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0253-3685
  • 国内刊号:32-1221/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7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江苏医药杂志   2010年7期文献
  • 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痛经加重、盆腔痛、性交痛和不孕等症状,药物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应用益肾化瘀类中药综合治疗EMs,并与传统的西药孕三烯酮进行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

    作者:宗岩;朱丽丽;刘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右肺中叶综合征31例外科治疗

    右肺中叶综合征(Brock综合征)是指因右肺中叶支气管细长,周围有多簇淋巴结环绕,当非特异性或结核性淋巴结炎致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或由于支气管本身的病变阻塞支气管导致右肺中叶不张的综合征.中叶综合征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大多需外科手术干预.我科2003~2009年共收治了31例右肺中叶综合征的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君;魏大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异位妊娠465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异位妊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也有多种方法.但手术乃是确切可靠的治疗手段[1].总结我院2003年~2008年异位妊娠患者46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傅顺琴;方莲香;苏爱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药红藤败酱汤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8例分析

    盆腔炎性包块,过去均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在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其疗程短,治愈率高,且简便、经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鼻咽炎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鼻咽炎是鼻咽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所处的位置较深及其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鼻咽炎除了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细菌感染有关外,还与EB病毒感染有很大的关系.现对2003年1月~2008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46例EB病毒感染阳性的鼻咽炎患者抗体谱检测结果与其临床表现、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作者:沈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奥美拉唑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柱(250mm×4.6mm,5μm),乙腈:0.01 mol/L,K2 HPO4(pH7.5)=35:6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2 mn.结果 奥美拉唑峰形良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样品测定,批内、批间精密度符合要求,在0.02~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血样处理方法简便.适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作者:刘云;潘祺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率为100%,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本病治疗的佳方法,预后良好.

    作者:李锦成;陈玉琴;李世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鉴别诊断

    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螺旋CT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方面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两种类型肿瘤有时CT表现较相似,在临床影像诊断中不易鉴别.本组资料回顾性分析3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3例腺淋巴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征象,希望能够对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任津瑶;夏爽;祁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四肢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因如创伤、烧伤、皮肤撕脱伤等.用游离植皮的方法有时因创口污染严重,大面积骨外露,难以施行,而采用皮瓣和肌皮瓣移植或转位修复各种皮肤组织缺损,虽已成为常规方法,但此类手术方法对的供区术后创伤较大,造成供区肢体功能下降或者影响美观.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由于该技术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控制感染[1],促进愈合,是一种理想的变开放创口为闭合创口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猛;王业华;赵德勇;柯明池;辛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多发性骨盆骨折伴大出血休克急诊介入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盆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较大外力引起的损伤.骨盆骨折受伤机制复杂,常伴有巨大后腹膜血肿,导致失血性休克.且多合并其它部位损伤,故病死率较高达6.4%[1],而合并大出血者病死率高达25.0%~39.0%[2].因此,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早期快速有效的止血措施及其它脏器损伤的判断是抢救的关键.我科于2008年1月开始对16例多发性骨盆骨折伴大出血休克的患者采用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IADSA)及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东;张勇;靳勇;王小刚;褚安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胸腺肽α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严重脓毒症是创伤、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近年来,对脓毒症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强调免疫调节物质在其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胸腺肽α1具有强大的免疫

    作者:程爱斌;邱方;安丽红;范亚霞;张蕴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相关因素分析

    2002~2009年,我院对304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共出现手术中转开放31例.其中排除开展后腹腔镜手术的初期学习阶段100例.总结后期204例后腹腔镜手术,发生中转开放11例.现将其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徐宗源;王恒兵;孟峻嵩;侯佩军;庄海军;傅广波;王云炎;王勇;汤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导致的肝脏炎症坏死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抗病毒治疗是阻断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抗病毒的主要药物包括干扰素(IFN)和核苷类.将IFN联合阿德福韦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单用IFN作了比较,发现联合使用其疗效优于单用IFN,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先平;经继生;陈红波;戴朝东;张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21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21例患儿中,男216例,女205例,中位年龄7.13岁.具有不同程度不适表现者为90.7%,病前或发病同时有明确感染史为92.4%,心肌酶谱增高者为96.2%,超声心动图出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降低表现者为39.6%,心电图表现ST-T改变者为76.2%,各种心律失常占90.7%.结论 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心律失常是重要表现之一,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沙红;钱炜;李红;李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胱抑素C(Cys-C)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M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16例T2DMN患者(DN组)及38例健康者(C组)分别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RBP、Cys-C、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指标.Cys-C、RBP及UAER、mAlb的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NAG的测定采用化学酶法速率法.结果 DN组血RBP、尿RBP、Cys-C、NAG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且各检测指标水平在不同的T2DMN临床分期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2DMN早期患者尿RBP阳性检出率高达56.84%.结论 尿RBP可以作为反映T2DM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尿RBP与Cys-C同时检测可作为评价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部位的指标.

