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440
  • 国内刊号:32-1412/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8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64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交通医学杂志   2000年4期文献
  • 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53例痰培养阳性的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结果:53例SAP患者共分离出细菌70株、真菌6株.细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5.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6.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占7.9%.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形势比较严峻,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高达61.1%和80%.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尚可,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SAP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在完善病原学检查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菌的出现及院内传播.

    作者:张燕;钱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PCT、D-D及NT-proBN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的评估研究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AP患者105例为观察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按PSI评分分为Ⅰ~Ⅲ级组37例,Ⅳ级组42例,Ⅴ级组26例;按美国IDSA/ATS重症肺炎标准分为重症肺炎组33例与非重症肺炎组72例,比较各组PCT、D-D及NT-proBNP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PCT、D-D及NT-proBNP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Ⅰ~Ⅲ级组、Ⅳ级组、Ⅴ级组PCT、D-D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Ⅴ级组高于Ⅰ~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级组高于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PCT、D-D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CT分别为93.6%、90.5%、83.5%、84.1%,D-D分别为82.9%、89.4%、65.3%、70.1%,NT-proBNP分别为86.7%、88.1%、83.3%、83.0%.结论:PCT、D-D及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其中PCT对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佳.

    作者:蔡锦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4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2例,均行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量、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恢复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并发症、麻醉药使用时间以及术后死亡率.结果: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量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麻醉药使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近期疗效肯定,创伤轻,恢复快,可减少出血,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根治效果和开腹手术相似.

    作者:周晓祥;许淑华;王东平;周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脊柱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脊柱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拟诊为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全血T-SPOT.TB试验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TB-PPD)结果.结果:脊柱结核组50例中T-SPOT.TB试验阳性41例,敏感性为82.0%,PPD检测阳性32例,敏感性为6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T-SPOT.TB试验特异性为91.9%;PPD试验特异性为5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P<0.05),T-SPOT.TB试验在敏感性、特异性上均明显优于常规PPD试验.结论:T-SPOT.TB检测技术快速敏感,对早期脊柱结核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杨雪梅;陈俊林;顾德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以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方法:选择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观察组)和不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男女性比例(30/18)、体质量指数(26.3±2.16kg/m2)、尿酸(463.2±39.84μmol/L)、舒张压(89.6±12.7mmHg)、收缩压(145.6±15.82mmHg)、血肌酐(99.22±17.62μmol/L)、甘油三酯(3.05±1.58mmol/L)、总胆固醇(6.21±0.92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1±0.11mmol/L)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8±0.88mmol/L)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差异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体质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作者:苏敏;薛莉;金晓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液港置入术的静脉穿刺方法和入路的选择

    目的:比较输液港植入术后入路组与中央入路组以及B超引导下穿刺的效果.方法:输液港植入术患者180例分为后入路组与中央入路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穿刺植入输液港,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将后入路组90例患者分为盲穿组和B超引导组各45例,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后入路组置管成功率(94.4%)高于中央入路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无输液不畅,无血栓形成,中央入路组发生输液不畅4例,血栓形成4例,并发症发生率8.89%,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穿组45例中首次穿刺置管成功40例(88.89%),B超引导组45例(100%)首次穿刺置管均获成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穿组出现并发症8例(17.78%),包括气胸1例,穿刺动脉2例,输液不畅1例,血肿3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B超引导组出现并发症2例(4.44%),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异位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组应作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首选路径,B超引导下穿刺准确率高,可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陈挺;徐亮;陶科;周栋;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睾丸微石症超声表现和精索静脉曲张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睾丸微石症超声表现和精索静脉曲张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睾丸微石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超声图像、分型、分级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4例中限制性睾丸微石症(LTM)51例(60.7%),经典型睾丸微石症(CTM)Ⅰ型15例(17.9%),CTMⅡ型18例(21.4%).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积分:1~2分11例(13.1%),3~4分22例(26.2%),5~6分31例(36.9%),7~8分20例(23.8%).睾丸微结石数量与精索静脉曲张评分呈正相关(rs=0.25,P<0.05).结论:睾丸微石症的病因较多,而精索静脉曲张可能促进睾丸微结石的产生,两者并发会进一步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

    作者:时林;夏炳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组行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甲胎蛋白(AFP)转阴率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随访率为95.7%.对照组术后复发22例,复发率为51.2%,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25.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胎蛋白转阴率为77.8%,对照组为1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较单纯TACE治疗效果好,可减少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提高AFP转阴率,毒副作用与单纯TACE相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智勇;吴颖;陈建林;冒群;石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次三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28例

