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845X
  • 国内刊号:11-5909/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9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08
  • 全年订价:5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双效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07年6期文献
  • 不同屈光状态的模糊敏感度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屈光组模糊阈值之间的差异,探讨模糊阈值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8名志愿者参加本实验,正视组15位,等效球镜度为0.50~-0.50 D;近视组23位,其中稳定性近视组17位,屈光不正平均为(-4.76±1.40)D,进展性近视组6位,屈光不正平均为(-3.33±1.43)D.受试者在屈光全矫基础上,采用JND标准测量模糊阈值.结果 正视组模糊阈值为(0.21±0.06)D,稳定性近视组为(0.27±0.05)D,进展性近视组为(0.33±0.06)D.近视组的模糊阈值高于正视组(P=0.001),近视组中,进展性近视组的模糊阈值高于稳定性近视组(P=0.028).结论 近视对模糊的敏感度下降,其中进展性近视的敏感度下降更显著,这可能是近视调节滞后增加的部分原因.

    作者:林惠玲;吕帆;蒋百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NA干扰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内诱导RNA干扰(RNAi),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RNA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靶向VEGF基因的siRNA(VEGF-siRNA),转导入RB细胞,在瘤细胞内诱导RNAi,采用RTPCR、细胞增殖抑制实验、Northern杂交等技术检测siRNA处理前后RB细胞增殖及VEGF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两种抗VEGF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RT-PCR发现VEGF-siRNA在RB细胞系中,能明显抑制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率为72%;对RB细胞生长抑制率达47%;VEGF基因的mRNA表达降低了78%.结论 VEGF-siRN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VEGF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茜;刘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及其受体CXCR4在翼状胬肉的异常表达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翼状胬肉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4例正常人结膜组织、11例初发性翼状胬肉和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SDF-1/CXCR4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正常结膜组织中SDF-1/CXCR4仅表达于基底部上皮细胞;胬肉组织中有17例,全层上皮细胞均有SDF-1/CXCR4的表达,胬肉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CXCR4的蛋白表达;3例初发性翼状胬肉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相似.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SDF-1及其受体CXCR4蛋白表达增加;上皮细胞分泌的SDF-1通过与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血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

    作者:李鹏程;陈小敏;张缨;胡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内障术后同种材料不同直径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

    目的 利用波前像差检测仪检测行超声乳化并植入同种材料不同直径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患者术后患眼波前像差的变化,以讨论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自愿接受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排除眼科其他疾病及相关全身疾病)共47例(5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35眼)植入光学直径为5.75 mm亲水性丙烯酸酯(Rayner)人工晶状体;B组15例(15眼)植入光学直径为6.0 mm亲水性丙烯酸酯(Isotechnics)人工晶状体,其中3例双眼分别植入这两种人工晶状体.术后第3个月观察患眼波前像差及其他相关的变化.结果 瞳孔直径4.0 mm时,两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high,RMSh)分别为(0.36±0.11)μm和(0.30±0.15)μm;瞳孔直径5.0 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57±0.12)μm和(0.61±0.17)μm;瞳孔直径6.0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84±.15)μm和(0.89±0.20)μm;瞳孔直径7.0 mm时,两组RMSh分别为(1.49±0.19)μm和(1.42±0.22)μm.经统计学分析,瞳孔直径为4.0 mm、5.0 mm、6.0 mm及7.0 mm时,两组的RMSh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①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增大而增大;②在瞳孔直径4.0 mm、5.0 mm、6.0 mm及7.0 mm时,植入同种材料的光学直径5.75 mm人工晶状体的患眼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与植入直径6.0 mm人工晶状体的患眼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的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吴伟琳;张丰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后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视功能的对比

    目的 对比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后的基本视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400眼术前角膜厚度相同、屈光度及矫正视力相同而分别行Epi-LASIK(A组,198眼)和LASIK(B组,202眼)手术患者3个月后的视力、残余屈光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术后第3个月视力情况:A组93.94%≥0.6,89.90%≥0.8,62.12%≥1.0;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者比例为45.96%,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者比例为42.93%;B组:95.54%≥0.6,94.06%≥0.8,67.82%≥1.0;超过和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比例分别为35.15%和53.96%.残余屈光度:A组(-0.12±0.51)D,B组(-0.06±0.37)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敏感度:B组术后第3个月时较A组下降更明显(P<0.05).泪膜破裂时间:A组为(8.28±7.68)s,B组为(7.38±4.30)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3).结论 Epi-LASIK手术容易掌握,术后成像质量更高,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手术,其远期的稳定性和疗效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作者:易虹;鲁齐;张鸣;葛卫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调节视标下调节反应的比较

