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6-3882
  • 国内刊号:32-1875/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56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1992年徐州市科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9年1期文献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生育期妇女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动脉及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 观察健康生育期妇女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动脉及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与特点.方法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分别于月经周期的卵泡发育期、卵泡成熟期、黄体中期、黄体晚期观察测量子宫动脉及螺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及阻力指数(RI).结果 双侧子宫动脉月经周期中S/D及R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动脉RI于黄体中、晚期降低,黄体晚期低,与卵泡发育期、卵泡成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旋动脉RI于黄体中期低,与卵泡发育期、卵泡成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泡发育期RI高.结论 健康生育期妇女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动脉及螺旋动脉血流呈周期性变化,其血流状态与其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且,螺旋动脉较子宫动脉更敏感.

    作者:卓晓英;崔建华;王兴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免疫器官重量(胸腺、脾脏)的变化,探讨甲氨蝶呤(MTX)的免疫药效学.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TX组,模型组和MTX组用弗氏完全佐剂(FCA)造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2 ml/d腹腔注射,MTX组每日MTX 0.3 mg·kg-1·d-1(溶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2 ml)腹腔注射,正常饲养;15天后将大鼠处死,取胸腺、脾脏,电子天平称重,计算重量指数.结果 MTX组胸腺重量和指数较模型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脾脏影响不大(P>0.05).结论 MTX可以减低AA大鼠模型胸腺重量和胸腺指数,从而对细胞免疫有一定作用.

    作者:郑召岭;商玮;赵智明;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72例DCM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n=36),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输注,2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比较2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CAM-1、ICAM-1、hs-CRP均明显下降,左心室功能及结构明显改善(P<0.05).结论 黄芪能明显降低DCM患者的血清VCAM-1、ICAM-1和hs-CRP水平,改善其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延缓DCM的发展.

    作者:金涛;王晓梅;俞淑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种吡啶[2,3-c]并吡唑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有机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值条件下6-氨基-4-(4-氯)苯基-5-氰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Ⅰ)对BSA的荧光猝灭和两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Ⅰ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得出分子间的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证实Ⅰ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彼此作用力强,大约以1∶ 1相结合,并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作者:廉淑芹;王桂荣;吴云明;高媛;吴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微丝中的病变对分子马达密度分布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丝中的病变对分子马达密度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维周期边界条件的完全非对称性简单排斥过程(TASEP)来描述分子马达在微丝上的运动情况,并通过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实验和平均场理论对其密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当分子马达进出几率分别为K=1或K≠1(K=3)时,微丝病变程度r>50%,分子马达在微丝上高密度(阻塞)和低密度(畅通)共存;而当病变程度r<50%时,分子马达密度在微丝上均匀分布且ρ=K/(1+K).结论 微丝的病变与马达的密度分布密切相关.

    作者:仇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胞学检查诊断阴囊Paget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细胞学特征及其诊断.方法 对32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细胞学特征、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细胞学检查诊断为阴囊Paget病28例,诊断为可疑阴囊Paget病4例;经病理组织学及临床治疗证实为阴囊Paget病30例,2例为原位鳞癌,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3.75%.结论 增强对阴囊Paget病细胞学特征的认识,有利于提高阴囊Paget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方先勇;朱立强;江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5例(86.67%)以腹痛症状为首发症状,其中中上腹部50.67%、脐周18.67%、右下腹8.00%、右上腹4.00%、左上腹2.67%、全腹1.33%;腹痛之后出现皮肤紫癜症状者40.00%、恶心呕吐者占53.33%、粪潜血阳性34.67%;19例胃镜检查显示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害为主(17/19);1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回肠末段的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12/12)和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的充血、红斑(6/12).病变部位活检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内镜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王琼;杨晓钟;马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条正常精索静脉(对照组)和78条曲张精索静脉(临床组)的内径、反流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索静脉的血管内径和反流持续时间临床组与对照组、临床组的健侧与患侧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精索静脉曲张敏感性、特异性和技巧性强.

    作者:伏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8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NIPPV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包括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以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等.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插管率、住院天数、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除PaCO2有明显下降(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PV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利于呼吸衰竭的纠正,是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疗法.

