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清CA125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临床诊断为子宫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血清CA125检测、常规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73例患者中27例(37.0%)为子宫腺肌症,46例(63.0%)为子宫肌瘤;CA125阳性24例(32.9%).血清CA125阳性患者中,79.2% (19/24)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症;血清CA125阴性患者中,83.7%(41/49)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子宫腺肌症超声造影表现为绝大多数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增强,占74.1%(20/27);46例子宫肌瘤超声造影表现为绝大多数病灶区环状不均匀强化,占87.0%(40/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A125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可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栋;徐加英;王晓莹;张亦青;汪琴娟;茹融融;邱俐;姚春;沈建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K562细胞株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0、6、20、60nmol/L)处理白血病K562细胞株,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DNMT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DNMT1表达;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12、24、36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60nmol/L硼替佐米作用36h后细胞凋亡率高,为61.68%+3.20%.[结论]硼替佐米抑制K562细胞株DNMT1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吴圣豪;郑翠苹;刘珍;周文锦;陈月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例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及TP方案同步化疗2个周期,同时接受每周1次的西妥昔单抗治疗.采用CTCAE 3.0记录治疗期间的大不良反应;观察局部区域控制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21例患者都完成预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20例(95.2%)患者完成了预定的西妥昔单抗治疗,19例(90.5%)患者完成了2个周期的TP方案化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4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7例,33.4%),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14.3%),血小板减少(1例,4.8%)及4级唑疮样皮疹(1例,4.8%).口腔及口咽黏膜炎、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呕吐为常见的3级毒性.中位随访13个月,21例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100.0%、100.0%及95.2%.[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令人鼓舞,不良反应可控可逆.
作者:郭文杰;许建华;卞秀华;姜雪松;郭业松;何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FISH和IHC法分别检测508例乳腺癌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和Her-2蛋白表达状况.[结果]在IHC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0/+的104例(20.47%)标本中,FISH检出13例(2.56%)Her-2基因扩增,89例(17.52%)为非扩增,2例(0.39%)为可疑;Her-2蛋白表达4++的245例(48.23%)标本中,FISH检出121例(23.82%)Her-2基因扩增,120例(23.62%)为非扩增,4例(0.79%)为可疑;IHC在Her-2蛋白表达+++的159例(31.30%)标本中,FISH检出137例(26.97%) Her-2基因扩增,22例(4.33%)为非扩增.[结论]对于IHC法初筛Her-2蛋白为++~+++的患者必须进行FISH检测,以明确Her-2基因的状态,从而指导临床医师诊断治疗.
作者:徐国森;林海峰;佟丹丹;耿敬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晚期NSCLC患者,均口服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服用至少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全组67例患者中CR 1例,PR 25例,SD 16例,PD 25例.总有效率(ORR)38.8%(26/67),疾病控制率(DCR)62.7%(42/67).其中治疗前CEA>30μg/L组ORR 59.5%(22/37),DCR 73.0%(27/37),而治疗前CEA<30μg/L组ORR 13.3%(4/30),DCR 46.7%(14/30),两组ORR、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DCR低于女性,且调整吸烟因素后,性别间DCR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及治疗前CEA是否高于30μg/L为近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26.8%(18/67)和腹泻13.4%(9/67).[结论]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女性或治疗前CEA较高的患者疗效更佳.
作者:陈鹏;李凯;王长利;王平;王心悦;陈金良;蒋湘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准确性、可行性.[方法]比较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和未接受新辅助化疗乳腺癌SLNB的成功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准确性,以及SLNB、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淋巴结检出枚数,同时对影响SLNB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26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SLNB的成功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准确性分别为92.3%、90.9%、9.1%和95.8%,SLNB和ALND平均检出淋巴结分别为1.5、13.5枚,对比非新辅助化疗病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肿瘤的位置、多灶性、前哨淋巴结的数量等可能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SLNB的因素.[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SLNB基本上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丁小文;莫文菊;陈杰;杨红健;谢尚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使用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镁预防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入组12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均接受含奥沙利铂的mFOLFOX6化疗方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自第1周期化疗起,在使用奥沙利铂治疗前后8h各使用1次10%葡萄糖酸钙针20ml,并加用25%硫酸镁针10ml.对照组单用化疗.分别于化疗后1~4个周期,评定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患者的体力状况按体力状况评分(KPS)标准来评估.[结果]在1~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研究组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使用钙镁制剂后,可降低奥沙利铂化疗过程中引起的神经毒性(P=0.043).但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KPS)、疗效均无统计学的差异.[结论]静脉使用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镁可预防奥沙利铂急性神经毒性,并可减少Ⅱ级或更高级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作者:蒋一玲;陆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咽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0年间收治的6例鼻咽腺样囊性癌,收集各项临床资料,随访其预后.[结果]病程短为1个月,长为36个月.6例均有颅底受累,4例海绵窦受侵,1例颈淋巴结转移(N1).按鼻咽癌2008分期重新分期,5例Ⅳ期,1例Ⅲ期.所有病例放疗后评价疗效均为PR.4例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结论]鼻咽腺样囊性癌自然病程长,局部侵袭性强.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发展,对部分病例仍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刘菊英;问静;郭业松;卞秀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59例康复期肺癌患者,分为疲乏组(39例)和非疲乏组(20例).利用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FSI-SF)和疲劳症状量表(FSI)评估患者CRF的状况.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素(T3、T4、FT3、FT4)的水平.[结果]疲乏组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低于非疲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组MFSI-SF评分与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水平呈负相关(r=-0.893,-0.797,-0.717,-0.855,P<0.05);疲乏组FSI评分与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水平亦呈负相关(r=-0.772,-0.659,-0.661,-0.653,P<0.05).[结论]疲乏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增高,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水平降低是影响康复期肺癌患者疲乏状况的因素之一.