    目的 分析人眼在马耳他十字视标(Maltese cross)、E视标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erbal presentation,RSVP)系统汉字三种调节视标下的调节反应,探讨注视状态和阅读状态调节反应的差异.方法 31位志愿者参加本实验,其中正视15位,等效球镜屈光力为-0.25~+0.50 D;近视16位,均为稳定性近视,等效球镜屈光力为(4.06±2.00)D.利用精工SEIKO-WV500开放视野式自动验光仪测量调节反应,比较33 cm处不同调节视标下,注视状态和阅读状态调节反应的差异.结果 Maltese cross视标、E视标、RSVP汉字视标作为调节视标,调节反应分别为(2.07±0.35)D、(2.08±0.30)D、(1.88±0.42)D.其中RSVP汉字视标与E视标相比较,调节反应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RSVP汉字视标与Maltese cross视标相比,调节反应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3),而Maltese cross视标与E视标之间,调节反应差异无显著性.RSVP汉字作为调节视标时,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调节视标下,正视组和稳定性近视组之间的调节反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RSVP中汉字作为调节视标,在模拟阅读状态时和在低注意力情况下正自主性调节成分减少,调节反应降低.

    作者:邓如芝;吕帆;保金华;欧丽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后的不同对比度视力

    目的 通过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不同对比度下视力情况,分析其视觉空间分辨能力,并评价视觉质量.方法 将病例分为3组:基本治愈弱视眼组(20例20眼)、非弱视眼组(20例20眼)和正常对照组(20例20眼).相同年龄段佳矫正LogMAR视力≤0.检查方法:用多功能视力测量仪MFVA100测试并比较3组患者在100%、25%、10%和5%的4种对比度下的LogMAR视力.结果 在100%、25%、10%和5%4种对比度下,非弱视眼组和正常对照组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本治愈弱视眼组视力均低于非弱视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基本治愈弱视眼组与非弱视眼组相比,各对比度下视力下降的程度基本一致,视力平均差值0.140±0.004.结论 各对比度下,基本治愈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非弱视眼视力正常;基本治愈弱视眼各对比度下的视力仍然低于正常儿童,并且在各对比度下视力下降的程度基本一致;基本治愈弱视眼在中高频率下的视觉空间分辨能力仍普遍降低,视觉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林潇;贺极苍;陈洁;周凌;吕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像差仪在主观验光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像差仪检测结果在主观验光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于本院行近视屈光手术患者129例,252眼.根据患者在睫状肌麻痹前的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分成<-6.0D、-6.0~9.0D、>9.0D三组,分别称为一般度数组、高度数组和超高度数组.患者被随机选择先行电脑验光或像差检查,再经综合验光仪(Nidek)行主观验光.对同一眼的球镜量、散光量、轴向在电脑验光、像差测量和综合验光仪检查(均未予睫状肌麻痹)等三种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一般度数组:综合主观验光、电脑验光、像差仪三种方法球镜度数分别为(-3.28±2.52)D、(-3.18±2.93)D、(-2.86±2.89)D;散光度数分别为(-1.24±1.86)D、(-1.99±1.56)D、(-1.35±1.28)D;散光轴向分别为81.68±73.26、70.11±58.99、89.14±78.90,所有参数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②高度数组:综合主观验光、电脑验光、像差仪三种方法球镜度数分别为(-7.43±1.27)D、(-7.38±1.03)D、(-7.81±1.19)D;散光度数分别为(-1.16±1.02)D、(-1.12±0.75)D、(-1.41±1.64)D;散光轴向分别为86.50±71.24、94.71±65.03、100.62±74.07,所有参数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③超高度数组:综合主观验光、电脑验光、像差仪三种方法球镜度数分别为(-14.07±4.09)D、(-12.12±3.66)D、(-11.75±3.19)D,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散光度数分别为(-2.02±1.59)D、(-.74±0.71)D、(-1.05±0.77)D,各种方法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散光轴向分别为86.27±63.87、77.68±57.85、110.36±70.83,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在一般近视中,像差仪检查可替代电脑验光作为客观验光的方法,但在超高度近视中偏差则较大.

