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侵犯上腔静脉的胸部肿瘤手术中手术策略的选择对上腔静脉阻断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总结分析31例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合并(阻断组,n=19)及未合并(旁路组,n=12)上腔静脉阻塞患者上腔静脉重建术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阻断组)或旁路分流(旁路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脑氧代谢及乳酸改变的情况.结果 阻断组患者术前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明显高于旁路组,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旁路组(均P<0.05).血管重建后阻断组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明显下降,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上升(均P <0.05);旁路组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以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在上腔静脉重建过程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进行肿瘤切除、腔静脉重建是安全的,未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者进行上腔静脉至心房的旁路分流是必要的.
作者:何庚戌;要彤;李海英;濮仁富;蔡宝松;张雁;孙永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与单纯疱疹病毒的糖蛋白D竞争结合单纯疱疹病毒进入介导物(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的淋巴毒素类似物(homologous to lymphotoxins,exhibits inducible expression,and competes with HSV glycoprotein Dfor HVEM,a receptor expressed by T lymphocytes,LIGHT)基因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共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方法 将pIRES2-LIGHT基因和HSV-TK-EGFP基因共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LT组),以转染空载体(MSCs/mock组)和转染HSV-TK-EGFP基因(MSCs/T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LIGHT分子和HSV-TK-EGFP分子在稳定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的表达.MTT法和ELISA法检测3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和IL-10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3组细胞在体外向乳腺癌细胞株TUBO的迁移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SCs/LT能稳定高表达LIGHT分子和HSV-TK-EGFP分子,在加入20 μmol/L更昔洛韦诱导3天后99.6%细胞发生凋亡.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表明,与MSCs/mock和MSCs/T组比较,MSCs/LT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地促进抗人CD3单抗刺激的T细胞增殖(P<0.05);同时能明显促进T细胞分泌IL-2、IFN-γ和IL-10(均P<0.05).体外迁移实验结果表明,MSCs/LT、MSCs/mock和MSCs/T组细胞均有向乳腺癌细胞株迁移的特性,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转染人LIGHT和HSV-TK-EGFP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高表达LIGHT和HSV-K-EGFP分子,通过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FN-γ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抗肿瘤免疫功能.
作者:陈芬;江千秋;焦兰;唐澍;谷涉群;秦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89SrCl2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引起的骨痛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Ⅲ期MM伴骨痛患者行89SrCl2治疗前及治疗后的KPS评分、VAS评分、骨显像、骨髓像及出现的不良反应.89SrCl2治疗1次,剂量4 mCi.结果 89SrCl2治疗后1月,KPS评分较治疗前总体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总体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骨显像提示,有效率为39.4%,稳定率为42.4%,无效率为l5.2%;骨髓像提示,恶性浆细胞比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不可逆转的骨髓抑制.结论 89SrCl2可作为缓解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鹏杰;邓智勇;唐铭;刘超;贾莉;陈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浆中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表达对化疗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8例结肠癌晚期患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化疗前、后miR-21水平变化以及血浆中miR-21水平与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疗效的关系.结果 经FOLFOX4方案化疗后血浆miR-21水平较化疗前降低(P=0.0392);化疗前血浆miR-21在(CR+ PR)组的表达量低于(PD +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不同的结肠癌晚期患者其化疗药物的疗效也不相同,提示血浆miR-21有望成为预测化疗药物疗效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刘洁;吴稚晖;刘怀;彭微;宋海鹏;徐筱红;邓征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55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按7.5 mg/kg剂量在化疗第1天给予,每21天重复,至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联合的一线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加铂类(顺铂、卡铂或奈达铂)(培美曲塞组,n=41)或紫杉类加卡铂(紫杉类组,n=14).每治疗2周期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55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33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2例.疾病总有效率60.0% (33/55),疾病控制率96.4%(53/55),中位PFS为7.2月(1.7-31.5月,95% CI:6.0 ~8.4).紫杉类组的中位PFS有优于培美曲塞组的趋势(8.5月vs 6.5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培美曲塞组中位治疗周期数少于紫杉类组(4周期vs9周期,P=0.000).以顺铂为基础化疗患者(n=21)的有效率高于以卡铂为基础化疗的患者(n=31)(81.0% vs 51.6%,x2=4.65,P=0.031).不良反应方面,有2例出现大咯血,1例出现3级高血压,1例出现亚急性多发性脑梗死而停药,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可耐受.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或卡铂组引起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于韶荣;史美祺;夏国豪;王丽;冯继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初治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化疗方案(奈达铂20 mg/m2,d1-5+替吉奥60 mg/m2,d1-14,21天为1周期,共2周期),化疗同时行调强放疗,放疗剂量56 ~ 64 Gy/28 ~ 32次.结果 完全缓解16例(80.0%),部分缓解3例(15.0%),总有效率95.0%;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4%、62.6%.主要的血液学毒性为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0% (4/20),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和放射性食管炎,均为Ⅰ~Ⅱ级.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奈达铂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有效,不良反应可接受.
