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公务员压力知觉、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438名公务员进行不同类型压力知觉水平与应对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测试.结果 公务员主观幸福感与8种常见的压力知觉水平均呈负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幻想、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有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以及年龄变量,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的危险性因素有工作负荷、个人生活的压力、知觉水平和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结论 应注意加强公务员自我压力管理能力的提高,帮助公务员群体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
作者:梅彩菊;汪永光;许百华;沈连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掌握浙江省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建立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网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12个监测点调查15~69周岁5114人.以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浙江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8.45%,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7.70%、9.25%和27.00%,具备5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比例为:科学健康观33.90%、安全与急救素养26.90%、传染病预防素养19.50%、基本医疗素养10.00%、慢性病预防素养5.46%.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结论 浙江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需要持续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
作者:徐水洋;王磊;杨清;吴青青;朱大方;章珍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中铅污染情况.方法 连续3年在舟山农贸市场及养殖场所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海产品,进行铅含量的分析与评价.结果 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铅的超标率为3.90%(11/282).不同类海产品中铅蓄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83,P<0.01).海藻类中铅的蓄积量明显比其他3类海产品高(P<0.01).海产品受铅的污染尚在较低水平,但是海藻类污染指数和超标率都高于其他海产品(χ2=10.167,P<0.05).结论 舟山渔场不同年份海产品中铅的超标率和蓄积量存在差异,提示铅的污染在加重,要加强监测,防止环境污染.
作者:张乾通;吴富忠;何佳璐;余新威;王建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龙湾区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开展食品的危险性评估和管理.方法 采用国标(GB/T 4789-2008)方法,对采集的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 采集的340份样品检出52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5.2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为8.24%,金黄色葡萄球菌为8.82%,沙门菌为2.06%,单增李斯特菌为1.47%.结论 龙湾区市售食品中存在食源性病原菌的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次之.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晓红;朱珠英;张素燕;陈文善;周珊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的性行为特征及梅毒和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两家浴室的219名MSM进行调查,留取血样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19名MSM年龄小18岁,大76岁,平均年龄(35.6±10.4)岁.有婚史的为131人,占59.81%.梅毒抗体阳性率20.09%,HIV抗体阳性率15.53%;HIV确认管理15人,确认率44.12%;流失19人,流失率55.88%.结论 浴池场所MSM人群STD/AIDS感染率高,针对MSM的监测和干预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倪志敏;李剑;徐丹戈;周燕;陈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浙江省2个疟疾暴发点的5年后续监测资料,分析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适宜的疟疾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个疟疾暴发点发生后的监测结果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个暴发点2005-2009年报告疟疾病例34例,其中三都镇21例疟疾病例全是本地感染病例,洪合镇13例病例有2例本地感染病例;发热患者血检8681人次,检出25例疟原虫阳性.结论 5年监测数据显示疟疾发病数和监测媒介密度呈下降趋势,但因当地仍有疟疾传播,应继续加大疟疾监测力度,促进疟疾消除工作的开展.
作者:姚立农;许翔;夏生荣;陈华良;杨婷婷;阮卫;姚顺荣;余可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浙北地区华支睾吸虫流行现状及疫源地评估传播趋势.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调查点,采用直接压片法及搅拌沉淀法检测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率,用ELISA法检测人群华支睾吸虫抗体.结果 第二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24.86%(135/543),不同鱼种的囊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棒花鱼高(35.53%),麦穗鱼次之(19.29%),其他淡水鱼虾未检出囊蚴;河网率较高的地区囊蚴检出率(30.32%)高于河网率低的地区(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2.31%.结论 浙北地区第二中间宿主肝吸虫囊蚴存在较高检出率,提示可能存在肝吸虫感染的自然疫源地.
作者:杨婷婷;姚立农;姚顺荣;阮卫;陈华良;夏生荣;余可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了解杭州市下城区近年来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对辖区2003-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辖区人口资料来源于下城区公安分局.2 方法病例诊断按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规定的诊断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病例早期血清麻疹IgM抗体.
作者:朱建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海盐县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情况,评价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起乙肝疫苗接种实施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落实防治规划目标提供依据,于2010年5-10月对海盐县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建强;蒋卫平;徐佩华;陈鸣芳;朱晓微;姚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慈溪市属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于198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之后转入全面监测阶段.但是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因流动人口引起的输入性疟疾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慈溪市近年发生的输入性疟疾进行汇总分析如下.
作者:蔡立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特别是部分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的下降,更易并发结核杆菌感染.本文报道近3年来台州医院路桥院区确诊的47例,并与一般无合并症的肺结核60例进行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转归比较,旨在提高对这类病例的认识.
作者:杨江明;周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及时掌握长兴县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并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09年在长兴县泗安镇双联村开展了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辉;黄益安;章柳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以来,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灵敏性和及时性.但是由于部分医院临床医师对传染病诊断标准把握不严,影响了传染病疫情的准确性,给分析和评价传染病实际发病率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解永康市医务人员对传染病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报告病例的诊断符合情况,以及医院法定传染病病例的登记与报告现状,提高永康市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质量,我们于2010年8-10月开展法定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梅斋;鲍巍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密度大,相互学习生活接触较为密切,存在结核菌感染与发病的潜在性威胁[1].近几年,金华市学生肺结核呈多发态势,报告病例逐年增多.2009年2月,金华市某学校发生一起肺结核聚集性感染疫情,经过调查处置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学校师生中符合卫生部<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08)的所有病例及其同班密切接触者.病例定义为:2009年2月19日-4月2日,该校学生具备(1)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包括涂片或培养);和/或(2)痰结核菌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典型的活动性结核病变表现.