    作者:张素华;张真;解松刚;张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肝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与增殖性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观察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COX-2与PCNA蛋白的表达,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OX-2、PCNA阳性表达率及其阳性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组和COX-2阴性组中PCNA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与PCNA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存在COX-2过度表达,且与PCNA表达水平有相关性.

    作者:沈波;刘宁波;彭韬;冷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VEGF和MVD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肿瘤组)和距离肿瘤5 cm癌旁组织(对照组)中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组VEGF强阳性表达率以及MVD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在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有较高的表达,在原发胃肠恶性淋巴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之间呈正相关.

    作者:谢琳;沈丽达;张灿珍;魏万里;杨继岚;李杨;李科;于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璎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测定125例(T2DM组)及55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血清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浆内皮素1(ET-1)(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测定).结果 T2DM组HCY为(16.3±3.7)μmol/L、ET-1(1.23±0.39)pg/ml、IMT(1.03±0.36)m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与ET-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HCY、ET-1及收缩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CY和ET-1水平可有助于判断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徐丽;王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钉棒系统结合经椎体内与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分析钉棒系统结合椎体内及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疗效.方法 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37例,采用AF及钉棒系统固定并进行伤椎植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对节段Cobb角、伤椎矢状位指数(SI)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Cobb角和SI指数分别为(6.57±3.81)度和(7.84±5.40)度,末次随访分别为(7.18±4.13)度和(8.37±4.62)度,均明显小于术前的(21.95±4.74)度和(24.92±4.46)度(P<0.01).结论 钉棒系统结合椎体内植骨联合后外侧植骨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阶段Cobb角及SI指数.

    作者:王培民;马勇;范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VEGF mRNA作为ITC标志物在骨肉瘤结合辅助化疗保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作为游离癌细胞(ITC)标志物在骨肉瘤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7例骨肉瘤保肢手术结合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另设同时期转移癌组(B组,8例)、良性骨软骨瘤组(C组,10例)和正常对照组(D组,10例).FQ-PCR定量检测各组化疗前及术前外周血中VEGFmRNA的表达情况及A组VEGF mRNA在整个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A组化疗前的VEGF mRNA表达阳性率为74.1%、B组术前为100.0%,明显高于C组术前的10.0%和D组的0%.A组围手术期VEGFmRNA的阳性表达呈波动性变化.结论 VEGF mRNA是具有较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骨肉瘤ITC的标志物,围手术期其水平的动态监测对骨肉瘤保肢结合辅助化疗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畔;梁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MRI与超声成像特征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和超声成像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24例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时行高分辨MRI及超声成像检查.结果 24例中,共发现17例25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清晰显示17例患者的25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劲总动脉6处,颈动脉分叉14处,颈内动脉5处;且MRI在19处复杂斑块的成分显示中,可明确显示钙化、脂质核心、纤维帽及出血.超声成像检出17例患者的23处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13例,硬斑块4例.超声成像对于显示贴壁小斑块较MRI清晰.结论 高分辨MRI与超声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具优势,超声易于检出早期小斑块,MRI对斑块成分及活动性判定优于超声成像,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及稳定性评估.

