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8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2
  • 全年订价:26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国家“双效”期刊
  • 特种医学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年12期文献
  • 基于SPECT/CT平台设计的激光导航系统在经皮胸腔穿刺活组织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SPECT/CT平台设计的激光导航系统(LNS)在提高影像引导的经皮胸腔穿刺活组织检查(PTNB)效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58.9±10.8)岁]行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CT显像的肺部肿块患者资料,以病灶内高摄取区作为取样靶区,行SPECT/CT引导的PTNB.其中13例患者行徒手穿刺(对照组),另12例行LNS辅助的徒手穿刺(LNS组).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操作时间、CT引导次数及患者平均有效辐射剂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NS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缩短[(7.6±2.2)与(24.2±9.8)min,t=5.693,P<0.001],CT引导次数减少(1.9±0.9与4.0±1.5;t=4.108,P<0.001),患者平均有效辐射剂量降低[(7.7±0.9)与(10.5±2.1)mSv;t=4.306,P<0.01].结论 LNS有助于提高基于SPECT/CT平台的影像引导PTNB效率.

    作者:顾岚;倪建明;唐平;张雷;张追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PET/CT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评估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ET/CT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对评估慢性意识障碍(CD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临床确诊的CDC患者[10例,男女各5例,年龄(50.9±17.2)岁]及健康对照组[10名,男女各5名,年龄(52.0±10.3)岁]的PET/C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和脑血流灌注显像资料,采用一日法,首先进行13 N-氨(Ammonia)脑血流灌注显像,然后行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脑代谢显像,测得2组受试者脑代谢及脑血流影像上大脑皮质各脑区及基底节、丘脑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除以小脑的SUVmean,得到比值(SUVr)作为脑代谢值和脑血流值,并对患者组受损脑区与对照组相应脑区进行比较;研究脑代谢-脑血流影像学特点,并与临床评分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 健康对照组脑代谢和脑血流图像上的放射性摄取呈左右对称.患者组的受损脑区代谢和血流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t值:2.90~5.19,均P<0.05),代谢减低区表现在基底节和丘脑(各9例)、额叶和顶叶(各8例)、颞叶和枕叶(各7例);血流减低区中,7例在顶叶,其余各脑区均为6例.额叶、顶叶及基底节的代谢值和血流值与临床评分之问均呈正相关(r值:0.473~0.606,均P<0.05).患者组脑代谢-脑血流匹配类型有3种:Ⅰ型(2例)为代谢-血流减低不匹配型,Ⅱ型(3例)为代谢-血流减低混合型;Ⅲ型(5例)为代谢-血流减低匹配型.Ⅰ、Ⅱ、Ⅲ型的临床评分均值分别为10.5、8.3、5.6.结论 PET/CT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可以获得代谢血流的不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对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

    作者:尚琨;卢洁;苏玉盛;李则;帅冬梅;梁志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肺通气/灌注SPECT显像动态评价肺血栓栓塞症抗凝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V/Q)SPECT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抗凝疗效评价的价值,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临床确诊PE、且经抗凝治疗后再次复查V/Q SPECT的63例患者[男23例,女40例;年龄(60±14)岁]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灌注缺损范围占全肺容积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3组:<20%为轻度PE组,20% ~50%为中度PE组,>50%为重度PE组.按治疗前后V/Q SPECT图像的变化情况评估疗效:肺灌注显像正常或缺损范围较前减少≥50%且没有新发病灶为疗效好;反之为疗效差.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可能预测肺灌注缺损程度和影响疗效的因素.采用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476个肺段和亚肺段受累,不同肺叶间发生PE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5).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的概率在灌注缺损中度PE组(66.7%,16/24)、重度PE组(12/15)明显高于轻度PE组(41.7%,10/24;χ2=7.062,P<0.05).PAH是预测肺灌注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2.680(95%CI:1.115~6.446),P<0.05].PE合并PAH是影响抗凝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34(95%CI:1.341~7.324),P<0.05].结论 V/Q SPECT显像对于指导PE抗凝治疗和评价其疗效具有重要价值.中、重度PE患者发生PAH的概率高.PE合并中、重度PAH的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差.

