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在福寿螺多糖(ASP)体内、体外抗乙肝病毒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对大鼠原代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卡介苗(BCG)联合脂多糖(LPS)构建大鼠原代肝细胞免疫性损伤模型.同时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联苯双酯(DDB)及ASP(低、中、高剂量组)进行作用,收集3、6、12、24 h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含量.同法建立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用ASP连续灌胃给药10天,检测血清中AST、NO.结果 ASP中、高剂量组体内、体外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免疫损伤肝细胞上清液中AST、NO水平,其作用与阳性对照组药物作用相似.结论 ASP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赵东贤;王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肾病大鼠尿液中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含量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造模组、他汀组,每组8只.造模组、他汀组注射吲哚美辛、N-硝基-L-精氨酸甲酯、泛影葡胺,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泛影葡胺,正常组只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他汀组于造模前3天至造模后3天给予阿托伐他汀30 mg/(kg·d)灌胃,其余组生理盐水灌胃.采集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48 h的血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值;收集各组大鼠造模前后24h尿液,离心取上清,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LFABP和MBL水平;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前后SCr、LFABP、MBL的变化.结果 造模组造模后SCr、LFABP、MBL含量较造模前均升高(P<0.05),且较其他3组值均升高(P<0.05).他汀组造模后LFABP、MBL含量造模后较造模前均升高(P<0.05),SCr、LFABP、MBL值较造模组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低对比剂肾病大鼠尿液LFABP和MBL的水平,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抗氧化应激、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柳青;戴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鼠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与Toll样受体4(TLR4) mRNA的关系,为临床治疗PA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气管滴注法给予PA生理盐水菌悬液建立PA肺部感染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感染PA 24、48、72、96 h组,分别取大鼠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LR4 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 PA感染后,大鼠血液白细胞总数于24 h时点下降,随后上升并于48 h时点达峰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上升,于48h时点达峰值;48 h组血白细胞计数,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和肺组织匀浆液中TLR4 mRNA水平较其他组高.结论 PA诱导的肺部感染引起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含量的改变,这对深入研究PA肺部感染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李利燕;马萍;李洪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方法 我院2011-2012年完成的273例(273只眼)“百万复明行动工程”患者,术后1周视力低于0.3者29例(29只眼),根据其眼部情况,分析原因.结果 术后1周低视力发生率为10.62%,其中术中占6.90%,术后占17.24%,术前原有眼疾占75.86%.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复明工程有效、主要的方法,但不是所有患者术后均能脱残或脱盲.术后低视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原发眼病、术中术后眼部并发症等.
作者:唐莉;孔屹;杨静;王州;李一梦;高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临床指导儿童营养以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儿童指端末梢血,用含1% HNO3的0.5%曲拉通x-100 (TrionX-100)1∶200稀释,AA-6300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常规条件下测定锌、铜、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微量元素锌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儿童锌缺乏率低于女性儿童.不同年龄儿童之间锌、铜、铁、钙、镁的平均含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铁、锌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缺铁率、缺锌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徐州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总体缺乏情况并不严重,但易缺乏铁和锌.
作者:罗小虎;吴秀娟;段果雨;邵立滨;夏朝坤;张皇俊;梁雯琦;黄晓龙;杨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为研究小干扰RNA(siRNA)在移植免疫、肿瘤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构建针对大鼠T细胞4-1BB基因编码区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方法 根据RNA干扰(RNAi)作用原理,设计、合成4条T细胞4-1BB基因的shRNA(shRNA441、shRNA540、shRNA621、shRNA758) DNA片段,插入质粒pGPU6,构建4个编码目的shRNA的表达质粒(p441、p540、p621、p758),酶切及测序鉴定.设对照组,利用电穿孔法在体外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BN大鼠T细胞,48 h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对T细胞4-1BB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并筛选、确定佳效果的干扰质粒.结果 酶切及测序证实成功构建重组干扰质粒p441、p540 、p621和p758,转染T细胞后,4-1B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4±2.3)%、(53.0±2.3)%、(62.1±3.1)%、(40.9±1.5)%,对照组4-1BB相对表达量为(67.2±1.5)%.其中p441沉默效果佳(P<0.01).结论 siRNA具有抑制活化T细胞4-1BB基因表达的作用,干涉靶点具有选择性.
