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国际刊号:1009-816X
  • 国内刊号:33-1252/R
  • 影响因子:0.63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心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16心肌节段从QRS波起点达到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值校正值(Tmsvl6-SD%)和大差值校正值(Tmsvl6-Dif%),并对患者左心室17节段时间-位移参数图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ESV、EDV、Tmsv 16-SD%、Tmsv 16-Dif%明显降低,SV、CO、LVEF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ESV、EDV、Tmsv 16-SD%、Tmsv 16-Dif%明显降低,SV、CO、LVEF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左心室收缩延迟节段为(1.82±0.34)个,收缩活动减弱节段为(2.30±0.83)个,明显少于术前的(4.71±1.42)个和(5.14±1.83)个.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改善情况.

    作者:周平安;刁杰;张小宾;石秀英;闫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添加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有效性

    目的 观察添加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8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阿罗洛尔、双氢克尿噻片、盐酸贝那普利片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血压下降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58.50%,观察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血钾及血脂都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添加螺内酯能够有效地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安全性较好.

    作者:左权;王新;杨雪骅;楚召旭;卢小华;方定一;陈志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CHF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心力衰竭治疗和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5%,优于对照组的89.23%(x2 =7.51,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0)、每搏输出量(SV)和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CHF患者,可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进一步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浆cTnI、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所致胸痛病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肌钙蛋白Ⅰ(troponin I,cTnI)、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所致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52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终经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80例(心梗组),急性肺栓塞72例(肺栓塞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浆cTnI、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分析cT-nI、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肺栓塞的鉴别效果.结果 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心梗组,cTnI水平显著低于心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ROC曲线的AUC值为(0.95±0.05),95% CI=0.82~0.99,佳界点值442ng/mL,其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95.cTnI ROC曲线的AUC值为(0.95±0.02),95%CI=0.92~0.97,佳界点值0.37ng/mL,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1.00.cTnI、D-二聚体拟合数据后,ROC曲线AUC值为(0.98±0.02),佳界点值取0.17,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99.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肺栓塞引起的急性胸痛,联合进行血浆cTnI、D-二聚体检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彩玲;郑君平;李淑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索老年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了633例连续入住我院老年科,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采用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和美国神经病学会诊断标准进行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回顾性分析不同诊断的患者在年龄、认知功能、跌倒风险、多重用药、衰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住院老年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4.48%,高龄、认知功能障碍、跌倒高风险、多重用药、衰弱、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P<0.01).结论 体位性低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筛查识别.CGA技术可全面了解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在评估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团队的诊疗,为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陈凌燕;刘彩霞;楼高波;张靖梅;解艳红;陈旭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磷酸腺苷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后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7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冷冻球囊肺静脉隔离予以ATP诱发肺静脉电传导恢复为观察组,对肺静脉电位恢复者再次冷冻重新达到肺静脉隔离.另有对照组7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常规冷冻消融术后不做诱导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78例患者均完成肺静脉隔离;静脉注射ATP 20mg后,有20例患者24根肺静脉出现肺静脉电传导恢复(14根左上肺静脉,4根左下肺静脉,2根右上肺静脉,4根右下肺静脉).再行冷冻消融除1例外19例达到肺静脉隔离.对照组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肺静脉隔离;经随访观察组12例(15.38%)复发,对照组23例(29.87%)复发(P<0.05).结论 补充消融ATP“暴露”的肺静脉-左房电传导间隙,可以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

    作者:夏云兵;黄卫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亚临床左心室功能不全与收缩期前波相关性分析

    目的 评价收缩期前波(PSW)与高血压患者亚临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47例,以是否出现PSW分为PSW组92例和非PSW组55例,测量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重量(LVM)、LVM指数(LVMI)、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Em/Am)比值,同时计算心肌作功指数(MPI),评价各指标对MPI的预测价值.结果 PSW组LVEDD、WST、PWT、LVM、LVMI、MPI、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比例、左心室肥大比例均大于非PSW组(P<0.05),而PSW组Em、Em/Am比值低于非PSW组(P<0.05);PSW与年龄、LVM、Em呈正相关(r=0.32、0.41、0.39,均P< 0.05),与Em/Am比值呈负相关(r=0.4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W为异常MP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SW是左心室顺应性下降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孙读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炎性反应和心肌灌注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炎性反应和心肌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心电图ST段回落评价心肌灌注程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2~3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90min ST段回落百分比≥70%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保护作用较强,能够抑制手术导致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灌注.

