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8-8199
  • 国内刊号:32-1574/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80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第一、三届全军医学期刊优秀编辑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2011年5期文献
  • 中药复方制剂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第6大肿瘤,近年来HCC发病率在欧洲和美国呈上升趋势,我国为高发区.中医药防治HCC是我国治疗HCC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复方中药制剂对HCC细胞的直接抑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迅速;复方中药制剂预防和治疗HCC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5年中药复方制剂防治HC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提高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孙振;王忠;于正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中Hcy水平可为DN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提供新的途径.文中就Hcy和D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关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S期激酶相关蛋白2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是F-box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中的p27的降解进行调控.研究发现,Skp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文中就Skp2在多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正常胎脑发育磁共振成像表现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不断发展,其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胎脑发育的评估之中.胎脑发育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其结构在MRI上可清晰地表现出来.只有熟知胎脑发育的正常MRI表现,才能对发育异常做出准确判断.文中主要对胎脑的幕上脑实质、脑沟形成、脑室、胼胝体、灰质核团、颅后窝结构和髓鞘的发育及它们在MRI上的正常表现做一综述.

    作者:严陈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中小泛素样修饰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化是通过一系列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酶介导的生化级联反应将SUMO共价结合于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上,提高蛋白质稳定性,介导靶分子定位和功能调节的过程.经典通路κB抑制蛋白激酶(inhibitory protein κB kinase β,IKK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s κB,NF-κB)途径是炎性反应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而NF-κB是公认的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节因子.研究发现,不仅NF-κB抑制蛋白(inhibitory protein,IκBa)的SUMO化修饰参与NF-kB信号通路的调节,而且SUMO酶可以直接介导NF-kB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某些蛋白也可能与SUMO化蛋白有相互作用.文中对SUMO修饰系统、SUMO循环及参与SUMO化循环的酶对NF-kB信号通路的转录调控及其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英华;陈思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内质网应激与膜性肾病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调节蛋白质合成、折叠及组装的重要场所.各种原因如ER中Ca2+缺乏均可引起ER功能紊乱,使蛋白质从ER向高尔基体的转运受阻[1],终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细胞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保护ERS引起损伤的细胞,强烈或持久的ERS又可启动UPR的促凋亡信号.肾病尤其是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发生发展与ERS密切相关,文中主要阐述ERS在M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DVT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很高,早期发现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目前研究表明早期微血栓形成与炎性因子有一定关联.文中就DVT与炎性因子IL-1、IL-6、IL-10、TNF-α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梅晓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激素疗效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国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病理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称为大量蛋白尿型IgAN.其病理表现轻重不一,治疗上多首选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文中分析IgAN患者采用激素的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激素的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诊断为大量蛋白尿型IgAN并予足量激素诱导治疗的患者88例,依据激素诱导疗效分为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无效组,分析不同疗效组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使用方法的差异.结果 88例患者中,持续缓解22例(25.0%)、复发40例(45.5%)、无效26例(29.5%).与持续缓解组和复发组相比,无效组高血压、贫血发生率高(P<0.05),镜下血尿更严重(P<0.01),肾功能损伤更多见(P<0.01),系膜细胞增殖、节段肾小球硬化等病变更突出(P<0.01),而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治疗大量蛋白尿型IgAN总有效率70.5%,复发率64.5%,其中55.0%的患者于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期间复发,75.0%于随访1年内复发.小剂量维持治疗阶段复发者再次诱导治疗持续缓解率达72.7%.单次复发患者重新诱导缓解后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时间较复发前延长[(18.6vs6.0)个月,P<0.05],且辅助用药率更高(88.5%vs50.0%,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类似微小病变的大量蛋白尿型IgAN,治疗缓解率高,复发率亦高.适当延长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时间,及时、正确地辅助用药可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张希燃;王庆文;陈惠萍;曾彩虹;刘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903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性别差异

