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62例Ⅱb~Ⅲb期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研究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2.7±8.9)岁]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4个疗程化疗,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1.9±7.0)岁]行同步放疗联合GP方案4个疗程化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后的近期疗效,并对生存时间进行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3和6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90.62%(29/32)、70.00%(21/30)和96.88%(31/32)、66.67% (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3.00和7.22,均P<0.05);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和15个月(x2=2.194,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87.50%(28/32)和76.67%(23/30);x2=1.24,P>0.05];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2% (13/32)和20.00%(6/30);x2=4.00,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不可切除NSCLC的近期疗效优于同步放疗联合GP方案.
作者:邹佳丽;陆武;陈鹏;宋长祥;刘永;袁小帅;杜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对结直肠癌(CRC)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50例CRC患者(男105例,女45例,中位年龄63岁)资料,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并检测Kras基因.18F-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包括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包括MTV2.5、MTV20%、MTV30%、MTV40%、MTV50%)、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包括TLG2.5、TLG20%、TLG30%、TLG40%、TLG5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Kras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分别有78和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比值比(OR)=1.176,95% CI:1.043~1.327]和MTV2.5(OR=1.125,95% CI:1.002~1.263)是CRC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以SUVmax=15.5、MTV2.5=23.79 cm3为阈值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准确性分别为67.33%(101/150)和65.33% (98/150);两者对直肠及乙状结肠癌亚组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更高,准确性分别为70.79% (63/89)和68.54% (61/89).结论 SUVmax和MTV2.5可预测CRC患者Kras基因突变,但预测效能与病理基因检测尚有差距.
作者:郭仲秋;程超;刘启志;王涛;崔斌;高明军;左长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6±11)岁]确诊的AAV患者资料,包括6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7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2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观察和记录18F-FDG PET/CT所示疾病累及范围、影像特征以及病变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病变SUVmax与患者同时期C反应蛋白(CRP)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CRP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病变SUVmax和累及范围的差异.结果 15例AAV患者中14例PET/CT显像阳性,共56个病灶.累及15个部位:耳鼻喉区与肺各9例,肾脏8例,脾与淋巴结各6例,骨髓4例,皮肤3例,前列腺、主动脉与椎体前缘软组织灶各2例,眼眶、腮腺、甲状腺、肝与胰腺各1例.34个病灶(60.7%,34/56)为临床评估时未怀疑到的隐匿病灶.GPA病变主要累及耳鼻喉区、肺和肾脏,MPA主要累及肾脏和脾,EGPA主要累及耳鼻喉区、淋巴结和骨髓.患者的CRP水平与病灶的SUVmax无相关性(r=0.462,P>0.05),CRP升高组病灶与CRP正常组SUVmax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451,P>0.05),但CRP升高组的受累部位明显多于CRP正常组(t=3.456,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AAV中能检出很多阳性灶,尤其可发现临床隐匿病灶,可作为AAV辅助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评估病变程度及全身累及范围.
作者:陆东燕;俞浩楠;李彦生;陈秋松;高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患儿男,12岁,因“反复发热伴右下腹部疼痛4d”入院.体格检查:右下腹部压痛.实验室检查(括号中为正常参考值范围):WBC计数21.5(3.5~9.5)×109/L,尿酸488(210~430) 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2.41(<25) μg/L,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肾脏平扫CT+三期增强示:右肾下极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较大层面约为6.3 cm×5.5 cm,内见散在钙化影,边缘模糊,增强扫描见轻度强化,右肾盂受压变形;右侧腰大肌略肿胀,未见强化;右肾周围另见多发结节及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边缘见强化.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 16 HR)显像(图1)示:右肾下极肿块18F-FDG摄取增高,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17.9;右侧腰大肌见18F-FDG摄取增高影,SUVmax为13.2;右肾周筋膜、右肾血管旁、腹主动脉旁多发混杂密度影,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21.9;颅底骨、脊柱多个椎体及附件(第3、6颈椎、第1、3、7胸椎)、左侧髂骨、右侧耻骨、左侧股骨颈另见多发局限性18 F-FDG摄取增高影,SUVmax为14.3,同机CT示上述骨质未见异常改变.
作者:萨日;李英华;侯森;关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大多数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基础的综合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PHC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为PH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综述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永华;吴庭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在多种肿瘤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未见临床获益.检测PD-1与PD-L1的表达水平对预测免疫治疗反应尤为重要.以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片段或多肽为显像剂的功能性显像方法,可以无创、可重复、特异性地对全身PD-1与PD-L1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有助于肿瘤负荷的动态评估,为有可能获益患者的筛选提供帮助.
