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 国际刊号:1672-271X
  • 国内刊号:32-1713/R
  • 影响因子:0.99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军事医学与卫生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综合医院中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与整个中医行业发展及全国卫生现状不相适应,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文章总结综合医院中医科生存面临四大挑战:现代医学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考验,医疗制度的改革及自身畏惧的心理;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战略:从理论上找突破,从临床上找发展,从特色上找创新,实现中医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协调发展.

    作者:蔡辉;赵智明;商玮;郭郡浩;董晓蕾;刘凌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的 构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实现以客观指标量化各级医师临床诊疗能力,为医师考核、第三方评价以及专科化评价医师考核管理提供量化指标与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立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结果 建立了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并确立了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36个.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医师考核管理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作者:俞岚;何飞;雷霖;段浩;周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院外出学习管理模式探讨

    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提供便捷的继续教育方式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医院外出学习管理系统近四年数据的调研,分析医院外出学习差异化,得出继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结论.分享了继续教育管理的经验,并对当前外出学习管理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作者:雷凌佳;高鹏;刘文颖;廖东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覆膜金属支架在食管异物穿孔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48例食管异物穿孔患者进行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食管异物穿孔的48例患者,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术后即刻放置覆膜金属支架堵漏,常规禁食,术后24~48 h后行食管碘油造影检查观察瘘口的封堵效果,观察支架位置良好、无碘油渗漏即可进食流质饮食.根据瘘口的大小,分别于术后1~2周内取出支架,观察瘘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术后1周取出支架,瘘口愈合良好;2例患者因支架脱落,再次行支架置入,于术后10 d取出支架,观察瘘口愈合;1例患者因异物存留时间较长,并发纵隔脓肿,经外科引流,术后2周取出支架瘘口愈合.结论 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异物穿孔操作简单,能有效封堵瘘口,避免急诊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异物穿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华玉;刘将;刘文平;张帅;刘研;李仙丽;张鸣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盲法与超声引导股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学习曲线的比较

    目的 比较盲法与超声引导下进行股静脉临时置管行血液透析的学习曲线,确定穿刺成功率高、初学者易于掌握的股静脉置管方式.方法 选择72例需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12名轮转医生经高年资血液透析科医生培训,并在其监督指导下采用盲法与超声引导为患者进行股静脉临时置管行血液净化.根据随机数字表决定穿刺方式,每位轮转医生采用2种穿刺方法分别为6例患者(各3例)进行置管.盲法组和超声引导组各36例患者,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引导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法组(77.7%vs 36.1%,58.3%vs 22.2%,P<0.05);平均置管时间显著少于盲法组[(12.5±1.8)min vs(21.3±2.9)min,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盲法组(5.6%vs 16.7%,P<0.05).结论 与盲法相比,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易于初学者掌握.

    作者:程冕;王宁燕;陆笼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EB病毒相关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分析1例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及EB病毒(EBV)阳性为特征的成年男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此例患者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EBV-DNA定量及淋巴结组织EBER均阳性,病理结果提示大片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及灶状细胞凋亡,该病终诊断依赖病理检查.结论 HNL是一种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增生疾病,临床表现以不明原因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亦无明确的诊断依据,需依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与EBV感染相关性亦不明,其治疗以类固醇激素为主,辅以对症治疗.

    作者:王茜;戴婷婷;耿建;杨继红;褚晓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管定位导航仪在门诊肿瘤患者采血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血管定位仪在门诊肿瘤患者采血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总医院门诊抽血室采血的肿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蝶形采血针真空负压采血+血管定位导航仪(干预组)和蝶形采血针真空负压采血常规采血组(对照组)各120例,比较2组首次外周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每次外周静脉采血的平均时间、血标本溶血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首次外周静脉采血的成功率(98.3%)、每次外周静脉采血的平均时间(2.1 min)、血标本溶血率(1.6%)、患者满意率(99.6%)均优于对照组(90.8%、3.6 min、7.5%、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定位导航仪能协助护士高效、直观地评估与定位适合穿刺的血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素琴;王桂玲;李为芳;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系统评价和文献计量法的创伤后低体温护理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国内外对创伤后低体温护理的应用研究和发展动态,梳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创伤后低体温护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分别从年度变化、国家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基金支持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纳入的创伤后低体温护理研究相关61篇文献进行计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国内外低体温护理研究发文量呈增长趋势,13个国家中发文多的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内研究成果均来自于医院,国外研究成果来自医院、创伤中心、护理学院等机构;刊载期刊涉及急危重症、创伤、军事医学、护理学等领域;共有22篇文献获得基金支持,其中国外论文的基金支持率达38%;当前国外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复温措施的干预效果,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等调查,护理流程或方案的构建,战创伤护理,急诊院前救护,患者体验等9个方面.结论 国内护理文献期刊总体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内容待进一步扩展等.国内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应以积极推动国内战创伤后低体温预防工作的发展、提升灾害救援能力等为主.

