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2
  • 全年订价:2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国家“双效”期刊
  • 特种医学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18F-氟乙基胆碱对前列腺癌PET/CT诊断的价值及其非前列腺癌相关摄取的研究

    目的 探讨18F-氟乙基胆碱(FECH) 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18F-FECH生理性摄取和其他非前列腺癌相关的摄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共30例行18F-FECH和18F-FDG PET/CT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6~83(平均61)岁],比较两者对前列腺癌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测量并分析器官18F-FECH生理性摄取及非前列腺癌病灶摄取的SUVmax.对数据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30例患者中PET/CT共发现41个前列腺异常摄取灶.18F-FECH和18F-FDG显像对前列腺癌原发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7.9%(29/33)和36.4%(12/33;x2=8.1,P<0.05),准确性分别为82.9%(34/41)和36.6%(15/41;x2=11.1,P<0.05).肝脏、胰腺、脾脏、唾液腺可见18F-FECH生理性摄取,其中肝脏、胰腺生理性摄取高,SUVmax分别为10.1±1.6和6.1±1.1.18F-FECH主要经肾脏排泄,泌尿系统可见放射性分布.18F-FECH PET/CT显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灶的SUVmax分别为6.0±2.2和2.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P<0.05).30例患者中,发现10例有前列腺以外组织器官的非前列腺癌相关的PET异常表现,占33.3%,其中6例为炎性反应,1例为淋巴瘤,1例为结核,1例为肺癌,1例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结论 18F-FECH显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准确分析患者生理性摄取及非前列腺癌相关病灶的摄取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至关重要,造成18F-FECH假阳性的良性病变主要是炎性反应.

    作者:周硕;林美福;陈文新;陈国宝;李君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增益价值

    目的 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骨骼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较单纯三相骨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间临床怀疑骨肿瘤、并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1~82(44.1±21.2)岁.病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获得病理诊断.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分析三相骨显像图,判断病变良恶性;在其基础上,结合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再次判断病变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别对单纯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患者病灶良恶性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以x2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6例.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6%(28/29)和100%(29/29),特异性分别为37.5%(6/16)和81.2%(13/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8/38)和90.6%(29/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和100%(13/13).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为75.6%(34/45),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3.3%(42/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5).结论 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病灶良恶性病变判断的准确性较三相骨显像明显提高,具有增益价值.

    作者:张一秋;石洪成;陈曙光;顾宇参;朱玮珉;修雁;李蓓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99Tcm-EHIDA肝胆动态显像