作者:蒋亚齐;张西志;武文娟;陈丽;刘丽琴;戴尔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对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TACE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卡氏评分、体质量的变化、食欲和睡眠的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0% (35/53),低于对照组的67.9% (36/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生活质量及卡氏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方剂联合肝癌介入(TACE)治疗后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靳同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OCC)介导的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A549肺腺癌细胞中SOCC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Fura-2Am荧光素方法检测A549细胞的SOCE;经过不同浓度SOCE抑制剂处理A549细胞后,应用WST-1比色法和Transwell方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改变.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A549细胞中有STIM1、ORAI1~3的mRNA和STIM1、ORAI1的蛋白表达,分化差的肿瘤组织比分化好的高表达ORAI1 mRNA(P =0.028);A549细胞中存在SOCE,并且SOCE抑制剂SKF-96365或NiCl2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STIM1和ORAI1~3.A549肺腺癌细胞存在SOCE,并且由SOCC介导的SOCE在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虹;徐小明;张晨婷;邓秋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含细胞外脂肪肾上腺腺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7例含细胞外脂肪肾上腺腺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病理资料,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结果 7例含细胞外脂肪肾上腺腺瘤均以非脂成分为主,脂肪呈多灶状分布,3~8个不等,大小约为1.4 ~7.2 mm.CT显示局灶性脂肪密度影,CT值-110~-46 HU;非脂成分CT平扫值均为5.8~ 13.4 HU,5例脂肪灶旁见点状钙化影;CT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脂肪灶旁见结节状强化,1例脂肪灶旁合并瘤内动静脉血管扩张.4例脂肪灶在T1WI脂肪抑制序列均呈低信号;4例非脂成分在T1WI正相位均为稍高信号,T1WI反相位均为低信号.结论 含细胞外脂肪肾上腺腺瘤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非脂成分的影像特征对该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力军;张丽红;王林省;王军业;郭沐洁;韩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一线、维持及二线治疗EGFR突变状态未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EGFR-TKIs治疗的57例EGFR突变状态未明晚期NSCLC,按照接受EGFR-TKIs治疗的时机分为EGFR-TKIs治疗一线组(19例)、维持组(18例)和二线组(20例),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一线组、维持组和二线组客观有效率(52.6% vs 38.9% vs 35.0%,P=0.09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月vs 7.8月vs 2.2月,P=0.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线组患者总生存期较维持组和二线组差(8.7月vs 20.0月吣19.1月,P=0.009).结论 EGFR突变状态未明晚期NSCLC EGFR-TKIs一线、维持和二线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似,但EGFR-TKIs一线治疗总生存期较短,建议EGFR-TKIs用于维持或二线治疗EGFR突变状态未明晚期NSCLC.
作者:林立平;赵娟娟;胡家柱;黄福喜;曹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2004年制定的标准,对23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诊断代谢综合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对乳腺癌术后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合并代谢综合征46例(19.3%),其中年龄≥45岁和绝经后的患者比例较高(均P<0.05),合并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间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核分级、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状态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均5年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依次为24.6月(95%CI:23.1 ~26.1)和18.3月(95% CI: 17.4~ 19.3),无代谢综合征患者为36.5月(95% CI:34.0~39.1)和29.6月(95% CI:27.5~31.7),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代谢综合征是女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HR =3.175,95%CI:1.712~5.889,P<0.001)和无瘤生存率(HR=4.024,95%CI:2.399~6.749,P<0.001)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影响女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
作者:章懿欣;邬颖杰;陆国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指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随着对肿瘤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CTCs的检测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CTCs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在早期发现是否复发与转移、评估疗效与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的基本概况,检测方法,临床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申珊珊;黄浩;罗成林;罗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MYC基因重排曾被认为是Burkitt淋巴瘤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但近年来发现,部分DLBCL病例中存在MYC基因重排,其发生比例各报道不一,发生MYC基因重排的DLBCL有着较为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本文着重综述MYC基因重排在DLBCL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并对检测DLBCL中MYC基因重排的价值进行总结.
作者:李娟;杨邵瑜;潘月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根据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资料报道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胃癌均居第3位[1].2015年美国癌症流行病学资料估计美国胃癌新发病例24 590例,死亡10 720例[2].根据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42万例,居全球首位.而且我国胃癌晚期发现的比例较高,胃癌早期诊断率<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虽然手术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胃及其周围淋巴结切除(D2)是胃癌标准手术,但在中国很大一部分患者就诊时病灶已属于局部晚期,很难通过单纯手术获得疾病根治,而术后辅助化疗一般获益将近20%[3],因此需要通过综合治疗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以取得治愈率大化的同时毒性小化,获得佳的生活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通常存在多方面的挑战,这取决于患者、肿瘤、医生和社会文化以及财政背景等.
