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国际刊号:1001-1692
  • 国内刊号:33-1074/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 浙江省科学技术优秀期刊二等奖和三等奖(92-00)
  • 肿瘤学
实用肿瘤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蛋白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胃癌肿瘤原发灶HER2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37例复发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肿瘤原发灶标本,分别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18.1%(43/237);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1+、2+、3+分别为160例(67.5%)、34例(14.3%)、17例(7.2%)和26例(11.0%).HER2总体阳性率(FISH+或IHC 3+)为19.0% (45/237).FISH与IHC方法总的符合率较好,达92.4% (219/237),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1).HER2更常见于胃食管交界处腺癌、肠型胃癌及分化较好的胃癌.胃癌HER2阳性表达与肝、肺等广泛的转移相关.对215例接受全身化疗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显示,HER2阳性状态与较差的生存时间相关.结论 胃癌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胃癌HER2的表达与预后差相关.

    作者:黄马燕;邵琼;王芳;邵建永;李宇红;安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JA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连接黏附分子A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A,JAM-A)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JAM-A蛋白的表达.结果 JAM-A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降低.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癌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M-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陈江;方孙阳;傅燕萍;范乘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目的 分析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9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中,肿瘤呈椭圆形7例,不规则形2例;5例边缘毛糙,4例边缘较光整;肿瘤直径4.7 ~ 14.6 cm,平均8.3 cm.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9例均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范围大小不一,3例可见钙化.动态增强肿瘤实质成分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强化较明显,坏死区无强化,4例瘤内可见血管影,肿瘤血管形态欠规则,1例肿瘤周围可见丰富滋养血管,2例肿瘤与髂总动脉境界不清.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呈梭形,细胞明显异型,可见凝固性坏死灶,核分裂数约12 ~ 16个/10 HP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SMA(+)、Des(+)、Vim(+)、EMA(-)或少量阳性、CEA(-).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晏耀文;周建军;章力;胡少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x43基因修饰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Cx43基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迁移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Cx43转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仅转染空载质粒pBudCE4.1,空白组为未转染的SMMC-7721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x4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划痕荷载染料传输实验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细胞划痕损伤实验、小室侵袭实验评价转染Cx43基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Cx43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细胞传递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P<0.05),尤以72小时为著.实验组迁移能力下降,细胞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Cx43基因能够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的能力,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孙峰;郑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双靶向抑制剂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PP242组(PP242灌胃10 mg/kg,1天1次)、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灌胃1 mg/kg,1天1次)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天1次),用药2周,期间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变化.给药结束后,切取肿瘤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给药结束后,PP242组的移植瘤体积为(893.01±31.22) mm3,雷帕霉素组为(1 519.01±32.61) mm3,对照组为(2 341.98 ±23.07)mm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结果表明,PP242组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P242组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低于雷帕霉素组,而雷帕霉素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ORC1/C2复合体双靶向抑制剂PP242对大鼠嗜铬细胞瘤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有效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其作用强于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

    作者:赵跃广;余志贤;朱军华;吕海鸥;张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Lasp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Lasp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13例胃癌组织标本,并以癌旁组织和距癌组织>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Lasp1蛋白的表达,分析Las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Las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8% (71/113),癌旁组织为48.7%(55/113),正常组织为9.7%(11/113),胃癌组织Las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00).Lasp1蛋白在低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Lasp1蛋白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浸润深度中T3+T4期者高于T1 +T2期者,TNM分期中Ⅲ与Ⅳ期者高于Ⅰ与Ⅱ期者(均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Las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等有关.

