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测定阿立哌唑片剂中阿立哌唑及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0.05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含1%三乙胺,磷酸调pH至5.5)-乙腈(50:50),检测波长为217nm,流速为1.0ml·min.结果:阿立哌唑在4.106~41.060mg·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0%(n=9),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2%(n=6),低检出限量为0.51ng,有关物质与主药有较好的分离度.结论:此法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阿立哌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惠;石涛;彭敏;任金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高纯度树突状细胞(DC).方法: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贴壁法分离出单核细胞,经多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出DC.结果:培养8~9 d后即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成熟DC,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得细胞中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表现为成熟DC的特征.结论:利用多细胞因子组合可从外周血诱导大量成熟DC,为DC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曼;陈宝安;孙载阳;李翠萍;高冲;王骏;孙耘玉;傅强;陈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定量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2例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结果: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胃癌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分化程度较差、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显著高于分化程度较好、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结论:血浆可溶性VEGF浓度对于预测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袁捷;刘顺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初步建立串珠聚糖(PLC)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阳性判断标准,探讨PLC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LC及其配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HCC中的分布,根据PLC分布特征初步建立阳性判断标准,分析PLC及bFGF表达与HCC临床病理指标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初步建立了一种PLC阳性判断标准;PLC在部分HCC中主要表现为基底膜连续和不连续线形染色,部分HCC主要为癌细胞胞质或胞膜棕黄色染色;bFGF主要为HCC癌细胞胞质和胞膜棕褐色染色;癌组织bFGF表达率及PLC和bFGF共同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周肝组织(分别为P<0.05和P<0.01).PLC、bFGF表达与HCC临床病理指标及转移复发无关;但PLC和bFGF共表达与HCC转移复发有关(P<0.05).结论:所建立的PLC阳性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PLC和bFGF可能参与HCC转移复发和血管生成,二者共表达可以预测HCC转移复发.
作者:陈晓鹏;刘颖斌;史良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总结1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标记情况,并随访10年.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征为溃疡坏死组织背景中及其深部存在密集的异型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具血管侵袭性,免疫组化显示表达CD3ε、CD45RO、C舾6、Pf和GrB.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6.1%和53.8%.结论: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时要密切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肿瘤临床分期及生长状态与预后有关.
作者:姚青;何杰;钱宏;郭庆明;魏晓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以及透析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46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静卧15min及透析后立即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值,同时采取外周血测定生化指标,记录超滤脱水量、超滤率及血压等生理指标.结果:MHD患者透析前QT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透析后QTd进一步增高(P<0.001);回归分析表明,透析后QTd增幅与透后HCO3-的增高及透析脱水量呈正相关(分别为r=0.53,P<0.001;r=0.56,P<0.001);合并高血压及心室肥厚组QTd分别显著高于非高血压及非心室肥厚组(分别为P<0.05、P<0.01).结论:MHD患者QTd增高,透析使QTd进一步增高,其发生机制与透析脱水及快速纠正酸中毒有关.
作者:张晓良;刘必成;马坤岭;王艳丽;张新民;杨金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褪黑激素水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血清褪黑激素用氯仿反复萃取,氯仿层经真空干燥、氮气吹干,后残流物溶解进样.用C18反相柱进行色谱分析,电化学检测器测定结果.结果:测定线性范围达1.72nmol·L-1,低检测限为0.084nmol·L-1,日内变异4.2%~4.8%,日间变异4.4%~5.0%,方法回收率55.3%~76.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褪黑激素水平.
作者:张林;钟历勇;孙子林;高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XE-2100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度.方法:对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提示有异常细胞报警和无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各200例进行手工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结果:以手工涂片、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为金标准,XE-2100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灵敏度为99.34%,特异度为80.24%,阳性预测值为75.5%,阴性预测值为99.50%.仪器法对未成熟粒细胞(包括早幼粒、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为95.31%,特异度为78.27%,阳性预测值为45.52%,阴性预测值为98.87%.仪器法对异常淋巴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为63.64%,特异度为96.47%,阳性预测值为83.58%,阴性预测值为90.39%.结论:对XE-2100血液分析仪显示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都应该进行涂片、染色和显微镜复检.
