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放射科小剂量气钡造影及妇科药物保留灌肠引入量化操作(包括温度、压力、容量),更好地发挥小剂量气钡造影的效果,我院研制了气压式灌肠器,经临床应用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国强;张加成;邱小伟;陈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掌、足跖出现长圆形疱疹,并伴有口腔粘膜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我院于2001年3月~2001年7月应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2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培养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约30%的GERD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西药促动力剂、H2受体拮抗剂虽有较好疗效,但停药后GERD易于复发.笔者用辨证分型治疗本病5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水正;乐毅;樊舟;郭志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自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内镜下碎石结合服用中西药治疗胃结石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宣义;朱国庆;姚剑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 to Penic Pum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若围产期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较大.现将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ITP产妇20例作一分析.
作者:沈旭娜;郑翠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自1999年~2002年6月间,我院骨科采用三叶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31例32侧,固定牢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新升;余作取;张长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自1998年2月~2000年12月采用卧硬板床休息,胸部骨盆牵引、硬膜外封闭术、手法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进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合理应用解热剂一直是值得探索的课题.2000年12月~2002年12月2年间,我院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并与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的退热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红;李建红;周水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992年3月~2000年2月,我院共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人2084例,其中出现因静滴甘露醇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者3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宏;毛秋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报道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后,揭开了对消化性疾病认识的新纪元.目前已公认HP的慢性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等有密切关系,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之间的关系仍有很大的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林燕;潘克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临床B超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发病率不断升高.在某些地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1].我院用中药治疗脂肪肝9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罗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约占泌尿科病人的20%,也是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和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病人往往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却不理想.我院自1995年8月~2000年8月,以中药清热解毒汤加双黄连针剂作前列腺内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76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益高;王日桂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基础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院采用参麦注射液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治疗DCM心力衰竭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小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自1999年6月~2000年4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60例加用优甲乐-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治疗过程中进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Ultrasensitive TSH,uTSH)测定,观察其相互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起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急进性肾炎好发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病情凶险,往往在数周至数月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现将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急进性肾炎9例作一分析.
作者:孙敏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用清泻肝火、降逆开窍之中药和脱水降低颅内压之西药等综合疗法治疗脑出血,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康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点之一,严重者可以出现多浆膜腔积液,消除水肿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我院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治疗肾病综合征严重水肿患者3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益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自1996年以来,在B超引导和监视下,经阴道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卵巢囊肿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河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静注补气通络针加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 prednisolone,MP)对兔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取6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中药组、大剂量MP组、小剂量MP加中药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致伤能量为120g cm.通过观察动物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脊髓组织及血清中SOD和MDA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大剂量MP、小剂量MP加中药组均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尤以大剂量MP、小剂量MP加中药组为著;伤段脊髓及血清中SOD明显降低和MDA明显升高;中药组、大剂量MP组和小剂量MP加中药组在不同时间(6、12、24小时)均能升高和降低血清及脊髓组织中SOD和MDA;大剂量MP组和小剂量MP加中药组在不同时间伤段脊髓及血清中SOD和MDA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均比中药组显著.结论:认为早期静注补气通络针加小剂量MP可通过调节脊髓组织及血清中SOD和MDA的含量,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并可增效减毒.
作者:李文超;梁德;何振辉;姚珍松;晋大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与丹参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用丁咯地尔150mg,每日1次静滴,丹参针30ml,每日1次静滴;对照组用丹参针30ml,每日1次静滴,连用14天.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两组血液粘稠度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咯地尔合丹参治疗脑梗死显示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鲁国建;金耀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将同期入院的尿毒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采取一般治疗外,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1日1~2次,并延长透析时间间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透析效果、生活质量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残余肾功能,治疗组相对稳定,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透析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延缓残余肾功能的进展,显著延长透析时间间隔,并能预防长期透析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晓舟;郭明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制作SLE类固醇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探讨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对其防治作用.方法:在中等含脂量饲料喂养条件下,MRL/lpr(13~14周龄)小鼠予以强的松(每天6mg/kg)连续4周,制作SLE类固醇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并设正常中脂组和普食组作对照.然后,分设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5g/kg)、中药治疗组(解毒祛瘀滋阴煎剂37.3g/kg)、西药治疗组(阿司匹林90mg/kg).1个月后,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并用蛋白电泳技术对比分析胆固醇脂蛋白亚组分比率.结果:模型组TC、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中脂组或正常普食组(P<0.05);正常中脂组与正常普食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TC、TG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西药组LDL、VLDL、LP-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HDL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中等脂量饮食下,对MRL/lpr小鼠灌胃强的松能制作出SLE类固醇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SLE的同时,能有效防治类固醇性高脂血症.
作者:王新昌;温成平;曹灵勇;范永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两年间胃镜确诊疣状胃炎143例(观察组),同期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47例(对照组)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HP和血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水平.结果:观察组胃炎HP感染率69.23%,对照组感染率56.00%.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伴肠化的HP感染率65.62%,与不伴肠化的HP感染率72.15%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伴糜烂者,HP感染率74.07%,与不伴糜烂HP感染率68.10%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疣状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CSG,疣状胃炎伴糜烂、肠化者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淑萍;周似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疗效.方法: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生血宁治疗组和葡萄酸亚铁对照组各50例.分别每次100mg,1日3次,儿童减半,连续服用30天.治疗前后进行中医气血两虚证侯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证侯评分值无差异;治疗前后气血两虚证积分自身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都有差异,治疗组气血两虚中医证侯疗效有效率96%,显效率76%,痊愈率30%;对照组有效率50%,显效率2%,痊愈率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生血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中医气血两虚证效果明显.