作者:任维维;米登海;李征;温志震;李忠信;刘小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临床可疑乳腺肿块经CNB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189例患者中,CNB阳性结果119例(其中低估者4例),阴性结果70例(其中假阴性4例),没有假阳性结果.本组病例中CNB确诊率93.5%,假阴性率6.5%(包括4例低估病例),并有不同比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和保乳手术.[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可疑肿块CNB病理学检查准确率高、安全、可靠,能满足目前原发性乳腺癌综合治疗发展的需要,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培云;徐炜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耐受性及心脏安全性.[方法]对Her-2基因过表达8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在曲妥珠单抗使用过程中进行心电图监测.记录出现的心脏相关症状.采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于曲妥珠单抗使用前1个月及使用后每3个月监测1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曲妥珠单抗使用过程中心脏相关症状主要为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以上不良事件的程度绝大多数为Ⅰ~Ⅱ度.监测3、6、9、12、15个月时的LVEF均值分别为69.93%±5.72%、70.64%±5.12%、71.03%±5.31%、70.29%±5.10%、69.08%±5.84%,与基线时比较均有下降,但均未出现低于50%的病例.在监测15个月过程中,LVEF平均下降幅度介于4.35%~2.10%之间.监测3、6、9、12、15个月时LVEF下降幅度≥16%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00%、2.99%、2.17%、2.78%和4.35%.蒽环类药物经治的患者在曲妥珠单抗使用第3、6、9、12、15个月监测到LVEF下降≥10%的比例分别为15.40%、11.90%、14.30%、22.7%和20.00%.并没有发现明显高于未使用过蒽环类的患者.[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都伴随着LVEF水平的降低,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并没有发现LVEF的进行性下降,患者的总体耐受性良好,说明治疗期间的定期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黄平;陈俊英;陈占红;黄健;郑如珍;曹文明;邵喜英;蔡菊芬;王晓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斯普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0例,采用乐沙定加希罗达方案(Xelox方案)化疗,3周为一疗程;联合治疗组43例,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于每疗程第1d开始静脉滴注斯普林10ml/d,连用14d.评价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斯普林治疗7、14d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斯普林具有升高外周血象、提高患者对化疗耐受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志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德清县人民医院外检所遇3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检查肿瘤为大小不等海绵状小囊,衬覆扁平或低立方上皮细胞及肌上皮,细胞无异型性,囊壁间为粗大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免疫组化显示囊壁细胞EMA(上皮膜抗原)和Keratin(角蛋白)阳性;CA199(糖链抗原19-9)、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Ⅷ因子(凝血因子Ⅷ)阴性,Ki-67阳性低于2%.[结论]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临床罕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合术前影像学结果.
作者:毛建英;嵇学仙;徐信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卵巢单纯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病理结果将卵巢囊肿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性囊肿者为观察组(83例),其他肿瘤者为对照组(111例),对两组囊肿体积、CA125表达、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囊肿体积较小、CA125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单纯性囊肿如及时明确诊断,预后良好,可观察或保守治疗.
作者:姚佳;杜则玲;王天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期子宫肌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孕期子宫肌瘤患者132例;以及同期非孕期子宫肌瘤患者29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肌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子宫肌瘤以浆膜下为主,特殊组织学亚型明显增多(P<0.05);产后肌瘤有缩小趋势(P<0.05).[结论]孕期子宫肌瘤病理变化明显,预后较好,如肌瘤较小,可随访观察.
作者:田婧;马红明;王天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因其能特异性结合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对正常细胞没有明显损伤,使其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能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文献报道称以TRAIL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TRAIL受体靶向治疗的疗效.文章就以TRAIL为基础多药联合治疗的信号通路及协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陈娟;欧阳学农;余宗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卓越.EGFR突变肺癌TKI应用的适应证已从二线到一线,能否从进展期一线进一步扩展到早中期辅助/新辅助,从延长晚期肺癌无进展生存期到提高可手术患者的治愈率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研究方向.该文主要对EGFR-TKI在NSCLC围术期的治疗作用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钟文昭;杨学宁;吴一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靶向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药物已取得临床获益,部分针对其他通路的新药也已在临床试验阶段.通过对患者生物标志物的测定,对其进行合理的靶向药物治疗将取得更大的临床获益.文章对非小细胞肺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宋启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已取得一定疗效.本综述主要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脑转移的可能机理、疗效、人群选择及耐药后的处理等方面来阐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范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随着对肿瘤血管和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放射生物学机制影响的进一步认识,出现了许多联合放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这种联合治疗模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文章就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的临床前期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彭芳;陈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药物基因组学的蓬勃兴起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虽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现状.诸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Her-2、PI3K、BRAF、c-kit等靶向药物疗效预测和预后因子的基因检测,成为了指导“个体化”肿瘤靶向治疗的关键.文章就当前上述基因检测应用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浅论基因检测与分子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姚颐;宋启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年来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二/三线治疗的研究很活跃,该文对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主要侧重于临床常用的靶向药物.
作者:黄诚;林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其优势人群是有EGFR突变的患者.然而大多数起始有效的患者经过约6~12个月治疗后会产生获得性耐药现象,其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EGFR二次突变和“激酶转换”机制.EGFR T790M突变占所有耐药的50%,c-Met扩增占获得性耐药的20%左右.其他一些“激酶转换”机制如IGFR-1和mTOR均逐渐进入临床前研究.联合应用多种信号通路抑制剂可能是克服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有效方法.全文主要对以上进行综述.
作者:胡伟国;宋启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疗效已进入瓶颈期.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给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期.全文就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许斌;彭敏;宋启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