作者:朱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诊断时或因手术切除后复发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处于晚期,需要内科治疗.细胞毒化疗能延长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改善症状,但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没有全球统一的标准方案,推荐低毒的两药方案,而三药方案需充分评估耐受性和密切观察毒性.二线治疗可延长OS,多线治疗尚无共识.以胃癌病理类型和基因分型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十分有限,仅HER-2阳性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标准一线治疗,而HER-2阳性患者比例低,获益人群较少,需要不断探索胃癌的遗传学改变以拓展胃癌分子靶向和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尧;徐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新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全球每年约有95.1万新发病例及72.3万死亡病例.超过一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东亚地区,仅中国就占42%,每年约有40.4万新发病例约28.7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1].近30年来胃癌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渐下降,但近端胃和胃食管交界区的腺癌明显增加,弥漫型胃癌呈上升趋势.此外缺乏成熟的早期筛查体系,我国早期胃癌的发现率仍然较低,多数患者确诊时为进展期胃癌,其中Ⅲ~Ⅳ期病例>60%.因此,目前胃癌仍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作者:赵建国;徐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胃癌发病率高,占全球年新发病例的42%.早期胃癌的诊断率<10%,进展期胃癌占90%左右,诊疗水平差异大,5年生存率<30%.可切除进展期胃癌约52%患者术后复发,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全球共识,但佳的治疗模式东西方仍存在争论.多项随机研究奠定了可切除胃癌3种主要标准治疗模式,东亚D2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北美的D0/D1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欧洲的D1/D2根治术围手术期化疗.但是,不同地区的不同研究方式导致全球尚无统一的标准综合治疗模式[1].
作者:俞雄飞;滕理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侵袭性脊柱血管瘤的手术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9例有神经损害的侵袭性脊柱血管瘤患者,术前经X线、CT和(或)MRI检查,诊断明确,均行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其中6例患者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结果 9例患者术后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术后平均2.3分,术后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术中失血50~ 100 mL,手术时间50-100分钟.随访7-48月,平均21.3月,所有患者术后肿瘤未见复发、病变椎体高度未见丢失.结论 开放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侵袭性脊柱血管瘤效果良好.
作者:曹云;卿培东;彭五四;羊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对Ⅲb~Ⅳ期肺鳞癌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43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以21天为1周期,治疗2-6周期,观察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营养状况,随访1、2年生存情况、PFS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43例化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48.8%;化疗后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lobal quality of life,GQL)评分均高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体质指数、前清蛋白与血红蛋白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化疗后血清清蛋白高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43例化疗结束后1年生存19例(44.2%),2年生存7例(16.3%);PFS为3.8月.化疗期间以白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为主要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分别为65.1%、53.5%、46.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Ⅲb~Ⅳ期肺鳞癌的疗效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米热古丽·阿不都热合曼;杜探·赛肯;刘丹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的化疗方案对蒽环类、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蒽环类及紫杉醇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28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方案化疗,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方案化疗,28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39.2%,疾病控制率为85.6%.患者对治疗方案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亚组分析表明,联合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16.6天,高于HER-2阴性组的77.3天(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杨思福;黄建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华蟾素胶囊对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状态、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3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标准化疗(吉西他滨/铂类、紫杉醇/铂类、培美曲塞/铂类或依托泊苷/铂类)的基础上口服华蟾素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标准化疗.21天为1个疗程.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凝血状态、肿瘤相关性血栓事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肿瘤相关性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5%vs64.5%,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15.4月vs 10.6月、21.8月vs 15.1月,均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尤其是疼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可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近期疗效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晓光;梅齐;李扬;魏瑶;王淑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与顺铂双途径给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与顺铂双途径给药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与顺铂双途径给药治疗方案;3周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4周,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并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20).观察组在肾功能异常(P =0.028)、周围神经毒性(P=0.010)等不良反应方面较对照组轻(均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与顺铂双途径给药治疗晚期卵巢癌比单纯双途径给药疗效好,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梁倩影;彭大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福建省晋江市新农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情况,为指导疾病防治和学科发展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对晋江市新农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0 075例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晋江市新农合恶性肿瘤住院率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住院率以年均11.2%的速度递增,总住院率630.3/10万.2013年男性住院率954.6/10万,女性606.1/10万,男女住院性别比1.7:1;住院率高峰在70 ~74岁年龄组.2009-2013年年龄0~95岁,中位年龄55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45 ~ 59岁年龄组13 425例次(44.6%),45 ~ 64岁17 348例次(55.7%),> 60岁老年患者10 558例次(35.1%).住院患者居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是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淋巴瘤、鼻咽癌、子宫颈癌、白血病,前10种住院疾病占80.6%~ 84.5%.5年来,在晋江市住院的恶性肿瘤例次23.1%,转外住院例次76.9%,在晋江市治疗的住院总费用为10.8%,转外住院总费用89.2%,转外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泉州、福州、厦门地区.结论 晋江市恶性肿瘤住院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要加强恶性肿瘤预防治疗工作,加强晋江市恶性肿瘤医学学科发展.
作者:许群英;曾献礼;吴淑霞;黄东昭;张玉柱;吴伟阳;陈清漂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