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脑胶质瘤裸小鼠模型中的增敏效应.方法 将鼠间传代胶质瘤组织块接种于裸小鼠皮下后第3天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HBO组(n=5)、尼莫司汀(nimustine,ACNU)组(n=5)、ACNU+ HBO组(n=5).HBO治疗:将荷瘤鼠置于无特殊病原体的HBO-IVC装置内,每天1次1小时HBO治疗.ACNU治疗:给予30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3次.实验结束时取移植瘤组织,q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和内皮糖蛋白(endoglin,CD105)的mRNA转录情况.结果 对照组(n=10)移植瘤质量为(5.28±1.78)g,HBO组(n=5)为(3.47±1.57)g,ACNU组(n=5)为(2.20±0.12)g,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8,P=0.000).ACNU+ HBO组(n=5)为(1.73±0.63)g,与对照组及ACNU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4).HBO+ ACNU组的肿瘤组织坏死减轻,宿主源性免疫炎性细胞减少.TNF-α、MMP9、HIF-1 α和CD105的mRNA转录水平在ACNU和HBO+ ACNU组下降.结论 ACNU联合HBO治疗荷胶质瘤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有效,HBO联合ACNU疗效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相关炎性细胞浸润、TNF-α、MMP9、HIF-1 α和CD105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兵;戴纯刚;芮琴;马加威;王爱东;陆朝晖;黄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s,DC-CIK)治疗前外周血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CD3+CD5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s)、CD4 +/CD8+T细胞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5例晚期NSCLC患者DC-CIK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 CD127-TRegs、CD3+CD56+ CIKs、CD4+和CD8+T细胞,并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CD4+ CD25+CD127-TRegs、CD3+ CD56+ CIKs、CD4 +/CD8+T细胞比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晚期NSCLC患者DC-CIK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CD4 +/CD8+T细胞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原发病灶瘤体长直径越大,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s越多,CIKs越少(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TRegs越多,患者预后越差,生存期越短,且TRegs>7×109/L影响患者的生存(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是判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蒋琦;徐增辉;王颖;孙保木;金华君;钱其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Ⅰ~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内乳淋巴结放疗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纳入比较乳腺癌患者术后内乳淋巴结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6 8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内乳淋巴结未放疗组比较,术后内乳淋巴结放疗组在5年生存率(OR=1.08,95% CI:0.93~1.27)、10年生存率(OR =0.86,95% CI:0.55 ~ 1.35)和10年无瘤生存率(OR=1.20,95% CI:0.99 ~ 1.4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内乳淋巴结行放射治疗没有提高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
作者:吕青芳;张秋宁;田金徽;罗宏涛;刘锐锋;魏世鸿;王小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研究107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美容效果等.结果 保乳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8%、远处转移率为12.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7.9%和86.0%,临床疗效满意;对患者术后6月和12月乳房外观评价,优良、一般和差分别为66.4%、29.9%、3.7%和66.7%、29.4%、3.9%,美容效果较满意,其中行肿块扩大切除术者明显好于行象限切除术者(P<0.05).总满意率术后6月为96.3%,12月为96.1%.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满意的美容效果.
作者:陈震宏;许盈;舒敬德;徐乃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全面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氩氦刀联合放化疗对比放化疗或单一疗法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和对照试验,时间截止2014年7月16日.由2位研究者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6篇RCTs和10篇对照试验,共1 7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氩氦刀方案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方案在近期疗效和1、2、3年总体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能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临床受益率(OR=3.02,95% CI:1.91~4.77,P<0.00001;OR =3.18,95% CI:1.72 ~5.89,P=0.0002),可以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1、2年总体生存率(OR=1.99,95% CI:1.23~3.20,P=0.005;OR=27.89,95% CI:1.57~494.62,P=0.02);与单纯氩氦刀比较,氩氦刀联合放疗方案能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1年的总体生存率(0R=1.77,95% CI:1.03~3.06,P=0.04);与放化疗方案比较,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方案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OR =3.34,95% CI:1.53~7.29,P=0.002).结论 与单纯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化疗能提高有效性并且安全性较好.与单纯氩氦刀比较,氩氦刀联合放疗能提高有效性.与放化疗比较,氩氦刀联合放化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英;李征;米登海;温志震;李忠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以及正常组织受量等方面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10例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勾画完靶区后,分别运用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脊髓的受量以及正常组织肝V5、V30、Dmeann和双肾V12、V22、Dmean.结果 VMAT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适应性和均匀性较好(均P<0.05),正常肝组织受量V5、V30、Dmean相对较低(均P<0.05),双肾受量和脊髓的大受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癌术后的VMAT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及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正常肝组织的受量相对较低,对保护肝组织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用VMAT计划从剂量学及效率上都优于IMRT计划.