    目的:总结二次三尖瓣置换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对28例行二次三尖瓣置换术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根据病情准备股动静脉插管、带气囊静脉插管,备血、白蛋白等,体外循环中维持灌注压60~85mmHg,使用超滤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结果:行二次三尖瓣置换术患者28例全部顺利停机,术后治愈22例,好转出院5例,术后30天死亡1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10±35)min,阻断时间(82±20)min,自动复跳率68%,滤液量(1819±423)mL,输注红细胞量(2.5±0.7)U.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插管位置选择、精确的体外循环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颂雄;胡晓萍;赵芬;任本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心电图QRS时间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心电图QRS时间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心电图QRS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QRS时间≥110ms,对照组QRS时间<110ms,出院时同步测量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N-末端脑肽钠前体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休克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37.8%,28.9%和8.9%,高于对照组的11.1%,11.1%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观察组为13.3%,高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Ⅱ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多为Ⅲ级Ⅳ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观察组为(41.5±7.2)%,低于对照组的(5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末端脑肽钠前体观察组为3.3±0.5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6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间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相关,心电图QRS时间延长预示患者的病情更严重.

    作者:李恒;郭宁;张胜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在AECOPD合并精神症状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AECOPD)合并精神症状患者无创通气期间镇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2例AECOPD有无创通气指征,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在2~4分,不能配合机械通气者,予以无创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等治疗,镇静治疗后32例(51.6%)无需有创机械通气(成功组),30例(失败组)镇静治疗失败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成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18.9±21.1h,住院时间7.5±1.3d,住院费用15236.5±2875.1元,失败组机械通气时间187.6±31.4h,住院时间12.3±1.9d,住院费用35558.7±4218.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用于AECOPD合并精神症状患者无创通气期的镇静治疗,易达到镇静目标,能提高无创通气的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使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心率、血压,评估镇静评分和无创通气治疗效果.

    作者:黄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D-二聚体阴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阴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认识水平,防止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D-二聚体阳性(D-二聚体>1000μg/L)和9例D-二聚体阴性(D-二聚体<1000μg/L)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就诊时间、高龄患者比例、临床症状、PO2、Wells评分、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下肢超声异常、CPTA多支病变等指标.结果:D-二聚体阴性组发病时间(10.83±3.63天),较阳性组(4.60±2.60天)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阴性组高龄患者比例77.78%,高于阳性组的2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PO2、Wells评分、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下肢超声异常、CPTA多支病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PTE,需结合患者是否高龄、就诊延迟、临床症状、Wells评分、心电图、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等综合考虑,必要时进一步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予以确诊.

    作者:汤德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Epley复位法联合药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比较Epley复位法联合药物与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PC-BPPV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组(复位治疗组)和复位+药物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复位治疗组单纯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Epley复位法治疗的同时,口服倍他司汀,对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加用黛力新,15天后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联合治疗组痊愈21例(70.0%),好转7例(23.3%),无效2例(6.7%),有效率93.3%,复位治疗组痊愈13例(43.3%),好转9例(30.0%),无效8例(73.3%),有效率73.3%,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Epley复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ley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Epley复位,伴有焦虑抑郁者加用黛力新可获良效.

    作者:徐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腹腔镜与开放肠粘连松解术对比性研究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行肠粘连松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身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35.0%,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晋;刘俊;殷杰;郑宇;朱日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刀与传统手术切除扁桃体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和传统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传统手术组各79例,超声刀组使用超声刀进行扁桃体切除,传统手术组采用剥离圈套术切除扁桃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手术时间超声刀组(21.99±7.30)min,传统手术组(39.90±11.19)min,前者手术时间较后者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超声刀组(3.97±3.36)mL,明显少于传统组(23.90±13.8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继发性出血超声刀组4例,传统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6天超声刀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术后疼痛缓解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馨睿;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下瘀血汤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目的:研究下瘀血汤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期生长阶段的HepG2细胞,分别加入不含药血清、10%含药血清、20%含药血清,通过CCK-8法检测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增殖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通过PCR及Western-blot检测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对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cleolar spindle-associated pretein 1,NuSAP1)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CCK-8实验,发现10%、20%含药血清在48小时(P<0.05)及72小时(P<0.01)均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实验发现,10%及20%含药血清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阻滞于S期及G2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的特点(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凋亡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均能够促进HepG2细胞的凋亡,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CR及Western-blot实验发现,10%及20%含药血清均能够抑制NuSAP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随着含药血清的浓度增加,这一作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Nusap1表达来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及周期,促进其凋亡,下瘀血汤有望成为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有效中药.