作者:孙艳莎;宋少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肿瘤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这限制了依赖于分子病理的有创性活组织检查的使用,但医学影像可通过无创的检查发现肿瘤内异质性.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影像新硬件、新型分子探针和新的标准化科学实验报告的革新使得医学影像学步入了量化影像学时代,促进了相关影像数据库、自动化算法、可重复性分析和智能识别工具的发展,这使得将高通量提取的图像量化特征转化为数据并用于临床成为可能,由此形成了医学影像组学.在大数据平台多源获取图像数据,结合患者基因与临床信息,深入挖掘和筛选出与恶性肿瘤诊疗高度相关的特征集,由此便可构建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集的恶性肿瘤诊断、疗效评价和预测体系,并将其用于临床诊疗.影像组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交融和多中心的验证.
作者:孟霞霞;武志芳;张岩波;李思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沉默蛋白酶体激活因子γ(REGγ)前后的甲状腺癌ARO及WRO细胞株的摄碘能力变化及摄碘相关特异蛋白mRNA水平变化,研究REGγ与甲状腺癌摄碘的关系.方法 常规培养AROshN、AROshR、WROshN及WROshR甲状腺癌细胞株(shN为空白质粒,shR为沉默REGγ质粒),加入低剂量Na125I(3.7 kBq)后5、10、15、20、40和70 min测量细胞的摄碘率,观察细胞摄碘能力的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摄碘相关特异蛋白[钠/碘转运体(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 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沉默REGγ的AROshR及WROshR细胞摄碘能力均提高,其中AROshR细胞的提高率为128.1%[峰值(1 974± 12)与(4 502±23)计数/min;t=17.30,P<0.05],WROshR细胞的提高率为67.4%[峰值(2 988±25)与(5 001±16)计数/min,t=13.20,P<0.05].沉默REGγ的AROshR及WROshR细胞的NIS、TSHR、TPO、TgmRNA表达均提高,其中在AROshR细胞中分别为AROshN细胞中的2.82、1.98、2.65和2.31倍,在WROshR细胞中分别为WROshN细胞中的2.21、1.78、2.51和1.78倍,与未沉默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13.80~21.93,均P<0.05).结论 沉默REGγ可使甲状腺癌细胞摄碘相关特异蛋白上调表达,从而提高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摄碘能力.
作者:亓龙;何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第5位.根据2017年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新增前列腺癌患者6.03万,死亡2.66万,近20年间增长超过10倍[1].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前列腺癌细胞膜上高表达,成为前列腺癌诊疗的新型分子靶点;基于靶向前列腺癌分子探针的核素显像与核素靶向治疗,有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近年来,围绕PSMA开发的各种靶向分子探针在前列腺癌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脲基高亲和性PSMA的抑制剂(PSMA-11、PSMA-617等)因稳定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小、易于标记和信噪比好而受到关注.采用诊断性核素68Ga和治疗性核素177Lu标记PSMA的分子探针,不仅能早期发现病灶,更能有效开展核素靶向治疗[2-3].
作者:汪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近年来,用68Ga和18F标记PET显像剂靶向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逐渐受到重视.多项回顾性研究指出,与常规影像相比,PSMA配体前列腺癌PET/CT显像具有较高的检测效能,前列腺癌生化复发已被世界多个地区确立为PSMA配体前列腺癌PET/CT显像的临床适应证.对于高危原发前列腺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显像方式有助于探测隐匿性淋巴结和前列腺癌骨转移;对于原发和复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适应证,初步研究证实其对临床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另有证据表明,其对前列腺内的肿瘤定位、治疗分期和特定临床情况下的晚期病灶治疗监测将成为未来的适应证.随着有关生理性和病理性摄取模式和误区文献数量的剧增,PSMA配体PET显像报告的标准也在不断改进.文章旨在对PSMA配体PET显像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显像程序和解释、临床适应证、诊断潜力及其对治疗计划的影响.
作者:Sarah M.Schwarzenboeck;Isabel Rauscher;Christina Bluemel;Wolfgang P.Fendler;Steven P.Rowe;Martin G.Pomper;Ali Asfhar-Oromieh;Ken Herrmann;Matthias Eiber;黎翔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患者男,42岁.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胸部隐痛.当地医院胸腹部CT(图1)发现右肝肾间12.2 cm× 10.0 cm占位,累及肝右叶及右肾上极,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右肾上腺显示不清,左肺多发结节.实验室检查: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轻度升高,HBsAg、HBV e抗体、HBV核心抗体均(+),HBV-DNA 740 kU/L(<20 kU/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血清甲胎蛋白78.7 (0~20.0)μg/L,24h尿儿茶酚胺正常,24h尿游离皮质醇148.26(12.30~ 103.50)μg/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9.2 (0~46.0) ng/L.