    作者:李丹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ACEI/ARB减量或停药对心力衰竭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型心力衰竭(ADHF)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DHF患者176例,根据出院时ACEI/ARB停用或剂量降低者为减量或停药组,而ACEI/ARB剂量不变或增加者为持续或增量组,比较两组人口学及病历资料,分析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1例(17.61%)患者属于减量或停药组,其中完全停药11例(6.25%),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因包括:急性肾衰竭17例(54.84%)、低血压8例(25.81%)、高血钾3例(9.68%);减量或停药组入院时肌酐和出院时血肌酐、血钾、收缩压、再住院时间均低于持续或增量组,而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大于持续或增量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肌酐和收缩压>正常值上限(ULN)是ACEI/ARB减量或停药的独立预测因素(R2 =0.54、0.42,P<0.05).结论 1/5的ADHF患者会出现ACEI/ARB减量或中断,主要的原因是急性肾衰竭和低血压,而且可导致再住院率上升.

    作者:姑丽牙尔·艾尼;努尔比亚·玉苏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随机连续入组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1例,根据入院时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分为两组:发生心力衰竭组49例,未发生心力衰竭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RBP4、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心力衰竭组比,心力衰竭组的患者RBP4水平、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而LVEF值下降(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RBP4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7,P<0.01),RBP4与LVEF呈负相关(r=-0.39,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4与LVEF独立相关(β=0.50,P<0.01).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RBP4升高,RBP4可能成为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心力衰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作者:金丹丹;王华伟;唐关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速度向量成像评估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能力变化

    目的 运用速度向量成像评估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能力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我院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颈总动脉斑块分为颈总动脉无斑块(50例,A组)和颈总动脉存在附壁斑块(50例,B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速度向量成像检查,测量并记录颈总动脉后壁及斑块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以及峰值速度.结果 A组及B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收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以及峰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B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收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以及峰值速度均低于A组(均P<0.05);硬斑块收缩期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以及峰值速度明显小于软斑块(均P<0.05).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能敏感反映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能力的早期变化特征,可为临床评估颈总动脉硬化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冯泽阳;汤飞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分析

    目的 分析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以及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行PCI的患者258例,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n=82)和血糖正常组(n=176),于术后8~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再狭窄组(n+56)和未狭窄组(n=202),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压水平以及吸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血糖水平是否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38例(46.34%)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患者18例(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狭窄组患者的FPG、HbAlc、TC、TTG、HDL、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狭窄组(P<0.05),术后再狭窄组患者的高血压病比例明显高于未狭窄组(P<0.05),两组患者的吸烟史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支架内再狭窄(否=0,是=1)作为因变量,将FPG和HbAlc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和HbAlc均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糖、HbAlc均是患者行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与高血脂也与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以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李梅;王亚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炎性因子、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同时测定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半径(LVESD)和短轴缩短率(FS);采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和BNP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下降,LVEF和FS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体力限制各维度上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并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孟庐松;弓晋灵;武文;王占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与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与足量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培哚普利吲达帕胺(4mg培哚普利+ 1.25mg吲达帕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8mg),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降压的有效率、降压幅度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降压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副作用如低血压、低钾血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咳的发生率和日均治疗费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降压疗效明显优于足量培哚普利,而干咳发生率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明显减少,低钾血症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作者:倪秋明;林苗;王军;杨德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双期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头颅CT双期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的头部CT双期增强扫描及灌注扫描影像资料,观察初诊头部CT检查脑内血肿发生的部位、血肿大小、形态及密度,记录“点征”发生位置、数量及脑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结果 53例脑内血肿扩大患者发生丘脑43例(81.13%),外囊区10例(18.87%),其中累及颞叶7例(13.20%),额叶1例(0.01%).脑内血肿形态不规则40例(75.47%),血肿密度不均匀26例(49.05%),其中有13例血肿有形态不规则及密度不均匀;点征检出37例(69.81%),其中动脉期检出28例,静脉期检出9例,7例为多处点征.血肿周围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位置不同,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颅内血肿的双期增强扫描点征的观察及灌注扫描ROI区参数比较,可有效预测颅内血肿是否扩大.