    作者:戴颖钰;李勇刚;朱默;郭亮;陈剑华;倪健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的变化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动脉斑块的评价作用.方法 68例AT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A)组和氟伐他汀治疗(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氟伐他汀40 mg);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指数、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收缩峰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指标,并监测血脂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颈动脉稳定斑块数量增多,斑块指数、IMT下降,PSV、EDV增快,RI、PI下降(P<0.05或P<0.01);B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测可用于评估药物对ATCI患者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峰;薛玉;张歆;于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Hiwi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Hiwi基因mRNA及Hiwi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92例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Hiwi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Hiwi基因mRNA和Hiwi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Hiwi蛋白主要在肿瘤和癌旁组织细胞胞浆中呈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Hiwi阳性表达率为65.2%(60/9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7.2%(25/92)(P<0.05).结论 Hiwi基因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蒋建霞;汤琪云;施瑞华;张红杰;郝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和心绞痛(AP)36例患者(冠心病组)血浆β-EP、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射血分数(LVEF)测定,临床心功能评定.其结果与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AMI发病、AP入院发作后12、24、48、96 h及7 d血β-EP、cTnT、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均于12 h内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7 d内逐渐下降;三项指标均随心功能不全升级而升高.血β-EP与cTnT、CK-MB水平及LVEDD、LVESD旱正相关(P<0.05或P<0.01),与LVEF值呈负相关(P<01.05).结论 血浆β-E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急性事件和心功能状况的辅助监测指标.

    作者:肖继明;徐军;缪东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用mecA基因PCR扩增法、PBP2a胶乳凝集试验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1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榆测.结果 mecA基因PCR扩增法显示阳性79株,阴性56株;PBP2a胶乳凝集试验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2%和100.0%;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96.4%;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62.5%.结论 PBP2a胶乳凝集试验法和头抱西丁纸片扩散法与mecA基因PCR扩增法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特异性低,不再适用于MRSA的检测.

    作者:李新芳;刘莱;马维华;周培红;秦爱兰;刘月秀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TNMD基因在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验证差异表达基因-Tenomodulin(TNMD)基因在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特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验证肥胖与正常人(各8例)脂肪组织中TNMD基因的表达筹异,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该基因的核苷酸基本特征、蛋白质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及结构域等.结果 TNMD基因差异低丰度表达于肥胖者脂肪组织中.该基因cDNA全长1360 bp,开放阅读框长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37kDa,定位于染色体Xq21.33-q23区带,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其编码蛋白为一非分泌的跨膜蛋白.定位于线粒体的可能性较大,存在一BRICHOS结构域.结论 成功验证TNMD基因在肥胖与正常者脂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提供依据.

    作者:程锐;邱洁;朱金改;赵亚萍;陈小慧;高春林;张春梅;郭锡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3例: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2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2,以恶性病变的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显示95.5%(21/22)的良性病变,97.1%(34/35)的恶性病变,敏感性96.5%(55/57).恶性病变组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或正常腺体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0.98×10-3 mm2/s,即<0.98为恶性,>0.98为良性.乳腺ADC值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少.结论 依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ADC值随着乳腺病变的不同和采用的b值的不同而改变,b值取1000 s/mm2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价值.

    作者:韩晶;沈文荣;郭震;刘念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评价慢性梗阻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判断梗阻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平扫扫描双肾,逐层标示各层横断面面积,结合扫描层厚计算肾实质体积,并计算梗阻侧肾实质体积占总的肾实质体积百分比(%Ctvol);另利用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技术,应用Gates法测定分肾及总的GFR值,计算梗阻侧肾脏GFR占总GFR的百分比(%GFR).结果 本组25例慢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梗阻侧肾脏体积与GFR有明显相关性(r=0.873,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0.008+0.91×%Ctvol.结论 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实用的评价慢性梗阻侧肾脏GFR的方法.

