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刺蒺藜单体成分白蒺藜醇甙(tribulus fruit alcohol glycoside,TFAG)对体外混合培养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的影响,并筛选出其有效的药物浓度,同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比较. 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将12只生后2~3天的Sprague-Dawley(SD)乳鼠视网膜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鼠尾胶原包被的96孔培养板中(5×104个细胞/孔).分为A组(对照组)和各种浓度梯度的TFAG实验组:B组(1×10-8g/L)、C组(1×10-7g/L)、D组(1×10-6g/L)、E组(1×10-5g/L)、F组(1×10-4g/L)、G组(1×10-3g/L),在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于1、3、5天,用MTT微量自动比色法测量存活细胞的吸光度A值.用Thy-1抗体、NSE抗体和GFAP抗体进行细胞免疫化学检查以鉴定RGCs. 结果:培养在鼠尾胶原上的细胞生长良好,大部分伸出突起.上述浓度的TFAG对培养细胞形态无影响.培养1d,C和D组吸光度(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培养3d,仅D组吸光度(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FAG具有类似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能促进混合培养RGCs在体外的存活.TFAG是刺蒺藜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叶长华;蒋幼芹;江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氟桂嗪对视网膜急性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用ERG观察兔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a、b振幅的变化,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b波振幅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中a波无变化(P>0.05 ).缺血30分钟b波振幅的恢复明显高于缺血60分钟.结论:①氟桂嗪对急性视网膜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②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参与了视网膜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李彤;刘建宗;王振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两种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初3 个月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 4例62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技术(27眼)和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技术(35眼),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角表现和并发症. 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平均眼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3 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是(13.96±5.35)mmHg和(14.18±3.51)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是55.08%和45. 37% ;术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的平均眼压明显比单纯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组低,眼压下降幅度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表现为空腔型和宽带型者,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占77.1%,而单纯深层巩膜切除组占70.4%.两组并发症较少并且类似. 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具有良好渗透功能的滤过膜,两种基础技术结合显著提高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和速率,但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
作者:叶天才;冀建平;张秀兰;王宁利;余敏斌;刘杏;陈秀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图形诱发电位(P-VE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对正常对照者及各期糖尿病患者分别测两种空间频率(0.388、1.55)刺激的P-VEP. 结果: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P-VEP的波幅下降,潜时延长, 并以潜时延长改变显著.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高低与P-VEP改变无关.血糖浓度高低与P-VEP改变无关. 结论:P-VEP检查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作监测.
作者:黄仲委;余杨桂;王燕;李志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干眼症患者角膜厚度的差异. 方法: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正常人31例(52只眼)及干眼症患者34例(57只眼)的角膜厚度,对其九个位点的角膜厚度和彩色角膜厚度图形态等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干眼症患者的九个位点角膜厚度均明显薄于正常眼,平均减少0.033mm.两组中央区均为薄区,分别为(0.549±0.027)mm与(0.510±0.022)mm.正常组鼻侧为厚,而干眼组鼻上方为厚,分别为(0.644±0.039)mm与(0.613±0.037)mm.正常组与干眼症组彩色厚度图图形比较,离心圆形在正常组与干眼症组分别为5.8%和19.3%,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厚度明显薄于正常眼,厚度图形向离心圆形方向改变.
作者:李英姿;吕帆;瞿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斜视矫正术后立体视恢复情况.方法:采用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和<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进行远、近立体视锐度测定. 结果: 远、近立体视锐度无明显差异.立体视的恢复随发病年龄增长和视力的增加而上升, 外斜视高于其他类型斜视. 结论: 斜视矫正术后,立体视锐度的恢复与斜视类型、发病年龄和视力有密切关系.发病早、视力低则立体视恢复差.
作者:李斌;龚淑贤;宋天勤;高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其特征.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4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1月组(DM1)、3月组(DM3)、6月组(DM6).应用PAS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L)法标记和透射电镜观察进行研究. 结果:于糖尿病3月和6月组,见周细胞和内皮细胞鬼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聚集靠边,并随病程进展而加重.被TUNEL法标记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表现为环形核、新月形核等.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的性质为细胞凋亡,内皮细胞亦存在凋亡.