    目的 研究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99Tcm-EHIDA肝胆动态显像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对NICCD组(12例)和NICCD阴性对照组(5例,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和1例脂类代谢异常)患儿[年龄分别为(127±27)d和(164±15)d]进行99Tcm-EHIDA肝胆动态显像,观察注射显像剂后肝脏及肠道放射性分布,并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肝影持续时间及肠道显影时间.结果 NICCD组肠道显影时间和肝影持续时间均在180~1440min(中位数均为360min),而对照组肠道显影时间在15~30min(中位数为15min),肝影持续时间在60~180min(中位数为60min).NICCD患儿肝影持续时间及肠道显影时问均明显延长(Z=-3.20和-3.17,P均<0.05).3例NICCD患儿肝显影不清晰,其中1例NICCD患儿胆囊及肠道在24h内始终未见显影,治疗后该患儿肝胆动态显像示肝摄取及排泄功能明显改善,15min肠道显影.结论 99Tcm-EHIDA肝胆动态显像示NICCD患儿肝脏摄取和排泄功能降低,提示99Tcm-EHIDA肝胆动态显像在NICCD诊断中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弓健;邓梅;宋元宗;徐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8F-FLT PET/CT与18F-FDG PET/CT在鼻咽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通过与18F-FDG PET/CT显像对比,探讨18 F-FLT PET/CT检测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 12例初治且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年龄22~62岁)自愿进入该前瞻性临床研究.每位患者先行18F-FDG PET/CT检查,次日行18F-FLF PET/CT检查.至少有2位核医学科和放射科医师阅片,比较18F-FDG PET/CT和18F-FLT PET/CT图像,采用ROI技术计算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正常组织对18F-FDG、18F-FLT的SUVmax、SUVmean和MTV.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摄取和MTV差异.结果 12例鼻咽癌患者病灶均明显摄取18F-FLT.18F-FLT PET/CT和18F-FDG PET/CT均可准确诊断该组病例,二者对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鼻咽癌病灶的18F-FDG和18F-FLT SUVmax分别为10.7±5.8和6.0±2.4,SUVmean分别为5.8±3.0和3.6±1.5;SUVmax和SUVmea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9和-2.353,P均<0.05),而 MTV在18F-FDG和8F-FLT PET/CT 2种显像方法之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9.2和18.1±11.1;Z=-0.786,P>0.05).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患者的SUVmax、SUVmean和MTV在2种显像方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6.2比6.4±2.5、5.3±4.2比3.8±1.4、6.5 ±4.8比6.0±4.4;Z=-0.734、-0.734和-0.674,P均>0.05).18F-FLT在颞叶摄取(SUVmax 0.7±0.3)明显低于18F-FDG(SUVmax 8.3±2.7;Z=-3.062,P<0.01),其对于原发灶颅内浸润显示较18F-FDG更清晰.结论 18F-FLT PET/CT在鼻咽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与18F-FDG PET/CT相当,对于显示原发灶的颅底附近侵犯更有利,其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勤;周原;彭添兴;范文博;徐常冬;李夷民;赵龙;罗作明;孙龙;吴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肺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PAH(CTEPH)的诊断效能.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疑诊为CTEPH的PAH患者133例[男54例、女79例,15~78(43.1±14.9)岁]均在7d内接受肺V/Q显像、CTPA和肺动脉造影检查.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其他2种方法诊断准确性.V/Q显像结果包括CTEPH高度可能性、中度可能性和低度可能性;CTPA结果包括CTEPH阳性、阴性及不能诊断.应用Kappa检验分析这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其中51例患者被终确诊为CTEPH(38.3%);其余82例中,60例诊断为IPAH,19例诊断为肺血管炎,3例为房间隔缺损.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96.1%(49/51),特异性为75.6%(62/82),准确性为83.5%(111/133);以CTEPH高度和中度可能性均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100%(51/51),特异性为73.2%(60/82),准确性为83.5%(111/133).CTPA的诊断灵敏度为92.2%(47/51),特异性为92.7%(76/82),准确性为92.5%(123/133).V/Q显像以CTEPH高度可能性作为阳性标准时,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80.5%(107/133),Kappa=0.612,P<0.001.结论 对于CTEPH的诊断,V/Q显像灵敏度较高;而CTPA则特异性较高,且对肺血管炎等其他PAH疾病鉴别力较好.两者结合可能有助于提高对CTEPH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何嘉;方纬;何建国;熊长明;倪新海;柳志红;顾晴;王蒨;赵智慧;何作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在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符合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48例,按患者体质量0.56mg/kg予双嘧达莫针剂静脉注射(4min),在心脏负荷达高峰后注入201Tl 111 MBq,10min及240min后分别进行心肌201Tl SPECT显像,原始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对出现“反向再分布”现象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2周后,再次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SPECT显像,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2例延迟(240min)显像时均显示部分心肌节段反向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即“反向再分布”,检出阳性率为87.50%(42/48).在42例出现“反向再分布”现象的患者中,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均有改善的36例患者再次进行延迟(240min)显像时原受累的49个节段中有45个节段放射性分布有不同程度改善,检出阳性率达91.84%(45/49).两者有1项未改善或2项均未改善的6例患者延迟(240min)显像时原受累的7个节段放射性分布无改善.结论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对诊断以心脏X综合征为代表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娄樱;蒋锦琪;谢文晖;袁方;王彤;杨奕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T/CT显像一例

    患者女,55岁,因“高血压10余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肾、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肌酶正常,肿瘤标志物CA153、CA199、CA125、CEA、AFP均正常,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375.16(参考值25~300)pg/L.