作者:罗亚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8 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半定量指标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的初诊患者30例(年龄52~86岁),检查前1周内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通过阈值自动分割法测量前列腺病灶68Ga-PSMA-11 PET半定量指标,包括病灶PSMA体积(VPSMA)、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摄取值峰值(SUVpeak)及病灶PSMA总量(TLUPSMA).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各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佳阈值.结果 经病理证实,19例为前列腺癌,11例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之间的tPSA、SUVmaxSUVmean、SUVpeak及TLUPS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17.00~48.00,均P<0.05);而两者之间的fPSA、fPSA/tPSA及VPSM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64.00~99.00,均P>0.05).tPSA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佳阈值为18.30μg/L,对应的灵敏度为13/17(2例患者PSA信息缺失),特异性为9/1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SUVmax、SUVmean及SUVpeak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佳阈值为分别为5.50、3.09及3.56,对应灵敏度均为18/19,特异性均为9/11,AUC分别为0.902、0.907及0.919.TLUPSMA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佳阈值为54.81 cm3,对应灵敏度为14/19,特异性为9/11,AUC为0.804.结论 68 Ga-PSMA-11 PET/CT半定量指标SUVmax、SUVmean、SUVpeak及TLUPSMA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有价值,其中SUVpeak诊断效能可能更佳.
作者:秦露平;吕杰;李名钊;李建芳;谢良骏;查悦明;蒋永泺;程木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617 PET/CT与多参数MRI对原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间24例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年龄(67.6±7.0)岁,均行68Ga-PSMA-617 PET/CT与多参数MRI.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多参数MRI的诊断效能,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两者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经穿刺和(或)切除病理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8例,良性前列腺病变6例.按5分区分析(24例患者120个分区),PET/CT和多参数MRI于前列腺癌患者中分别准确检出分区48和56个,于非前列腺癌患者中各准确检出分区54和41个.68Ga-PSMA-617PET/CT诊断前列腺癌SUVmax临界值为4.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灵敏度为75.00%(48/64),特异性为96.43%(54/56),阳性预测值为96.00%(48/50),阴性预测值为77.14% (54/70),准确性为85.00% (102/120),约登指数为71.43%;多参数MRI按照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4分,诊断前列腺癌的AUC为0.837,灵敏度为87.50%(56/64),特异性为73.21% (41/56),阳性预测值为78.87%(56/71),阴性预测值为83.67% (41/49),准确性为80.83%(97/120),约登指数为60.71%.两者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P<0.01).结论 68Ga-PSMA-617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多参数MRI;但两者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相互补充.
作者:刘大亮;李国权;陈玲;武鹏;秦卫军;王胜军;赵小虎;汪静;杨卫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617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177Lu-PSMA-617治疗的11例mCRPC患者(平均年龄70.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以评估肿瘤放射性摄取.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指标.通过血常规及肾功能的变化评估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治疗前后PSA水平的变化和68Ga-PSMA-11PET/CT显像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改变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采用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177Lu-PSMA-617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的WBC计数、RBC计数、PLT及Hb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28~1.11,均P>0.05);未发现相关肾脏毒性.177Lu-PSMA-617治疗后患者PS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80.70(14.29,1 538.00) μg/L与604.60(88.41,3 980.00) μg/L;u=59,P=0.023].仅2例发生PSA增高,疾病进展;余9例PSA下降,其中2例下降>30%,7例下降>50%.治疗后显像示9例转移病灶SUVmax明显降低,2例转移淋巴结SUVmax明显降低.结论 177Lu-PSMA-617对mCRPC有较好的治疗价值,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卜婷;张川;臧士明;邵国强;艾书跃;高晓洁;徐磊;钱鑫宇;杨魏巍;邱樊;俞飞;张露露;王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8 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617 PET/CT对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间30例(中位年龄67岁)经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68 Ga-PSMA-617 PET/CT及临床资料,依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标准[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和高危组.半定量分析患者PET图像获得前列腺癌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基于SUVmax建立高危前列腺癌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30例患者中位Gleason评分为7.5(7,9)分;中位PSA水平为34.0(19.4,119.1) μg/L,其中PSA≤20 μg/L者9例,PSA>20 μg/L者21例.根据NCCN指南,24例为高危前列腺癌,6例为低~中危前列腺癌.高危组的SUMmax明显高于低~中危组[14.2(11.4,23.1)与7.9(3.8,13.1);u=118,P<0.05].以SUVmax建立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高危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以预测概率0.73为截断值,预测模型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21/24)和4/6.结论 68Ga-PSMA-617 PET/CT显像的SUVmax可作为独立预测高危前列腺癌的影像学参考指标.
作者:刘辰;刘特立;杨志;张宁;杜鹏;杨勇;刘毅强;王静;严昆;杨兴;朱华;李囡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