    作者:孟晶晶;李雅敏;卢霞;焦建;苏航;张颖;解小芬;柏江;张烨虹;米玉红;王蒨;张晓丽;米宏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99Tcm-3PRGD2 SPECT/CT显像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99Tc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99 Tcm-3PRGD2)SPECT/CT显像肿瘤/正常组织放射性(T/NT)比值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疑诊乳腺恶性结节或肿块的女性患者45例,年龄39~76(53.0±9.5)岁.患者于穿刺和手术前行99 Tcm-3PRGD2 SPECT/CT显像.所有病例均有病理结果 ,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获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微血管密度(MVD)情况.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数据差异.结果病理证实45例中3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Ⅰ期7例,ⅡA期11例,ⅡB期17例;Luminal A型6例,Luminal B型9例,ERBB2+型9例,Basal-like型11例.ⅡB期患者T/NT值(4.54±1.46)高于Ⅰ期、ⅡA期患者的T/NT值(3.32±1.72;t=-2.24,P<0.05);ERBB2+型患者T/NT值为5.80(3.90,6.70),明显高于Basal-like型的2.80(2.20,3.50)(H=11.06,χ2=15.31,均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较阴性组、HER-2阳性组较阴性组均T/NT值较高(t值:-3.99、-2.51,均P<0.05).HER-2阳性组MVD高于HER-2阴性组(t=7.13,P<0.01).结论 99 Tcm-3PRGD2 SPECT/CT显像病灶T/NT值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HER-2有关.

    作者:刘海燕;李万婷;秦丽军;崔雅丽;牛静;武志芳;刘静;张国琛;任媛;崔永萍;李思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间经病理证实的68例MM患者[男41例,女27例;年龄(61.5±17.2)岁],分析其PET/CT图像,测定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统计病变累及范围评分(将全身骨骼分为10类,累及1类计为1分,累及2类计为2分,以此类推)、骨病灶数量、骨破坏周围是否合并软组织肿物等.结果 MM患者病灶SUVmax差异较大,68例共检出病灶1310个,呈轻度代谢升高(2.5≤SUVmax<5.0)的病灶占比高,为49.8%(652/1310);患者病灶SUVmax、病变累及范围评分、骨病灶数量及存在软组织肿物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63±3.02、(4.49±3.01)分、10.50(3.00,33.00)个和22例.结论 MM患者18 F-FDG PET/CT显像常表现为局限于骨骼系统的轻至中度高代谢溶骨性病变,病灶数量多、范围广、边界清,对于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现军;李凤岐;李桂芝;赵志华;宋振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壁韧带样纤维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患者女,32 岁,因发现右上腹壁肿块 2 个月就诊,无红、肿、热、痛,无腹痛、腹胀. 分别于 4 年前和 6 年前行 2 次剖宫产术. B 超检查示腹壁肌层低回声团块,上腹部 CT 平扫示右前上腹壁软组织肿瘤. 体格检查右上腹壁可触及包块,大小约 8 cm×10 cm,质韧,表面欠光滑,边界欠清,活动度小,与周围组织及皮肤无粘连,触之无疼痛. 下腹壁见 1 处长度约 11 cm 陈旧性手术瘢痕,切口区无异常.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入院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全套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19-9]检测均正常. 为明确病变性质并排除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性病灶,行全身18 F-脱氧葡萄糖( fluorodeoxyglucose, FDG) ( 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放化纯>90%) PET/CT(美国 GE Discovery ST 型)检查. 患者空腹 6 h 以上,空腹血糖 4.4 mmol/ L,静脉注射18 F-FDG 370 MBq,平静休息 60 min后行 PET/ CT 检查. PET 显像采用三维扫描,3 min/ 床位,CT 扫描条件:电压 140 kV、电流 160 mA、层厚 3.75 mm,采集数据经迭代重建后得到全身断层图像. PET/ CT 检查结果 (图 1)示右上腹腹直肌内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 4.7 cm×6.4 cm×10.4 cm,边界尚清,密度尚均匀,CT 值约 32~38 HU,FDG 代谢不均匀异常增高,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 )为 7.2,全身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占位性病灶及FDG 代谢增高灶,未见明显肿大及 FDG 代谢增高淋巴结影.后行右上腹壁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图 2)示右上腹壁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 DTF),浸润横纹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为平滑肌肌动蛋白(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 2 基因(-)、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S-100 蛋白(-)、波形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大细胞+)、CD117(-)、β-连环蛋白(+).

    作者:任东栋;匡志坚;任春玲;于军;李洋;孙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8F-FDG PET/CT在IgG4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近年来新确定的一种多器官受累的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IgG4浓度升高、IgG4阳性淋巴浆细胞浸润.早期而全面的诊断有助于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改善.影像学可为IgG4-RD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难以确定患者全身受累情况.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可以显示全身受累器官的形态及代谢改变,可用于IgG4-RD的诊断、活组织检查指导、疗效评价及复发监测等各个方面,笔者就PET/CT在IgG4-RD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及研究现况加以综述.