    作者:张国建;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99Tcm-MDP联合18F-FDG显像辅助诊断SAPHO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56岁.因“腰背痛2个月,右侧大腿痛1个月”于2009年7月初至本院就诊.患者2009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夜间明显.2009年6月出现右侧大腿持续性疼痛,由髋部放射至膝关节前方.

    作者:邱李恒;林岩松;李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8F-FDG PET/CT诊断小腿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

    患者男,37岁,2005年因咳嗽、咳痰行检查发现肺占位,他院诊断为肺结核,抗结核治疗约半年后停药.2006至2009年问每年复查肺部CT,病灶未见减小,2009年示肺内病灶少量增多.

    作者:赵红光;徐松柏;李英华;林秋玉;林承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患者女,18岁,2007年10月因发现全身多处皮下出血入院就诊,骨髓穿刺行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08年5月行骨髓移植术,术后行5次化疗并一直行抗排斥治疗.

    作者:李惠明;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ET/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CT、食管内镜超声(EUS)等影像检查手段只能从肿瘤的解剖形态信息上来进行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模拟定位及分期、疗效评价.18F-FDG PET/CT作为集功能和解剖信息于一身的一种新的检查方式,在食管癌的诊断分期及放化疗预后的监测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笔者就18F-FDG PET/CT在食管癌的诊断分期及放射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夷民;吴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显像与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了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但由于晚期肺癌患者较难获取组织标本,所以难以判断其敏感人群.PET显像可同时显示组织形态及功能代谢方面的信息,对EGFR分子状态的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EGFR的PET显像包括抗体显像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显像.其中抗体显像的EGFR特异性摄取较低,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而4-3-溴苯氨基-6,7双甲氧喹唑啉(PD153035)可竞争性地结合EGFR胞内区ATP结合位点,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直接反映肿瘤细胞EGFR的活性状态,是目前研究为深入,也是有希望取得成功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随着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无创性检测患者体内EGFR突变状态,有望改变晚期患者的疗效监测方法,指导靶向治疗个体化方案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提高晚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李晓琳;谢鹏;孟雪;于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8F-FDG PET/CT SUVmax与肺癌放疗疗效的相关性

    PET/CT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并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PET功能信息与CT解剖信息融合后灵敏度和准确性提高.笔者分析了16例接受3D-CRT的NSCLC患者放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SUVmax的变化,探讨SUVmax在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芹;汪延明;贡海;吕晓彦;袁光辉;张保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131I导致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目的 研究核因子kB(NF-kB)抑制剂Bay 11-7082和131I导致DTC细胞凋亡的效果,并探讨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 用Western blot鉴定131I、Bay 11-7082以及两者联合处理DTC细胞24 h后细胞内NF-kB调控的凋亡抑制因子[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生存素蛋白(survivm)]以及凋亡关键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3)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以β-actin作内参,进行半定量分析.用膜黏连蛋白-5-异硫氰酸荧光磺/碘化丙啶双标记染色流式细胞技术鉴定不同方式处理后癌细胞的凋亡变化.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证实对照组DTC癌细胞内XIAP和survivin相对表达水平为(16.62±0.73)%和(15.20±0.53)%,131I作用24 h后两者增至(95.22±3.27)%和(71.80±2.76)%,而131I联合Bay 11-7082作用后两者分别被抑制至(8.29±0.35)%和(6.87±0.28)%.不同处理方式作用后XIAP和survivin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823.47和1406.12,P均<0.01),联合处理组与131I组,对照组两两比较q值13.37至45.38(P均<0.01).对照组caspase 3的2个亚基p19和p17以及PARP失活水解产物p89相对表达水平为(4.93±0.49)%、(4.67±0.34)%和(4.87±0.64)%,131I作用24h后增高至(25.07±1.26)%、(18.29 ±1.14)%和(34.97±1.90)%,Bay 11-7082作用后增至(60.32±3.59)%、(41.29±3.23)%和(66.49±2.96)%;联合用药后增高更为明显,分别为(104.62±5.02)%、(94.72±4.28)%和(101.59 ±4.04)%.不同处理方式间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5.13、625.95和712.87,P均<0.01),联合处理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q值15.95 ~ 86.01(P均<0.01).流式细胞技术同样证明联合用药导致凋亡细胞比例增高的幅度较单独用药更为明显,131I和Bay 11-7082单独作用后凋亡早期细胞比例分别为(9.44±0.66)%和(18.92±1.84)%,联合用药后增至(47.0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1.12,P <0.01),联合处理组与131I组和Bay 11-7082组两两比较q值为13.86和17.13,P均<0.01.结论 131I通过活化NF-kB途径导致DTC细胞内凋亡抑制因子表达升高,而联合使用Bay 11-7082可以明显抑制这种变化.联合用药对131I导致DTC细胞的凋亡可产生协同效应.