作者:徐莉霞;李夏东;章霓;俞玉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胞磷胆碱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因头颈部放射性治疗所致的放射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n=45)与对照组(n=42).治疗组疗法为胞磷胆碱钠(0.2g,每日3次)联合高压氧;对照组单纯应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支持对症治疗;共行3个疗程.疗效判断依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自理情况以及CT或MRI复查病灶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有效率为69.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磷胆碱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脑病可有效增加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文强;蒋先明;尤光贤;叶瑞智;刘丽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肿大淋巴结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手术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对中央区淋巴结快速冷冻病理的检查结果,分别对甲状腺癌患者行一侧全切+峡部切除或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98例(96.1%),直径<1 cm的微小乳头状癌87例(43.9%),甲状腺滤泡状癌8例(3.9%).术后随访5年,随访率100.0%,1例在术后3年、2例在术后5年复发而再次手术,其他患者无复发.结论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中,对中央区淋巴结的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可指导对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黄小娥;周小栋;李宇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转运子1(Na+/glucose cotransporter,SGL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67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2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GLT-1、EGFR和HER-2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GLT-1、EGFR、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6%、65.7%和70.9%,明显高于腺瘤组织(26.3%、42.5%和43.8%)和正常黏膜组织(13.8%、21.0%和19.2%)(均P<0.05).SGLT-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HER-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SGLT-1、EGFR、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这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SGLT-1、EGFR和HER-2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
作者:齐慧生;张志勇;吴晨鹏;胡月明;刘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综合评价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DRBl座位(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B1,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medalink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应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报道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联.根据Meta分析结果,乳腺癌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更高的HLA-DRB1* 03、HLA-DRB1* 09基因型比例(OR=1.50,95% CI:1.14 ~ 1.97,P=0.004;OR=1.51,95% CI:1.06~2.17,P=0.02).结论 HLA-DRB1* 03和HLA-DRB1* 09基因型可能是乳腺癌发生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董燕;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艾秀清;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药大剂量联合化疗对骨肉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63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药大剂量联合化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MTX-顺铂(cisplatin,DDP)-多柔比星(doxorubicin,又名adriamycin,ADM)方案与MTX-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DDP-ADM方案]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63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7.7%,其中经过手术并行完整化疗4周期综合治疗者3年生存率为81.4%.完整化疗4周期后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均提高(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直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是否手术、化疗完整性、化疗疗效以及远处转移相关(单因素P<0.05),其中是否手术及化疗完整性为独立相关因素(多因素P<0.05).结论 含大剂量MTX多药联合化疗是有效的,骨肉瘤的有效治疗应当建立在手术及完整化疗的基础上.
作者:王翌庆;刘云霞;杨洁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GOLPH3(Golgi phosphoprotein-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48例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例行胃镜检查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两组组织标本中GOLPH3的mRNA水平和GOLPH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根据GOLPH3表达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GOLPH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胃癌组织中GOLPH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GOLPH3阴性患者46例,阳性患者102例.GOLPH3高水平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型、临床分期、肿瘤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GOLPH3阴性患者1、2、3年累积复发率为10.9%、23.9%、30.4%,低于GOLPH3阳性患者的28.4%、38.2%、48.0% (P <0.05);GOLPH阴性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5%、84.8%、69.6%,高于GOLPH3阳性患者的89.2%、70.6%、51.0% (P <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GOLPH3 mRNA和蛋白异常高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杨威;杜朋明;牛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例1,男性,61岁,201 1年3月2日于本院行喉癌根治术,术后3月出现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201 1年6月10行喉癌根治性放疗(面颈野+半颈野),放疗剂量达到60 Gy时出现饮食从瘘口流出,造影后诊断为下咽瘘,给予留置胃管,鼻饲进食.继续放疗至根治性剂量(DT∶70 Gy),患者于2011年8月5日放疗结束,检查示:颈前胸骨柄上迹为永久性气管造瘘,气管造漏口上方3 cm可见1.0 cm×1.0em的瘘口,大量黏液排出,颈前区破溃糜烂,双下颌区组织水肿无弹性.