作者:刘学政;萧鸿;李永洋;李莉霞;李瑞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眼球高度远视眼的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Piggyback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方法. 方法: 1例双眼极短眼轴合并高度远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二片+ 30.0D Piggyback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双眼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一周右眼眼压高,行小梁切除术.术后一周、一月和三月分别检测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和前房深度.利用光路追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结果: 术后三月佳矫正视力与术前一致,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右+2.75D、左+2.88D,前房深度右眼、左眼分别由术前1.87mm、1.93mm加深到术后3.02mm和3.20mm,眼压正常. 结论: 对小眼球合并高度远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透明晶状体手术联合二片后房型IOL植入,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屈光问题,而且有利于控制青光眼的发作和发展.利用光路追迹法计算IO L度数的方法是可取.
作者:刘后仓;高富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DR)患者视网膜电图(F-E RG)的振幅、峰潜时、OPS总和振幅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 方法: 将53例102眼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NDR、BDR、PDR),并采用美国UATA-2000型视觉电生理仪对53DR例进行F-ERG检查,主要分析其a、b波峰潜时、振幅、OPS总和振幅. 结果: 随着DR病情的加重,ERG及OPS无波的情况所占比例增大.a波峰潜时BDR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DR组和DM无D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WTBZ〗<0.05);a波振幅正常对照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 0.01).b波振幅正常对照组与BDR、PDR间以及DM无DR组与BDR、PDR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OPS总和振幅除了BDR与PDR间外,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 OPS、ERG之a、b波振幅,尤其是b波振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DR患者以及估计预后的敏感指标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DM的病情发展.
作者:刘文舟;邓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角膜地形图特点. 方法:对236例463眼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采用日本Topcon KR-7100P角膜彩色地形图自动验光仪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463眼角膜地形图中圆形67眼,占14.47%;椭圆形35眼,占7.56%;不规则形16眼,占3. 46 %;各种蝴蝶结形角膜地形图共有345眼,占总眼数73.92%.②各种角膜地形图眼的屈光度、角膜厚度、角膜直径、眼轴、眼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蝴蝶结形组与圆形角膜地形图组比较,其角膜垂直K值、角膜散光度、总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①青少年近视患者的各种角膜地形图形态与其角膜屈光度、角膜直径、角膜厚度、眼压等无明显差异.②当角膜有散光时,地形图可呈现蝴蝶结形,蝴蝶结形的轴向与角膜循散光、逆散光、斜轴散光轴向相符合.
作者:徐艳春;巴秀凤;许军;方学军;吴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比较生理盐水(NS)与护理液对软性隐形眼镜蛋白质沉淀静态洗脱效应. 方法:使用人工泪液浸泡软性隐形眼镜后,以NS和A、B两种市售的护理液进行洗脱,采用280nm紫外光测定法测定洗脱效果. 结果:3种方法间的洗脱效率具明显差异,NS居中 .结论:就单纯浸泡洗脱而言,NS的去除蛋白质能力不低于某些市售的护理系统.
作者:刘毅;谢培英;瞿佳;褚仁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14岁,双视力进行性下降四年.2000年5月就诊,裸眼视力OU:4.0,屈光度右:-5.75DS/-0.5DC×1795.0,左:-6.00DS/-0.75DC×1675.0.双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 ,前房清,虹膜无殊,后节未发现异常.眼压正常,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无异常,根据角膜地形图、曲率检查,及试戴片荧光图评估后,配戴角膜塑型镜.戴后二周,裸视力双眼均达 5.1,半年内定期复查眼部,情况良好.2001年1月,患者因右眼红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2天来门诊复诊.检查发现右眼中度混合性结膜充血,角膜正中偏上见一累及浅基质层的角膜溃汤,2mm直径大小,角膜上皮水肿,角膜面及结膜囊未见明显分泌物,KP(-),前房Ty ndall's征(-).检查镜片发现内面有大量蛋白沉淀.追问病史,患者半年来没有定期清洗镜片.嘱停戴镜,0.3%氟嗪酸眼液加潇莱威眼液每2小时点眼一次,用蛋白清除剂去除内面沉着物.三天后复诊,患者右眼高度混合性充血,结膜囊及角膜面未发现明显分泌物,角膜溃疡面稍有扩大(约2.5mm直径),角膜水肿,台氏膜皱折,KP(),为乳白色小颗粒状布满角膜内皮, 房水混,Tyndall's征(~),前房深浅正常.瞳孔缘下方见少许白色丝状渗出物,后节无殊.诊断为右角膜溃疡继发急性虹睫炎.予1%阿托品眼液散瞳,每日三次,右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mg,抗生素眼液加潇莱威眼液连续点眼.六日复诊 ,右眼矫正视力5.1,结膜轻充血,角膜面残留1mm直径片状云翳,荧光素染色阴性,水肿消退,KP(-),前房Tyndall's征(±),瞳孔0.7cm直径,后节正常.讨论角膜溃疡的发病原因:①正常人结膜囊分布着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等非致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等致病菌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病毒.②角膜塑型镜镜片紧,对角膜造成机械擦伤.③角膜塑型镜的蛋白沉淀物附着使角膜透氧性下降,造成角膜上皮低氧,角膜上皮微损伤、水肿或脱落.以上②③点易造成结膜囊细菌或病毒的侵入引起角膜溃疡,该患者不及时清洗镜片,镜片内蛋白质沉淀物大量附着引起角膜溃疡.并在角膜溃疡后继发急性虹睫炎,故在积极抗生素眼液加角膜促生剂联合点眼情况下,予结膜下注射激素及抗生素,同时用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后粘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江浩;张惠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48岁,因殴打致伤1小时后来我院就诊.