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但是卫生服务的绩效和公平性明显下降.世界卫生组织( WHO)第五十三届卫生大会发表的< 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对全球 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排序,我国总体绩效列第 144位,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列第 188位.这一状况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并促使我们对 20多年卫生改革进行深刻反思.其中主要的问题是,迅速扩张、拥有庞大卫生资源的公立医院为何未能履行其社会职能,其公益性质为何会日渐淡化?
作者:程广德;葛余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各项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卫生改革也是其中之一.当前卫生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必须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层面来解决,需要政府多部门、多层级的分工协作,增强政策间的协调性,促进卫生体制改革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改革同步实施.
作者:杨静;高建民;艾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当前,部分乡镇医院实施向下派出门诊的形式,不仅解决了富余职工的出路问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当地群众就医,颇受职工和群众欢迎.据统计,仅我县18个乡镇医院就没有派出门诊部45处,平均每个乡镇医院设2.5处.
作者:潘玉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财务集中控制管理模式正越来越被医院所重视,因为这有利于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发挥其监督职能;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它的安全;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切实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收益大化.笔者认为,医院财务集中管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作者:夏玉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的健康需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与许多国家完善的医疗保体系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笔者分析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国际经验,提出建议.
作者:刘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药物经济学 (Pharmaco- Economics, PE)是一门将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从全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以求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性运用学科.其实质是对各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投入(成本)和产出(健康结果)进行综合考察,通过预算(增量)成本效果(效用)比率指标,进行不同药物品种及其治疗方案之间的客观比较,以寻求具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 [1],为合理用药、医疗保险、药政管理、新药研发等提供依据.
作者:马爱霞;唐慧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有 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 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门诊患者中, 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 70.0%是由于经济困难 [1].这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贵的基本状况.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调节措施 ,如实行医院分类管理、一再降低药品价格等,力图控制医疗费用的非理性增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价格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通过优化价格管理机制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作者:曾波涛;许婷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医院集团是以具有技术、人才、管理、服务优势及良好社会基础的医院为中心,有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医院及多个投资、管理机构共同参与,采取资产重组、合并、兼并、合作、合资等形式,通过医疗技术的渗透、管理概念的推广、体制的改革等措施,形成一个技术水平高、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具有规模效益的医疗机构集合.目前,美国、新加坡、韩国和我国的医院产业集团(医院投资管理公司)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大体有五种:一是医院集团(医院系统)所属医院由集团直接经营管理,二是合同经营管理,三是租赁经营,四是特许经营,五是合作联营.
作者:李乐波;吴强;楼欢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及媒体对医疗纠纷日益关注,医疗纠纷诉讼案件日趋增加,给医疗秩序和医院管理带来严重影响.医疗职业的高风险如果得不到正确处理和公正对待,会挫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医学领域的创新和探索,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患者的利益.因此,建立和完善医疗风险的社会承担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作者:赖思敏;刘远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寻求合并是医疗机构的战略决策,其表现形式往往是投资者对另一方或几方的资本输出,即财务管理上的长期投资(医院会计科目对外投资).作为投资者,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及资本增值,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长期投资的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或以阶段性的目的表现出来.在现阶段,医疗机构合并的基本动因,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合并方对合并后风险预测的良好规避;另外,有实力的医疗机构也将其作为扩大竞争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获取资本增值的基本手段.尤其进入 21世纪,许多医疗机构将寻求合并视为医疗机构发展的万能良药.那么,医疗机构合并有哪些显而易见的优点,又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这些风险,并将之化解?这些都是决策者所应仔细考虑的问题.
作者:毕元广;刘洪玲;穆朝霞;贺建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开展以来,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条件有所改善,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所加强,参保农民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医疗费用有所减轻.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亟待解决.
作者:王元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一、主要问题 1. 人才流失,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低.我市每年都有部分医务人员流向沿海地区,导致我市农村卫生人员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市 132所乡镇卫生院共有职工 1902人,其中本科、大专和中专分别占 1.05%、 16.09%和 67.35%;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1791人,占职工总数的 94.16%,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分别占卫技人员总数的 1.28%、 11.61%和 80.74%;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 0.54人、护士数 0.2人,执业医师与执业护士的比例为 2.68∶ 1;全市共有乡村医生 3024人,其中乡村执业医师仅 141人.
作者:傅建平;杨政坚;杨伟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艾滋病防治经费管理,可按资金运动过程分为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与使用,以及监督与评估等环节.通过现状分析,我们认为,我国艾滋病防治经费管理正在不断规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成因,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创造条件.
作者:应亚珍;王禄生;陈华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一、思路 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系统的有序运行依赖于科学的系统目标,艾滋病防治经费管理的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协调机制、持续投入、保障重点、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协调机制主要是指筹资计划与资金需求的协调,工作任务与物资、货币资源的协调,工作流程与资源流程的时间协调、各部门之间经费安排的协调等.
作者:王禄生;应亚珍;陈华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了活跃卫生政策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发现和挖掘卫生政策研究机构和人才,今年年初卫生部政策法规司与<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社、<健康报>社联合开展了卫生政策研究征文活动.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征文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下面,我对此次卫生政策征文活动做一简要总结,并谈谈我对卫生政策研究工作的一些想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双向转诊是保证患者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上级卫生机构间流动,以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制度.但是,以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双向转诊存在渠道不通畅、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如何通过双向转诊,将部分应该进入社区的病人从大型医院分流出来,是改变目前医疗格局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骆亮;陈颖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内容,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不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力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蓬勃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双向转诊已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有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方面的文献,对当前双向转诊的研究进展以及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冯毅;张瑾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