    目的 女性冠心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比较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拟诊为冠心病行CAG检查的女性患者597例,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与同期进行CAG检查的男性患者1306例进行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 女性各组不典型胸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各组(66.7%vs45.3%,58.5%vs35.1%),P<0.01;中青年女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男性各组(7.2%vs 22.4%),P<0.05;女性各组C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各组(43.6%vs64.8%,69.4%vs83.2%),P<0.01;男、女性组内随年龄增长,多支病变率显著升高,其中女性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及同龄男性各组(67.1%vs38.4%,67.1%vs43.4%),P<0.01.女性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明显低于同龄男性各组(25.4±24.2vs37.7±30.6,39.4±34.4vs48.6±38.9),P<0.01.病变累及的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和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68.8%vs63.7%,25.5%vs19.4%,P<0.05; 19.7%vs11.8%,P<0.01).男性各组主动吸烟率显著高于同龄女性各组(70.7%vs1.2%; 50.5%vs3.6%,P<0.01).结论与年龄相关的雌激素变化对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进程有明显影响.女性患者不典型胸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同龄男性,女性冠心病患者CAG的阳性率、多支病变率、冠脉阻塞程度均显著低于同龄男性.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而男性的主动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蔡晓敏;吴宗贵;王立军;彭永平;程训民;宫剑滨;江时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的脑膜瘤(附4例报道)

    目的 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比较多,人们对有些罕见类型的脑膜瘤通常认识不足,文中通过对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脑膜瘤临床和病理的研究,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分析4例发生于颅内及椎管内的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脑膜瘤组织形态上具有副神经结瘤样的结构,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间质血管丰富,但瘤细胞表达EMA、Vimetin,而不表达Syn、CgA.电镜下瘤细胞表面有较多不规则的胞质突起,细胞间有桥粒样结构,胞质内有丰富的中间丝,而未见神经分泌颗粒.结论 伴有副神经节瘤样结构的脑膜瘤具有副神经节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而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与经典脑膜瘤一致.由于病例数的限制,其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

    作者:童贤周;吴波;董迎春;李南云;周航波;姜少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策略的对比研究

    目的 有关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早期治疗策略的选择存在很大争议,高危患者的早期行介入治疗未受重视,文中回顾性分析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42例,按早期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早期保守治疗组(60例)和早期介入治疗组(82例),早期介入治疗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进一步血运重建术,随访患者(至少6个月)心源性死亡率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主要终点),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再入院的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次要终点).结果在6个月的随访中,早期介入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早期保守治疗组(7%vs23%,P=0.007),病死率也显著降低(5%vs20%,P=0.005),2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终点事件(27%vs37%,P=0.2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刘广彬;彭永平;江时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下肢血管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缺血下肢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足背动脉为标本(糖尿病足组),并选取正常人下肢足背动脉(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HIF-1α、VEGF、CD34的表达.结果 HIF-1α与VEGF蛋白在对照组下肢血管中不表达,糖尿病足组中呈进行性表达增强(P<0.05);糖尿病足组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IF-1a、VEGF均与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呈正相关;VEGF与HIF-1α比较:rs=0.700,P<0.01;MVD与HIF-1α比较:rs=0.780,P<0.01;VEGF与MVD比较:rs=0.775,P<0.01.结论 糖尿病足下肢血管HIF-1α与VEGF表达增强,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袁媛;赵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进展期胃癌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 ransferase,MGMT)是修复烷化剂对DNA损伤的关键酶,同时也是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p53蛋白是p53抑癌基因的蛋白产物,其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探讨了MGMT蛋白在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以及MGMT蛋白与p53蛋白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8例进展期胃癌切除标本中MGMT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分析MGMT蛋白表达和临床检测指标p5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MGMT蛋白的阳性率为76.58%(121/158).MGMT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的肿瘤部位及大小、肿瘤分期、分化程度、神经是否侵犯、脉管是否存在癌栓均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GMT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2534,P=0.002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MGMT(相对危险度:1.339,P=0.1363)和p53(相对危险度:1.174,P=0.4082)不能作为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指标.MGMT(+)、p53(-)组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MGMT(+)、p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MGMT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期要显著高于p53(+)、MGMT高表达组(P<0.05).结论 MGMT蛋白的表达缺失及p53蛋白的表达增强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联合分析MGMT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MGMT蛋白低表达相较高表达时的总生存期略长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作者:贾存慧;禹立霞;魏嘉;邹征云;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及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Erβ蛋白质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表型特征的关系.方法 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组织组)石蜡包埋组织80例患者,正常内膜组织(正常组)22例患者,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3例患者,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α、Erβ、IGF-1R、IGF-2R蛋白质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rα蛋白质的表达在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癌组织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0%、95.7%、73.8%;强阳性率为100%、93.9%、12.5%.Erβ蛋白质表达在3组中的阳性率为59.1%、78.8%、97.5%;强阳性率分别为13.6%、45.5%、93.8%.IGF-1R蛋白质表达在3组阳性率分别为63.6%、75.8%、90.0%,强阳性率分别为5%、27.3%、4%;IGF-2R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18.8%,强阳性率分别为45.5%、75.8%、12.5%,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8、-0.386,P<0.05,与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Erβ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IGF-1R蛋白质表达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6、0.628、0.546,P<0.05;而IGF-2R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79,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Erα、IGF-2R蛋白质的高表达是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的象征;相反,Erα蛋白质低表达、IGF-1R蛋白质高表达提示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梁元姣;张慧明;郝群;徐艳;季爱华;胡娅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

