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PTCA对冠心病电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和不同冠心病类型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78例冠心病经皮冠皮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QT离散度的对比观察.结果急性心肌梗塞(AMI)组QTcd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支数冠脉病变QTcd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经PTCA后QTcd明显减少,与PTCA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QT离散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AMI时QTcd明显增大.冠心病经PTCA前后QTcd差异极显著,ATcd明显减少,可作为PTCA后心肌再灌注成功的指标,能明显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是否可作为冠脉再狭窄的早期指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敬民;徐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截骨延长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对592例胫骨上端截骨延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主要并发症10种84例,占14.19%.计有胫骨上端关节面劈裂、胫骨平台后倾、骨筋膜室综合症、髌腱止点下移、骨迟缓愈合、病理性骨折、马蹄足、骨端提前融合、膝关节屈曲畸形、神经牵拉症状等.结论术前认真设计、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昌兴;吴建民;张万忠;宋小平;马亮;俞杭平;俞宏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PTCA手术前后临床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 4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行PTCA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前后心电图的ST段偏移、QTc、T波、心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PTCA术后,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减轻(P<0.05),QTc缩短(P<0.05),T波亦有明显改变.(2)患者临床症状大多在开通即刻减轻直至消失.(3)本组仅7例(15%)发生轻微并发症,经常规及时处理后消失.(4)经临床随访1-24个月,仅2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PTCA是迅速改善心肌缺血有效的安全的方法,其并发症及再狭窄发生率低,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而ECG是一种客观、无创伤的评价方法.
作者:王川怡;林捷;张怀勤;黄伟剑;王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治疗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 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用核糖核酸静滴,对照组56例用促肝细胞生长素静滴,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对不同病型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对侧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肝中度和慢重肝病例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糖核酸治疗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早期,足疗程使用可望收创一定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德荣;叶欣;夏培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扩大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临床应用的范围及方式,同时也为膝部及小腿上段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寻找新的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肌)瓣转位移植修复膝部及小腿中上段创伤后严重软组织缺损.结果骨外露或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功能和外形令人满意.结论以上术式的开展扩大了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应用,亦为膝部及小腿上段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开创了新的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春;何飞熊;徐叶青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了研究体外循环对肺内分流量(简称Qs/Qt)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在吸纯氧下测定体外循环前及结束后20'、2h、4h、8h的肺内分流量.结果在体外循环结束后20分钟、5h、4h时肺内分流均增加(P<0.05),8h开始恢复.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肺内分流量增加,其原因存在着解剖分流的增加,也可能同时存在肺泡萎陷.
作者:卢安卫;章云涛;浦其斌;方雪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胸腹壁全厚皮片移植阴道成形术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易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一种阴道成形术.它不仅使先天性无阴道或各种后天因素造成的阴道闭锁患者得到治疗机会,而且克服了供皮区疤痕增生,再造的阴道过短,狭窄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于1992年~1995年用此法完成5例手术,随访2~5年,疗效满意.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方惠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常通过物理方式进入伤口中暴露的基底细胞,该病毒寄生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皮肤表现为疣,在粘膜表现为乳头瘤[1],也可在基底细胞内呈隐性状态[2].临床上发现细胞免疫抑制者HPV皮损泛发、顽固,提示免疫系统在HPV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近来对生殖器疣的研究发现HPV病毒存在潜在的致癌特性[4],因此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曹毅;庄亦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动态血压变异性(ABV)受到学界日益重视,有关的研究报道很多,焦点已从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转移到研究ABPV与靶器官损害、ABPV与微循环的改变,并倡导对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微循环血管改变和血液流态的变化,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王素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伸直阴茎,延伸尿道并使其开口于龟头正常尿道口处.要求术后具有正常的排尿和勃起功能,外形美观[1].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方式很多,其选择主要依据于阴茎畸形程度、畸形纠正后异位尿道开口的位置、局部皮肤的可利用情况以及手术医师的经验爱好.
作者:江少波;蔡松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山蝉等若虫羽化时的蜕壳,别名蝉衣、蝉退、蝉壳、知了壳.性寒,味咸,为辛凉解表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镇惊解痉,利咽消肿等功效.临床上可治疗风热感冒,各种炎症,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痘疹疔疮等适应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功效不断地被发现,且效果明显,如抗癌、镇痛、抗惊厥、抗过敏等.为了合理和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必要对其传统应用和现代研究情况作一回顾,为深入研究与开发蝉蜕中药,提供参考.
作者:牛跃华;陈锡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拇指占手功能的45%,在手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拇指缺损对手功能影响较大,双拇指缺损尤为严重.我院于1999年7月1日收治一例双侧拇指毁损的病人,进行急诊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友棣;张灵芝;郭翱;张文正;丁法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放射辐照对异体神经移植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自体对照组、异体对照组、辐照处理组.应用放射辐照方法处理异体神经后进行移植.术后12周移植神经和胫前肌HE染色,移植神经S-100蛋白及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和计数单位面积内阳性轴突数和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结果放射辐照处理后的移植神经,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胫前肌生长良好,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增多(与异体对照组比较,P<0.05),单位面积内的阳性轴突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放射辐照处理降低异体神经的抗原性.
作者:李建兵;姚建民;宋建良;杨向东;吴守成;沈向前;宋春轶;孙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CT诊断依据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前滑脱35例,后滑脱6例)的CT表现.结果椎间盘相对性相反方向膨出相邻椎体边缘,椎间小关节半脱位及下位椎体上缘层面椎管矢状径的改变具有CT表现的特征性,是CT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主要依据.结论 CT不仅能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症,而且能与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相鉴别,从而能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迫的原因,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土兴;陈兴灿;俞锦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一、概述骨关节病是以骨关节软骨急、慢性损伤或以关节软骨退变为基础,临床所见,骨关节病大部分发生在老年人,骨关节病除关节软骨损伤退变外,后期还存在骨关节结构关系改变.是骨科门诊多发病,常见病.二、病因学分析骨关节病俗称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这三种称谓以细胞病理学为基础.增生性关节炎,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创伤性关节炎是以病因学为基础.老年性骨关节病是所有不同病因引起的骨关节病中多见的一种.作者认为老年性骨关节病是软骨退变前提下可再合并某些外伤为诱因,包括不正常位置的超负荷关节活动,劳动及肥胖者体重增加,关节软骨单位面积压强加大发生软骨磨损增加引起的关节慢性损伤.
作者:黄良夫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胫骨延长术对跟行足畸形的矫治作用.方法将17例小儿麻痹后遗跟行足畸形患者的胫骨延长2.3~3.9cm并经2年~6年8月随访.结果跟行足畸形基本纠正,踝、膝关节稳定性增加.结论胫骨延长术是纠正跟形足畸形的一种方法.
作者:邵建萍;方弘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院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做得好坏与患者的康复保健和生命安危息息相关.近年来,中药质量问题随着市场开放变得十分突出,如掺假、掺水、异品、劣药增多等.目前我国医院中药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总体上不够先进,一些医院重视医务管理,轻视或忽略了与医务工作唇齿相依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医院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俞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ahagic fever,EHF)是一种急性毒性传染病,病死率达3%~7%[1].笔者所在地为该病好发区,自1989年4月至1999年6月我院共收治EHF43例,其中28例发病4日内作出明确诊断,病初误诊15例,占35%,现探讨误诊原因,以期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陈瑾瑜;徐建钢;倪素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又称Wilson's病,是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我院从1996~1998年共收治32例HLD患儿,其中17例入院前曾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李孟玲;陈美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