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研究杂志

健康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杭州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4-6449
  • 国内刊号:33-1359/R
  • 影响因子:0.82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健康研究杂志   2012年2期文献
  • 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3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试做出统计.结果 干预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对照组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健康宣教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叶白如;陈冬蔚;黄蔷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1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7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中药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尿液中白细胞和细菌计数情况.结果 通过中药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8周后患者膀胱容量显著增加(P<0.05),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1),尿中WBC计数、细菌计数显著减少(P<0.01).通过训练,17例患者中16例在21~ 55天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达到排尿自理,不再需导尿.1例无自主排尿,需进行间歇导尿,但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应用中药配合间歇导尿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增加排尿自理机会,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先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Ilizarov环形外支架105例儿童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使用Ilizarov支架儿童的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5例使用Il-izarov支架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院共使用Ilizarov支架完成手术105例,其中马蹄内翻足53例、四肢骨折33例、双下肢不等长7例、膝内外翻7例、肘内翻5例,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无一例患儿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Ilizarov支架是目前公认的微创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杭燕;叶瑾;单晓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疔效.方法 将80例确诊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给甲氩蝶呤1 mg/kg,单次肌肉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50 mg,一天两次,连用3天;对照组40例单用甲氨蝶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效果显著.

    作者:孙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胫腓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38例护理体会

    回顾性分析38例胫腓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护理资料,总结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解除患者的痛苦,是胫腓骨骨折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杨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后肠瘘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5例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参考文献.结果 35例患者治愈30例(85.7%),死亡5例(14.3%),其中行保守治疗25例,22治愈,3例死亡;手术治疗10例,8例治愈,2例死亡.5例死亡者4例死于腹腔感染.结论 对肠瘘患者要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大多经积极保守治疗可以治愈,部分患者早期行确切性的手术也是可行的.

    作者:章兰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班级集体施测方式,对1207名初中生和10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初中生学习倦怠感突出表现在心理耗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感主要突出表现在低成就感和心理耗竭纬度上;②初三、初二学生在心理耗竭和对学习的冷漠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高二的学生在心理耗竭上显著高于高一,在身体耗竭、学习倦怠总体上都显著高于高三(P均<0.05);③在学习倦怠的低成就感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0.05);④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分散和忍耐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问题解决、忍耐是学习倦怠各因子的重要预测变量.

    作者:陈丹丹;邢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通过探讨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和途径问题,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7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做相关问卷调查并数据分析.结果 贫困生的正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r =0.172,P<0.05,r =-0.245,P<0.0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应对方式中的5个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r在0.206到0.377之间,P<0.05),正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解决问题维度与奖励与成功、经济和身体变好、正性其它成显著正相关(r在0.253到0.367之间,P<0.01),自责与惩罚与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01),应对方式在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β在0.172到0.375之间,t值在2.02到5.05之间,P<0.05).结论 生活事件是影响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作者:徐竞;王蕾;励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63例咽异感症患者心理及神经内分泌因素调研

    目的 了解咽异感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之间人格、心理及血清皮质醇的差异.方法 对63例咽异感症患者和46名健康人行艾森克的人格测定、SCL -90评定、血清皮质醇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咽异感症患者艾森克的人格测定内外倾向(E)神经质(N)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01);SCL -90评定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偏执5个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01);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1).结论 咽异感症患者的个性背景、社会心理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等因素均能影响该症的临床转归,因此本症属于心身疾病.

    作者:饶辛红;罗志勇;包秋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武汉市居民“手机依赖症”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武汉市居民“手机依赖症”的现状.方法 在武汉街头及写字楼、高校密集区或通过网络随机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使用自编手机依赖症的鉴别量表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被试进行测试.结果 (1)武汉地区手机使用人群中具有“手机依赖症”倾向的占26.3%;(2)具有“手机依赖症”倾向者以压力大的上班族和学生居多,其中女性占主体;(3)具有“手机依赖症”倾向者在16PF的外向性(EA)、焦虑性(AX)与非“手机依赖症”倾向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武汉市居民“手机依赖症”的现象并不是太严重.

    作者:孙远;王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神经功能影像模态在严重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检测严重脑损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课题,患者运动功能的缺失或不稳定给床边行为检查带来了很大难度,误诊率也随之提高.神经功能影像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被动模态研究,可以推测出患者的觉知水平和预后.在此基础上,主动模态优势也渐渐被大家接纳,患者对任务主动配合极大地提高了检查的可靠性.但主动模态并不完美,它的执行难度限制了实验的阳性率,因此还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任务筛选,为临床推广做出准备.