作者:侍阳;宋庆伟;于生才;周晓俊;殷骏;钱海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对Ad-Wnt3a-GFP穿梭重组体与骨架载体进行原核重组和真核包装.方法 将Ad-Wnt3a-GFP穿梭重组体与骨架载体以电穿孔法共转染至原核包装细胞BJ5183;再将原核重组体用脂质体转入真核包装细胞293H进行包装.结果 ①电泳鉴定得到原核重组体;②得到完整的具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③病毒颗粒能表达标签蛋白.结论 获得了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
作者:赵晶;李振宇;高红;胡书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FKBP51·PHLPPL·AKT模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Pulsinelli-Briorley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R(分8个时间点)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PHLPPL(PH domain and leucine 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s,PH结构域并且富含亮氨酸重复基序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测定FKBP51(FK506 binding protein 5,FK506连接蛋白5)、PHLPPL及Akt(PKB,蛋白激酶B)结合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在海马组织PHLPPL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KBP51、PHLPPL及Akt可共沉淀形成模块;I/R组中Ir 6h亚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块结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块结合于Ir 6h达到高峰.结论 PHLPPL表达于海马且PHLPPL表达不受缺血复灌时间影响,但FKBP51·PHLPPL·Akt模块形成具有时间依赖性,推测FKBP51·PHLPPL·Akt模块的形成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作者:张风玉;王凯;张清秀;魏秀娥;荣良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薪生小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取新生C57BL/6J小鼠海马组织,机械分离,体外培养NSCs,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免疫荧光鉴定.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 μg/L的IGF-1记为IGF-1组,同时设立正常细胞对照组.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GFAP、β3 Tubulin细胞免疫化学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体外成功培养NSCs,特异性蛋白Nestin具有表达.IGF-1组NSCs较对照组增殖显著,且IGF-1组细胞具有显著的迁移和分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鉴定,IGF-1可促进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P<0.05).结论 IGF-1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海马源性NSCs增殖,并诱导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分化.
作者:朱裕华;胡安康;陈仁金;吴连连;袁红花;朱孝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自主研发的信号检测系统对于肝损信号检测的灵敏度,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可疑信号.方法 利用信号检测软件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信号检测,对检索结果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符合标准的信号191组,涉及肝功能异常病例1 202例.检测到致肝损的药物且国家中心通报过的共6种,其中2种药物在国家中心通报之前检测出;另检测到10种说明书无肝功能损害记载且国家中心未通报的有肝损害现象的药物.结论 信号检测系统对于肝损信号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灵敏度,可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徐厚明;毛振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和颈椎总活动度(ROM),进行早期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JOA评分由术前的(6.79±3.6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5.84 ±0.89)分(P<0.05);ROM术前为(51.3 ±14.2)°,术后末次随访为(49.9±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dom评定标准,末次随访时,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 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早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钱俊;辛兵;何玉泽;郭开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不同影像技术诊断BCS的价值.方法 选择108例BCS患者,在介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前1周完成超声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angiorgraphy,MRA)检查.以X线、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超声及MRA诊断BC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x2检验比较超声、MRA对BCS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超声及MRA显示受累血管病变情况的一致性.结果 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BCS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63.6%、准确率为93.5%、阳性预测值为95.9%、阴性预测值为70.0%.MRA诊断BCS的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66.7%、准确率为95.4%、阳性预测值为97.0%、阴性预测值为75.0%.超声及MRA检查在BCS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353,P=0.55);超声及MRA显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病变情况与D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 0.7).结论 超声与MRA检查在BCS的诊断正确率方面没有差异,超声因其方便、无创及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在BCS诊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者:沈培璞;王兴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氧化汞用量对Harris苏木精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常规H-E染色法.在染液配置过程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氧化汞.结果 氧化汞用量0.75 g组染液进行H-E染色时细胞核着色呈深蓝色,细胞质染色分明,红蓝适度.其他几组染液所染切片细胞核着色淡且偏灰,核浆清晰度欠佳.结论 不同剂量氧化汞对Harris苏木精染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淑敏;李琳琳;李凤朝;柳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水合氯醛乳中空栓的制备工艺.方法 将水合氯醛乳填充于以半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的中空栓中制备栓剂;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 制得乳白色中空栓,各项指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结论 制备工艺可行,质控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作者:胡晓文;胡玲玲;杜倩;马传学;孙旭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核因子κB(NF-κB)、孕激素受体(PR)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作为流产组,3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孕妇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蜕膜组织中IL-17A、NF-κB与PR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A、NF-κB与PR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对其进行定位、半定量分析,并对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流产组蜕膜组织中IL-17A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流产组胞质中IL-17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核内NF-κB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中NF-κB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胞质中和核内P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③胞质中IL-17A与胞核中NF-κB呈正相关(r=0.500,P<0.05),与胞质中NF-κB呈负相关(r=-0.499,P<0.05);核内NF-κB与核内PR呈负相关(r=-0.513,P<0.05),核内NF-κB和与胞质内PR呈负相关(r=-0.511,P<0.05).结论 蜕膜组织中IL-17A表达增强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蜕膜组织中IL-17A的活化可增加NF-κB表达,进而减少PR表达并减弱其功能,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秦晓静;刘福民;刘小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卵母细胞成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PCOS患者和45例排卵正常不孕患者中的血清BDNF水平,分析血清BDNF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PCOS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②PCOS组在获卵数和成熟卵数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BDNF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中BDNF水平升高,高水平BDNF能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的发育.
