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国际刊号:1001-1692
  • 国内刊号:33-1074/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 浙江省科学技术优秀期刊二等奖和三等奖(92-00)
  • 肿瘤学
实用肿瘤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32例重复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对32例重复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第二原发肿瘤中消化系统类肿瘤占59.4%.23例有肿瘤家族史,占71.9%.在第一和第二原发肿瘤间隔时间方面,有肿瘤家族史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5.7月,无家族史的为96.8月.有家族史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62.9月,无家族史的为170.9月.

    作者: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埃克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性突变的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使用埃克替尼治疗的EGFR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埃克替尼125 mg,3次/d,持续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计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51例患者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29例,21外显子错义突变22例,有效率为70.6%,疾病控制率88.2%;中位生存期为29.0月,无进展生存期为10.5月;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多为Ⅰ~Ⅱ级.结论 埃克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为一线治疗EGFR敏感性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选择.

    作者:林动;许凌;林景辉;何志勇;徐海鹏;王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情绪障碍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心理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分别对2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将82例伴有心理情绪障碍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结果 2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心理情绪障碍发生率41.0% (82/200),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心理情绪障碍明显缓解(P<0.05).结论 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树华;李化龙;郭安定;赵改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乳腺癌复发风险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在不同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治疗的复发风险.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 Data、CNKI、CBM建库至2014年7月1日的文献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使用RevMan 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3篇研究,共14 325例患者,其中8篇RCTs,5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因纳入研究在研究类型、测量指标以及随访时间的差异较大,根据随访时间及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亚组分析.在术后3年、5年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方面SLNB组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dissection,ALN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a分析及长期随访RCTs均支持对于SLN-患者可避免行ALND;对于SLN孤立肿瘤细胞、微转移及SLN-患者,入组缺少长期随访RCTs.结论 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仅行SLNB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常规行ALND;对于前哨淋巴结孤立肿瘤细胞、微转移以及阳性的患者应考虑高危因素,慎行SLNB.

    作者:吴奇;李娟娟;孙圣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84例GIST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DOG-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 GIST按形态学特征主要分为梭形细胞型(58例)、上皮样型(10例)和混合型(16例),上述形态学类型中CD117和DOG-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15例)、低度(40例)、中等(18例)和高度(11例)危险程度.CD117和DOG-1在极低和低度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94.5%和92.7%,在中度和高度危险程度GIST中CD117和DOG-1表达率分别为96.6%和100.0%.在所有84例中联合检测DOG-1和CD117的表达率均为100.0%.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均不表达CD117和DOG-1.DOG-1和CD117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胃肠道原发性软组织肿瘤,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CD117和DOG-1可作为GIST辅助诊断的一线标志物.