    作者:赵泽华;孙琳;刘云;聂时南;韩小琴;刘力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奥巴哈系统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奥巴哈系统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的82例脑卒中患者,以2016年10月开始运用奥巴哈系统护理为时间截点,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脑卒中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巴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2组患者均以干预30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情绪波动情况、行动恢复情况以及社会参与程度评分(81.4±19.4、87.1±16.8、88.2±17.5、59.7±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1±17.6、71.6±13.9、63.4±15.9、34.7±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自理状态、焦虑情况、关节活动能力以及预防知识水平(3.89±0.91、3.02±0.48、3.95±0.62、4.13±0.32)均优于对照组(2.63±0.88、3.99±0.57、2.81±0.73、2.4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巴哈系统护理干预后,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肢体活动的康复,降低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作者:周容;陈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院外用液体制剂配制分装系统的清洁验证

    文章采用淋洗水法,确认外用液体制剂配制分装系统清洁方法的可靠性.取终淋洗水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聚维酮碘残留物限度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表明我院外用液体制剂配制分装系统的清洁方法是稳定、可靠的.该设备清洁验证法为外用液体生产设备的清洁方法及验证思路提供参考.

    作者:杨八十;杨丽娜;叶丽娟;杨育儒;陈锦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国赴马里维和二级医院手术病例分析

    目的 维和二级医院是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手术病例情况对更好开展维和二级医院医疗救治工作十分重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任务期内接受外科手术病例信息,包括受伤原因、伤病部位、损伤类型、主要伤病情、手术项目、患者去向/结果、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任务期内完成手术128台次,战创伤手术约占总手术量的1/3,非战创伤手术约占2/3.战创伤手术中,枪伤、爆炸伤等战伤占1/4,非战斗军事作业伤占3/4;以开放性损伤为主,四肢伤约占90%,常见伤情依次为简单外伤(37.1%)、肌肉/肌腱损伤(31.4%)、骨折(25.7%)、组织缺损(25.7%)和多发伤(14.3%);手术项目中清创常见(53.4%),其次为骨折治疗(11.0%)、软组织缺损修复(8.2%)和肌肉/肌腱等修复(8.2%).非战创伤组主要为体表或皮下肿物(37.0%)、感染/炎症(30.1%)和包皮过长(30.1%).战创伤组后送/医疗遣返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31.4%、25.0%)显著高于非战创伤组(0%、5.5%).结论维和二级医院收治范围和工作模式有其特殊性,战创伤救治是其工作重点,特别是应具备较好的手足外科救治水平.

    作者:王洪一;周南;宋昨非;孟浩;单永琪;叶春;陶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航空环境对空军飞行员外周血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飞行环境对空军飞行人员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空军总医院285例入院体检空军飞行人员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B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百分比,并按飞行时间不同分为3组,1组155名(<1000 h),2组68名(1000~2000 h),3组62名(>2000 h),另按飞行机种不同分组,分别与其他职业普通男性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飞行时间1、2、3组CD4+T细胞比值均值(36.67±7.90、40.42±8.77、39.35±10.25)高于对照组(35.0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CD8+T细胞、CD19+细胞、CD56+细胞百分比均值在各飞行时间组无明显变化.战斗机组、直升机组、运输机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均值(42.18±8.67、39.49±7.96、41.84±10.72)较对照组(35.06±7.5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机型组CD3+T细胞、CD8+T细胞、CD56+细胞、CD19+细胞及CD4+/CD8+无明显变化.结论 空军飞行员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飞行环境包括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

    作者:薛梅;刘静;朱玲;郑晓丽;韩东梅;丁丽;刘晶;阎洪敏;朱培玉;王恒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国驻马里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耳鼻咽喉疾病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海外维和医院收治耳鼻喉科患者疾病的发病情况与疾病类型,为维和部队医院备药和仪器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中国驻马里维和医疗队信息管理系统》分析2017年1-12月中国驻马里维和二级医院门急诊患者241人次共295条诊断资料,统计疾病类型、疾病名称以及手术方式.结果 在疾病类型中,鼻部疾病所占比例大(91/295,31%);排名前五疾病的依次是听力障碍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31例、慢性咽炎28例、急性鼻炎26例和急性扁桃体炎25例;施行手术中,颌面部清创缝合术多(14/24,58.33%).结论 中国驻马里维和二级医院应备足鼻部用药,应重视听力障碍的诊断与预防,并重视恐怖爆炸伤在耳部和颌面部的影响.