    作者:孟召伟;谭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型骨显像剂99Tcm-BIPrDP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质研究

    目的 探讨99Tcm-1-羟基-3-(2-丁基-1H-咪唑-1-基)丙烷-1,1-双膦酸(BIPrDP)用于骨显像的可能性.方法 以2-丁基咪唑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得到BIPrDP.以SnCl2为还原剂,在100℃下沸煮BIPrDP钠盐溶液(50 mg/ml,100μl)与新鲜淋洗的Na99TcmO4溶液(37.0 MBq)混合液30 min,制得99Tcm-BIPrDP.用TLC测定标记率和稳定性.测定99Tcm-BIPrDP在正辛醇-水中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和在新鲜肝素抗凝的人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向ICR小鼠尾静脉注射0.2 ml (7.4 MBq) 99Tcm-BIP(r)DP,分别在5、10、15、30、60、120和240 min时处死小鼠,取其心、肝、脾、肺、肾、骨骼、肌肉、性腺、肠、胃、脑和血液,测其质量及放射性计数,计算% ID/g及骨放射性与各组织中放射性的比值.计算血药清除动力学方程.对新西兰兔静脉注射99Tcm-BIPrDP后于不同时问显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时间各组织%ID/g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9Tcm-BIPrDP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在放置6h后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99Tcm-BIPrDP在pH值为7.0和7.4时的log P分别为-2.396 ±0.035和-2.242±0.025,99Tcm-BIPrDP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7.07±0.05)%.在注射99Tcm-BIPrDP 30 min后小鼠骨摄取达到大值(19.20%ID/g),且能持久,在4h时为18.98%ID/g.在所有的非靶向性组织中,99Tcm-BIPrDP在肾的摄取高,5min时为24.50%ID/g,4h为5.22%ID/g.其他重要器官普遍摄取较低,在4h时肌肉和脑低,分别为0.18 %ID/g和0.03 %ID/g.在5 min时99Tcm-BIPrDP在血液中的摄取为18.60%ID/g,随后迅速降低,在4h时仅为0.40%ID/g,血药动力学方程为C =9.109e-0.262t+2.696e-0.00558t.从药物清除曲线可看出该药在小鼠体内血液清除速率较快,与小鼠体内分布中的血液清除趋势一致.注射99Tcm-BIPrDP后1h即可获得清晰的兔骨显影,在其他软组织中摄取低,清除快.各组织不同时间% ID/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 ~ 859.24,P均<0.05).结论 99Tcm-BIPrDP制备方便,骨显影清晰,是一种较有潜力的新型骨显像剂.

    作者:张姝;罗世能;邱玲;林建国;夏咏梅;叶万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组NIS基因腺病毒的制备及在心肌细胞中的特异表达