作者:柯有甫;魏克民;郑军献;浦锦宝;祝永强;梁卫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症状缓解的情况、心电图的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分别为95.00%和86.67%,对照组分别为71.67%和65.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UAP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王继军;刘凤芝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诺和龙与金芪降糖片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单纯饮食加运动控制不满意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诺和龙加金芪降糖片、格列吡嗪治疗,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还可降低甘油三酯(P<0.05),无肝、肾功能改变,无严重的低血糖发生.结论:诺和龙与金芪降糖片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具有降糖作用好、安全性、耐受性良好的特点,适合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
作者:张家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用中药治疗前后月经周期中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E2、P的测定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排卵期E2明显升高(P<0.01);黄体期E2下降而P升高(P<0.01),均有显著意义,临床总有效率达94.4%.结论:排卵期E2水平低下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中药治疗可调节激素分泌,恢复排卵期E2水平,有明显消除肿块,缓解疼痛作用
作者:宋跃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结晶天花粉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指征的异位妊娠病例138例,口服米非司酮68例(米非司酮组),宫颈注射结晶天花粉蛋白70例(天花粉组),均辅以中药治疗,观察血β-hCG下降、异位妊娠包块吸收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组治愈率90.41%,天花粉组治愈率96.7%,两组比较,P>0.05.在血β-hCG>1000mIU/ml组中天花粉的治愈率93.3%,高于米非司酮组的治愈率66.7%,但两组比较,P>0.05;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两组比较,P>0.05,包块吸收时间,P<0.01.结论:米非司酮和天花粉治疗符合保守治疗指征的异位妊娠均有较高的治愈率,对血β-hCG>1000mIU/ml的病例以选择结晶天花粉蛋白治疗为宜.
作者:陈香雅;宣樟标;俞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自2000年至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立民;高屏;杨永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绝经前后诸证是一些进入绝经期前后妇女常常发生的、与绝经有关的证候.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甘麦大枣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属西医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满意.现将资料齐全的40例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严宇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于2000年1月~2000年12月先后为158例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力地促进患者术后全面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断指再植成活率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曼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当前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及合并不全瘫的患者,常通过手术治疗达到复位,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椎管减压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我院骨科自1999年8月~2002年8月对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患者50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萍;严淑;薛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与抗癌药物的接触频度越来越高,现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就抗癌药物对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作者:林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采用动脉血作动脉血气分析和快速电解质分析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笔者经过1年多的临床摸索,初步总结出一种快速简单、成功率又高的桡动脉采血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红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PCR)HBV-DNA与放免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HBV-DNA阳性率与HBsAg、HBeAg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PCR检测HBV-DNA对乙肝传染性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起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柱凝集技术检查孕妇产前ABO血型不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对616例O型血型的孕妇先后采用柱凝集技术和传统试管法测定孕妇血液的IgG抗体效价.结果:采用柱凝集技术,616例孕妇中236例(38%)IgG抗A(B)效价>128,128例(20%)≥256.传统试管法仅65例(11%)抗体效价≥128,19例(3%)≥256.结论:柱凝集技术检测孕妇产前ABO血型不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传统试管法.
作者:武健;汤杰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部分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通过对部分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调查,相关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接受调查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9.6%,感染明显与年龄、饮用水源、人均居住面积、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结论:幽门螺杆菌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水可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作者:韩咏梅;季峰;厉有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而发生的病变.本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育龄期妇女的10%,在不明原因的不孕女性中发病率达70%~80%,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妇科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但依据其经行腹痛、性交疼痛、月经不调、不孕、盆腔肿块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本病当属于中医妇科痛经、不孕、月经不调、崩漏、瘕等病的范畴.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虽有很大进展,但细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较多的药物有GnRHa、Ru486,治疗效果较好,但有一定副作用,停药后易复发,即使手术治疗,术后也易复发,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多年来的临床摸索,认为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的优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明确本病的诊断,施以从瘀从痰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承烈;王金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化症注射液是我院医药学专家洪中立、江淦达等参照古方化症回生丹的组方和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选用红参、附子、川芎和大黄研制成的静脉注射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20多年来一直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的常用药.现将该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多年来临床应用效果作一简述.
作者:张静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 解热镇痛类止痛药1.1 阿司匹林具有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功能,无成瘾性.它不仅用于止痛,并且还用于防治冠心病、脑中风.其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胃肠道不适,可在饭后服用以减轻不适症状.但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孕妇和哮喘病人宜慎用,饮酒前后也不宜服用.
作者:章雪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连翘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异名:旱连子<药性论>,大翘子<唐本草>,空壳<中药志>.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利尿的功效.
作者:吴晓冬;吴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恶心、呕吐是手术中常发生的并发症,我们采用针刺内关穴来预防连续硬麻下围手术期恶心、呕吐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冬明;邹建玲;张海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de Quewain病),又称为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上简称亚甲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后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性疾病.由于起病症状复杂多变,且常在普通内科首诊,极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误诊的22例亚甲炎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何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据统计,在各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中,抗生素占总百分率的34.6%,磺胺、异烟肼等化学抗菌药占12.4%.当患者肝功能已受损害并需要应用抗菌药的情况下,首先要了解所选用抗菌药本身对肝功能的损害程度,还要考虑由于肝功能不良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是否可能增加毒性反应,以进一步决定是否减量用药或慎用与禁用.
作者:裘云庆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