    作者:赵永强;韩斗升;陈剑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寻找一种早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方法,一直是急诊急救领域研究的热点.准确的评估和预判方法,可提高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更合理高效地分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保障临床安全.与平时的临床救治不同,在战场救治条件下,救治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医疗资源更加紧张,选择高效的分诊及预后评估方法对于降低伤亡率,提高救治效率,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在院前急救、院内应用、演变应用、与其他指标的联合应用及其不足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汪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食管癌细胞抗肿瘤活性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传统抗肿瘤药物因选择性差易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肿瘤致病与发病机制的相关基本过程也逐渐被阐明,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开来.HDAC抑制剂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抑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HDAC抑制剂已经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HDAC抑制剂在食管癌治疗方面的潜力正在被挖掘.HDAC抑制剂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还能增强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文章就HDAC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及对食管癌细胞抗肿瘤活性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吴健;王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巨噬细胞极化分型与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创伤修复是体内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巨噬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巨噬细胞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是开展创伤修复愈合相关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的基础与关键.文章主要对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在创伤修复中对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及在血管组织新生与重塑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少波;温春虹;何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外泌体起源于多泡体的纳米级脂质膜囊泡,由于其在血液中存在的稳定性以及与肿瘤细胞密切的同源性,目前作为一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已经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种健康人群和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液中.同时有研究强调了外泌体miRNAs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的作用,其中包括肺癌,提示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药物的应用,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文章就外泌体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前景以及外泌体miRNAs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沈凯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肾结石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比较≤2 cm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无效后补救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L)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应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2 cm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SWL碎石无效后补救行FURSL治疗41例(ESWL-FURSL组),单纯行FURSL治疗32例(FURSL组).ESWL-FURSL组先期已行1~3次ESWL治疗,ESWL后2周内复查腹部泌尿系平片(KUB)或者CT检测结石排出情况,若结石残留(≥6 mm)再次给予行ESWL(≤3次),仍见结石残留者则予FURSL治疗.FURSL治疗前均放置双J管2~4周.观察2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ESWL-FURSL组术后结石清除率低于FURSL组(82.9%vs 87.5%),手术时间、二次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长于FURSL组[(88.56±30.47)min vs(85.78±24.27)min,14.6%vs 9.4%,(5.05±2.05)d vs(4.75±2.95)d],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7%(10/73);ESWL-FURSL组出现发热4例,尿源性脓毒血症3例;FURSL组出现发热1例,肾周血肿1例,尿源性脓毒血症1例,均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ESWL-FURS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FURS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vs 9.4%,P>0.05).结论ESWL碎石无效后行FURSL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ESWL无效后的补救方式.

    作者:刘俊强;丁俊;朱旭明;李国波;周晨曦;吴渊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对微创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预测价值

    目的 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CAR)与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但微创食管癌术后CAR与并发症的关系尚未明确.文中对CAR在微创食管癌术后早期预测并发症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择期行微创食管癌手术的患者,共有209例患者入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被用于鉴别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立CAR和CRP的截断值并比较两者在术后早期预测并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等.结果 209例中有55例(26.3%)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CAR是微创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22;95%CI:2.247~18.934;P<0.001).术后第3天CAR曲线下面积大于CRP(0.841 vs 0.776).CAR的截断值为4.1,其预测术后并发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RP,尤其是阳性预测值明显更高.术后第3天CAR≥4.1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CAR<4.1者明显增高(70.2%vs 9.9%,P<0.001),同时术后住院天数也明显延长[(15.9±10.0)d vs(11.4±7.1)d,P=0.002].结论 微创食管癌术后第3天CAR有助于早期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且较CRP有着更高的预测价值,可指导临床早期检测和干预,以利于食管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作者:徐杨;丛壮壮;冀赛光;邵晨烨;胡力文;强勇;申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体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盂结石患者呼吸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肾盂结石患者循环、呼吸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行PCNL手术肾盂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体位将患者分为俯卧位组和斜仰卧位组,每组52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不同体位对手术前后2组患者循环系统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呼吸系统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变化情况.结果 俯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均显著高于斜仰卧位组[(159.74±12.36)min vs(128.97±10.27)min,(150.42±35.18)mL vs(125.68±27.51)mL,(1489.61±258.71)mL vs(1318.71±220.38)mL,P<0.05],而一次性无石率显著低于斜仰卧位组(78.85%vs 94.23%,P<0.05).手术后俯卧位组患者SBP和DBP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HR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俯卧位组患者SBP、DBP、HR与斜仰卧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斜仰卧位组患者SBP、DBP、HR手术前后无显著性改变(P>0.05).手术后2组患者PaO2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俯卧位组患者PaO2显著低于斜仰卧位组(P<0.05);而PaCO2、P(A-a)O2、ACTH、NE、Cor和AD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俯卧位组患者显著高于斜仰卧位组(P<0.05).结论 PCNL术选择斜仰卧位治疗对肾盂结石疗效显著,同时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应激反应影响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结石排净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章尹岗;刘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羟考酮与吗啡在大鼠内脏痛镇痛效应的差异