自诉右眼被拳头击伤,致伤者手上可能有戒指.眼科检查:右眼睑肿胀,上睑及外眦处各有长约0.8cm的裂伤,创面欠规整,伤口内未见异物,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屈光介质清,右眼视力5.0, 眼球运动自如.故予局部清创缝合,纱布覆盖,注射T.A.T及抗生素.当晚,患者自觉右眼眶胀痛,伴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且症状逐渐加剧.患者于次日上午10时许再次就诊.眼科检查:右眼睑肿胀加剧伴颊部肿胀,视力下降,仅4.6,内眼情况基本同前,患者因疼痛而不能配合进行眼底检查.遂予头颅CT检查,见眶内有一高密度影,结合外伤史,考虑为金属异物.再予右眼眶CT扫描,示右眼眶软组织肿胀,右眼眶外上象限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0.6mm×1.8mm,距皮下1.0cm.追问病史,致伤者称事后发现有钥匙折断.由于异物嵌顿深,触诊仍未能触及异物.行右眼眶异
作者:张薇华;刘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眼库技术和角膜移植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角膜移植术,但由于切口的稳定性和强度的降低,一旦眼部受到外伤,切口破裂具有潜在的致盲性.RK后迟发性眼球破裂已有多起报道,而角膜移植术后9年发生的植片与植床脱离,国内未见报道,实属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磊;马伟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手术中常见也是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如处理不当会出现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等严重情况,这样不仅会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而且会使手术失败 .我们采用静态抽吸法处理后囊膜破裂时的晶状体皮质和核碎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颂平;陈颖;陈战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视疲劳治疗效果较差.为了进一步探讨本病,自1992年以来我们将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赛自金;初培莲;刘勇;刘壮昌;孙丽珍;曲本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表麻下进行超乳手术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例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术中配合情况、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5分以内者,病人的耐受性普遍较佳.并发症:术中后囊破裂5例,人工晶状体2 例囊袋内植入,3例睫状沟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斑片状混浊6例,在一周内消退.术后视力 :160例无明显眼底病变者,术后1天和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90%和100%.14 例视力不佳者为青光眼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或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 结论:在熟练掌握超乳技术后,表麻下超乳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赵云娥;王勤美;秦要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羊膜具有抗原性低,促进眼表上皮化,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纤维组织上皮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故逐渐被眼科用于眼表疾病的治疗[1,2].笔者自1999年8月至2000年2月间,试行用新鲜人胎盘羊膜移植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武英;潘冰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56例眼睑痉挛、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局部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治疗.结果:19例单纯眼睑痉挛患者中完全缓解者4例(占21.0%)、明显缓解者12例(占63.2%)、部分缓解者3例(占15.8%).合并面肌痉挛37例中完全缓解者20例(占54.1%)、明显缓解者10例(占27.0%)、部分缓解者7例(占18.9%).药效作用时间:眼睑痉挛平均10.5周;面肌痉挛平均14.2周.无过敏反应,可重复注射.结论: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制剂,治疗方法简单,可以作为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作者:陈镇国;高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焦电生理技术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记录测试野内许多局部视网膜电图的反应波形,有助于了解视网膜或视路病变的机制,可用于一些眼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能客观和敏感地观察药物或手术的疗效.本文阐述目前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记录和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余敏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总结Tranilast的一般性质及其抗过敏、有抗纤维化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回顾近年来Tranilast在过敏性结膜炎、春季结膜炎、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浑浊、后发障、滤过泡疤痕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眼科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曹阳;魏厚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R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术前欲矫正球镜屈光度将88眼分为A(≤-6D,62眼)、B(≥-6.25D,26眼)两组,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后的残留球镜度、散光度和非矫正视力情况. 结果:术后B组球镜度仍高于A组(-0.83D和-0.44D,P=0.0005).两组除术后3个月时,手术前后散光度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间非矫正视力在整个随访期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由于对高度近视矫正得不够彻底,PRK仅对球镜度低于-6D以下的复性近视散光疗效确切.