    作者:王付言;何敏慧;狄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IgA肾病

    IgA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在肾脏组织局部、血浆及尿液中的含量发生变化.VEGF/VEGFR通过改变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诱导细胞外基质合成、血管生成障碍等机理参与IgA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作者:刘茂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D137/CD137L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CD137/CD137L是一种T细胞共刺激分子,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它们在细菌、病毒等抗感染免疫方面起重要作用.文章就CD137/CD137L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治疗骨转移瘤现状

    骨转移瘤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内治以补益肝肾、壮骨止痛为主,西医以药物、放疗及手术等治疗为主.文章对中西医治疗骨转移瘤现状进行综述,认为对骨转移瘤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方法治疗.原发癌症未发生骨转移瘤时,予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治疗,可能会预防或延迟骨转移瘤的发生.

    作者:焦军全;崔同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目的 筛选具有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株.方法 以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为指示菌,对分离自天南星、多花黄精、银杏三种药用植物的73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共有20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占总菌株数的27.4%;其中天南星内生真菌ZJCWF006茎点霉Phoma sp.、多花黄精内生真菌ZJCY610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与银杏内生真菌TMSFI69团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对四种指示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结论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

    作者:黄银芳;范志英;章方珺;刘幸;姚韶莹;王丽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负载VEGF DNA质粒人工真皮修复烧伤创面中对创面收缩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比较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NA质粒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及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在修复Ⅲ度烧伤创面中对创面收缩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两种不同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2头猪)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对植入支架1、2、3周后的创面及支架植入2周加植表皮2周的创面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创面中表达α-SMA的成熟血管和肌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凋亡发生情况进行检测和观察.以不植入支架的烧伤创面作为实验对照.结果 ①植入不同真皮支架的创面与无支架植人的肉芽创面不同,负载VEGF DNA质粒真皮支架修复创面效果好于无质粒负载真皮支架.②在两种不同支架植入后1~3周创面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数持续增加,支架植入2周加植表皮2周血管数比3周创面明显减少,不同时间点α - SMA表达阳性的血管以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植入创面多,无支架植入创面少;③α-SMA表达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以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植入创面少,无支架植入创面多,负载VEGF DNA质粒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及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创面中表达高峰为2周,无支架创面表达高峰为3周.④不同支架及无支架创面植入后2~4周,创面内细胞凋亡持续大幅增多,且无支架创面中发生细胞凋亡少.结论 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可促进血管化,通过抑制创面收缩和促进细胞凋亡减少瘢痕的产生.

    作者:吴佳佳;滕建英;庞心念;费文欣;顾垚伟;胡俊杰;项明明;董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ysLT1受体拮抗剂montelukast对全脑缺血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半胱氨酰白三烯1( cysteinyl leukotriene 1,CysLT1)受体表达变化,评价CysLT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montelukast对全脑缺血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两侧颈总动脉阻断结合降压药诱导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海马切片检查CA1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ysLT1受体的表达变化,montelukast缺血前后多剂量灌胃给药,评价其对全缺血后CA1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 全脑缺血后2~3d,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CysLT1受体表达上调,Montelukast(0.5和1.0 mg/kg)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全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损伤(P<0.05和P<0.01);montelukast(0.5 mg/kg,连续给药5d)在缺血后30 d对CA1神经元损伤仍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 CysLT1受体参与全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损伤,CysLTt受体拮抗剂montelukast对全脑缺血CA1神经元损伤有剂量依赖性和长期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建波;林晓霞;陈文健;张詹明;朱伟荣;李成檀;张丽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防控慢性非传染病是发展问题和政治问题

    近30年来,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中国人口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当今以及未来,影响中国人健康,导致其过早死亡和残疾的首因是慢性病.文章从政策、计划、社会、体制及措施五方面剖析慢病的决定因素,强调慢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我国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意见和参考.

    作者:梁浩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杭州社区314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8.3%;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比例增加;在1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与无慢性病老人需求无明显差异,需求率高的是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结论 完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须建立在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基础上,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杨敏;钱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4个社区中抽取240人.其中两个社区的120人为干预组,另两个社区的120人为对照组.干预组由护士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引导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饮食、锻炼.结果 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两组之间在摄盐量、食用肉量、食用油量及锻炼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在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重指数方面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 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指导,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干预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王花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杭州市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设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共555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录入EpiData3.0,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对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为62.2%.影响患者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的因素有职业、医生接待时间以及是否建立健康档案等(P<0.05),在各个选项中,让患者认为不满意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不够完善.结论 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较好,但仍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需要不断改进.

    作者:孟凡莉;金舒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正在由传统的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向社区居家照料的临终关怀服务过渡,并呈多元化发展.文章分析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以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霞;付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