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2-52
  • 国内刊号:1003-5370
  • 影响因子:2.14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2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服用清热解毒养阴法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酮替芬片1 mg,每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经皮水份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9%(53/68例),对照组有效率14.9%(7/47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EWL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作者:杜晓航;宋为民;许爱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采用国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肺积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

    目的采用国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肺积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61例)接受肺积方治疗及化疗,对照组(41例)单纯接受化疗,共观察两个疗程.采用EORTC QLQ-C43与FACT-L两种国际生存质量量表作为测定工具,并以传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作为参照.结果联合组生存质量各领域包括功能子领域及症状子领域评分治疗后明显改善,对照组则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能状态ECOG、KPS评分显示相似结果;联合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临床缓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积方具有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体能状态的作用.

    作者:游捷;施志明;韩宝惠;丁金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适应症和疗效判断的非创伤性指征探讨-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肝活检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适应症和疗效判断的非创伤性指征.方法根据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实施治疗前后2次肝活检的疗效判定资料,将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和未减轻的病例分为两组,比较分析相关的肝组织炎症、肝功能、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病毒学指标、血常规、肝脏B超、症状体征等变化.结果(1)纤维化减轻组治疗前的肝纤维化程度、ALT活性及胁肋疼痛、口干咽燥症状积分显著高于未减轻组;(2)两组治疗后ALT活性均显著下降,但纤维化减轻组的肝脏炎症分级值显著下降(P<0.01),同时血清AST、GGT活性治疗后3个月起显著下降,治疗6个月后的GGT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低于未减轻组;(3)纤维化减轻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含量在治疗12周时即有显著下降;(4)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纤维化减轻组的面色晦暗体征改善显著.(5)两组之间及其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指标变化、血常规、肝脏B超结果等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1)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程度接近S3,伴炎症活动明显及有胁痛、口干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可作为临床应用参考指征;(2)治疗后血清Alb含量升高,GGT、AST活性和HA、P-Ⅲ-P、PT下降以及面色晦暗体征的改善可作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纤维化有效的参考指征;上述指标对肝纤维化无创伤性诊断及临床疗效评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义扬;刘平;刘成;刘成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芎芍胶囊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

    目的在以往临床初步证明芎芍胶囊有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其干预PCI后RS的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对照方法,124例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芎芍胶囊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62例,随访6个月.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AG),以RS率为主要疗效指标,结合心绞痛复发率、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和血瘀证计分,观察芎芍胶囊对PCI后患者RS的干预作用.结果118例有效病例中62例进行了6个月CAG随访,随访率为52.5%.试验组RS发生率为24.1%,支架内RS率为14.0%.对照组RS发生率为48.5%,支架内RS率为42.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RS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6个月后CAG复查病变血管管腔直径为(2.21±0.85)mm、血管狭窄程度为(26.58±20.72)%,对照组血管管腔直径为(1.72±0.99)mm、狭窄程度为(41.19±30.92)%;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狭窄程度显著降低、管腔直径丢失显著减少(均P<0.05).试验组6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27.6%,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已明显接近统计学差异水平(P=0.051).6个月后血瘀证计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芎芍胶囊,对PCI后RS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鹿小燕;史大卓;徐浩;陈可冀;吕树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HBsAg和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拉米夫定对照组(对照组)4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42.6%(20/47例)与对照组61.0%(25/41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42.6%)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2.0%和17.0%,P<0.05);ALT复常率(74.4%)较对照组(51.4%)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5或P<0.01),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4症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29.8%)与对照组(14.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作者:陈建杰;唐苾芯;王灵台;陈晓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黄豆苷元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豆苷元(Daidzein,DZ)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豆苷元片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基础心率(RHR)、血压(BP)、空腹静脉血糖(FPG)、血脂以及炎性因子(hsCRP、IL-6和TNF-α).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除了RHR、BP和hsCRP较治疗前有改变外(P<0.05或P<0.01),其余指标没有变化(P>0.05).用药组治疗后,RHR、BP、FPG、血脂和各项炎性因子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结论黄豆苷元能够有效地抑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异黄酮类药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刘平;赵玉霞;张运;王苏加;靖新文;罗维敏;李家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停药后,HBV可再度复制或发生YMDD变异,影响疗效.我们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阎爱国;许崇德;王艳平;卢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清热益胃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127例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下同)以后,溃疡的年复发率下降至3%以下.为此,我们在进行了清热益胃口服液治疗HP阳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年2月-2003年5月对189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诚焯;吴滇;柴可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生脉注射液的疗效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针对年龄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其术后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较明显,增加了心肺功能异常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机会.

    作者:张晨光;余家琦;张天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A型重症肌无力75例临床观察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ⅡA型(轻度全身型)MG临床特征为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特点.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MG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相春;陈金亮;吴以岭;来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30例

    为了探索重度黄疸肝炎的治疗方法,验证中药对血清内毒素,TNF-a和IL-6的清除作用,笔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中药治疗30例慢性乙肝重度黄疸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并与西医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荣华;王冬梅;钱俊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鲜壁虎冻干粉抑制H22肿瘤血管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鲜壁虎冻干粉对H22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移植瘤小鼠H22肝细胞癌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顺铂治疗组、壁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顺铂腹腔注射(1 mg/g),口服鲜壁虎冻干粉(1.2 g/kg)及口服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0次后,用肿瘤组织称重法评价抗肿瘤活性,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idne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S-P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鲜壁虎冻干粉可抑制H22小鼠肿瘤生长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可降低肿瘤组织VEGF、bFGF蛋白的表达,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下降.结论鲜壁虎冻干粉可抑制H22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宋萍;王学美;谢爽;卜定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通心络(超微粉碎)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目的评价通心络(超微粉碎)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0.05 g/kg·d)、中剂量(0.2 g/kg·d)、大剂量(0.5 g/kg·d)通心络(超微粉碎)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治疗组预给药3天后行冠状动脉结扎3 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中和大剂量通心络(超微粉碎)可改善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分别减少无再流面积由对照组的(78.5±4.4)%和(82.3±1.9)%至(43.4±3.2)%和(44.6±3.3)%,(25.2±2.4)%和(25.7±4.0)%,(24.0±1.9)%和(24.9±4.2)%(P<0.05或P<0.01),分别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由对照组的(98.5±1.4)%至(89.8±4.6)%,(80.2±3.1)%和(79.9±3.1)%(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超微粉碎)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缩小梗死面积.