作者:王恩普;张梅;田青;杨庆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自动板层角膜刀行同种异体板层角膜移植后角膜超微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将3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实验.A组用自动板层角膜刀,B组用手工角膜刀,C组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自动板层角膜刀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修复过程较手工角膜刀缩短,角膜透明度也得到了提高.结论:自动板层角膜刀可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
作者:崇晓霞;陆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在分析近视眼角膜厚度分布特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Orbscan(Orbtek,Salt Lake City,UT,USA)测量206人404只近视眼角膜厚度;用超声测厚仪测定其中128人256只高度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近视眼在角膜中央区和距角膜中心3mm处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下方、鼻下、鼻侧和鼻上等9个直径2mm区域的角膜厚度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中央厚度薄,分别为(554.4±35.3)μm与(555.1±33.8)μm;鼻上方角膜厚度厚,分别为(661.3±39.2)μm与(661.4±36.1)μm.Orbscan系统测厚声速系数值设置为0.96,其与超声测厚法所得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bscan能方便、准确、有效地测量近视眼全角膜厚度,当声速系数值为0.96,其与超声测厚仪所得的测量值之间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作者:倪海龙;王勤美;许琛琛;余野;瞿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将79例150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三组,Ⅰ组-0.50~-6.00D,Ⅱ组-6.25~-10.00D,Ⅲ组-10.25~-14.00D,对LASIK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偏中心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时,三组的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达1.0或以上者分别为83.1%、79.6%、50.0%,1.2或以上者分别为48.3%、38.8%、8.3%,有27眼(18%)的术后裸视和40眼(26.7%)的术后好矫正视力分别大于术前好矫正视力.三组术后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度±1.0D以内者分别为100%、95.9%、91.7%,±0.5D以内者分别为88.8%、86.5%、83.3%,平均实际切削区直径为(7.35±0.33)mm,平均偏中心(0.22±0.21)mm.结论:使用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的LASIK治疗近视的初期临床结果较好,较大的切削光区和良好的中心定位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的预测性.
作者:米生健;贾丽;常秋花;乔红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并确定各项参考指标.方法: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利用Orbscan-Ⅱ检查,取其中的前、后表面高度图、厚度图进行分析.比较其厚度测量与超声测厚的差别,确定前、后表面高度图的分类,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及正常值. 结果:对164只眼进行超声测量,所得的瞳孔中央平均厚度为(546.4±30.5)μm,Orbscan-Ⅱ测量的瞳孔角膜中央厚度为(517.0±33.0)μm,角膜薄点厚度为(512.9±33.8)μm,有46.95%位于角膜颞下方.超声测厚与Orbscan-Ⅱ瞳孔中央厚度相比平均厚约(29.3±13.1)μm,与薄点相比平均厚约(33.5±13.8)μm(P<0.05).前、后表面高度图按形状都可分为中央岛、不完全桥、规则桥、不规则桥、群岛型和未分类型.角膜后表面理想球面的平均屈光力为(51.8±2.0)D,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为(31.0±8.0)μm.结论:Orbscan-Ⅱ对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对于角膜测厚的功能准确性较差,故在术前检查中不能取代超声测厚.
作者:谢立信;李赵霞;胡隆基;衣伟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第三讲眼球的Purkinje氏像当光线进入眼球时,在眼屈光介质的各个界面上由于折射率的不同会使部分光线被反射,产生了一系列反射像.Purkinje和Sanson发现了这些像,并研究这些像对眼球各屈光界面认知的价值.由此,这一系列像被称为Purkinje-Sanson氏像,或简称为Purkinje像.
作者:吕帆;瞿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