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3 岁,因精神病发作1d,外出受冻后 突发抽搐伴意识不清6h 入院.体检:T 35.0℃,P 46 次/ min,R 20次/ min,BP 100 / 64mmHg.中度昏迷, 双肺呼吸音清.急诊心电图(图 1)示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49 次/ min,Q-T 间期长达 0.50s,各导联 QRS 波群终末部均可见巨大的 J波,V2 J 波高达 0.8mV, 除 aVR为负相外其余导联均为正相.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巨大 J波低温导致可能,Q-T间期延 长.
作者:俞晓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4 岁,6 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 入 VVI 型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 60 次/ min.近 10d 来因持续性头晕就诊,静息心电图(图 1)中脉冲信 号顺序规则出现,频率 60 次 / min,其后均无宽大畸 型 QRS 波群相随,图 1A 中未见窦性 P 波,QRS 时 间 0.10 s,心室率47 次/ min,QRS 波群前均见一逆 行 P 波(P-波), P--R间期 0.09s, 图 1B 中 R1、R3、R5、 R7 均为室上性,其后均见 1 个提前出现宽大畸型 QRS波群,R′前无相关P波,偶联间期固定,其中 R1、R3、R5 后均见一 P- 波,R-P- 间期 0.08s,R7 前见 一直立P波,P-R间期 0.14s.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76 岁.因反复胸闷、心悸 10 年,加重伴头晕 3d 入院.入院体检:T 36.5℃,P 65 次 / min,R 18 次/ min,BP 130 / 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率 130 次/ min.临床诊断:心律不齐待查.
作者:卢亚乐;何方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83岁,因反复胸闷、气急伴双下肢浮肿2年余,再发2d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3级,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
作者:邓明霞;朱晨;李远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儿男性,3 岁 2 个月,因误服心痛定约 20 片 (10mg /片)1h 急诊送来我院.10:48 入院时体检: 体温未测及,P 50 次 / min,BP 49 / 26mmHg,患儿 面色发绀,呈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 失,呼吸呈叹息样,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 音.心音低钝,心率 55 次/ min,巴宾斯基征未引出.急查血生化:pH 6.8,PCO2 115mmHg,PO2 26mmHg,K+ 6.9mmol / L,Ca2+ 2.23 mmol / L,血磷 3.56 mmol / L, 血糖28.98 mmol / L.心电图(图 1)可见各导联 P 波 低平,R-R 间期规则,QRS 时间为 0.10s,在 V2~V5 的 QRS 终末部可见巨大 J 波,形态呈驼峰状,Ⅰ、 aVL 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伴 T 波直立,Ⅱ、Ⅲ、aVF ST 段呈水平型压低约 0.2mV 伴 T 波倒置,V1~V6 T 波均倒置,Q-T 间期 0.36s.
作者:杨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男性,47 岁,因间歇性胸痛1 个月入院.入 院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胸痛待查.体检: BP 110 / 80 mmHg.心率 83 次/ 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 理性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心脏扩大,以左心 室为著,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前间隔及心尖部、 前侧壁符合冠心病改变,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当日心 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图略).患者入院第 2 天 02:40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心悸、胸闷.急查乳酸脱 氢酶 2 170U / L,肌酸激酶4 330 U / L,肌酸激酶同 工酶567 U / L,超敏C反应蛋白 180 mg / L,肌钙蛋 白I 35.54ng / L.
作者:王述兰;王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房室结双径路是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基础,其电生理特征主要为当快 径路发生传导阻滞时,激动改从慢径路传导时形成 的跳跃现象.如能显示跳跃现象,就能证实双径路的 存在[1].我们注意到在临床电生理检查中,心房分级 递增刺激时,S-R 间期突然延长>60ms的现象屡见不鲜,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也沿用了此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时S-R 间期突然延 长>60ms 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的诊断价值以 及其与单纯的房室结传导延缓即房室文氏传导的区别点.
作者:金建飞;郑新权;王慧;李忠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自1958 年第一台起搏器植入以来,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近几年起搏器已由单纯刺激心脏使其激动,避免心脏停搏发展为诊断、预防和治疗缓慢性及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治疗其它非心律失常疾病(如心力衰竭、减轻流出道梗阻等)的先进手段[1].由于起搏器新功能的不断出现,起搏心电图变得越来越复杂,诊断也越来越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典型案例介绍起搏器部分特殊功能的心电图表现,以达正确分析、诊断的目的.