    作者:冯练;方祥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2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年龄分为<45岁、45~59岁、60~75岁及>75岁组,比较四组患者性别、危险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生化指标、超声参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临床资料,随访两年,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5岁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吸烟者多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60~75岁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高,60~75岁及>75岁组患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增加.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以<45岁组比例高,三支病变以>75岁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各组发病30天及2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60~75岁及>75岁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结论 不同年龄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了解各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作者:贾圣英;谢莲娜;王凯君;姜春玲;魏显敬;解泽宙;肖兴平;栾波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左旋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及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及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通过盐水负荷试验筛选出88例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四组,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组22例(A组),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组22例(B组),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22例(C组),剩余22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片及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D组).全部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分别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 四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D组患者降压疗效均优于A组、B组、C组(P<0.05).调脂效果比较:在降低TG、TC、LDL-C及升高HDL-C效果方面D组均优于A组、B组、C组(P<0.05).治疗后D组的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下降程度均大于A组、B组及C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片及瑞舒伐他汀钙片能够调脂、降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三者具有协同作用,对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三药联合应用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宫士坤;吴琪;唐延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栓弹力图检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60例,年龄大于65岁,分为糖尿病组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非糖尿病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糖尿病组中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分为两个亚组,即血糖控制组(糖化血红蛋白<6.50%)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血糖未控制组(糖化血红蛋白≥6.50%)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进行TEG检测.结果 (1)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R值时间[(7.05±1.30)vs(5.67±1.19)min]缩短(P<0.05);K值[(2.47±0.44) vs(2.09±0.57) min]缩短(P<0.05);Angle角[(58.73±6.92)vs(62.88±7.34)deg]增大(P<0.05)、MA值[(58.33±6.40)vs(62.83±6.05)mm]升高(P<0.05).(2)糖尿病组内亚组中,与血糖控制组比较,血糖未控制组R值时间[(5.96±1.10)vs(5.31±1.22)min]减低(P<0.05);K值[(2.28±0.47) vs(1.86±0.59)min]缩短(P<0.05);MA值[(61.19±4.59) vs(64.83±7.00)mm]升高(P<0.05).结论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而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能减低高凝状态水平.TEG指标能反映该类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作者:陈昌勤;赵昌云;虞意华;严静;龚仕金;颜默磊;胡才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ACI患者129例,根据是否合并有T2DM将其分为单纯ACI组67例和ACI合并T2DM组62例.另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及相关效应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ACI合并T2DM组Th1、Th17、Th1/Ih2、Th17/Treg及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Th2、Treg及白介素-10(IL-10)降低;与单纯ACI组相比,ACI合并T2DM组Th1、Th17、Th1/Th2、Th 17/Treg及IL-17和TNF-α升高,Treg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Th1、Th1/Th2、Th17/Treg、IL-17和TNF-α呈正相关(r=0.35 ~ 0.56,P<0.05);与Treg和IL-10呈负相关(r=-0.46,-0.39,P< 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Th1影响因素,舒张压(DBP)和HbAlc是Th2及Th1/Th2影响因素,LDL-C和空腹血糖(FPG)是Th17影响因素,TG和HbAlc是Treg影响因素,LDL-C和HbAlc是Th17/Treg影响因素.结论 ACI合并T2DM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数目减少及Th1/Th2和Th17/Treg比例失衡.