    目的 构建肌凝蛋白轻链-2(MLC-2v)启动子调控的NIS腺病毒载体,探讨外源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和NIS作为报告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将MLC-2v启动子和NIS基因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再与含有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同源重组,经人胚肾细胞(HEK293)包装并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Ad-MLC-NIS,同时构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Ad-CMV-NIS、仅含有启动子的腺病毒Ad-MLC和仅含有NIS基因片段的腺病毒Ad-NIS作为对照组.腺病毒体外感染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IS蛋白的表达,行动态摄碘及NaClO4摄碘抑制实验观察NIS蛋白的功能和特性.通过台盼蓝染色实验检测腺病毒感染及NIS摄碘情况对心肌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NIS腺病毒.Western blot检测示感染Ad-CMV-NIS的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均呈NIS蛋白高表达;感染Ad-MLC-NIS的非心肌细胞出现微量蛋白表达,而心肌细胞中NIS蛋白高表达.动态摄碘实验示感染Ad-MLC-NIS的H9C2细胞、A549细胞、U87细胞摄碘峰值分别为5844.0、833.6、846.0放射性计数·min-1.H9C2细胞的摄碘被NaClO4抑制.感染复数(MOI)为100的腺病毒感染心肌细胞,感染和摄碘实验对心肌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较小.结论 MLC-2v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载体可使外源基因NIS在心肌细胞内特异性表达,表达的NIS蛋白具有摄碘功能,为NIS在心肌中作为报告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利华;张淼;郭睿;石朔;李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肌灌注显像剂99Tcm-替曲膦的特点与优势

    本刊这期集中刊发了4篇有关99Tcm-替曲膦(tetrofosmin,TF)MPI临床研究的论文,这标志99Tcm-TF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对推动我国研发新的放射性药物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绍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2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简报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于2012年2月至7月开展了继2010年后的又一次全国核医学普查,以了解我国核医学近2年的发展状况,为制定核医学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和计划提供依据,同时为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99Tcm-替曲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99Tcm-替曲膦(TF)在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疑诊CHD并行99Tcm-TF或99Tcm-MTBI腺苷负荷-静息MPI的患者各40例,比较2种放射性药物心肌显像的心肺摄取比(H/L).行99Tcm-TF显像的患者显像前后3个月内均行CAG,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标准计算99Tcm-TF显像对CHD的诊断效能.对99Tcm-TF及99Tcm-MIBI H/L间差异行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 99Tcm-TF心肌静息及负荷显像H/L分别为6.73±1.21及6.94±1.69,99Tcm-MIBI显像的相应值分别为6.58±1.94及6.64±1.81,2种显像方法H/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1和0.78,P均>0.05),99Tcm-TF心肌静息及负荷显像H/L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 40例患者中99Tcm-TF显像阳性24例(60.0%),对应病变血管45支,其中LAD 20支,LCX 11支,RCA 14支.CAG阳性23例(57.5%,23/40),对应病变血管42支(LAD19支,LCX 12支,RCA 11支).99Tcm-TF负荷-静息MPI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20/23)、76.5%(13/17)、82.5%(33/40)、83.3%(20/24)及81.2%(13/16).以病变血管计,99Tcm-TF MPI对LAD、LCX及RCA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9.5%(17/19)、83.3%(10/12)及90.9%(10/1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0%(17/20)、90.9% (10/11)及71.4%(10/14).99Tcm-TF显像对不同血管病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77和1.789,P均>0.05).结论 从H/L可知,99Tcm-TF显像图像质量与99Tcm-MIBI显像接近;99Tcm-TF负荷-静息MPI是诊断CHD的可靠方法.