    作者:杨跃进;赵京林;孟亮;田毅;荆志成;吴永建;尤士杰;杨伟宪;陈纪林;高润林;陈在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思维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突触后致密区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Aβ对突触后致密区PSD-95和Shnk-1蛋白的改变以及中药金思维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凝聚态Aβ1-42在大鼠海马内注射以建立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CA1区突触后致密区PSD-95和Shnk-1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光密度值.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在定位航行试验中隐匿平台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空间探索试验中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1);金思维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加(P<0.01);但与多奈哌齐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实验: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海马CA1区PSD-95阳性细胞数、Shnk-1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金思维组海马CA1区PSD-95、Shnk-1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多奈哌齐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金思维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元PSD-95、Shank-1的表达,恢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增强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作者:徐意;田金洲;盛树力;时晶;姬志娟;尹军祥;赵志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浆TXA2/PGI2相关性研究

    为探讨肺癌患者瘀血舌象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微观变化,我们对42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舌象的观察和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群;徐志伟;路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芒硝和大黄外敷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观察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因脂肪液化部分或全部自然裂开或渗液现象较多,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为了预防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笔者自2002年2月-2005年2月选择30例肥胖患者采用芒硝、大黄外敷切口,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美;郑贵祯;李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从基因组学研究证候实质的若干思考

    人类基因组学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很多相似之处,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在基因水平上对证的实质研究作了有益探索.由于证侯与基因表达差异及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试验方法和检测手段,在基因多态性与证候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证型的基因差异表达谱,并从功能基因组学的角度对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探讨证候的实质.

    作者:薛梅;殷惠军;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调脂降糖片治疗糖尿病血瘀证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脂降糖片治疗糖尿病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调脂降糖片复方组(30例,口服调脂降糖片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和西药组(3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结果复方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血黏度指标降低,且复方组作用优于西药组.结论调脂降糖片具有降低血浆NO、ET含量和血黏度的作用.

    作者:张振贤;朱良争;钟家宝;周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益肾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口服益肾健脾化瘀汤,对照组19例口服包醛氧淀粉,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肾功能、血脂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21/24例)及52.6%(10/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健脾化瘀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较好.

    作者:冯桂梅;刘万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淫羊藿总黄酮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注射液(epimedium flavonoids injection,EFI)对冠脉结扎所致大鼠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6组,麻醉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静脉注射等容积5%葡萄糖注射液,阳性药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G)0.3 mg/kg,受试药小、中、大剂量组分别静脉注射EFI 10、20、40 mg/kg.于冠脉结扎前、结扎后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监测心电图,标测ST段和T波(ST-T)毫伏数;测定冠脉结扎3 h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冠脉结扎3 h后行心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测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静脉注射EFI 10、20、40 mg/kg可不同程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P<0.05或P<0.01),同时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或P<0.01),给药后5 min即开始降低心电图ST-T的抬高程度,3 h后仍有降低ST-T的作用(P<0,05或P<0.01).结论EFI对冠脉结扎致大鼠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且起效快.

    作者:黄秀兰;王伟;周亚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与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及饮用100ml/L乙醇的方法制备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后,随机分为肝之福组、秋水仙碱组及模型对照组,肝之福组予肝之福灌胃,每日1次,秋水仙碱组予秋水仙碱灌胃,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均为30天.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根据改进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分,观察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的组织学变化,同时对肝组织内Ⅰ型、Ⅲ型、Ⅳ型胶原进行染色并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之福组ALT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显著下降,Hyp含量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活性则升高,同时SSS评分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Ⅰ型、Ⅲ型、Ⅳ型胶原含量下降,肝之福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秋水仙碱相当.结论肝之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减轻或逆转其肝纤维化的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丽春;赵连三;唐红;刘丽;刘聪;张红英;尧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发挥中西医结合思维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总体策略应包括病因的祛除,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促进ECM降解以及改善微循环与代谢障碍,减少并发症(如门脉高压形成)等多环节.

    作者: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及其特点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如韩经寰的强肝软坚汤研究.此后有桃仁提取物、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丹参、汉防己甲素等研究.

    作者:胡义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目标.

    作者:刘克洲;侯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进展

    1概念认识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概念,系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导致的肝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变化.几乎所有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丙型)病毒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与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具有这一病理变化,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

    作者:刘成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会议纪要

    国际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21-24日在上海胜利召开.本次大会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首次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收到论文201篇,到会人数超过300人.会议进行特邀报告11篇,大会发言12篇,壁报交流60余篇,内容主要涉及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

    作者:刘成海;胡义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随机研究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领域中非随机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科学研究过程的连贯性、随机对照试验的局限性、中医药临床实践的自身特点、临床复杂干预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强调了非随机研究的重要性;提出非随机研究实施和评价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特征的全面设计,尤其是研究对象、施加因素、效应指标等方面特殊性的详细描述;另一方面是偏倚控制措施、效果评估及其对结论推导等的影响.同时本文对提高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非随机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小波;吴大嵘;赖世隆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