    目的 比较内脏痛及炎性痛模型中羟考酮与吗啡的镇痛强度,并初步探讨羟考酮在内脏痛模型镇痛效应中μ、κ受体的比例.方法 SD大鼠360只.其中156只SD大鼠以腹腔注射2%醋酸4 mL/kg引起扭体反应作为内脏痛模型,随机均分为13组,分别为内脏痛对照组,羟考酮(0.4、0.64、1.0、1.6、2.6、4.2 mg/kg)组,吗啡(0.4、0.64、1.0、1.6、2.6、4.2 mg/kg)组;另将180只SD大鼠以左足底注射5%甲醛作为炎性痛模型,随机均分为15组,分别为炎性痛对照组,羟考酮(0.6、0.96、1.54、2.46、3.9、6.3、10.0 mg/kg)组,吗啡(0.6、0.96、1.54、2.46、3.9、6.3、10.0 mg/kg)组.通过行为药理学,分别计算羟考酮及吗啡的半数有效量(ED50).继续使用内脏痛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D组)、羟考酮ED50组(E组)、κ受体拮抗剂Nor-BNI 20 mg/kg+羟考酮ED50组(K组)、μ受体拮抗剂naloxonazlne 20 mg/kg+羟考酮ED50组(U组),计算60 min扭体次数.结果 在内脏痛模型中,羟考酮ED50为0.6602 mg/kg(95%CI=0.02712~16.07 mg/kg)、吗啡为1.942 mg/kg(95%CI=0.2773~13.60 mg/kg),羟考酮ED50/吗啡ED50约为1:2.94;在炎性痛模型,I相羟考酮ED50为1.921 mg/kg(95%CI=1.199~3.077 mg/kg)、吗啡ED50为4.484 mg/kg(95%CI=1.797~11.19 mg/kg),比值约为1:2.334;Ⅱ相羟考酮ED50为2.262mg/kg(95%CI=1.378~3.715mg/kg)、吗啡ED50为3.812 mg/kg(95%CI=1.769~8.213mg/kg),比值约为1:1.69.在内脏痛模型中,D组扭体次数为(45.8±2.5)次,E组为(22.5±2.4)次,K组为(37.8±1.7)次,U组为(26.8±2.1)次,羟考酮发挥镇痛作用的κ、μ受体的比例约为2.375:1.结论 羟考酮ED50/吗啡ED50在甲醛炎性痛模型I相、Ⅱ相中的比值大于醋酸内脏痛模型,可能与羟考酮主要激动 κ 受体有关,且在2%醋酸扭体模型中羟考酮发挥镇痛效应的 κ、μ 受体的比例约为2.375:1.

    作者:郭伟兵;李文君;段姣;陈春龙;胡玉萍;刘清珍;张利东;李伟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橄榄苦苷对体外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橄榄苦苷在不同作用时间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SKOV3卵巢癌细胞传代培养后接种于3块96孔板,每板实验组细胞用100、200、400、800μg/mL的橄榄苦苷培养液,对照组细胞用McCoy's 5A完全培养基.CCK-8检测法测定24、48、72 h等3个时间点不同药物浓度的SKOV3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相同作用时间下,与对照组比较,100、200、400、800μg/mL的橄榄苦苷浓度对SKOV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细胞生长A值随着药物浓度增大而减小(P<0.05);在100、200、400μg/mL的药物浓度下,细胞生长A值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P<0.05),当药物浓度达800μg/mL时,细胞生长迟缓,至72 h细胞A值较24、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大(P<0.05),与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橄榄苦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具体机制尚待后期实验研究.

    作者:谢树红;黄惠娟;许玉黎;郑小花;杨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军实战化卫勤模拟训练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实战化水平成为卫勤训练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军实战化卫勤训练的现实需求,借鉴外军卫勤模拟训练发展趋势,界定实战化卫勤模拟训练内涵,从卫勤指挥、战伤急救、分队训练3个方面探索我军实战化卫勤模拟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作者:张义;张鹭鹭;薛晨;刘源;刘志鹏;范恺洋;顾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舰艇军医急救技能模拟训练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开展舰艇军医急救技能训练,是提升单舰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现状、功能、勤务的需求分析,明确了舰艇军医急救技能模拟训练应从知识库、技术库、伤员库、案例库4方面入手建立系统数据基础,利用急救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科学的技能训练考评,进一步明确系统构架和运行流程,通过5个功能模块实现系统集成.

    作者:刘源;张鹭鹭;谢勇;张义;薛晨;杨国士;鞠金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