    作者:陈东;刘庆猛;谭卫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浆调控子宫颈癌细胞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和促血管生成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精浆对子宫颈癌细胞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和促血管生成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ELISA实验检测对照组、精浆组和精浆加Akt抑制剂组HeLa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趋化因子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的表达;基质胶实验检测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功能.结果 精浆可以促进HeLa细胞分泌IL-8和CXCL1,使其含量分别增加185.3%和148.7%.精浆加Akt抑制剂组IL-8和CXCL1含量相对于精浆组分别下降61.4%和42.7%(均P<0.05);精浆对HeLa细胞VEGF和MMP-9的分泌无显著影响(均P>0.05);对照组每个视野平均有2个血管网格形成,精浆组有9个血管网格形成,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加Akt抑制剂组只有4个血管网格形成,与精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浆可以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进一步调控肿瘤的血管生成,Akt信号通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雅红;闫亚男;陈立立;张春雪;梁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99Tcm-HL91乳腺肿瘤乏氧显像与99Tcm-MIBI显像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Tcm4,9-diaza-3,3,10,10-tetramethyldodecan 2,11-dione dioxime,99 Tcm-HL91)乳腺肿瘤乏氧显像诊断乳腺肿瘤的可行性及其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触诊发现乳腺肿块患者52例,共5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性组19个病灶和恶性组36个病灶.所有病例均行99Tcm-HL91乏氧显像,其中34例患者共37个病灶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ethoxyisobutylisontrile,99Tcm-MIBI)显像.用肉眼和半定量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肉眼判断:99Tcm-HL91显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4%、78.9%、89.1%;99Tcm-MIBI显像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0%、75.0%、83.8%.2种方法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半定量分析:99Tcm-HL91平面显像1、3、6小时恶性组T/N比值分别为1.36±0.34、1.49 ±0.38、1.57 ±0.38,均高于良性组(均P<0.01);99Tcm-MIBI平面显像5分钟、1小时、3小时恶性组T/N比值分别为1.33 ±0.35、1.29±0.22、1.18 ±0.15,均高于良性组(均P<0.01).结论 99Tcm-HL91乳腺肿瘤乏氧显像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封娟毅;康华峰;王社教;宋厂义;何长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管生成素-2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Ang-2的含量.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中Ang-2含量为(48.4±21.5) ng/L,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20.8±13.6) n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7,P<0.05);以31.6 ng/L为临界值,Ang-2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2%,准确性为82.2%.结论 胸腔积液中Ang-2的测定可作为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作者:尤优;徐春华;文育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外科手术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肠道瘘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外科手术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肠道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3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发生胃肠道瘘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急诊全麻下行开腹置管引流的患者作为手术治疗组,16例经原腹腔引流管置入套管冲洗引流的患者作为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94.7%,保守治疗组治愈率为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瘘口愈合时间为(24.58 ±2.52)天,保守治疗组为(26.44 ±2.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2.95 ±2.61)天,保守治疗组为(45.56±3.2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9.63±1.61)万元,保守治疗组为(11.13±1.2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外科手术干预相对于传统保守治疗可缩短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肠道瘘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预后.

    作者:李坤;韩晓鹏;曹廷宝;苏琳;刘宏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转移淋巴结比例对Dukes'C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移淋巴结比例与Dukes' C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C期结肠癌患者173例.按转移淋巴结比例分4组(以≤25%、>25%~ 50%、>50% ~ 75%及>75%为界)进行比较,研究其对该期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Dukes'C期的患者中,转移淋巴结比例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2.520±7.447)月、(52.134 ±9.220)月、(50.811±17.116)月、(23.936±10.787)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75.8%、69.4%、55.0%及21.4%(P<0.001).结论 转移淋巴结数占总淋巴结数的比例越高,提示预后不良.对于TxN2M0的结肠癌患者,转移淋巴结比例>50%者,其预后更不容乐观.

    作者:江陈非;崔焌辉;沈锋;陈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549和SK-OV-3细胞株中CD44v6、整合素αvβ3、EGFR及E-钙黏素的表达差异与远处转移关系

    目的 探讨肺癌A549细胞株和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中CD44v6、整合素αvβ3、EGFR及E-钙黏素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肺癌和卵巢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组检测A549细胞株和SK-OV-3细胞株中CD44v6、整合素αvβ3、EGFR及E-钙黏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株中CD44v6、整合素αvβ3、EGFR和E-钙黏素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SK-OV-3细胞株[(93.48±2.97)%、(95.42±2.26)%、(94.30±3.43)%、(94.52±1.59)% vs (82.73±4.28)%、(83.60±1.26)%、(88.52±0.88)%、(86.96±3.07)%,均P<0.05].结论 促转移分子CD44v6、整合素αvβ3、EGFR以及抑制转移分子E-钙黏素在A549细胞株的表达均高于SK-OV-3细胞株,这可能是肺癌比卵巢癌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特别是脑转移的部分分子机制.