作者:蔡卫勋;刘晓健;赵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电活动同步化和机械活动同步化保证心脏正常 功能.引起心脏不同步化运动的因素很多,随着彩色 脉冲多普勒检查对心脏不同步化运动研究的发展, 单纯的心电图 QRS 时间增宽>120 ms 已不能成为 一项不同步化的诊断指标,但是 QRS 时间增宽合并 ST 段压低(尤以 V1~V6)的心电改变往往伴随有心 脏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双重异常,可能引起左心室 不同步化运动.本文观察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 描记术对QRS 时间增宽合并 ST段压低者左心室不 同步化运动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伟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BMI)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A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男性冠心病患者 78例,年龄 45~77(63.86±6.89)岁,以 BMI 为依据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 20 例(15.57≤BMI<23.03),B 组 20 例(23.03≤BMI<25.35),C 组 18 例(25.35≤BMI<27.68),D 组 20 例(BMI≥ 27.68).所有患者给予100U / kg 负荷全量肝素,并于术前、肝素负荷剂量后 5min、10min、30min、60min抽血,采用 Hemotec 法检测ACT值,以术前 ACT(ACT0)为基线,其余 ACT值与其差值分别标记为ΔACTs,MATLAB 软件计算ΔACT- 时间曲线 下面积.结果 负荷肝素后 ACT 达峰时间各不相同:33.33%位于 ACT5 时间点,51.33%位于 ACT10 时间点,15.34%位于 ACT30 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CT-时间曲线下面积随着BMI增大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相对于低BMI 患者,基于实际体重给予负荷量肝素对于大BMI患者是过量的.
作者:洪霞;单培仁;黄伟剑;朱千里;肖方毅;李晟;周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 N 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峰浓度、高敏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 评估价值.方法 依据住院及出院 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113 例急性心肌梗死分成 MACE 组 (n=41)和非 MACE 组(n=72),比较两组血浆 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 I 峰浓度、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MACE 组 NT-proBNP[(1 137.19±375.22)pg / ml]、肌钙蛋白 I 峰浓度[(18.13±6.01)ng / ml]、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15.27±10.35) mg / L]均高于非 MACE 组[(446.14±215.37)pg / ml 、(9.79±2.53)ng / ml、(7.65±4.28)mg /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肌钙蛋白 I 峰浓度、高敏C 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 MACE 具有较好的预警 作用.
作者:周立军;王春明;刘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地西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 将 58 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药物组(n=29)与单用美托洛尔组(n=29).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4周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24h 动态心电图.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改善,联合药物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9.7%)优于单用美托洛尔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药物组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改善的总有效率(86.2%)优于单用美托洛尔组(65.5%),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肯定.
作者:张贤萍;程震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 79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联合两种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诊断价值.结果 平板运动试 验与动态心电图对各种数量冠状动脉病变检出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 85.4%,特异度 为 93.1%,阳性预测值为91.2%.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测可降低冠心病的假阳性率,有助于提高单项检查 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作者:孔宝青;陈向东;洪敏;韦伟;胡金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前面12 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心外膜及心大静脉(GCV)远端、希氏束旁、特发性左心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左冠状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和起源于右心室间隔部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治疗.
作者:陈一和;黄晓芳;陈小锋;李嘉;李岳春;季亢挺;殷日鹏;林加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2 岁,因反复心悸、胸闷 8 年,外院 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术后 4 个月,再发 2 个月 入院.当时外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中 诱发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的宽 QRS 波群 心动过速,标测电极于希氏束处 A 波早提前出 现,遂行低功率消融而终止心动过速,加固 30s,反 复检查,未诱发异位心动过速.术后诊断:顺向型房 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右侧希氏 束旁道.
作者:任燕红;何方田;蒋晨阳;李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Cardio Disease)属于冠 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临床特点为渐进 性心脏增大,多合并复杂心律失常及进行性加重的 心力衰竭.积极诊治缺血性心脏病在临床工作中显 得极为重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经济、易普及的 检查手段,值得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心电图 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作以下综述.
作者:张雪妮;刘希;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室电风暴是需要紧急治 疗的临床证候群.现结合查房中同学们提出的有关临床和心 电图问题,共同学习讨论如下.
作者:王高频;刘仁光;季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三、临床应用[1] 1.食管导联心电图经食管电极导管记录的心 电波形具有 P 波高大清晰、容易辨认的特点,在心 律失常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李忠杰;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永久性心房颤动是心血管病重症.在观察病 情、判断药物疗效时,经常要监测心电图.本文介绍 几种特殊的心电图现象,以提供及时正确的诊断思路.一、心律由紊乱突然规则,是恢复窦性心律? 永久性心房颤动虽经积极治疗,仍难恢复窦性 心律.观察患者心电图时可突然出现心律规则, 大的可能为交接区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多数由 洋地黄中毒所致.
作者:黄永麟;郭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一、定义 心室电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交感风 暴、儿茶酚胺风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 风暴.2004 年已有人提出电风暴这个概念,指由于 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危重的恶性心律 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1].2006 年 ACC / AHA / 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脏性猝死预 防指南>首次对心室电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24 h 内自发逸2 次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 速和(或)心室颤动,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 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证候群[2].
作者:郜玲;卢喜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 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 息[1].医学论文的摘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读 者快速浏览、索取资料的工具,直接影响文章的被检 索率和被引频次.
作者:马雯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例 1 患者女性,60 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 综合征,植入AAI 起搏器 3 年.设置的基本起搏周 期1 000ms,频率 60 次 / min,心房不应期350ms.心 电图(图1)示P4波直立,其顺传的 P-R间期 0.38 s, 考虑该搏动为窦性搏动经房室交接区慢径路顺传心 室或房性期前收缩.
作者:林晓芳;何方田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