    作者:瞿小妹;汪琳;周行涛;戴锦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小片段干扰性RN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调控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tor-1α,HIF-1α)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12)分成常氧(20%)组和低氧(1%)组.低氧组又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HIF-1α组.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分别转染空载体质粒(空载体组)、HIF-1α siRNA(HIF-1α组),对照组不作转染.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细胞HIF-1α蛋白表达较常氧组增强,而HIF-1α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 HIF-1α siRNA能显著抑制HIF-1α的表达,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蒋剑;夏晓波;许惠卓;熊思齐;刘双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眼黄斑色素密度与对比敏感度功能的关系

    目的 研究黄斑色素密度与对比敏感度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黄斑色素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色闪烁光度仪对116例正常香港青年的右眼进行黄斑色素密度测量.挑选黄斑色素密度值超过0.90和低于0.40的受试者,将他们分为高黄斑色素密度组和低黄斑色素密度组.采用VSG系统软件对两组右眼进行空间、时间对比敏感度功能测量.结果 116例受试者右眼黄斑色素密度值为0.64±0.30.高密度组在各个空间频率与时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值都高于低密度组;高、低黄斑色素密度组的条栅视力分别为(33.01±3.35)c/d和(30.83±2.88)c/d;闪光融合频率分别是(37.69±6.82)Hz和(36.24±5.00)Hz.但两组空间、时间对比敏感度功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为了进一步证实黄斑色素与视功能之间的关系,需要在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

    作者:杨必;刘陇黔;叶健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金丝桃素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特异性抑制剂-金丝桃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它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细胞机制.方法 用含0.5~5 μM金丝桃素血清培养人RPE细胞,用细胞计数法、MTT比色法测定金丝桃素对RPE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细胞计数法显示金丝桃素药物作用3 d后,能抑制RPE细胞增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四唑盐(tetrazolium salt)MTT比色实验显示金丝桃素对PMA诱导的RPE细胞增殖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结论 金丝桃素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抗增殖效果,具有潜在的治疗PVR前景.

    作者:周国义;吴君舒;高前应;惠延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1例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xcimer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目前治疗近视手术的新术式,它既减轻了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术眼严重疼痛症状,也降低了haze的发生率,同时也避免了LASEK术后角膜瓣及层间相关的并发症.但LASEK同样存在着上皮愈合慢、视力恢复慢等问题.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开展并施行LASEK手术37例(68眼),术后出现严重角膜上皮愈合延迟1例(1眼).现将该病例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旭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良性睫状体上皮瘤1例

    良性睫状体上皮瘤又叫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大多体积较小,部位隐蔽,又极为少见,需病理检查终确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利群;王宗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机械故障导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止2例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安全、有效、稳定的优点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1].LASIK手术的并发症以制瓣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瓣不全、瓣过薄、瓣皱褶、瓣移位等较为常见,而在激光切削过程中因机械故障导致手术中止,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本中心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裕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提上睑肌离断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提上睑肌离断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离断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5年,6例患者术后颌动瞬目症状消除,双侧睑裂对称,上睑缘无遮盖瞳孔,睑缘弧度自然美观,2例伴有轻度的上下睑闭合困难及上睑迟滞现象.结论 提上睑肌离断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熙;叶信海;杨则安;周胜杰;王开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压眼闪光眼压计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压眼闪光眼压计(pressure phosphene onometer,PP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相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25例50眼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用两种眼压计分别进行眼压测量,并对眼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前NCT和PPT两种眼压计眼压测量眼压分别为(17.6±4.3)mmHg和(18.4±3.2)mmHg,两者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NCT测量结果分别为(10.4±2.8)mmHg和(11.2±3.6)mmHg,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PT眼压计测量结果分别为(18.6±3.5)mmHg和(17.8±3.7)mmHg,与手术前测量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CT手术前后眼压差与角膜厚度及角膜屈光度改变成正相关(r=0.480,P<0.05,r=0.380,P<0.05),而PPT手术前后眼压差与角膜厚度及屈光度无相关性(r=0.021,P=0.52,r=0.018,P=0.45).结论 在LASIK手术前,PPT与NCT测量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其测量结果不受角膜厚度和曲率的影响,在屈光性角膜手术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庞辰久;宋晓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上方11点方位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按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角膜切口,分别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回访患者,行医学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术后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两组患者之间矫正球镜后佳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对照组角膜散光度明显大于研究组角膜散光度(P<0.05),对照组术后第1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大于术后第3个月角膜散光度(P<0.05),研究组术后第1周角膜散光度明显大于术前及术后第3个月(P<0.05),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根据角膜地形图的角膜散光轴向选择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散光影响小,早期可获得较好视功能.

