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病灶残余的相关因素,为其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并行二次手术的64例高级别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灶残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提示CIN共25例,其病灶残留率为39.1%.年龄≤35岁者病灶残留率为19.0%,年龄>35岁者为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子宫颈脱落细胞(LBC)检测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组病灶残留率(52.5%)明显高于低度上皮内病变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高危型HPV DNA>300RLU/CO时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300RLU/CO,两者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LBC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是与初次锥切切缘阳性病灶残留高度相关的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3.872、3.025.[结论]患者年龄和LBC结果与初次手术病灶残留有相关性,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郎妙双;马陈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病灶局部Treg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HCC)患者经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非癌肝组织(距肿瘤边缘>5cm)标本,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肝癌组织、非癌肝组织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数量及变化规律,并且分析Treg细胞表达数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病灶局部有不同程度免疫细胞浸润,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Treg淋巴细胞含量高于非肿瘤组织.Ⅲ、Ⅳ期患者Treg细胞含量(7.7%±4.03%)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3.7%±1.6%)(P=0.037).高Treg细胞含量组(≥6%)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Treg细胞含量组(<6%)(P=0.005).[结论]肝癌组织中,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Treg细胞比例增加.Treg细胞含量高与预后差相关.
作者:王宏波;郭存丽;程文;郑秀兰;张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骨化性肌炎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肌炎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骨化性肌炎为早期或中期病变.病灶分布在大腿7例,腹股沟区1例,腹壁1例,上臂1例.骨化性肌炎T1 WI呈等或者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伴有低信号区.4例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短T2信号区可见强化.1例累及骨髓.[结论]骨化性肌炎MRI表现复杂,但好发于股部肌肉、T2WI高信号为主,伴有短T2信号区的强化时提示骨化性肌炎的可能.
作者:张雷;于韬;满江红;吴井芬;罗娅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Livin、Beclin-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各类子宫内膜组织蜡块143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和Beclin-l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Livin和Beclin-1表达在不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Beclin-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Livin和Beclin-1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演化及浸润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秦燕;王肖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PDCD6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证明PDCD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然而,它的确切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方法]利用慢病毒shRNA敲除HO-8910PM的PDCD6水平,以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提取两组细胞的总RNA,用于Allumila基因芯片分析,每组实验重复2次,并用荧光定量PCR验证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基因芯片结果表明,PDCD6敲除后共有133个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101个基因表达下调,32个基因表达上调.基因功能分析显示它们分别与细胞凋亡、增殖、周期、迁移和血管生成等有关.信号通路富集度显示MAPK信号通路激活,主要激活的基因有FGFR、MAP2K 1/MEK1、MA P2K2/MEK2、MYC、FOS.RT-PCR验证结果显示,PDCD6敲除后CCND1、MYC、ANGPTL4、BMP2、CXCL16基因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调,与基因芯片的结果相同.[结论] PDCD6可能通过上调CCND1、MYC、ANGPT4、BMP2和CXCL16基因,激活MA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作者:徐海燕;泮晓丹;应莉莎;吴军舟;张平;苏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XA患者的MR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组13例均位于幕上,其中5例位于颞叶、4例位于顶叶、3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枕叶,位置均较表浅,病变大者大小约9cm×10cm,其中囊性病变并实性壁结节10例,实性病变3例,8例病灶周围有轻微水肿,5例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10例囊实性病灶囊性部分T1WI比脑脊液信号稍高,T2WI比脑脊液信号稍低,当囊性部分蛋白含量增高时T1WI可呈高信号,实性部分与脑皮质相比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强化呈显著高信号,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呈低信号,2例病变周围可见软脑膜线样强化.1H-MRS检查示NAA峰下降,Cho峰升高.免疫组化示CD34 (血管+)、GFAP(+)等.[结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MR表现,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PXA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蕊;彭晓刚;崔丽华;倪海洋;卢敬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Askin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而提高Askin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复习国内文献中经病理证实的20例Askin瘤个案报道,结合我科收治的2例Askin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例Askin瘤,1例表现为后纵隔占位、大气道狭窄及纵隔气肿,1例表现为肺部及胸膜结节.Askin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特征不典型,多以胸痛或胸壁肿物就诊,光镜检查显示肿瘤组织中伴有大量神经性的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是此型肿瘤的特征性形态,免疫组化以CD99、S-100、NSE、Syn阳性表达为主.治疗多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差,中位生存期8个月.[结论] Askin瘤是一种发生于胸肺部的罕见神经内分泌瘤,病理及免疫组化可确诊,生物学行为属高度恶性,易复发、转移,预后差.
作者:罗炳清;柯明耀;谢臻瑜;林连城;张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手术、化疗和放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5年总生存率仍然较低.分子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靶点,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在食管癌的治疗中也相继有一些药物进行了临床探索和应用.但在EGFR、HER2+、VEGF、c-MET、PI3K/Akt/mTOR等通路的靶向药物中多数Ⅱ、Ⅲ期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在部分食管癌人群中显示出一定的生存受益.当然,还有一些新靶向药物(PD-1单克隆抗体、c-MET通路的单克隆抗体)研究结果值得期待.但目前大多数食管癌相关靶向研究均来自于西方人群的食管腺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国内数据相对缺乏,我们期待国内进行的尼妥珠单抗的临床研究能带来振奋人心的结果.