    作者:任丽;黄铭娜;冯季灵;吴锡骅;苏施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肝硬化患者右心房容积功能特征

    目的 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肝硬化患者右心房容积功能变化特征,探讨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9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划分为:A组(肝功能A级,35例)、B组(肝功能B级,31例),C组(肝功能C级,28例),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右心房各时相容积参数,包括总排空容积指数(EVI-t)、被动排空容积指数(EVI-p)和主动排空容积指数(EVI-a).结果 A组患者的EVI-t、EVI-a较对照组增大,而EVI-p较对照组下降(均P< 0.05);B组患者的EVI-t、EVI-a、EVI-p均较A组下降(均P<0.05);C组患者的EVI-t、EVI-a、EVI-p均较B组下降(均P<0.05);肝硬化患者EVI-t、EVI-a、EVI-p分别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8,-0.64,-0.74,均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监测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右心房各时相容积功能状态,可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汤飞云;冯泽阳;叶香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糖化白蛋白与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比值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

    目的 探索血清糖化白蛋白(GA)与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比值对糖尿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风险临床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根据支架术后随访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无支架内再狭窄分成两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支架内再狭窄组(再狭窄组,n=2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n=35),分别检测血清esRAGE与GA水平,计算GA/esRAGE比值.结果 esRAGE水平再狭窄组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0.19±0.07 vs.0.26±0.0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esRAGE比值在再狭窄组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1.26±0.58 vs.0.90±0.3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与esRAGE比值对预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邬美翠;陆林;林祖近;蔡海鹏;陈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测量肺动脉直径对COPD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胸部CT测量肺动脉直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COPD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胸部CT、肺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CT测量肺动脉(PA)和升主动脉(A)直径.计算PA及PA∶A比值在诊断PH中的不同临界值.结果 92例COPD患者中,包括PH 43例,非PH49例.PH组、非PH组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0.83±3.82)mm、(25.66±2.54)mm,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0.99±0.12)、(0.84±0.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1的阴性预测值78%,阳性预测值为94%.PA直径≥30mm的阴性预测值为77%,阳性预测值为64%.PA和PA∶A比值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0.54,P<0.01).结论 PA及PA∶A比值可作为筛查PH的指标.

    作者:贺俊斌;武洪林;周燕娟;朱燕;武求花;龚波;许建兴;李红尧;吴惠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良肢位摆放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良肢位联合穴位敷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5例,随机分成三组,穴位贴敷组71例,良肢位组67例,联合组(良肢位联合穴位贴敷)67例,使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即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价患者肢体张力,使用改良Tardieu量表(modified tardieu scale,MT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结果 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在第7天,第14天MAS分值与MTS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组与良肢组MAS分值与MTS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干预后第14天MAS分值与MTS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肢位摆放、穴位敷贴和联合两种方法都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肌肉张力,改善肌肉痉挛现象.其中,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肢位摆放效果优于单纯良肢位摆放或单纯穴位贴敷干预.

    作者:樊洁;顾叶;姚静珠;鲍克娜;彭利芳;黄蔚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日益增长,老年医疗健康和看护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而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多,病死率高,是威胁我国老年群体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遗留有中度或重度的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且给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照护负担.我院实施医养结合模式,患者在治疗康复的基础上,给于良好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和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文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血管健康因素及行为与慢性疾病、亚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心血管健康因素及行为与慢性疾病、亚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体检人群90例,根据体检结果分为慢性病亚健康组32例及健康组58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心血管相关因素及行为.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各个时间点慢性病亚健康组研究对象的HR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以及每搏指数(stroke index,SI)在各个时间点慢性病亚健康组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以及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在各个时间点慢性病亚健康组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慢性病亚健康组研究对象工作休息、锻炼情况、吸烟饮酒以及饮食宵夜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疾病、亚健康同心血管健康因素以及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应当加强相关疾病的宣传以及筛查,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张立杰;王晓玲;宋巧凤;王希柱;周文华;刘小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的特点.为防止脑卒中复发,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其中服药依从性在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服药依从性的重视,本文就脑卒中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的定义、重要性、现状、评定方法、相关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服药依从性予以综述.

    作者:徐磊;喻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模态CT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评估

    脑卒中是当今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国人脑卒中的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显著高于世界总年发病率[1].在新发患者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脑卒中总体发病率的70%~8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发AIS患者超过200万[2].

    作者:田冰;王铁功;尹伟;陆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