    作者:何松原;雷开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导管介入化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微导管介入化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观察,对微导管技术在颅内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33例肺腺癌脑单发转移患者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内介入化疗,每4周进行1次,连续治疗2次,4周后复查头部强化MRI并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同时评价患者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和颅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完成2次治疗,完全缓解病例1例(3.0%),部分缓解17例(51.5%),疾病稳定12例(36.4%),疾病进展3例(9.1%).脑转移病灶治疗有效率54.5%(18/33),疾病控制率90.9%(30/33).与化疗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3%(18例次/66例次),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颅内并发症发生率13.6%(9例次/66例次),经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的脑转移瘤介入化疗具有可靠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微且可控,是肺癌脑转移瘤治疗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放化疗联合IL-2/LAK治疗局部晚期NSCLC术后残余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余患者中应用放化疗联合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LAK)生物治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化疗,观察组在放化疗基础上联合采用IL-2/LAK生物治疗法,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8%,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8%、72.7%、50.0%,均高于对照组(50.0%、31.8%、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红蛋白降低及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余患者中应用放化疗联合IL-2/LAK生物治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与远期生存率,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江;陈桂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股骨平滑肌肉瘤1例分析

    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bone,PLB)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组织来源一般是骨髓腔内中等营养血管壁中层的平滑肌细胞或脉管周围的多功能性间叶细胞.发病年龄为9 ~ 90岁,高峰年龄为60 ~ 7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作者:黄锦金;王国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误诊1例分析

    伴有t(8;21)染色体移位,同时表达AML1/ETO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AML的5% ~ 12%[1].即使骨髓中原始细胞<20%,也应该诊断为AML.该类型AML对化疗的反应好,缓解率高.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1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未见任何异常原始细胞的患者,终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临床未见相关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炎;成志勇;张密;王哲;孙旭丽;谢旭磊;付建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肿瘤的移动靶标

    肿瘤的构成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移动靶标.移动靶标指作为肿瘤治疗的靶标存在移动和转化,进而导致靶标的不确定.肿瘤移动靶标包括肿瘤多靶点、靶标转化、肿瘤异质性以及肿瘤干细胞和播散肿瘤细胞.寻找和靶向移动靶标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基础.

    作者:张百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基因表达谱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对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疗前进行全身、系统性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新辅助化疗不仅可以改善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可以提高保乳手术的概率.然而,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延误局部治疗的时机.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能够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避免治疗的盲目性.随着基因芯片技术以及高通量测序的成熟发展,使得建立一个能够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基因模型成为可能.本文简述预测性多基因表达谱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永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乏氧调节miRNAs在肿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 As)是一类长度为19 ~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乏氧微环境是多数实体肿瘤的特征之一.研究表明,miRNA家族中的一类群体可在转录水平与转录后水平受到肿瘤乏氧微环境的调节,这一特殊群体被称为乏氧调节的miRNAs (hypoxia-regulated miRNAs,HRMs).进一步研究发现,HRMs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与白噬、肿瘤细胞代谢及转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乏氧对miRNAs的调节机制及HRMs在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AX2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PAX基因(paired box gene)家族编码的蛋白是一组极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胚胎发育的器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自我更新、诱导前体细胞定向转移以及改变特异细胞系的分化方向.PAX2作为PAX基因家族具特征性的基因之一,在人类的肾脏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均有明显的高表达.通过对PAX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肿瘤的进一步诊治,为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提供新指标和理论依据.

    作者:朱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并发症的防范及处理

    自从Jacobs等[1]在1991年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肠癌的外科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近20年获得快速发展.大宗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更好的短期效果,如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好的美容效果等.同时,腹腔镜手术的长期效果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同[2].尽管这些临床试验均提示,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但很少有试验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研究的主要终点.并且,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术中并发症被发现,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每个腹腔镜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常见并发症的防范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曾维根;周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直肠癌NOSE手术技术应用现状与规范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直肠癌外科以来,结直肠微创外科得到迅猛发展,微创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一系列大型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同[1-2].在保证肿瘤根治效果的同时,努力减少患者的创伤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传统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需要术中行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可引起术后疼痛并可导致切口感染及切口疝等并发症,进而削弱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近年人们追求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腹部切口可达到无痕效果,然而,该术式操作复杂,一些技术难点尚待解决,限制其在临床推广应用[3].