    作者:李娜;陈松;王晓蓓;王颖;尹雅芙;李雪娜;李亚明;王丽娟;何作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99Tcm-替曲膦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99Tcm-替曲膦MP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男46例,女27例,年龄(61.16±12.95)岁],行99Tcm-TF MPI,第1天行静息显像,次日行运动或药物负荷显像.1周内行CAG,以其结果为“金标准”,计算99Tcm-TF 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结果 在73例患者中,43例CAG阳性,其中MPI阳性32例,阴性11例.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6例.共65支病变血管,累及LAD 33支,LCX 16支,RCA 16支.30例CAG阴性,其中MPI阴性25例,阳性5例.99Tcm-TF MPI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74.4%(32/43),特异性83.3%(25/30),阳性预测值86.5%(32/37),阴性预测值69.4%(25/36),准确性为78.1%(57/73).诊断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6.7%(18/27)、80.0%(8/10)和5/6.99Tcm-TF MPI诊断病变血管的灵敏度为67.7%(44/65),特异性为89.0% (137/154).结论 99Tcm-TF MPI对冠心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继99Tcm-MIBI之后又一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作者:张乐乐;田伟;邵国强;张航;尤威;孟庆乐;杨瑞;曹艳;王晓雯;王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99Tcm-替曲膦与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99Tcm-替曲膦(TF)与99Tcm-MIBI腺苷负荷-静息MPI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Ⅰ、Ⅱ、Ⅲ型SMI患者,分别为122、112和72例,各型SMI均按完全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行99Tcm-MIBI及99Tcm-TF腺苷负荷-静息MPI.306例患者的冠心病经心电图(46例)、动态心电图(219例)和CAG(41例)证实.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心肌缺血诊断灵敏度及原始图像质量.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 按照心肌缺血诊断标准(负荷显像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处静息显像时明显填充),99Tcm-MIBI和99Tcm-TF心肌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分别为:Ⅰ型:57.38%(35/61)和60.66%(37/61),x2=0.136,P>0.05;Ⅱ型:69.64%(39/56)和64.29%(36/56),x2=0.363,P>0.05;Ⅲ型:83.33%(30/36)和88.89%(32/36),x2=0.465,P>0.05,3型SMI患者各2组间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原始图像质量方面,99Tcm-MIBI及99Tcm-TF显像图优(心肌影像清晰,无肝、肺、血本底干扰)者百分比分别为41.18%(63/153)和48.37%(74/153),x2=1.599,P=0.206;良(心肌影像尚清晰,但肝可见放射性,无明显血液本底)者百分比分别为45.10%(69/153)和34.64%(53/153),x2=3.489,p=0.062;中(心肌显影,肝放射性高,血液本底低)者百分比分别为13.72%(21/153)和16.99%(26/153),x2=0.628,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图像总体质量良好,无不合格图像.注射99Tcm-TF者较注射99Tcm-MIBI者肝、肺放射性清除快,与心肌放射性摄取差异较大,对心脏下壁及心尖部显示影响较小,且至少缩短1h待检时间.结论 99Tcm-TF可获得与99Tcm-MIBI同等的心肌缺血诊断显像效果,且肝、肺清除快,图像质量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待检时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付巍;唐毅;刘雪梅;范岩;刘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日法99Tcm-替曲膦运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亚锡替曲膦药盒能否得到满足临床需要的99Tcm-替曲膦(TF)以及1d内完成99Tcm-TF运动-静息G-MP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行99Tcm-TF运动-静息G-MPI且均有CAG结果的受试者资料.标记亚锡替曲膦并进行放化纯检测.1d内对受试者分别在运动负荷及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Tcm-TF 370和740 MBq,30 min时行G-MPI.2次注射显像剂间隔时间为(129±4)min.运动负荷状态下注射99Tcm-TF后加行1~ 30 min前位胸腹部平面动态显像和2h前位平面显像.用ROI技术分析胸腹部平面动态像,得到左室心肌、肝及胸部放射性变化情况;用Cedars心肌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心肌各节段灌注情况及左室功能参数(LVEF、EDV、ESV等).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LVEF、EDV和ESV.对运动-静息G-MPI(取2次显像平均值)心功能参数与超声心动图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99Tcm-TF放化纯为(97.5±0.4)%.G-MPI左室心肌显影清晰;动态显像示左室心肌与肝放射性比值12 min后逐渐增大,30 min时达0.710,2h延迟显像左室心肌内放射性基本清除.以CAG为“金标准”,G-MPI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4.6% (22/26),特异性为92.3%(24/26);G-MPI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EDV和ESV分别为(60.27±7.49)%和(60.84±5.98)%,(97.82±18.98)ml与(98.70-±17.89) ml,(47.67 ±10.32) ml与(45.49 ±10.15)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4、0.835和0.981,P均>0.05).结论 采用亚锡替曲膦药盒标记得到的99Tcm-TF能够满足临床需要;99Tcm-TF能够在1d内完成运动负荷及静息G-MPI,可作为常规评价心肌灌注及左室功能的显像剂.

    作者:王瑞华;孙珂;阮翘;孙秉奇;韩星敏;杜晓光;刘保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