作者:贺敏;刘真贞;黄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为细胞因子信号的负反馈调节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能被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并能抑制这些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在SOCS蛋白家族的众多成员中,关于SOCS-3的结构功能研究一直是其热点.近年来,关于SOCS-3在人体各种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多重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已表明SOCS-3在肿瘤内的功能具有高度的肿瘤类型和细胞类型依赖.大量研究证实,SOCS-3在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的发生、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多效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SOCS-3在PCa病理进展、预后中的多重作用,并进一步展望SOCS-3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作者:付贤;肖家全;陈静;廖开森;付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胰腺癌极易出现转移、复发且死亡率极高.近期对胰腺癌干细胞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有证据显示,某些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干细胞中被特异性地激活,并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现对胰腺癌干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子宫颈癌是目前世界上第2位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仅凭临床判定子宫颈癌的预后掺杂较多主观因素,结合客观实验室指标综合判定更为临床诊断所需要.因此,本文就近期有关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进行综述.
作者:贡鸣;赵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单纯放疗组(40例)、B组为单纯唑来膦酸组(40例)、C组为联合治疗组(40例).C组采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放疗30 Gy/10 f/2 w,A组、B组使用方法和剂量与C组相同.通过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一般状况评分(KPS)变化、骨质修复率,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治疗后三组的疼痛分级均有下降,一般状况(KPS)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C组疼痛缓解率为97.5%(39/40),A组为75.0%(30/40),B组为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2.5%,A组为75.0%,B组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修复率C组为60.0%,A组为35.0%,B组为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镇痛效果好,疼痛缓解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理想方案.
作者:朱晓兵;叶招明;陶正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治疗中奥沙利铂导致的神经毒性反应与累积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9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方案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神经毒性分级、奥沙利铂使用累积剂量及其他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9例患者的神经毒性总体发生率为81.0%,奥沙利铂累积剂量在135~440 mg/m2时,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28.6%;450 ~ 820 mg/m2时,其发生率为61.5%;840~1 000 mg/m2时,其发生率在100.0%.而4例≥1 200 mg/m2,2例出现3级神经毒性反应.结论 多数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的方案会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累积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胡庆丰;张毅;吴一萍;魏冰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是癌症致死的常见病因.多数结直肠癌由原有的腺瘤进展或在炎性反应性肠病的基础上发生.结肠镜筛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并消除这些癌前病变.为识别并消除这些癌前息肉,临床内镜医师需要在患者进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后作出结肠随访监测计划,为患者提供预后信息,并确定具有家族性肿瘤综合征特征的息肉患者.当前关于具有患癌风险的结直肠息肉的筛查与监测已取得一些共识,本文简要介绍这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作者:余英豪;姚梅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涎腺功能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引起的放射性口干症可以导致吞咽、咀嚼、语言、味觉、睡眠、食欲等方面出现问题;患者社交活动下降、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改变;同时,唾液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龋齿、齿龈炎、念珠菌感染、涎腺炎等病症.
作者:丁继平;孔月虹;涂文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头颈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30%.由于头颈部有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器官,且各器官相互毗邻,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有困难.幸运的是头颈部肿瘤>90%来源于上皮组织的鳞癌,且可以通过放疗实现对肿瘤的根治性治疗,同时使器官功能的保存成为可能[1].但肿瘤放射治疗中,无论采用何种放射治疗技术和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程度的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损伤,放射反应或放射损伤的程度随肿瘤的放射剂量及正常组织或器官的耐受性而不同.
作者:燕丽;郭明;王胜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化疗、新型生物靶向治疗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引入,鼻咽癌的局控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得以不断提高,患者长期生存明显改善.然而,综合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依然不容忽视.作为以放疗为基础的恶性肿瘤,鼻咽癌因其所处特殊解剖学位置,毗邻的颞叶、脑干等重要正常组织常暴露于较高辐射剂量,产生程度不等的放射性损伤反应,严重时甚至致死.因此,放射性脑损伤已成为评估鼻咽癌治疗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周鑫;孔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鼻咽腔周围危及器官众多,导致鼻咽癌临床决策以放射治疗为首选.与手术比较,放射治疗的优势在于给予肿瘤致命放射剂量的同时,能保护好周围的危及器官,包括颞叶、脑干、视神经、视交叉和各种颅底结构等,这使得鼻咽癌成为以放射治疗为首选的恶性肿瘤之一[1].
作者:花永虹;陈晓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