    目的 因肿瘤切除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的修复是个棘手问题.文中评价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4例颊部洞穿缺损,通过颊部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3个月至2年,移植皮瓣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不受限.腹部伤口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结论折叠双皮岛游离腹直肌皮瓣具有制备简便、血管蒂长、组织量大和供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颊部洞穿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作者:张森林;徐金科;曹罡;董震;陈伟;刘秉尧;孟昭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利妥昔单抗治疗患儿激素依赖型肾病的初步研究

    目的 近年来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商品名美罗华)是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随着对B淋巴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RTX已用于难治性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文中探讨RTX对患儿激素依赖型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患儿体重25kg,按体表面积375mg/M2计算,将RTX 365mg稀释于10%葡萄糖液400ml中静脉缓慢滴注,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1 h后逐渐增加剂量,每0.5h增加50mg,用药前0.5h静脉推注异丙嗪12.5mg,用药前5min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5mg.1周后再次应用RTX 300mg稀释于10%葡萄糖液4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治疗前后均检测外周血CD20+细胞计数和比例.结果 第1次用药前采血查CD20+细胞计数为288个/μl,比例为1.1%.用药后第5天复查CD20+计数为16个/μl,比例为0.3%;第2次用药后第3天再次复查CD20+计数为1个/μl,比例为0.01%.从第1次使用RTX后尿蛋白即转为阴性,未再复发.结论 RTX对外周血中高CD20+的激素依赖型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光陵;茅松;夏正坤;樊忠民;任献国;何旭;孙涛;高远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左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比较

    目的 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观念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小切口非心肺转流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对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行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长度、伤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术后1、2、3、6月进行随访.结果 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收口感染,其余无伤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绞痛等症状发生.结论 左胸微创小切口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作者:王振国;于洪泉;邓三明;杨学永;王韬渊;刘旭;杨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门静脉海绵样变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一种肝前型的门脉高压症.既往报道不多,但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有逐渐增多趋势.文中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多以反复呕血便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为主要症状,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4例经CT血管成像确诊.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大多行分流术加断流术.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表现以肝前型门静脉高压为主,超声检查多能确诊.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手术,手术以分流加断流术为主.

    作者:郭明晓;李幼生;黎介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孕症女性的心理状况、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孕症女性的心理状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中通过了解不孕症女性的心理状况,分析其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不孕症女性实施心理干预,改善其心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妇科门诊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不孕症女性为不孕症女性组,正常女性组为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2组女性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家庭经济收入方面具有可比性.被调查女性在专职调查员的指导下,现场完成问卷.结果 ①不孕症女性与正常育龄女性在症状自评量表、家庭功能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在不孕症女性中,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评分与家庭功能量表的7个维度评分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与社会支持量表的3个维度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 不孕症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育龄女性,其心理状况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有明显相关.

    作者:钟艳娟;季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监测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目的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目前在国外已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但在国内尚未应用于临床,同时缺乏膀胱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相关资料.文中评估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癌复发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8例,分别采用膀胱镜、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和尿脱落细胞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复发,并进行独立对比分析.结果 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发现,41例患者确诊为膀胱癌术后复发.荧光原位杂交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膀胱癌复发特异性均为10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敏感性为62.1%,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的31.0%,P<0.05.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的病例中,17例为G3级肿瘤,12例为G2级肿瘤,7例为G1级肿瘤;相比之下,尿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15例为G3级肿瘤,3例为G2级肿瘤,无G1级肿瘤阳性病例.结论 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法较细胞学检测对检测膀胱癌复发更为有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连印;姜君仪;刘俊江;李守宾;高双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导致脑电图恶化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目的 伴有中央颞区尖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是儿童中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有效.文中观察奥卡西平对伴有中央颞区尖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报道1例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的6岁部分性癫痫患儿.结果 初以奥卡西平治疗,其原有的癫痫症状很快被控制,但脑电图随访过程中发现该例新诊断为部分性癫痫患者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过程中脑电图恶化.随后,奥卡西平逐渐减量,并换用丙戊酸钠.当丙戊酸钠加至0.5g/d,该患者无癫痫发作且常规脑电图正常.结论虽然奥卡西平被认为是比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更易耐受的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一线药物,但应认识到它可能诱发新的癫痫发作形式和加重脑电图的异常.

