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制特异性识别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出初步鉴定.方法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为抗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ELISA筛选、有限稀释亚克隆获得抗人EPO杂交瘤,以免疫印迹和快速Ig亚型分类对所获单抗作出初步鉴定.结果经筛选获得1株稳定分泌的抗rhEPO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1D1).亚型鉴定为IgG2b,轻链为κ链,用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单抗对rhEPO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获得1株可分泌特异性识别rhEPO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作者:居颂光;朱华亭;邱玉华;胡云龙;居颂文;张学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为神经外科提供小脑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60例成人脑标本小脑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穿动脉及大致分布,检查各小脑动脉与颅神经根的接触关系.结果 60例成人脑标本有小脑上动脉(SCA) 136支、小脑下前动脉(AICA) 116支和小脑下后动脉(PICA) 113支.15侧SCA和3侧PICA压迫三叉神经根并形成压痕,3侧AICA接触面神经根并形成压迹.结论小脑动脉的局部解剖学资料有助于后颅窝手术时,对这些动脉尤其是行程可能有变异的动脉及穿支予以保护,避免损伤,并保护与小脑动脉关系密切的颅神经根;对某些脑干血管综合征患者及某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朱晓江;夏春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Fas和sFas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索细胞凋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RT-PCR半定量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对38例SLE患者和25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和sFas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LE患者Fas和s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4.1±1.2)和(1.6±0.5),与正常对照组(2.7±0.7)和(0.69±0.32)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和sFas 的表达异常,提示细胞凋亡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晓枫;邹荣良;郝爱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L-8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肝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间点采外周血,ELISA法测定IL-8的浓度,同时于相应时间点取肝脏组织作普通病理切片,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并对肝脏病理切片组织作IL-8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肝脏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聚集,同时随着肝脏组织的破坏,引起肝功能损害,且在中性粒细胞浸润早期IL-8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肝脏组织中IL-8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致中性粒细胞在肝脏实质内浸润,引起肝细胞破坏,释放出各种血清酶,从而导致肝脏功能的障碍.这一机制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德春;朱兴国;刘继明;张学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应激状态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肝、肾、胃粘膜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钙泵(Ca2+-ATPase)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捆扎大鼠四肢并固定头部后淹水致剑突制成应激模型.结果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脏器中MDA含量逐步增加,GSH-PX和Ca2+-ATPase活性也代偿性增加,且酶活性增加高峰一般均在应激2h.结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大量增加,氧化作用加强,同时清除自由基系统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也增加.
作者:许燕;陆任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建立Alzheimer病(AD)大鼠动物模型,探讨细胞凋亡与A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大鼠以氯化铝溶液灌胃制备AD动物模型,通过Y形迷宫实验,判断AD动物模型是否建立成功.TUNEL法原位检测动物模型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迷宫实验发现灌铝大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和灌铝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01).TUNEL法检测显示AD动物模型脑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但海马各区之间未见显著差别.结论通过氯化铝灌胃可建立较为简便可行的AD动物模型;细胞凋亡在AD神经退行性变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夏春林;金涛;魏福堂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俄歇电子发射体67Ga-EDTMP对人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的辐射效应,探讨67Ga 作为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癌内照射治疗核素的可能性.方法用成集落实验和透射电镜研究受照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67Ga-EDTMP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增殖作用,并随剂量的加大,抑制效率增加;倒置显微镜下细胞集落数量减少,集落偏小,细胞稀疏.电镜下胞浆中空泡形成,细胞溶解、坏死,细胞核固缩,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改变,形成凋亡小体.结论 67Ga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骨肉瘤和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治疗核素.
作者:许玉杰;李晴暖;朱然;朱本兴;张勇平;张晓东;范我;李文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正常造血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TRIzol一步法提取正常外周血和非恶性骨髓标本单个核细胞及正常血小板的总RNA;以β2-微球蛋白基因为内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 22份外周血标本有18份表达VEGF基因,表达率为81.8%,其中8份为中度表达;18份骨髓标本VEGF基因的表达率高达94.4% (17/18),其中高度表达和中度表达分别为5份与6份;血小板有VEGF基因的低度表达.结论正常造血细胞可表达VEGF基因,提示体内血管生成受到多种效应细胞的共同调节.
作者:傅建新;王玲;王玮;阮长耿;陈子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1995~1999年收治急性小肠穿孔2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21~62岁,以25~45岁多.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8例,撞击伤4例,刀刺伤1例,嵌顿疝穿孔2例,伤寒穿孔4例.
作者:金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临床难以诊断的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大幅度提高.现对我院近5年发现的8例偶发性前列腺癌作一初步分析.