    作者:张浩;邵建国;卞兆连;张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和尿钙卫蛋白、IL-18及血清肌酐对脓毒症小鼠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血和尿钙卫蛋白和IL-18等指标对脓毒症小鼠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48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0h、6h、12h和24h亚组,每亚组12只小鼠.0h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6只立即取血液样本,6只收集24h尿液;其余3组小鼠均接受尾静脉注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mg/kg,分别于6h、12h和24h时间点收集尿液并取血液样本.所有血清标本检测钙卫蛋白、IL-18及肌酐;尿标本检测钙卫蛋白、IL-18.使用SNK检验.结果:血和尿钙卫蛋白、IL-18及血肌酐等指标在注射LPS后6小时开始上升,除血IL-18 P值为0.02外,其余各组均P<0.001.结论:血钙卫蛋白和IL-18指标不能预测脓毒症小鼠并发AKI;而尿钙卫蛋白和IL-18指标可用于脓毒症合并AK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且尿钙卫蛋白具有更早的预测价值.

    作者:徐建如;曹丝雨薇;葛志华;黄海静;罗文明;韩刚;刘春;钱骏;顾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RhoGDI1在TNF-α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阐明Rho特异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1(RhoGDI1)和Rho/ROCK信号通路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干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hoGDI1表达,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10μg·L-1 TNF-α处理组和RhoGDI1干扰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RhoGDI1、RhoA、ROCK表达及活化.结果:TNF-α处理和RhoGDI1干扰均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提高内皮细胞的凋亡.TNF-α处理后RhoGDI1表达显著下降,TNF-α处理和RhoGDI1干扰均可显著提高RhoA表达以及ROCK活化.结论:TNF-α可能通过抑制RhoGDI1促进Rho/ROCK信号通路的活化,终引起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秦峥幸;王小丽;周楚绮;张香;任颖;姚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103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2.2±12.9)岁;平均透析龄(5.8±3.3)年,以RDW正常值上限14.6%为界分为RDW正常组124例和RDW升高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RDW与各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RDW正常组平均年龄、转铁蛋白低于RDW升高组,血清前白蛋白、肌酐、血钾、铁蛋白高于RDW升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血清前白蛋白(r=-0.216,P=0.005)、透析前血肌酐(r=-0.156,P=0.046)、血清铁蛋白(r=-0.170,P=0.040)呈负相关(P<0.05),与C反应蛋白(r=0.207,P=0.008)、转铁蛋白(r=0.216,P=0.005)呈正相关(P<0.05).结论:RDW与血液透析患者年龄、营养状况、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对RDW的监测有助于发现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并可以通过干预其相关影响因素达到提高透析质量及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梁慧敏;王聪;解心悦;李海燕;戴厚永;袁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6个月的分子学反应的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6个月时分子学反应(BCR-ABL<1%)在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38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计算Sokal积分,分析伊马替尼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18、24个月时的染色体和BCR-ABL表达.结果:CML患者的Sokal危险度分级与早期分子学反应无明显相关性;在6个月时BCR-ABL<1%患者较BCR-ABL≥1%患者有更高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髓性白血病伊马替尼治疗后6个月的BCR-ABL<1%预示患者良好的预后,推测可以作为早期临床干预的依据之一.

    作者:袁红建;孙善芳;钱小丽;邓银芬;周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胶质瘤荷瘤鼠中过表达SASH1基因的作用

    目的: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过表达SASH1对荷胶质瘤裸鼠的抗肿瘤生长作用.方法:将稳定表达GFP绿色荧光蛋白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的胶质瘤SHG-44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待成瘤后,将ADV4-SASH1慢病毒注射入裸鼠肿瘤组织中,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ADV4-NC空载体对照病毒;1周后,腹腔注射底物荧光素(luciferin),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采集荧光值,分析肿瘤生长情况.结果:过表达SASH1的裸鼠中有70%(7/10)肿瘤减小;对照组中有71.4%(5/7)裸鼠肿瘤增加,且有30%(3/10)裸鼠死亡.过表达SASH11周后肿瘤大小减小至90%,对照组肿瘤增大至166%.结论:本实验表明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实时观察荷瘤鼠异位接种的胶质瘤体的生长情况,初步结果表明在胶质瘤体中过表达SASH1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作者:张思铭;马超;胡樱子;尤正晨;陈汉;巫荣华;杨柳;刘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清中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和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探讨对CAP患者病原体鉴别、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CAP患者入院第1、3、7天EBC及血清标本,记录体温、咳痰量、咳嗽频次、血沉、CURB-65评分.纳入病原体明确的患者52例,分为细菌组25例,支原体组15例,病毒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EBC和血清CRP浓度.结果:(1)入院时细菌组和支原体组EBC中CRP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组血清CRP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组EBC和血清中CRP高于支原体组与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组EBC中CRP高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细菌组第3天和第7天EBC和血清中CRP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组第3天和第7天EBC中CRP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患者痰量、咳嗽频次、体温、血沉及CURB-65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AP患者EBC和血清中的CRP浓度有助于CAP的病原体鉴别、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

    作者:吴丹丹;陈金亮;何海艳;陈建荣;吕学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