    作者:陈峰;王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基因半相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基因半相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CIK细胞治疗.采用患者子女的外周血(异基因半相合)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CD3 McAb和Retro-Nectin包被细胞培养瓶后,悬浮细胞用于扰素-γ、白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2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14天后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面标志物.患者回输CIK细胞后,检测患者外周血的细胞表型变化.参照WHO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CIK细胞培养到第14天时为10.7×109个,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为(98.2±1.0)%.流式细胞仪检测到CD56+ CD16+ CD3+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30.2±1.5)% vs (6.0±2.0)%,P<0.05].患者回输后外周血CIK细胞第10天、第20天较回输前显著增加(P<0.05).CIK细胞回输后临床评估CR 10例,PR 8例,NC 5例,PD 2例,总有效率(CR +PR)为72.0%,中位缓解期为10.1月,中位生存期为12.0月,1年生存率为64.0%(16/25).患者无骨髓抑制、脱发、静脉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异基因半相合CI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登瑞;杨永辉;李辉;李秀武;郭素敏;任雪飞;刘晓鹏;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晚期胃癌D2根治术后化疗联合放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D2根治术后化疗联合放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50例接受D2根治术的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每组25例.放化疗组患者FP方案化疗1个周期(5-FU 1 000 mg/m2,d1-5,顺铂60 mg/m2,d1),第28天开始行局部放疗.同时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 ·d),依据直肠癌同步放化疗规定对剂量进行适时调整.完成放疗后4周继续给予FP方案化疗3个周期,共9周;化疗组FP方案化疗6个周期,每2个周期之间间隔3周.结果 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完成治疗、不良反应下中止治疗、拒绝继续治疗的发生率分别为72.0%(18/25)、24.0%(6/25)、4.0%(1/25)和80.0% (20/25)、12.0%(3/25)、8.0% (2/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化疗组的呕吐发生率较单纯化疗组低(P<0.05),但腹泻、2级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肠梗阻影响下再次接受开腹手术发生率均明显比单纯化疗组高(均P<0.05);放化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比单纯化疗组低[24.0% (6/25) vs 48.0%(12/25),P<0.05];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3年、5年无瘤生存率、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0%(19/25)、60.0%(15/25)、64.0%(16/25)和64.0% (16/25)、52.0% (13/25)、60.0%(15/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晚期胃癌D2根治术后化疗联合放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但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曹晓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iR-421靶向抑制caspase-3表达调控BGC-823胃癌细胞的迁移与凋亡

    目的 探讨miR-421调控BGC-823胃癌细胞迁移及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421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分析miR-421靶标caspase-3蛋白在BGC-823细胞中的表达.Negative miRNA、miR-421 mimics及miR-421 inhibitors分别转染BGC-823细胞后模拟或抑制miR-421的表达,另设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细胞经siRNA转染后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染后的迁移能力.结果 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获得7个重要的miR-421靶基因.Caspase-3蛋白在miR-421 inhibitors转染细胞中表达增强(P<0.05),miR-421 inhibitors转染的BGC-823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并且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均P<0.05).结论 miR-421通过靶向作用于caspase-3基因影响caspase-3的信号通路,促进BGC-823胃癌细胞的迁移并抑制其凋亡.

    作者:吴建红;王泽友;姚永良;顾涛;成阳;王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Jagged1对小细胞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Jagged1在调节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经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其中化疗敏感者22例,化疗耐药者40例,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中Jagged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实时定量PCR检测小细胞肺癌敏感细胞株H69及耐药细胞株H69AR中Jagged1的差异表达.转染siRNA下调H69AR细胞的Jagged1表达.CCK8检测细胞对各种化疗药物[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顺铂(cisplatin,DDP)、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化疗敏感者比较,Jagged1在化疗耐药者血液标本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Jagged1的表达与疾病分期、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生存状态相关(均P<0.05),Jagged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缩短(x2=9.783 ,P =0.002).Jagged1在耐药细胞株H69AR中的表达高于H69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调Jagged1的表达能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物(ADM、DDP、VP-16)的敏感性,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均P<0.05).结论 Jagged1参与调节SCLC多药耐药,其检测可望作为评价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叶欣;张友兰;赖利;王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方案治疗AML近期疗效1例报道

    患者,男性,67岁,因左侧胸痛5天就诊外院,于2014年6月30日拟社区获得性肺炎收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急查血常规:WBC1.11×109/L,Hb 72 g/L,PLT 54×109/L,CRP >200mg/L.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拟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未见明显异常.体检示,中度贫血貌,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于湿啰音.余未见阳性体征.