    作者:张洁;兰晓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放射性核素标记前列腺特异膜抗原配体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患者常见的癌症.晚期前列腺癌会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其诊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配体对mCRPC癌灶进行诊断和靶向定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对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标记PSMA配体在mCRPC单光子显像、正电子显像、治疗及诊治一体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立强;陈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8F-FDG PET/CT在心血管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心血管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该文总结了18 F-FDG PET/CT在心血管系统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和人工血管感染)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作者:刘思为;石洪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型固体靶核素64Cu的生产、质控及microPET显像

    目的 回顾9次64 Cu生产及质控情况,为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64 Cu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64 Ni(p,n)64 Cu核反应进行64 Cu的制备.首先设计一种电镀装置,利用该装置将64 Ni电镀在圆形金靶上,电镀靶片表征后,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5~8 h,纯化并收集64 CuCl2,注射至小鼠,利用microPET观察其体内代谢行为.结果 设计的新型电镀装置能有效进行电镀,获得平滑、均匀、致密、无明显凹坑的电镀层.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纯化后获得1.3~4.1 GBq的高比活度64 Cu,将其定容于3.7 MBq/μl的0.01 mol/L盐酸中,核纯度大于99.97%.MicroPET显像表明放射性主要累积在小鼠肝脏部位.结论 自行设计了可实时观测的电镀装置,进行了64 Ni靶片制备,并成功获得高比活度的64 CuCl2.

    作者:朱华;王风;刘特立;刘菲;解清华;孟祥溪;任秋实;杨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四种国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设备检测八项肿瘤标志物的性能验证评价

    目的 对4种国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设备的配套定量检测试剂盒中的8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性能验证.方法 将4种国产CLIA设备厂家随机标为A、B、C、D,8项肿瘤标志包括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铁蛋白(Fer)、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要求,对4种国产设备配套的8项肿瘤标志物进行精密度验证、方法学比对、分析测量范围验证.样本来源于苏州医院就诊患者血清.其中方法学比对实验参考CLSI EP9-A3方案,参考系统为配套进口检测系统,评价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拟合并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采用Pearson相关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数据.结果A检测系统的CA125和PSA,B检测系统的CA125和AFP,C检测系统的CA125、CEA、AFP和PSA和D检测系统的8个项目的精密度验证结果符合本实验室质量要求;A~D系统与进口设备测定结果间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99、0.47~0.99、0.90~0.98、0.78~1.00(均P<0.05),医学决定水平处百分偏移可接受项目数量分别为5、2、5、4项;所有项目分析测量范围验证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 4种国产CLIA设备对肿瘤标志物检测性能有所差异,实验室在选用国产CLIA设备时应进行验证,并选择满足实验室质量要求的设备和检测项目.

    作者:石燕;魏衍财;郑维玲;魏佳玲;宋妙丽;朱耿超;卢旬;杨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PET药物生产规范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布了联邦法规第212部21条(21 CFR 212)关于《现行的正电于放射性药物生产规范》的终规定.该条款旨在确保PET药物符合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规定的产品安全和质量保证要求.新出台的监管制度于2011年12月12日生效,FDA还启动监管自由裁量权,允许新药申请(NDA)和仿制药申请(ANDA)备案程序,此权限一直持续至2012年6月12日,在此期问不中断临床使用PET药物生产.文章介绍了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PET药物的概况,包括一些特殊要求;此外,介绍了FDA对药物批准前检查和批准后的报告审查要求.

    作者:李海峰;David Dick;Henry F.VanBrocklin;John M.Hoffman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美国FDA放射性药物管理体系简介

    放射性药物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及药物的研发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放射性药物的管理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该文从定义、法规、注册管理等方面对FDA的放射性药物管理政策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放射性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立群;许文黎;尹晶晶;李曙芳;李炜宾;闻建华;安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报告书写专家共识(2018版)

    一、前言核素心肌显像是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制定的重要无创性影像技术. 其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18 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 心肌代谢显像是公认的评价心肌缺血和存活心肌的准确方法 ,在多种心脏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 诊断报告是影像检查的终体现形式,是指导临床的重要医疗文件. 在我国,核素心肌显像已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诊断报告书写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影像描述欠准确、信息不全、诊断结论 没有回答临床问题等. 诊断报告的不规范降低了核素心肌显像应有的临床价值.目前国内尚缺少对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报告书写的指导性文件. 为指导核医学医师规范化书写核素心肌显像报告,提高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临床应用水平,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首次编写了《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报告书写专家共识(2018 版)》(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使诊断报告能准确反映核素心肌显像的重要临床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报告书写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18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

    经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决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 2018 年 1 月至 2 月组织开展了全国核医学普查工作,这是继 2016 年后又一次的全国核医学普查. 通过普查可以了解我国核医学近 2 年的发展状况,为制定核医学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计划和方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