.06(t=2.571,P=0.01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灵敏地反映HBO治疗脑外伤后脑缺血前后rCBF变化,可用于HBO治疗疗效的评价.

    作者:金玉新;李春梅;刘琳;黄彩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海马区脑功能连接网络随年龄变化的研究

    目的 建立基于脑功能连接网络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脑图像分析方法 ,并利用该方法 分析海马区功能连接网络随年龄的变化.方法 将195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31~40岁组50名,41~50岁组50名,51~60岁组50名,61~78岁组45名.分别采集静息状态下的脑部~(18)F-FDG PET图像,利用统计参数图(SPM)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取功能脑区,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得到与海马区存在有功能连接的脑区,构建出海马的功能连接网络.结果 各年龄组的海马-脑区功能连接存在差异.上述4个年龄组的左海马连接率分别为12%、11%、9%和8%,与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26,P=0.0241;全海马的连接率分别为16%、11%、10%和10%,与年龄之间的r=-0.8157,P=0.1829.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海马区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功能明显下降,与海马的生理性变化相一致,表明脑功能连接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用于~(18)F-FDG PET脑图像分析.

    作者:张剑戈;张方;黄喆慜;达霄;王成;左传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应用NEMA 2001标准测试Biograph 64/True V PET/CT性能

    目的 应用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2001标准对Biograph 64/True V(TV)PET/CT性能进行测试,以提供Biograph 64/TV测试数据并进行新老仪器测试结果 对照.方法 用NEMA 2001模型和测试方法 测试Biograph 64/TV PET/CT空间分辨率、灵敏度、散射分数和计数丢失参数,测试中使用~(18)F.用空间分辨率模型测试空间分辨率.将放射性活度4.07 MBq的~(18)F注射到NEMAPET灵敏度模型,测试灵敏度,每300 s采集1次数据.测散射分数和噪声等效计数:采用散射模型,且向模型内置人活度1.037 MBq ~(18)F,采集35帧,每帧采集10 min,间隔15 min.使用体部模型图像评估图像质量,按照NEMA 2001公式得到测试结果 .结果 离视野(FOV)中心1 cm处径向和轴向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2和4.7 nRn,10 cm处分别为4.9和5.9 nnn.系统灵敏度为6.95×10~3计数·s~(-1)·MBq~(-1).散射分数为32%,噪声等效计数率(NECR)为1.46×10~5 计数/S和9.80×10~4 计数/s.结论 Bio-graph 64/TV PET/CT性能较好,空间分辨率小,灵敏度高,散射分数低,NECR较高.

    作者:王国军;张子纲;贺海荣;陈盛祖;彭齐;宣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100B蛋白及其脑损伤相关指标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浆S100B蛋白及脑损伤相关指标肾上:腺髓质素(AD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择54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在出生12 h时抽血检测血浆S100B、ADM、NSE和CK.BB水平,与47例非HIE窒息新生儿和22名健康新生儿的血浆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HIE新生儿血浆S100B蛋白与其他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出生12 h时HIE患儿血浆S100B为(0.93±0.43)μg/L,ADM为(144.12±18.55)ns/L,NSE为(32.76±18.92)μg/L,CK-BB为(52.89±21.49)U/L,高于窒息组的(0.34±0.16)μg/L,(106.48±20.62)ng/L,(11.22±3.31)μg/L和(20.87±11.55)U/L,也高于对照组的(0.27±0.10)μg/L,(96.51±20.86)ng/L,(9.96±2.41)μg/L和(20.93±11.24)U/L(F>44.740,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IE患儿血浆S100B水平与ADM、NSE、CK-BB呈正相关(r=0.429,0.694和0.503,P均<0.01).结论 HIE患儿出生12 h时血浆S100B、ADM、NSE和CK-BB水平能预示HIE患儿的脑部是否有缺血性损伤,且该4项指标关联度高,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孙钧铭;姜东林;李成万;赵磊;华海应;蔡良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99)Tc~m-MDP全身及断层骨显像对颈椎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及断层骨显像对颈椎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且临床终诊断明确的颈椎退行性变患者19例、转移瘤患者76例,以23名无颈椎及全身其他部位病变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及颈椎骨断层显像检查结果 及图像特点,用χ~2检验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颈椎断层显像对颈椎退行性变的诊断灵敏度(73.7%,14/19)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36.8%,7/19;χ~2=5.216,P<0.05),颈椎断层显像诊断颈椎转移瘤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4.2%(64/76)和83.8%(83/99),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56.6%(43/76)和61.6%(61/99),χ~2=13.9和12.3,P均<0.01].结论 对临床怀疑颈椎病变的患者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及颈椎断层显像,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病变的检出率,亦可为颈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李现军;孙建梅;代学之;冯志徐;李凤岐;刘世娟;赵志华;宋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右心功能不全与栓塞范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肺栓塞(PE)范围与右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探讨利用PE范围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 明确诊断为急性PTE的348例患者中,被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右心功能不全212例和右心功能正常136例.348例急性PTE患者均进行肺通气/灌注(V/Q)显像,用SPSS 11.5软件对PE范围与右心功能进行χ~2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PE范围积分(1~36,11.4±7.1)与右心功能不全参数[右心室/左心室前径比值(RVD/LVD)为0.52±0.22、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值(RVTD/LVTD)为0.88±0.26、三尖瓣返流压差(TRPG)为(31.93±21.79)mm Hg(1 mm Hg=0.133 kPa)和右心室室壁运动幅度(RVAWM)为(5.77±1.99)mm]呈明显相关(r=0.32,0.45,0.38,-0.37,P均<0.001),右心功能不全组患者的PE范围(3~36,15.1±6.3)明显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1~15,5.6±3.3;χ~2=445.93,P<0.001);PE范围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Z>2.58,P<0.01.结论 PIE患者右心功能状况与栓塞范围明显相关,PE范围对右心功能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宋振国;王铁;杨媛华;张镭;吴雅峰;王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90)Sr-~(90)Y敷贴与联合瘢痕内切除术治疗大面积病理性瘢痕的疗效

    目的 观察对比单纯~(90)Sr-~(90)Y敷贴和瘢痕内切除术后帅~(90)Sr-~(90)Y敷贴治疗大面积病理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大面积病理性瘢痕患者158例,共196块病理性瘢痕,按瘢痕厚度分为A、B、C 3组,每组患者再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部分,分别接受单纯~(90)Sr-~(90)Y敷贴治疗(102块)和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治疗(94块),治疗结束后2年评价疗效,行Ridit分析.结果 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90)Sr-~(90)Y敷贴治疗(R=0.428和0.578,F=92.6,P<0.01),前者疗效不受瘢痕厚度的影响,后者疗效则明显受瘢痕厚度影响.结论 对于瘢痕表面积和厚度较大的病理性瘢痕患者,宜采用瘢痕内切除术并~(90)Sr-~(90)Y敷贴治疗.

    作者:代学之;李现军;赵志华;冯志徐;李凤岐;王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回旋加速器技术探析及展望

    分子影像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使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在肿瘤、心脏和神经系统不同疾病中的PET/CT显像能早期发现疾病.而回旋加速器对临床制备各种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有重要作用,其生产的~(18)F、~(11)C、~(13)N等放射性核素可用于化学合成模块合成终的放射性药物.

    作者:王海兵;陈英茂;尹吉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