    作者:付强;张帅丹;郑智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诱发癫痫2例分析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以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造血系统肿瘤,表现为外周血或骨髓出现过多的成熟或幼稚细胞,并对细胞因子敏感性增加.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作者:王凤云;付建珠;赵亚玲;徐倩;张鹏;成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nnexin 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转移受到多种因子的共同调控.研究指出膜联蛋白(Annexin)不仅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演进或侵袭、转移有密切关联,其高表达可能会促进肺腺癌、胆囊癌、膀胱癌等的浸润转移.研究表明,Annexin A3是Annexin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失调,其表达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傅燕萍;吴志明;范乘龙;邱海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髓系肉瘤中的原始单核细胞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是由髓系未成熟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浸润而形成的恶性肿瘤[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部位为皮肤、淋巴结、乳腺、骨骼,比较少见的部位为子宫颈、阴道、消化道、胸椎、眼眶、纵隔、硬膜外[2].WHO分类将髓系肉瘤分为以下3类:(1)粒细胞肉瘤:该型常见,根据细胞分化状态可进一步分为母细胞型、不成熟型和分化型;(2)原始单核细胞肉瘤:较少见,主要由单核母细胞构成;(3)三系造血细胞或仅由红系、巨核系前体细胞组成的肿瘤,为少见[3].由于原始单核细胞肉瘤较为少见,因此极易误诊,现将本院确诊的2例原始单核细胞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关晓英;董驰;董莉;张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癌早期诊断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

    分类概括国内外近年来血清学方法诊断胃癌的研究情况,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酶类指标中,胃蛋白酶原是近年来研究较热指标,诊断胃癌敏感度>60%,特异性>90%;脂肪酸合酶则是新近发现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增高,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均>90%.蛋白类指标中,糖类抗原724仍是诊断特异性比较高的指标,其在诊断进展期胃癌中价值高,其他如monoclonal gastric cancer 7 antigen(MG7-Ag)以及新发现指标诊断胃癌也有较好价值,如细胞角蛋白18片段诊断胃癌特异性>90%,敏感度较高的有血清Dickkopf-1(DKK-1)、三叶草因子3(trefoil factor family 3,TFF3).激素类及细胞因子类指标对胃癌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尤以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诊断胃癌敏感度及特异性高.另外一些新的指标如血清miRNA在胃癌及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也较高.循环肿瘤细胞及血清代谢组学检测也为胃癌血清学诊断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应用3DCRT的疗效及放射性损伤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疗效及放射性损伤.方法 选取50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给予观察组3DCRT治疗(50~64Gy),对照组常规再放疗治疗(运用60Co或10 Mv-X线对食管复发病灶三野行体外照射,达30 Gy后用后装治疗机行腔内治疗,总照射剂量40~60 Gy.),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3年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及放射性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0% vs 48.0%,P<0.05),恶化率低于对照组(4.0% vs 12.0%,P<0.05).观察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68.0%、28.0%、16.0% vs 40.0%、16.0%、4.0%,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及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应用3DCRT的疗效显著,且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低.