作者:袁和兴;郭震华;严春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一种少见的骨恶性肿瘤,我们遇到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佘留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多年来应用自制口腔溃疡糊治疗口腔溃疡,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国文;潘杰;杨建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血清催乳素(PRL)测定、蝶鞍断层摄片、CT或MR扫描等可使垂体微腺瘤(直径≤1cm)获得早期诊断.我科1991~1998年门诊诊治闭经溢乳患者166例,其中71例由垂体肿瘤引起.本文分析血清PRL检测在伴垂体瘤性闭经溢乳患者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华月琴;沈宗姬;袁兰君;徐文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有机氟杀鼠剂具有高效、剧毒的特点,中毒屡有发生.1992年10月~1999年9月我院共收治有机氟急性中毒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小明;黄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传统的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标准阳性率甚高,临床对皮试阳性患者需频繁地进行脱敏注射,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也不利于外伤患者的紧急救治.为此,我们对588例患者采用新旧两种皮试判断标准,评价新标准的准确性和优越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前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1].我科采用脱水疗法配合牵引和手法治疗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星;张晨逸;杨卫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3~1999年我们收治腹膜后阑尾炎2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3例,女5例.年龄12~68岁,平均36岁.起病距手术时间6~42h,平均21h.
作者:宋时云;毛振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胃切除术后近期出血的病死率高达13%~25%[1],应引起重视.我院20年来发生12例,占同期胃切除术的0.4%,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鹤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豆浆等食品中的硒.结果该法的低检出限0.12ng/ml,线性范围0~10ng/10ml,相关系数r=0.9999,相对标准偏差RSD 为0.33%~1.05%,加标回收率98.7%~100.19%.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合各种食品中硒的测定.
作者:李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通过合适重量及高度的金属球自由落体撞击家兔右侧胸壁建立家兔肺挫伤模型.有效撞击条件为:金属球重0.352kg,下落高度1.55±0.13m,撞击速度5.58± 0.22m/s;撞击时造成屏气状态.致伤后1h X线检查及CT平扫见右肺密度增高,3~5h更为明显;致伤后5h挫伤肺组织光镜及电镜观察见肺内大量红细胞、炎性细胞渗出及Ⅱ型肺泡上皮的气球样变.该模型在影像及病理形态上的变化充分体现了肺挫伤的临床特点,并在致伤参数上作了相应的改进,简化了打击装置,经济易行,为肺挫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陈勇兵;顾泗荣;钱永跃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应用套式PCR技术对无锡地区114例20~35岁下生殖道炎症妇女的宫颈拭子检测了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n)和发酵支原体(Mf)等5种支原体.结果:114例中检出Uu、Mh、Mg、Mpn分别为75例、40例、3例和 7例,阳性率分别为65.8%、35.1%、2.6%和6.1%.无Mf检出.提示无锡地区20~35岁下生殖道炎症妇女存在Uu、Mh、Mg、Mpn等支原体的感染,其中Uu、Mh感染率颇高.认为加强对此人群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有益于降低缺陷儿的出生.
作者:吴志芬;缪芳;李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调查199名产后妇女避孕节育和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后与实施前比较,人工流产率显著下降(P<0.05 ).提示因人而宜推进节育知情选择,加强对育龄群众避孕节育知识和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知识的宣传及技术服务,才能推动妇女生殖健康目标的实施.
作者:吴安民;汪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MRI的各种表现特征.方法分析26例(41个股骨头)股骨头坏死的MRI的各种表现.所有病例均作平片、MRI检查.MRI采用0.5 Tesla超导性磁共振成像机.结果 (1)MRI的一般表现:线样征发生率为90%,双线征发生率73%.(2)MRI的信号分类:A级类似脂肪信号,占46%;B级类似血液信号,占17%;C级类似液体信号,占22%;D级类似纤维组织信号,占15%.(3)MRI信号分类与平片分期比较:平片分期的Ⅰ、Ⅱ期,大多数病例表现为MRI的A级信号,占63%.此两期中无表现为MRI的D级信号.(4)合并骨髓水肿改变:有17个股骨头(41%)合并骨髓水肿.结论 MRI不仅能观察坏死区域的信号改变,同时能观察坏死灶周围的骨髓水肿.故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评估为全面.
作者:谢道海;董天华;郭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股骨头表面假体,对6例FicatⅢ期和早Ⅳ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9髋进行了手术,并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20个月,采用Merle d'Aubigne 评分法评价疗效,评分由术前平均6分改善至术后16.5分.结论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是治疗Ficat Ⅲ期和早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较好方法,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继续观察.
作者:刘松;董天华;孙俊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成功制作激素性骨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34只健康成年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单纯激素组(A组,5只)、单纯马血清组(B组,10只)、联合使用马血清和激素组(C组,14只)、正常对照组(D组,5只)4组.各组于激素注射后4周处死,取心、肝、肺、肾及骨标本,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根据有无骨坏死表现计算各组骨坏死发生率.结果 C组骨坏死发生率较高(71.43%);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多个部位均有骨坏死表现;坏死的股骨头软骨下可见髓腔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大,造血细胞减少,骨小梁内骨陷窝空虚,部分骨标本在软骨下骨的骨小管中可见血栓形成;透射电镜下可见骨细胞内脂滴存在,骨内血管内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结论联合使用马血清和地塞米松可成功制作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所需成本低,重复性好.
作者:黄立新;董天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由于不同原因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
作者:董天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Perthes病即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早由Legg、Calve和Perthes 3位学者描述,故称Legg-Calve-Perthes病,简称Perthes病.关于其发病原因,众说纷纭,认为与外伤、滑膜炎致关节囊内压升高、遗传体型等有关,但迄今为止,真正的病因尚未阐明.
作者:严军;董天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