作者:赖霄晶;郑晓;毛伟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晚期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仍偏短,多药联合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综合大量临床前期和临床早期的试验数据表明,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但第一代铂类顺铂出现原发及继发性肿瘤耐药,以及较重的化疗不良反应,故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一直较为活跃,不断有新的顺铂类配合物被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本文描述了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中的代表药物,以探究如何发挥铂类抗食管癌大效果同时又把不良反应降到低,需更深层次研究铂类耐药的机制,不仅是对铂类本身结构进行改造,更要深入到基因层次.目前一种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Pol(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证实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化疗药物的耐药.其表达量高可能提示对顺铂反应性不佳,可作为食管癌生物学特征、预后判断以及是否可行顺铂化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高雯雯;谭洁;吴锦昌;王彬;何志洁;张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主因:发现皮肤黏膜瘀斑半月,发热2天,意识不清1天,于2013年5月5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银屑病10余年,有可疑应用乙双吗啉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黏膜大片瘀斑,同时伴有肉眼血尿,鼻腔、口腔可见血疱,无明显发热及乏力,2天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39℃,1天前患者出现意识不清,伴有烦躁,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就诊于我院.查体:体温38.2℃,精神差,查体不合作,意识恍惚,失语,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哕音,无干鸣音.心界正常,心率100次/分,律整,心音有力,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0级.巴氏征阴性.
作者:刘玉梅;孙鲁华;赵亚玲;付建珠;王亚丽;王一飞;成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胃癌术后经常复发和远处转移,辅助治疗的价值已经没有争议.在亚洲,对于接受了标准D2手术的Ⅱ~Ⅲ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已经成为标准治疗,对于Ⅱ期患者口服S-1或XELOX联合化疗均可,而对于Ⅲb期及以上的高复发风险的胃癌患者应考虑使用XELOX方案化疗.在美国,采用D0和D1术比例较高,术后同步放化疗是目前适合的选择.欧美人群中,D2术式后采用辅助化疗还足辅助放化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丽琴;赵同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肝外胆道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手术治疗是其唯一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时常需联合血管或肝尾状叶切除及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姑息切除加术后辅助治疗也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对重度黄疸或预计术后肝残余量不足患者,术前行健侧胆道引流或病肝侧门静脉栓塞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不能手术切除或伴有转移的进展期胆管癌,化疗、放疗、分子靶向药物、介入等治疗具有一定改善整体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并可能获得二次手术机会.
作者:邵初晓;吕昕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is~1N0M0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108例Tis~1N0M0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其中TisN0M0 63例,T1N0M0 45例.8例T1期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中位住院时问5d(3~8d).无吻合口漏、直肠狭窄、肛瘘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5年总生存率为99.07%,Tis~1T1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7.78%.5年总复发率为1.85%,Tis、T1期5年复发率分别为0、4.44%.[结论]对Tis~1N0M0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既保证了生存率,又兼顾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作者:彭涛;杨永江;赵轶峰;高建朝;刘军超;杨静;Abbas;李曙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1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围手术期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围手术期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化疗方案为:替吉奥胶囊80mg/m2,d1~14,奥沙利铂130mg/m2,d1,静滴,每3周重复.评价化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疗效分为临床有效组与临床无效组,观察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化疗2~6个周期,平均(3.6±1.2)个周期.临床有效率为57.4%,疾病控制率为96.3%,R0切除率88.9%.3年生存率为61.5%,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5.3%.临床有效组(31例)和无效组(23例)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8.6%(P=0.00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7%、34.2%(P=-0.009).化疗期间常见的3级及以上血液毒性有血小板减少(14.8%)、白细胞减少(5.6%);常见的3级及以上非血液毒性有恶心呕吐(3.7%)、食欲不振(3.7%).[结论]SOX方案围手术期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及较好的安全性,有效的围手术期化疗可改善进展期胃癌预后.
作者:朱侃恺;于吉人;高原;沈倩云;张卿;刘小孙;石潇潇;杨伟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胃癌是我国第二位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传统开腹手术切口大、疼痛明显,并有切口感染甚至裂开等切口相关并发症.腹腔镜手术不用开腹即能完成切除病灶甚至重建等手术操作,并具有切口小、视野清、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成为近两百年来外科学发展史上与麻醉一样具有重要意义的进步.现本文对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治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潘宇;牟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FOXO1是FOXO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转录因子,其通过翻译后修饰等方式调节下游靶基因转录,参与氧化应激、凋亡、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等生物学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目前研究表明FOXO1是一种抑癌基因,在多种类型肿瘤中表达下调,本文就FOXO1在各种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金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已经进入微创时代和功能外科时代,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根治疾病,还要求保留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外科医生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更新理念,给予结直肠癌患者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锡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操作技术与淋巴结清扫范围基本相同.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肿瘤根治效果和远期疗效逐步获得证实,在不久的将来,腹腔镜手术有望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标准手术.做好腹腔镜直肠手术技术的规范化推广,从解剖学、手术技巧、手术策略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有利于手术质量的总体提高,使患者取得大获益.本文就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关键技术和手术技巧谈一些个人经验和体会.
作者:屠世良;袁航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