    作者:张志亮;李元芹;朱述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进展期胃癌采用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输注1 h;草酸铂100 mg/m2, 第1天静脉输注3 h; 醛氢叶酸0.2 g/m2, 第1天静脉输注2 h;5-氟尿嘧啶2.4 g/m2用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48 h,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1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43.8%(14/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6.5个月,中位生存期10.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腹泻、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其中Ⅱ~Ⅲ度白细胞减少为65.7%(21/32),Ⅱ~Ⅲ度血小板减少为34.4%(11/32),Ⅰ~Ⅱ度神经毒性为56.3%(18/32),Ⅰ~Ⅱ度腹泻为18.8%(6/32) .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草酸铂、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肯定,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患者临床受益.

    作者:叶金辉;王向明;蔡悦成;练英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CT对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9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CT平扫17例可见腹腔和腹膜后游离气体密度影.2例结合平扫和增强扫描时才确定在增厚的肠壁内发现小泡样气体密度影.全部病例CT平扫均未能直接明确显示十二指肠破裂的准确部位.8例CT增强扫描有5例(62.5%)6处准确显示了破裂部位.结论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有效检查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胡少平;宋淮;周立强;张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红素氧合酶-1诱导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红素氧合酶-1的诱导对JNK(c-Jun NH2-terminal protein kinase)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sham)组、阻断左肺门30 min再灌注2 h的肺缺血/再灌注(I/R)组、给予血红素氧合酶-1的诱导剂氯化血红素(Hemin)组和溶剂对照(vehicle)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JNK蛋白激酶活性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JNK的活性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直到再灌注120 min.在再灌注120 min,与vehicle组相比, Hemin组JNK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各时点组间JNK蛋白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血红素氧合酶-1的诱导可通过抑制JNK蛋白激酶的活性有效保护肺组织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贾晓民;周中新;黄继江;储伟;邱忠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并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2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德福韦酯组28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均为48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HBeAg、HBV DNA、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肾功能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2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复常率、血清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均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增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48周时拉米夫定组有2例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变异率2/24(8.3%),阿德福韦酯组无病毒变异发生.2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治疗至24周时明显下降,且随着疗程的延长进一步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在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病毒耐药突变率较拉米夫定低.

    作者:赵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 HGF) 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5月收治的2例HGF患者,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综合征、遗传学特征、组织病理学表现、诊断分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符合非综合征型HGF.结论 HGF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型多样.

    作者:赵颖;丁志江;陈亚刚;卢秋宁;孙玉华;乔建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外源性NO供体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和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c-jun N末端激酶3(JNK3)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对再灌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NP(5 mg/kg)溶于生理盐水,间隔1.5 h分别腹腔注射3次,第1次注射时间在全脑缺血前30 min.GSNO(100 μg/kg)溶于生理盐水,缺血前20 min于侧脑室注射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给予SNP组和缺血/再灌注给予GSNO组,缺血15 min后分别灌注1天或5天.利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和焦油紫染色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磷酸化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结果 给予SNP组和GSNO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JNK3的磷酸化,并且能显著提高再灌注过程中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存活.结论 外源性NO供体能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JNK3的磷酸化,进一步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挥了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外源性NO对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作者:余红民;张光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徐州地区150对自然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徐州地区女方有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史的150对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50对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异常核型16例,检出率5.3%.包括平衡易位6例,罗伯逊易位5例,臂间倒位2例,染色体多态性3例.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行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有助于自然流产夫妇的生育指导.

    作者:付燕燕;陈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外源性低浓度一氧化碳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外源性低浓度一氧化碳(CO)对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 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呼气末无创血管夹夹闭阻断左主支气管、左肺动脉和左肺静脉30 min,再灌注2 h建立I/R动物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CO组、I/R 组、I/R+CO组,检测肺湿干重比(W/D)及肺泡损伤数、肺静脉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变化.结果 吸入外源性低浓度CO显著降低I/R损伤肺的W/D,使肺泡损伤数降低(P<0.01);减少肺组织中炎性介质TNF-α的释放,使肺组织中的MPO 活性降低及sICAM -1下调(P<0.01).结论 外源性低浓度CO可减轻肺I/R损伤,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炎性细胞在肺内聚集及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等炎症反应是其保护肺I/R损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中新;贾晓民;黄继江;储伟;邱忠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看守所关押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 探讨看守所关押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89位看守所关押人员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比较,40.2%的关押人员有一个或多个因子分超过中等严重程度(因子分≥3分),不同的关押时间、不同性别、成年和未成年人员等多群之间的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看守所关押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年龄、性别、经历等不同而异,主要表现为抑郁和强迫,关押人员是心理矫治的适合对象.