    作者:刘全启;李纲;浦金贤;严春寅;温端改;侯建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水平评估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食管癌息者(A组)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B组)外周血DC水平进行检测.对食管癌患者行3年随访.分析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水平与食管癌分期及术后生存率之间关系.结果 A组患者外周血D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外周血DC水平高一些的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者(50%vs.30%).DCs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食管癌外周血DC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吴广洲;吴雨岗;刘国锋;邓文华;柏海;黄利荣;沈振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江苏基层医院产后出血防治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江苏基层医院产后出血防治现状,探讨降低本地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以东台和姜堰两市为试点,对两地主要接生人员进行产后出血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两地一、二级医院共54家接产单位进行产后出血防治现状的现场调查.结果 两地均已建立高危孕妇孕期管理制度,产后出血抢救的绿色通道通畅,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接生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防治知识掌握得不够令面;(2)客观、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的措施有待落实;(3)积极处理第三产程的措施亟待落实;(4)剖宫产率过高;(5)少部分医院产房抢救药品准备不完善.结论 为降低江苏地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还应加强基层医院接生人员对产后出血防治知识的学习;推广客观测量产后出血量的方法,积极处理第三产程,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作者:殷静瑜;王志群;胡娅莉;李洁;戴毅敏;顾宁;张书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葛根总黄酮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葛根总黄酮(PR)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NB4细胞增殖抑制率;FITC-Annexin V/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Jun氨基端激酶(JNK)、Bcl-2、PARP、半胱天冬酶(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R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JNK、PARP及Caspase 3的表达与PR浓度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呈负相关.结论 PR可有效诱导NB4细胞凋亡,其作用与JNK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关.

    作者:唐宇宏;朱红青;季建敏;邵化敏;姜鹏君;朱光荣;沈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32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在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过程中各期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将7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4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04 ml(C组)和等量的BLM(5 mg/kg)(B、A组),一次性气管内灌注.A组在BLM灌注后每天给予地塞米松5 mg/kg腹腔注射.然后各组分别于第3、7、14和28天各处死6只小鼠,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L-32表达.结果 B组肺组织病理切片按时间顺序呈现由肺泡炎至纤维化动态改变.B组肺组织中IL-3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和A组.结论 IL-32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高表达,可能在肺纤维化形成的早中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郑金旭;夏德刚;田高润;卢坤琴;丁明;钱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胃泌素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胃泌素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恢复作用.方法 以8种不可预料的中等强度应激作用于大鼠,每天1次共16 d,制备大鼠慢性应激性模型.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和胃泌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应激时间与MTT比色结果呈直线正相关,外源加入相同浓度的胃泌素可逆转慢性应激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慢性应激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胃泌索可逆转这种作用.

    作者:甘露;毕雪娜;吕美娜;王惠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异氟烷遗忘作用与γ-羟基丁酸受体的关系

    目的 分析异氟烷遗忘作用与γ-羟基丁酸受体(GHBAR)的关系.方法 建立异氟烷小鼠遗忘模型,跳台、避暗实验分别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GHBAR阻断剂NCS-382对模型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影响.结果 NCS-382对异氟烷遗忘作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BAR并非异氟烷遗忘作用的主要靶位.

    作者:司振强;张羽;夏雪;郭燕;黄益波;雍辉;周慧轩;周美艳;戴体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司帕沙星分散片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司帕沙星分散片,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样品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通过改变不同因素进行司帕沙星分散片的工艺筛选,并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进行分散均匀性检查、崩解时限枪查和溶出度检查.结果 优化处方为:司帕沙星200 g,交联聚维酮(PVPP)80 g,微晶纤维素(MCC)300 g,羧甲基淀粉钠(CMS-Na)48 g,甘露醇128 g,微粉硅胶48 g,10%聚维酮K30的50%乙醇溶液适量,共制成1000片.结论 优化后分散片的片重差异、溶出度和崩解时间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有关物质和含量亦符合本品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草案).

    作者:石庆平;丁峰;许善初;朱锦秀;程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渗脱水药物对正常大鼠脑部优化散射系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 高渗脱水药物对大鼠脑部优化散射系数(μs')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20%甘露醇(A组)或3.2%盐水(B组),剂量均为10 ml/kg.用特制内置四光纤探头活体在位连续动态观察大鼠脑部μs'的变化情况.结果 C组注射前后大鼠脑部μs'未见明显变化,A组与B组分别下降了(2.38±0.45)%与(2.41±0.36)%,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大鼠脑部μs'可以作为高渗脱水药物作用的评估指标.

    作者:狄广福;杨天明;钱志余;谢捷如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电极针工作端长短对双针射频热凝范围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工作端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方法 选用工作端长度分别为5、10、15 mm的20 G Baylis电极针,在双极射频模式下,以4mm等差距离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均给予90℃180 s的射频热凝,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 5、10、15mm的20G Baylis电极针可分别在12、24、28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大的带状热凝,其大热凝面积分别为108.00、432.82、623.43mm2,但其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大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变化.结论 当电极针标号相同时,增加工作端长度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大间距并增大热凝物面积.