    作者:杨开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脾损伤及处理方法

    自1994年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手术指征也从当时早期胃癌扩展到进展期胃癌,而与之相应的医源性脾损伤也不断报道.鉴于医源性脾损伤自身的特点,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级方法,本研究按照其损伤特点,将其归纳为3类,Ⅰ类:损伤脾脏的表面,损伤深度≤1 cm,且损伤面积≤1cm2;Ⅱ类:损伤深度>1 cm,或损伤面积>1 cm2,无脾门血管损伤者;Ⅲ类:损伤脾门血管.结合文献并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出现的3例医源性脾损伤的成功保脾的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丰;吴晓阳;沈晓军;杨栋;刘刚;甘明强;孙克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参—胶囊联合FL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一胶囊联合FL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使用FL方案化疗配合安慰剂治疗(FL化疗方案:5-FU,425 mg/m2,持续静脉注射,第1-5天;CF,20 mg/m2,静脉注射,第1-5天;28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使用参一胶囊(20 mg/次,1天2次,饭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替换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为口咽干燥、口腔溃疡各1例.治疗组治疗周期结束后,T淋巴细胞转化率、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组术后8周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低于治疗组术后0周及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化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参一胶囊治疗结直肠癌,可提高疗效.

    作者:刘金林;易汪洋;何韵彬;虞海霞;绳立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提高大肠肿瘤筛查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能否提高大肠肿瘤筛查的效益.方法 通过增加病例样本量,均衡病例与对照样本比例后对浙江嘉善的6个乡镇筛查人群结果进行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另一筛查乡镇(天凝镇)的人群中验证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对大肠肿瘤筛查的效益.结果 6个乡镇在病例对照样本明显不均衡(病例为对照的4.7%,即进展期肿瘤样本为非进展期肿瘤样本量的4.7%)的情况下,进展期肿瘤的分类准确率(敏感度)为0.1%,而非进展期肿瘤的分类准确率为99.9%.将小类病例样本数复制扩增,随着两类样本数量逐渐接近,进展期肿瘤判断准确率相应上升.病例和对照样本比例为1.1时,进展期肿瘤的敏感度提高至82.2%,特异度为46.5%.在验证的天凝镇人群中同样发现,在病例和对照样本比例为0.7时,进展期肿瘤的敏感度为64.6%,特异度为63.6%;病例复制后与对照样本比例提高至1.3,敏感度提高至89.7%,而特异度降至30.6%.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通过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能够显著提高大肠肿瘤筛查中对进展期肿瘤的敏感度,从而提高筛查效益.

    作者:蔡善荣;黄彦钦;阮红芳;张苏展;郑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肿瘤是今后重要的研究领域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已有上百年历史,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三大疗法之一.约70%肿瘤患者的治疗会涉及放疗.该疗法在恶性肿瘤治愈率中占12%,显著优于化疗的5%.放射线只要剂量足够没有杀不死的癌细胞,但过量的放射也会致死.因此临床为减少不良反应限制放疗剂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各种精确放疗又得以快速发展,以减小不良反应.

    作者:张叔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20年来,抗肿瘤抗体药物已成为癌症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是癌症治疗成功和重要的策略之一[1].据Pharmaprojects V5数据库统计,目前上市与临床在研的约500种抗体药物中,约有50%用于肿瘤治疗,临床在研的抗肿瘤抗体药物共约200多种,针对70多个靶点[2].至2015年8月,经FDA批准的抗肿瘤抗体类药物共21个(表1)[3-4],主要涵盖CD20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以及糖基化改造的obintuzumab和全人源化的ofatumumab,EGFR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panitumumab,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和pertuzumab,VEGF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和VEGFR-2靶向药物ramucirumab,免疫检验点靶向药物ipilimumab、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等[3,5-6].

    作者:张敏;李佳;俞德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精准医疗——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关注的问题

    在目前医学研究及临床工作已明确以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为目标的背景下,加强和推动作为肿瘤精准治疗模式之一的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有着其特殊的意义.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起步较早,虽然现在临床应用的基因治疗产品尚不多,仅有表达野生型p53的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和溶瘤病毒药物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注射液(安柯瑞)2种药物在中国正式获准用于临床治疗、带有Cyclin G靶向肿瘤及转移灶的基因治疗药物Rexin-G在菲律宾获准上市(美国获准作为用于化疗耐受的胰腺癌等孤儿药物用于治疗)以及日前才被美国批准的用于携带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溶瘤疱疹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但每年都有大量的肿瘤基因治疗基础研究工作和临床试验在进行.

    作者:陈丽红;贾振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