    作者:刘辉;曹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家兔呼吸频率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家兔呼吸频率和血压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8 mg/kg氯胺酮后随机分成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通过游离剑突法、颈总动脉插管法观察静脉注射纳洛酮(0.01 μg/kg)对氯胺酮家兔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 纳洛酮对氯胺酮家兔的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拮抗氯胺酮所致的呼吸频率减慢(P<0.01).论小剂量纳洛酮可拮抗氯胺酮所致的呼吸抑制.

    作者:刘婷;薛洪鹰;刘毅;卓九五;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维拉帕米联合利多卡因对家兔的表面麻醉作用

    目的 观察维拉帕米联合利多卡因对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只家兔,用眨眼反射实验分别观察生理盐水、利多卡因联用(左眼)或维拉帕米、利多卡因联用(右眼)对家兔表面麻醉作用的影响.结果 右眼的眨眼次数明显少于左眼(P<0.01).结论 维拉帕米可增强利多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

    作者:刘亮;丁敏敏;刘毅;朱江;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丙泊酚和芬太尼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芬太尼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小鼠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每组10只.用避暗实验(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丙泊酚、芬太尼单用或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PF组用药后第1天潜伏期短于P组和F组(P<0.01),错误次数多于P组(P<0.01)和F组(P<0.05);用药后第2、3、4天,各组错误次数、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芬太尼和丙泊酚合用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沈燕平;刘鸽;谭钗;杨平山;王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洛非西定对恩氟烷催眠、镇痛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洛非西定对恩氟烷催眠、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分为洛非西定组(LOF组)、恩氟烷组(En组)、洛非西定与恩氟烷合用组(LOF+En组),采用催醒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入睡率);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洛非西定对恩氟烷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LOF+En组的入睡率高于LOF组和En组(P均<0.01),LOF+En组的HPPT大于LOF组或En组,尤以20 min和30 min时显著,而扭体次数明显少于LOF组或En组(P均<0.01).结论 洛非西定能增强恩氟烷的催眠、镇痛作用.

    作者:王丹;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及血MDA、SOD的变化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致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及血MDA和SOD含量变化,探讨氧化应激在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A组)和机械通气组(B组),每组12只.A组采用自主呼吸,B组采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于通气后4 h放血处死动物,收集肺组织和肺灌洗液标本,测定肺灌洗液中蛋白总量、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肺湿/干重比(W/D);测定肺组织和血中MDA及SOD含量;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肺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TNF-α和蛋白总量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和血中MDA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P<0.01);肺W/D增加(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组织学损伤.结论 机械通气致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发生了强烈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伴有机体抗氧化能力相对不足.

    作者:胡乃浩;赵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沙土鼠海马CA1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及ATP水平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水平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低温减少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ND)的机制.方法 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10 min.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低温组,3组动物又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再灌注6 h、48 h、96 h 3个亚组.所有沙土鼠脑缺血期间脑温均维持(38.0±0.2)℃,再灌注6 h内,低温组脑温维持(30.0±0.2)℃,常温组脑温维持(38.0±0.2)℃.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ATP、ADP、AMP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法,CCO活性测定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再灌注96 h,低温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常温组(P<0.01).除再灌注6 h外,低温组海马ATP和腺苷酸池(ATP+ADP+AMP)含量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低温组各再灌注时间点海马CA1区CCO活性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结论 低温可通过保护CCO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减少DND.

    作者:顾卫东;陈群;曾因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管理模式对合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不同管理模式对合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42名合同护士和42名在编护士实施新管理措施,分别在新管理措施实施前、实施后1年对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新管理措施实施前,合同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分明显高于在编护士(P<0.05或P<0.01).实施新管理措施后1年,在编护士的SCL-90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变化(P>0.05),合同护士的躯体化、焦虑和偏执因子分明显降低(P<0.01),但偏执因子分仍明显高于在编护士(P<0.05).结论 合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与分配制度不合理和管理措施不当有关,公平、公正的新管理措施能够改善合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红;范兰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雷帕霉素及其靶蛋白信号传导与抗肿瘤的研究

    1雷帕霉素(rapamyci,RAPA)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发现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器官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不断下降,但随之而来的由于过度免疫抑制而导致肿瘤发生庇不断增高的情况却被屡屡报道.

    作者:李圆;魏志平;刘彦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