    作者:陶高见;李静;林建;槐洪波;朱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拉米夫定与N-壬基-1-脱氧野尻霉素联合应用抗-HBV的体外研究

    目的 体外观察拉米夫定(3TC)与N-壬基-1-脱氧野尻霉素(NN-DNJ)联合应用的抗HBV作用.方法 以HepG 2,2,15细胞为靶细胞,以试验药物单用或联合培养细胞,在第6天和第10天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8Ag、HBeAg和HBV DNA,同时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结果 125.0μg/ml的NN-DNJ、5.0μg/ml的3TC及上述浓度的两者联合应用,均能显著减少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Ag、HBeAg、HBV DNA的分泌.联合应用后,上清液中HmAg、HBeAg,HBV DNA含量与阴性对照组及单用相同浓度的3TC、NN-DNJ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TC与NN-DNJ联合应用对HBV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作者:彭忠田;申璀;谭德明;周应军;李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对K56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是否依赖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诱导K562细胞凋亡.方法 体外培养K562细胞,首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辛伐他汀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分析NF-κB信号通分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然后构建裸鼠K562细胞移植瘤模型,TUNEL法检测辛伐他汀对裸鼠移植的K562细胞晚期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裸鼠体内K562细胞NF-κB信号通路分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在体外能明显引起K562细胞发生凋亡,NF-κB通路大多数分子出现差异表达.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能够诱导裸鼠身上移植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并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增高(P<0.01);辛伐他汀能够引起NF-κB信号通分子在转录水平出现明显差异表达(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引起NF-κB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来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文翠月;王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我院新生儿科共使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89例,通过科学运用循证护理,及时发现患儿气道管理中的问题,改进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89例患儿中,男52例,女37例,入院时年龄小的出生3 h,大的生后2d,经鼻气管插管30例,经口插管59例.

    作者:杨玉梅;张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心理、社会因素也可以对其产生影响.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1].我科在整体护理中,提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葛晓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胰岛素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经典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注射器、胰岛素泵、胰岛素笔等注射方式逐渐演变,目的在于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吸人、口服、黏膜等非注射给药方式方便、无痛,但因胰岛索吸收、降解、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尚未能广泛应用.超声胰岛素导入为目前研究较多的无痛性胰岛素给药方式.

    作者:黄欢;王尧;孙子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siRNA抗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药物,若长期应用会引起病毒变异,许多学者都在探索新的抗乙肝病毒途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发现受到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其介导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可有效抑制内源性、外源性基因的表达[1].目前,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治疗肿瘤、艾滋病和肝炎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作者:纵书芳;陈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进展及磁敏感成像技术应用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内损伤较严重的一种,其临床诊断缺乏特征的表现,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主要依据.随着MRI新序列特别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的应用明显突显了MRI的优势.

    作者:陶晶晶;张威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Burkitt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性,22岁,因乏力20 d,胸闷5 d于2007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乏力,5 d前症状加重,伴有胸闷.无发热、盗汗,无咳嗽、胸痛,无腹痛、腹泻,食欲明显减退,大小便正常.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2 kg.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6.8℃,脉搏9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 Hg(1mm Hg=0.133 kPa).

    作者:陈小凤;李子贺;尚宁;刘英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利妥昔单抗治疗Graves眼病2例

    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目前GO尚缺乏特异的有效治疗药物,传统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为主,虽有较高的缓解率但也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国外学者用抗B淋巴细胞制剂利妥昔单抗即CD20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治疗GO,取得一定的疗效.目前国内尚无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GO的报道.我们用利妥昔单抗治疗2例GO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小珍;王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老年高钙血症危象一例

    患者男,83岁,因头晕伴双下肢乏力3 d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出现食欲缺乏,精神萎靡,时有幻觉,尿量多,既往有慢性肾功能损害病史2年.否认泌尿系结石病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60 mmHg,表情淡漠,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甲状腺未触及.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作者:周建英;高妍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