    作者:胡俊杰;周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科技产品及技术进步是微创外科发展的保证

    随着19世纪后半期麻醉学、解剖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家们逐步成功地解决了外科手术相关的三大核心问题:疼痛、感染和止血.现代外科学真正从医学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直到20世纪后期1985年,微创手术这一概念才首次由英国泌尿外科医师Wickham提出,2年后Mouret首次在世界上开展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这才真正标志着微创手术的开始.此后,在微创治疗理念的指引下,无数外科先驱不断坚持、传承既往经验,同时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使得微创外科蓬勃发展,不断进步[1-2].虽然外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一个多世纪,但微创外科澎湃发展却仅仅发生于近来的二十多年.究其原因,高科技产品及技术发展应当是微创外科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D腹腔镜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优势及局限性

    腹腔镜手术是外科手术的一个里程碑,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实现外科治疗的微创化.近年来,三维(three-dimensional,3D)腹腔镜技术已经开始在医疗领域应用,3D高清成像腹腔镜手术系统的出现是传统腹腔镜技术的一大进步.3D腹腔镜手术具有高清立体视野的优点,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得到很大提高[1-2].

    作者:王征;周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肿瘤外科原则是发展优化结直肠癌微创治疗的根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已证实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近期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1-4],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远期结果相似甚至优于开腹[5-6].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前瞻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大宗的回顾性研究证实,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长期生存和复发率两者并无差异[7-9].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缺乏公认的手术规范,采用何种手术入路、方式、切除范围等更符合肿瘤治疗原则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梁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经肛提肌外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3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规律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国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模式也具有多样性,而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为合理的[2].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行之有效同时也是首选的方法,手术在可切除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目前尚无法取代.直肠癌因其高发性、所处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以及治疗选择的多样性成为临床及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而对于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研究是各种研究中为关键并备受关注的.

    作者:张兴茂;周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等剂量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激素受体阴性老年MBC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单药一线治疗激素受体阴性老年女性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初治激素受体阴性老年女性MBC患者,口服卡培他滨2 000 mg/(m2·d),分早、晚2次,餐后服用,连续服用2周,休息1周,为1个周期,服药≥2周期.结果 32例患者共完成204周期的化疗,其中CR 1例(3.1%),PR 10例(31.3%),RR为34.4% (95% CI:18.6% ~53.2%),DCR为87.5% (95%CI:71.0% ~96.5%).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软组织转移及肝、肺转移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综合征.至随访结束,中位TTP为8.5月,中位OS为17.5月.结论 单药卡培他滨在老年女性初治MBC患者中较为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占伟;潘跃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远端胃癌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远端胃癌中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 d1静脉滴注+亚叶酸钙400 mg/m2 d1静脉滴注+氟尿嘧啶400mg/m2 d1静脉滴注+氟尿嘧啶1 200 mg/m2 d1持续静脉注射24小时)术前辅助化疗2-3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按原方案化疗4-5周期;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术后行FOLFOX方案辅助化疗6-8周期,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5年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手术切除率为31例(88.6%),其中根治性切除26例(83.9%),姑息性切除5例(16.1%),5年生存18例(51.4%);对照组手术切除率为28例(80.0%),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78.6%),姑息性切除6例(21.4%),5年生存15例(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FOLFOX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可增加进展期远端胃癌手术切除率,提高5年生存时间.

    作者:张国平;吴永;陈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hEPO联合蔗糖铁维持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注射液联合蔗糖铁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胃肠道肿瘤合并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33例,予以rhEPO皮下注射(100 ~ 150 U/kg),每周3次,至血红蛋白≥120 g/L停用或开始化疗时停用;同时补充蔗糖铁,每周2次,化疗期间继续应用,直至完成总补铁量.之后每2周以蔗糖铁100 mg维持.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3例患者经rhEPO及蔗糖铁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均有明显改善(P<0.05),有效率为81.8%;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提高(P<0.05).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低热,2例出现血压轻度升高.结论 rhEPO联合蔗糖铁维持治疗能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及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改善其生活质量,耐受性良好.

    作者:曾冬香;毕延智;盛桂凤;杨全良;马剑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