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鼓励员工积极面对、化解患者个性化需求与医疗管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三者能够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基于此,深入研究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罗莉;胡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的需要日显迫切;在法制尚不健全的当前,只有建立起分权制衡的出资人制度框架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王前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系统论述了医疗红包现象产生和蔓延的经济、文化和管理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医疗红包的对策:加强党的领导,紧紧依靠群众,实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持之以恒.
作者:印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国卫生部门存在的短缺现象千差万别,复杂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可以用资金短缺来概括.下面就对卫生资金短缺的基本类型、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傅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均采用计算机处理.笔者在日常的工资管理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工资核算管理人员,熟练掌握EXCEL.的基础知识,尤其是EXCEL中函数的应用,将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作者:王卉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前,医院财务报告存在只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只重视货币性信息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经济活动结果不能反映经济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等等方面的弊端,从而影响了医院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也阻碍了医院管理者决策的及时、准确和有效性.根据现行经济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医院财务报告必须注重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披露.
作者:殷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肯定成绩,看到差距,挖掘潜力,改善经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目前医院财务分析报告中存在的误区作简要分析.
作者:王喜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会计核算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目前全国已有60%以上的省市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从实践来看,会计集中核算制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有其优点,也有不足,尚需改进.
作者:唐晓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现有114320人参加,占全区应参加渔农业人口的75.83%.在实施该项制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妥善处理以下矛盾至关重要.
作者:何静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贫困与疾病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大约占1/3甚至更多,农村的贫困户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为了缓解农村特困居民患重大疾病的医疗困难,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起一种为农村贫困人群提供健康保障的机制:一是重点疾病的干预机制;二是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机制.实践证明:改善贫困人群健康状况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作者:郑向涛;武瑞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在各级政府依法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让已失地的农民得到社会保障,是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者:卢全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进入医疗领域,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在现代医院的管理中,必须引进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盘活资本,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化势在必行.
作者:黄曼丽;王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前,医院管理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虽然医院年年有工作计划,还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但是我们向发展目标迈进过程中的每一项措施并不是一环扣一环,件件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与管理是否到位有关.因此,从如何实施有效管理这个角度看问题,探讨如何做到管理到位有其重要性和现实性.
作者:何敦生;朱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分为弹性资源和约束性资源.弹性资源是指在使用和需要时才取得的资源,货币表现为弹性(变动)成本;约束性资源是指在使用前就取得的资源,货币表现为约束性(固定)成本.显然,对弹性资源来说,资源的需要(使用)和供给相等,当不同方案对资源的需要量不同时,其成本也将不同(有差量),此时的成本即为相关成本.而约束性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增加对一项作业的需求,其成本不一定上升,医院常常存在部分未利用的作业能力.当额外的作业需求小于等于未利用作业能力时,约束性成本保持不变;当额外的作业需求大于未利用作业能力时,约束性成本才有所增加;当对作业的需求永久性地下降时,将导致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有必要减少作业能力.运用上述理论,笔者在自营或外购、保留或削减和特殊订单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使决策较之传统方法更为科学准确.
作者:费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院经济]医院的内部控制包括医院对内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资产管理控制和对外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两个层面.资产管理控制是让出资人获得资产保值增值带来的好处,而质量控制则是履行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让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佳性价比.这两个层面的内部控制互为影响,在矛盾中达到平衡,使医院处于优状态.另一方面,医院的内部控制按交易和会计处理轨迹可划分为:医疗收入、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医疗成本控制等.其中,医疗收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保证医院收入的真实和准确,保证医院货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同时还涉及到患者对医院管理直接的感受.因此,笔者试从资产管理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两方面,对整个医疗收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进行探讨.
作者:吴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绍兴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2003年全县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覆盖.通过全县有关单位大力协作,在县卫生局领导下,到2003年底累计投入达1800万元,完成1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建和改建,只有2个因开发区内规划定点未落实而例外,基本实现全覆盖,成绩来之不易.作为工程建设管理者,笔者就如何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问题,谈一点认识.
作者:孙铁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面对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乡镇卫生院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笔者以马鞍山市佳山乡卫生院为例,探讨新时期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徐叶清;王殿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自愿参加和筹资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农民的参保率是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败的关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农民个体,由于社会、经济、心理特征不同,影响每一个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决定因素会有不同,但对于特定地区,具有基本相同的社会、经济和心理背景的农民群体来说,影响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些主要因素是相同的.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通过对天长市、凤阳县100个参保农户和100个未参保农户的调查,从农民、政府(主要是指合作医疗的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三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素,以此推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完善.
作者:湛忠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对北京市老年人口长期护理的需求分析,提示高龄老人将成为长期护理需求高的人群,现阶段家庭仍然是老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不同成员在老人长期护理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本文还印证了失能水平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失能可以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增加机构对老年人的护理可以节省一定的医疗费用.
作者:黄成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对山东、陕西两省部分城乡地区医疗机构预防接种和医疗注射现状的调查,发现两省市级医疗机构预防接种和医疗(肌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达100%;陕西被调查村级诊所预防接种中存在一次性注射器与玻璃注射器混合使用的情况;仍有些村级诊所使用简单的水煮沸或热水冲洗消毒玻璃注射器的现象;简单焚烧和掩埋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是农村诊所常用方法.建议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人员安全注射意识教育,严格预防接种中医疗注射器使用、消毒、处理的监管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预防接种安全.
作者:曲江斌;孟庆跃;孙强;葛仁炜;卞鹰;于晶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个案调查,明确了该院的治理结构.揭示邵逸夫医院新型治理结构为其推行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提供了制度空间.通过梳理邵逸夫医院建院10年来治理结构的变迁过程,指出其董事会功能弱化且治理结构有向传统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回归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新型治理结构文化和理念上的认同.通过深入剖析邵逸夫医院案例,从中抽象出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在公立医院实行公益法人治理结构的约束条件.
作者:李卫平;刘能;阮云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一、融资背景二战以后,美国国会批准通过了西尔-波顿法案(Hill-Burton Act),该法案的大体框架是美国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争取联邦和州政府投入、内部集资或求助于慈善机构无息借款等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法案特别强调了政府对国民的健康状况负责.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联邦和州财政已无能力支持卫生事业,借债便成为非营利性医院和公立医院的主要筹资方式,但是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医疗领域内的竞争火药味十足.到了70年代末,大量的权益性资本(proprietorial capital)涌向卫生服务领域,股份制医院开始并迅速发展起来,并终成为美国医院所有制形式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财务改革,打破陈规,进行外部融资(exterior-financing)的尝试,为了迅速筹集资金,一些卫生服务组织开始发行有价证券.至此,西尔-波顿法案框架内的融资模式彻底解体.
作者:李曙光;尹爱田;刘永超;刘增法;徐立柱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