    作者:宫贤惠;赵梅生;唐丽萍;韩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近视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对近视发生机制发生的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遗传学和生化技术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基因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芳;陈跃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类防御素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人类防御素是一类阳离子抗微生物肽大家族,分子量为4~5 kDa,分子内含有6个二硫键相连的半胱氨酸残基.近年来,随着防御素的发现和研究,其广泛的抗微生物特性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可能成为一条新的抗感染途径.防御素已成为医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就防御素的结构特点、眼组织分布、眼表上皮表达与调控、生物学活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辜臻晟;盛耀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OCT3和HRT-Ⅱ检测视盘参数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OCT3和HRT-Ⅱ检测正常眼、可疑性开角型青光眼(suspected open-angle glaucoma,SOA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的视盘结构参数,探讨OCT3和HRT-Ⅱ检测视盘参数的相关性及OCT3视盘分析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OCT3和HRT-Ⅱ检测48例SOAG、55例POAG和年龄相匹配的43例正常人的视盘参数.从视盘参数中选择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盘沿容积、杯盘面积比进行分析.对两种仪器检测视盘参数的一致性及与视野平均缺损值的相关性做对比分析;建立青光眼ROC曲线图,根据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两种仪器诊断青光眼的能力.结果 OCT3与HRT-Ⅱ检测正常人、SOAG和POAG三组间各视盘参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三组中任意两组间比较,两种仪器所测大部分视盘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OCT3与HRT-Ⅱ检测视盘参数有较好的一致性(r=0.358~0.798),且与视野平均缺损值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仪器诊断青光眼的优参数均为盘沿面积和盘沿容积,且具有基本相等的ROC曲线下面积值.结论 OCT3和HRT-Ⅱ检测视盘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与视神经损害状态密切相关,两种仪器均能检测到青光眼视盘参数改变.在青光眼组,OCT3和HRT-Ⅱ所测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OCT3与HRT-Ⅱ检测视盘参数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作者:成云翠;段宣初;高莉茉;胡妙妙;江冰;石晶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杞贞胶囊对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探讨杞贞胶囊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右眼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生理盐水、4.69%益脉康及低(16.4 g生药/100 ml)、中(32.8 g生药/100ml)、高(65.6 g生药/100 ml)剂量的杞贞胶囊溶液灌胃给药,每日1次,持续4周.动物安死术前5 d逆行标记节细胞,用彩色颗粒分析软件计数节细胞.结果 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节细胞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0.88±12.50)%、(59.34±9.19)%、(52.66±12.52)%、(59.39±7.45)%和(63.00±8.95)%.阴性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杞贞胶囊能有效地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作用逐渐增强.益脉康也具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张海娟;马科;王津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急性高眼压视神经节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兔眼急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均一眼为高眼压模型眼,另一眼为自身对照眼,每组3只兔于术后每日肌肉注射NGF2000 BU,5组兔分别于制造模型眼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和第30天处死,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RGCs的Bcl-2、Bax蛋白表达,定量分析NGF的药物疗效.结果 急性高眼压3 d后,RGCs轴突中线粒体肿胀,空泡化,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09,P<0.05);应用NGF 7 d后,治疗组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Bcl-2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开始上升,治疗组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79,P<0.05),15 d后,轴突中线粒体增多,30 d后,线粒体形态、数量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t=4.23,P<0.01).结论 NGF可改善急性高眼压RGCs的营养状况,保护线粒体,上调Bcl-2/Bax比值,促进RGCs功能的恢复,减轻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作者:潘晓晶;祝海;王传富;赵桂秋;丁玉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槲皮素在兔小梁切除术后抗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在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4只兔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术后A组予眼膏基质,B组予QU眼膏,C组不予特殊处理.术后大体及裂隙灯检查,并记录滤过泡得分.于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和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的增殖情况.应用链酶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各组在结膜滤过泡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R1)的含量.结果 各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B组滤过泡得分高于其他两组.HE染色见A组滤过道被大量胶原堵塞,Masson染色显示胶原密度高,且TGF-β1和TGF-βR1的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B组滤过道开放时间较A组长,且胶原纤维更稀疏;Masson染色,各时间点B组胶原纤维的密度较A组低(P<0.05);TGF-β1和TGF-βR1的表达呈弱阳性(P<0.01).C组滤过泡得分及滤过道情况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QU能抑制滤过术后结膜下过分瘢痕化,其作用机制之一为抑制TGF-β1和TGF-βR1的表达.

    作者:罗莉莎;刘苏 刊期: 2007年第06期