    作者:杨昉;刘玲;李倩;戴加飞;程茅薇;孔丽;张申宁;陈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社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提高卒中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预防卒中再发的关键.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和白下区王府园2个社区(总人口6.8万人)居民中5年来脑梗死患者所患高血压病治疗和控制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方法 在南京市2个社区抽样调查脑梗死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方式确定其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分别对治疗、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结果 在完成调查的254例脑梗死患者中,172例患有高血压,其中98例对其高血压进行治疗,其中73例控制良好.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情况与教育程度(OR=2.601,95%CI:1.427-4.740,P=0.002)、医疗保险(OR=5.253,95%CI:2.434-11.337,P=0.000)、患者的病情(OR=0.247,95%CI:0.106-0.575,P=0.001)以及是否接受健康教育(OR=3.776,95%CI:1.781-8.008,P=0.001)相关;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与教育程度(OR=2.515,95%CI:1.450-4.361,P=0.001)、患者的病情(OR=0.299,95%CI:0.135-0.662,P=0.003)以及是否接受健康教育(OR=3.844,95%CI:1.918-7.705,P=0.000)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率与健康教育和医疗保险相关,提示加强健康教育和医疗保险在卒中二级预防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容;周志明;张婕;翟登月;刘亚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间隙综合征小肠黏膜显微和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

    目的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直接损害有2种可能:肠黏膜缺血和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文中通过观察20mmHg(1mmHg=0.133kPa)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状态下小肠绒毛光镜下结构以及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超微结构(电镜)的变化,找到IAH与肠黏膜和TJ变化间的关系,从而为IAH导致细菌易位找到证据.方法 SD(Sprague-Daley)大鼠40只,体重(250±25)g,随机等分为(n=10)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3实验组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维持20mmHg IAH 1、2、4h.切取小肠标本,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行扫描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 病理研究显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小肠绒毛广泛剥脱、萎陷.电镜超微结构分析显示IAH下肠壁绒毛细胞间TJ肿胀.这些改变与IAH持续时间相关.结论 腹腔压力升高能造成小肠上皮细胞的显著损害和细胞间TJ的显著肿胀,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这可以解释IAH与细菌易位以及脓毒症的关系.

    作者:赵允召;龚冠文;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膀胱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侵袭是恶性肿瘤转移发生初的一步,黏附、蛋白水解及细胞游走能力是影响侵袭的3个主要因素.文中旨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膀胱肿瘤细胞在体外侵袭实验中的侵袭过程.方法 采用大鼠ESH肉瘤细胞外基质提取Matrigel构建侵袭小室,BIU-87-m3常规体外侵袭7h,扫描电镜观察侵袭膜的室腔面及背面,了解肿瘤细胞侵袭情况.结果 侵袭膜室腔面观察到膀胱肿瘤细胞贴附于Matrigel表面生长,向聚碳酸酯膜上的小孔伸出伪足及正在穿过Matrigel及聚碳酸酯膜上小孔;背面观察到膀胱肿瘤细胞穿过侵袭膜后贴附于侵袭膜背面生长及穿过侵袭膜的伪足.结论 从形态学上证实了肿瘤细胞侵袭特性的存在及传统体外侵袭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体外检测肿瘤细胞侵袭力的可行性.

    作者:徐跃文;张超;桂俊卿;张小德;杨德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公布[1],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病总数已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前期患病人数已达1.48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社会负担.

    作者:邵加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国发展护理博士教育之思考

    护理博士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课程设置尚待完善,培养目标定位有待商榷,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初露端倪.所以,为建立完善的、专业特色鲜明的护理博士教育学科体系,建立能激励创新和自由探索的培养机制,实现高水平护理博士教育质量的目标,文中从护理博士的导师队伍建设、招生与培养、课程设置与体系、学位类型与研究领域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发展国内护理博士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张银玲;曹宝花;雷鹤;柳琴;徐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的护理

    目的 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以保肢治疗为主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法,文中探讨此手术的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进行安全边界切除,术前做好介入护理和皮肤准备,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早期有序的功能锻炼指导.并对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定期随访.结果 62例患者随访6~103个月,4例出现肿瘤复发,3例出现并发症.膝关节屈曲90~98°,伸直达180°,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the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保肢者进行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5%.结论 对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进行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外科治疗的主流,良好的护理和仔细的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楼燕凤;曹爽;王蔚雯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