作者:黄成燕;陆晓媛;宋雪梅;张荣荣;刘璐;严为巧;黄晓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术中分别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 ml(250 μg)及缩宫素20 U用于预防出血.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成文;韩阳;佴萍;王晶;李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结合Gensini积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2例,入院后测定血BNP浓度,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计算Gensini积分,术后第2天测BNP,随访患者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第2日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500 ng/L组的患者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高于< 500 ng/L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 =0.265,P<0.05).随访6个月,82例患者中13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者BNP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BN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且与Gensini积分及近期预后有关.BNP可作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孝钧;张鸿举;梁毅;尚永琦;丁少娟;王相智;吴慧敏;叶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对快速起搏离体兔心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兔心脏Langendorff灌注装置建立快速起搏右心房实验模型,离体兔心脏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快速起搏组(RAP)和夹竹桃麻素预处理组(APO),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用K-H液灌注离体兔心脏80 min;RAP组离体灌流30 min,电极快速起搏右心房50 min;APO组用夹竹桃麻素预处理30 min,快速起搏50 min.所有组灌流结束后,留取心房肌组织.H-E染色检测心房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心房肌组织中蛋白表达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正常;RAP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大量心肌细胞溶解;APO组心肌细胞排列较RAP组整齐,可见部分心肌细胞溶解;②与正常对照组比,RAP组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1表达增加(P<0.05),SOD蛋白和肌钙蛋白T(cTnT)表达减少(P<0.05);与RAP组比,APO组心房肌calpain1蛋白表达减少(P<0.05),SOD蛋白和cTnT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③与正常组比,RAP组心房肌MDA水平明显增加(P<0.05),SOD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RAP组比,APO组心房肌MDA水平减少(P<0.05),SOD水平增加(P<0.05).结论 夹竹桃麻素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快速起搏离体兔心房导致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胡晓芹;孙红;王志荣;张卓琦;张超群;程明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2D-STI技术测定左心房壁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改良的Simpson's法测量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P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CAD组LAVmax、LAVmin、LAVp均显著增大(P<0.05或P<0.01),LAAEF显著增大(P<0.01),LAPEF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CAD组mSRs和mSRe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mSRa显著增大(P<0.01).结论 2D-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CAD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表现为左心房储备功能和管道功能的减低,辅助泵功能的增强.
作者:李承宗;王志荣;程明月;陆远;张超群;徐晤;杨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白藜三醇(resveratrol,Res)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白藜三醇预孵育HUVEC 2 h后,采用氯化钴(CoCl2)化学方法制作缺氧模型,实验分为3组进行:正常组(NC)、缺氧组(HY)、药物组(0.1、1、5、10、50 μmol/L Res).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HUVEC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HIF-1 α的表达.结果 ①缺氧组及药物组(0.1、1、5、10 μmol/L)与正常组相比细胞增殖增加(P<0.01);1、5μmol/L药物组与缺氧组比较细胞增殖增加(P<0.01),5μmol/L药物组与其他各浓度组比较细胞增殖增加(P<0.01).②正常组HUVEC胞质内HIF-1α仅微量表达;缺氧组胞质内HIF-1α阳性表达,较正常组增多,显色呈黄褐色;药物组(5 μmol/L)胞质内HIF-1 α强阳性表达,显色呈深黄褐色.③缺氧组与正常组相比HIF-1 α蛋白表达增加(P<0.05),药物组(1、5 μmol/L)与正常组相比HIF-1 α蛋白表达增加(P<0.01);1 μmol/L药物组与缺氧组相比HIF-1α蛋白表达增加(P<0.05),5μmol/L药物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白藜三醇可能通过促进HIF-1α的表达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杨雪;张超群;徐晤;张卓琦;程明月;王志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