作者:束国防;高茂馗;芦慧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条肢体进行检查,并对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研究其诊断准确性.结果:共检出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30条,以静脉造影为金标准,诊断准确性为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诊断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勇;李卫;江凌;朱晓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吸入一氧化氮(NO)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右心功能不全和低氧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患者,手术后吸入百万分之4.0 NO,分别于吸入前后不同时间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并于吸入结束时测量血小板浓度.结果:吸入NO后,中心静脉压从(21.9±4.8)mmHg(1mmHg=0.133 kPa)降至(14.8±5.6)mmHg;气道峰值压自(28.6±5.3)cmH2O(1 cmH2O=0.092kPa)降低至(17.4±5.3)cmH2O;在吸入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动脉氧分压自(88.4±11.6)mmHg升高至(139.0±10.1)mmHg;血小板无明显减少.结论:NO作为一种选择性血管扩张剂,小剂量吸入用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者可改善其右心功能和氧合功能,并可提高肺顺应性,降低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值压,而在治疗期内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国祥;赵文静;孟雷;胡波;葛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的激活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发生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HK2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MAPK特异性抑制剂(MEK1)PD 98059或PKC特异性抑制剂STS,然后给予TGF-β1刺激,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3H]-亮氨酸掺入试验检测细胞内蛋白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TGF-β1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内蛋白的合成及促使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TGF-β1:0.719±0.032vs.对照组:1.199±0.022,P<0.01);(TGF-β1:286.00±10.15vs.对照组:206.25±19.14,P<0.01);(TGF-β1:81.633%±3.477%vs.对照组:60.497%±4.813%,P<0.01)].PD98059和STS均能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3H]-亮氨酸掺入增加(TGF-β1+PD 98059:216.00±13.13,TGF-β1+STS:231.50±10.50vs.TGF-β1:286.00±10.15,P分别小于0.05和0.01).TGF-β1的以上作用均能被STS和PD 98059逆转(TGF-β1+STS:67.610%±3.732%,TGF-β1+PD98059:65.620%±5.625%vs.TGF-β1:81.633%±3.477%,均为P<0.01;TGF-β1+STS:1.009±0.022;TGF-β1+PD 98059:0.947±0.022 vs.TGF-β1:0.719±0.032,均为P<0.01).结论:PKC和MAPK的激活可能参与了TGF-β1诱导HK2细胞肥大的发生.
作者:罗冬冬;刘必成;文玉杰;刘宏;马坤岭;刘殿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对卵巢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RAP-ELISA法检测浓度为26 000μg·L-1的盐酸拓扑替康(和美新)作用于卵巢癌HO-8910细胞株不同时间后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并以流式细胞检测法同步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随着拓扑替康作用时间的延长,HO-8910细胞株的凋亡率逐渐增加,而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当作用达60h后,细胞凋亡达47.62%时端粒酶活性呈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抑制不是拓扑替康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直接原因,但临床监测端粒酶活性表达有助于对盐酸拓扑替康抗卵巢癌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作者:沈杨;任慕兰;蔡云朗;程云英;宋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新型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体会.方法:分析50例输尿管镜下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碎石成功43例,于术后2个月复查结石排净35例;失败7例,其中输尿管镜操作失败或碎石中发生严重输尿管穿孔损伤改开放手术3例,二期行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4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轻重不等的肉眼血尿,平均手术时间40min,激光工作时间4min,术后平均住院4 d.结论:双频双脉冲激光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对软组织损伤小、碎石高效的激光,但其功能单一,临床仅适用于治疗结石.其可作为对于输尿管结石不宜行ESWL治疗或ESWL治疗失败后的一种选择方法.
作者:梁清;吴天麟;王甫剑;邱祥政;张文达;王阔兴;范涛;徐丹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中一种有确切疗效的重要手段,但相当高(10%~50%)的支架内再狭窄率限制了支架植入术的发展.而可在局部缓慢释放抑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殖药物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大大延缓了支架术后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目前临床应用的DES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其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的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所证实.
作者:丁澍;马根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有预防尿路结石作用的植物药进行综述:(1)中草药,包括泽泻、胖大海、金钱草、中国米糠、玉米须及芭蕉芯;(2)国外的植物药,包括Herniaria hirsuta、Phyllantus niruri、Costus spiralis Roscoe、Aervalanata、Vediuppu chunnam、Dolichos biflorus、Cyclea peltata、Rotula aquaticalour、Ammi visnaga.
作者:张志伟;孙西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也是引起传导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手术解剖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属于耳鼻咽喉科高难度手术之一.作者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本病诊断、治疗及术后主要并发症防治方面的进展.
作者:王孟冬;黄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从基因水平阐明冠心病尤其是早发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者对近年来脂质代谢、半胱氨酸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小板膜糖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选择素、血小板反应素等一些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有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黎;陈忠;马根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当它转化成脱氢维生素C的形式则被氧化.维生素C发挥的许多生物学功能与它的氧化还原作用有关.近年来维生素C作为一般的抗氧化剂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抗氧化剂它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和预防肿瘤过程中,由于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弄清这些矛盾的结果,对临床合理使用维生素C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娟;郑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糖基化终产物(AGE)与其受体(RAGE)相互作用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AGE转基因的糖尿病小鼠其肾脏病变更严重,应用AGE阻滞剂可阻断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经发现了可诱导RAGE基因表达的细胞外信号及核因子,这些因素也被认为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分析RAGE多聚核糖体mRNA发现了3种主要的剪接变体:截去C端型、截去N端型和已知的全长型.人们把前者即可溶型RAGE命名为内源分泌型RAGE(esRAGE),esRAGE可捕获AGE配体,中和AGE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活性,提示其有潜在的保护糖尿病性血管损伤的作用.
作者:任晓妹;孙子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