作者:胡跃强;沈淑青;蒋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老年人群发病较高.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解奉化市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2010年10-11月,结合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对奉化市18岁以上并在奉化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伟;曹云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传播机制极易实现,常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日常生活场所发生暴发,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永嘉县近几年水痘高发,为了解永嘉县水痘流行病学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现对永嘉县2006-2009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吴南海;黄大锟;张维溪;林立;李昌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也成为中国现阶段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以来,中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然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报告发病率却逐年上升[1].浦江县自2004年后乙肝报告发病率连续3年下降,但2009年发病率却迅速反弹达到了近6年的高峰.为进一步制定有效防制乙肝的措施,客观分析浦江县乙肝发病特征,现将浦江县2004-2009年乙肝报告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平;游祖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控制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了解农村高血压家族的生化代谢状态,为社会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健康信息材料和生活方式干预及治疗依据,鄞州区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对农村高血压家庭进行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祥;杨微波;蔡文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东阳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自2007年开始于无痛人流术前1~2 h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随机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0月自愿在东阳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门诊接受无痛人流术且无手术禁忌证、药物过敏史及前列腺素应用禁忌证的健康妇女400例,年龄16-45岁,孕周6~12 w.术前常规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白带常规检查,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将400例受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年龄、孕产次及孕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4、1.187和0.937,P>0.05).
作者:王肖红;朱英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保障和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每年对县城内的27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幼儿健康问题,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现将景宁县2008-2010年儿童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现代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从根本上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又需要强有力的规范化管理[1].温州市龙湾区自2002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已有8年余,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对策,进一步推动本项工作,本文对龙湾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刘仁林;张晓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出生率逐年上升,已占活产婴儿总数的7.76%[1],提高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及减少伤残的发生已是围产医学中产科和新生儿科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探讨早产儿管理重点,改善早产儿预后,本文对2008年1-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896名早产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子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及早发现及治疗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故应重视早期的防癌筛查.自巴氏涂片问世半个世纪以来,细胞学检查在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但因其假阳性率居高不下,目前已经被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所取代.通过与病理组织学比较,探讨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红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育儿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肥胖的发生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儿童单纯性肥胖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而且是儿童成年后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1].为了解浙江省临海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我们于2009年5月对临海市部分城乡幼儿园4215名儿童进行了单纯性肥胖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宇红;林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托幼机构的卫生消毒工作,是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的重要措施,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是上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上城区妇幼保健院2006-2010年对杭州市上城区33所托幼机构的卫生消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监测质量以利于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
作者:钱萤;朱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1].为了解德清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更好地开展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等预防工作,2007-2010年分别选取英溪小学、二中和德高3所学校的6016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建根;王学才;林春艳;张一鸣;许卫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女性性工作者(以下简称CSW)作为艾滋病性接触传播的易感人群和桥梁人群,其危险行为的改变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为掌握上虞市不同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制定女性性工作者有效行为干预措施,2008-2009年对上虞市288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万丽君;章兴祥;谷行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1年以来,舟山市积极实施了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并开展了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行动,从而推动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为了解舟山市海岛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更有效的开展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2009年在舟山市临城社区居民开展结核病相关知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胜林;李科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EH)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中个体血压水平的差异30%~70%归因于遗传因素,遗传背景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随着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分型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人们广泛开展EH候选基因多态性研究,以阐明EH的关键基因,从分子水平来认识其发病机制.本文主要针对近几年来研究的一些热点基因及多态性成果予以综述.
作者:王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免疫规划的深入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并且严重制约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轨道迈进.根据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于2006年全面实施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现已运行5年,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虹;洪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财政支出改革在不断推进,为了达到财政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疾控机构要根据形势,转变思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各项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促进疾控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董维亚;许国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流动人口的存在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一直存在的客观社会现象,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自身健康,还影响到流人地常住人口的卫生健康状况[1].流动人口已成为传染病传播蔓延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等已成为疾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促进疾控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位新;庞志峰;王俊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是监测传染病疫情、预测传染病流行趋势、及时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和保障[1].及时、准确、有效的疫情报告是早期发现、控制传染病蔓延的主要环节[2].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和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质量管理的灵魂[3].本文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
作者:周俏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医疗卫生常识的教育普及相对不足的时期,存在营养过剩、高盐饮食、运动不合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问题,广大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对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远未得以重视[1].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区健康问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倍受关注.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卫生院2009年3-10月通过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寻找良好的服务平台,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作者:沈新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2.3%,并将持续上升.绝大多数老年人有一种或者多种健康问题,药物使用频率高,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年轻人[1].因此,在老年人用药中,有些问题应该特别注意.本文于2010年6月对辖区内适龄老年人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的用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老年人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黄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DM患病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探讨DM的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十分必要.为了解金华城乡社区居民DM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DM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08-2009年我们开展了相关内容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季焕;樊宏;季晋艳;戴建儿;徐凯琴;滕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永康市1997年土源性线虫调查结果显示,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水平较高,并以蛔虫感染居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永康市经济、环境和卫生状况都有了巨大变化,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2009年永康市对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美娟;应金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性疾病的风险,我国制订了献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血站应当保证所采集的血液由具有血液检测实验室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必须采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两次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同时规定HBsAg、抗-HCV、抗-HIV检测方法必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而抗-TP的方法为ELISA或TRUST,只有这些指标检测阴性的血液才能允许发放临床[1].目前采供血机构大多采用ELISA法检测这些指标,在实践过程中采供血机构对现行的两次检测模式提出了探讨[2,3],包括两次检测模式的功效和影响.本文分析了献血人群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两次检测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洁;祝宏;吴亚玲;励晓涛;朱发明;吕杭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